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光荣与梦想(中国民营经济高端对话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学者的眼界、记者的敏感、作家的文笔,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阐述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理解思索,接受他访问的都是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涉及的问题不仅有现实性还很有前瞻性。本书的出版既是他多年来对民营经济问题关注思考的总结,也是一个年轻人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本书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书。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是《人民政协报》的一名记者。本书是作者几年来采访民营经济的一个集结,采访的大都是国内研究民营经济的高端人士,有经济学家也有企业家。他们的观点独到,见解深刻,对民营企业家而言这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书。

目录

序言

民营经济改变中国

全国政协副主席 全国工商联主席 黄孟复/1

改革开放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全国政协常委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胡德平/3

民营关系中国复兴

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 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会长 吕日周/8

生龙活虎的一龙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韩方明/11

为小草而呼

人民政协报副总编兼民营周刊主编 张宝川/13

访谈

要促进共享更要鼓励共建

——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3

收入差距拉大原因究竟在哪里?

——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吴敬琏/10

面临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经济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13

我们需要更彻底的改革

——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1 7

中国经济的效率公平之路

——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23

必须创造一个公平的国内外市场环境

——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27

最大的问题是准入

——访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33

中国崛起是机遇不是威胁

——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科学院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37

向前看,民营经济更重要

——访中国经社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樊纲/41

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文化先行

——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胡德平/45

民企投资民航业不存在任何障碍

——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民航总局原局长刘剑锋/50

民营经济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伯阳/53

政策环境仍然是关键

——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市工商联会长孙安民/57

胡润:中国富豪“制造者”/62

谨防改革开倒车

——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68

把企业家都弄光了社会怎么办?

——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73

可贵的中国企业家

——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77

增加就业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

——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83

公平和效率不是一个天平的两端

——访经济学家、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88

中国崛起应该是立体的多层次的

——访经济学家、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94

美国的危机也是中国的危机

——访经济学家、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100

效率优先至少50年不能动摇

——访全国政协委员、荣丰集团董事长王征/104

一个企业家的新农村梦想

——访全国政协委员、荣丰集团董事长王征/109

扶贫需要更加务实的行动

——访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112

中国崛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访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116

中国与世界互相需要

——访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120

增加农民收入事关重大

——访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124

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很好转变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129

中国企业在非洲实现大发展指日可待

——访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投资银行家韩方明/133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大有益处

——访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投资银行家韩方明/136

要做中小企业的“娘家人”

——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李子彬/141

非公企业的税费负担还比较严重

——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陈明德/146

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中国的发展将受制约

——访慧聪国际董事长郭凡生/151

做企业与做人是一个道理

——访上海盛大网络集团董事长陈天桥/154

和谐的劳资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访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张国祥/158

要放胆、放手、放心地发展民营经济

——访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工商联会长何志尧/163

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

——访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会长吕日周/167

重塑晋商新形象

——访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山西省工商联会长韩儒英/173

民营企业不仅要富甲一方,更要造福一方

——访全国政协委员、大连韩伟集团董事长韩伟/178

不鼓励创业就不可能走向共同富裕

——访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182

中国急需成立外资评估审查委员会

——访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笑宇/187

泛北部湾:民营经济大有作为

——访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工商联主席磨长英/192

预见力培养是企业突破瓶颈的新起点

——访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王曙光/196

中国贫困人口为何不降反升?

——访亚洲开发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200

减少农民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

——访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205

拖欠民工工资根子在哪里?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建总公司学术委员会主席陈祥福/210

陈耀邦: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214

于宗林:民企未来也可以造军舰飞机/226

保育钧:激辩反垄断法/235

附录

◎印象

拜访胡启立 245

拜访胡富国 248

试读章节

11月25日,由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和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热点、难点问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刚刚从英国出访归来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会上说:“这次到英国,感受最大的是,他们对我们的十七大非常关注,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以前我还批评过他们,你们研究中国问题,却不重视中国的党代会,真是不了解中国。而这次我去英国,参加了三个会,他们希望我讲的都是我们的十七大。”一路走过来,李君如感受到他们对中国的热情关注。很多场合,他都是在回答听众们不断提出的各种问题。

11月16日,李君如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和诺汉丁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召开的研讨会上做演讲时,会场上座无虚席,大部分人都认真做记录。回国后,一位朋友在发给他的电子邮件中写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买了40英镑一张的门票才能听您的演讲。40英镑,即便在全球物价第二昂贵的伦敦(最贵的是奥斯陆),也能让两个人在饭店吃顿不错的晚餐,或者买六张新出的好莱坞大片电影票,或者买一张观赏性极强的英超足球比赛门票。(我常带儿子们去看郑智效力的英冠球队查尔顿比赛,大人20英镑,儿童才10英镑。英冠比英超差了一个档次。)那天门票全部售罄,想进来的人只能等待票已卖出、人却没来的空座。一场理论研讨性质的会议,竞出现这样难以想象的盛况,充分说明了今日中国的魅力。可惜这一点国内媒体没有报道和分析。”

那么,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李君如说,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可持续性及其存在问题:二是关于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国的社会公平问题:三是关于民主政治特别是党内民主的发展和反腐败问题:四是中国与英国和欧洲的关系及其互信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李君如作了三次演讲,题目分别是《从历史新起点出发的中国》、《面临发展方式转型的中国经济》、《走在和平发展道路上的中国》。

在专家讨论和同听众对话的过程中,李君如注意到一些人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谈得特别多。有的企业家还担心在中国的大量投资是否安全。有人对他说,你们的十七大对中国的发展很乐观,但你有没有注意到这里有些人对你们还是比较悲观,你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因此,李君如在一次演讲中专门谈了这个问题。

他说:“我很感动,你们那么关注中国,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但是,你们所关注的问题我们在国内都讨论过了,甚至可以说我们讨论的问题要比你们提出的还要多的多。如果你的问题单子是两页,我手头的问题单子就不止两页。所以,对你们提出的问题我并不感到奇怪,但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不仅知道有哪些问题,而且对许多问题已经作了研究,有的已经有了对策。我们的十七大报告你们要好好研究,你们讲的许多问题在报告里都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有些具体的政策在十七大后将陆续出台。我希望大家注意,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所谓‘关键阶段’,就是有机遇有挑战,但总的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因此,我对中国的发展一路都讲是乐观的,我的乐观是科学的乐观,不是盲目的乐观。”

为了阐明中国的发展思路,李君如说,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发生的两件事情:一件是,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1-6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3.6%,第三产业增长10.6%。这显然是一件令人十分高兴的事。另一件是,今年上半年中国火车第六次提速。由于这次提速采用了先进的“动车组”技术,最高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这标志着中国落后的铁路事业一步跨进了高速列车时代。  这两件事实实在在给了我们两点启发:

一点启发是,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增长点在不断扩大。在2002年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是东部沿海广东、上海和北京等省市,2003年后这些省市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与他们毗邻的山东、内蒙古等省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打个比方,中国经济好比“动车组”,原来只有几节车厢有发动机,现在更多的车厢有了发动机,列车肯定会增速。

另一点启发是,中国落后的铁路事业一步跨进了高速列车时代,是依靠普通列车向高速列车转变实现的。中国经济要进一步发展,是不是也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昵?答案是肯定的。不久前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大,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是,不仅把2003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且强调实现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李君如告诉大家,一个面临发展方式转型的中国,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新变化。他说,我们的前进方向已经明确,这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也就是要实现“三个转变”。因此,对中国的发展前途,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中国不仅创造了连续29年快速发展的奇迹,还将进一步创造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新奇迹。

李君如说,英国正在兴起一股“中国热”。媒体报道较多的是“孔子学院”、“秦始皇兵马俑展览”等等,其实,真正“热”的是对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关注。

P13-15

序言

祝贺一龙的新书出版!

这本书是他几年来采访民营经济的一个集结,采访的大都是国内研究民营经济的高端人士,有经济学家也有企业家。他们的观点独到,见解深刻,对民营企业家而言这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书。

过去30年间,中国经济之所以每年以9.4%的速度迅速增长,其奥秘是什么?我感觉就是解除了传统体制对人民不合理的限制,建立起尊重和保障人民追求幸福和自由的制度。改革开放30年,我感觉就是民营经济不断萌芽发展壮大的30年。国家对民间资本、私人资本、非国有资本从完全否定到部分承认,再到充分肯定,这是观念变革的结果;从禁止、限制到允许存在,再到鼓励和支持,最后进而毫不动摇,这就是政策变革的结果;从基本消灭到作为有益补充再到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制度变革的结果;从完全排斥到适当吸纳再到逐步实现一视同仁和公平竞争,这是思想变革的结果。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巨大的财富为基础。我认为和谐社会应完整地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使富裕起来的人能安心的把自己的资产和智慧投到生产、再生产的发展中,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第二是使中国的百姓越来越富裕,使新社会阶层越来越壮大;第三是使中国的穷人越来越少,使那些生活困难的人每年的生活水平都有比较大的提高,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使他们看到希望。以上三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中国人的活力竞相进发。

当前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跨人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人们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法律制度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家关于民营经济政策的根本性变化将使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个趋势和变化将不断演绎下去。民间资本、民营经济将会继续大发展,将会继续成为改变中国、发展中国的一个主要力量。这一力量将与国有资本、外资资本一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地改变中国、推动中国社会走向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推动中国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书评(媒体评论)

一龙是个勤奋又有才干的年轻人,关注民营经济民营企业,这既是记者职业的敏感,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他下了很大的功夫,采访了不少人,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全国政协常委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胡德平

他以学者的眼界、记者的敏感、作家的文笔,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阐述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理解思索,接受他访问的都是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涉及的问题不仅有现实性还很有前瞻性。

——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 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会长 吕日周

这本访谈录对时下人们关心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社会问题,从宏观到微观、从国际到国内,都作了很好的回答。这既反映出受访人士的专业水准,也反映出一名学者型记者的专业水准。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韩方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光荣与梦想(中国民营经济高端对话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任一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23246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1.23
丛书名
印张 17.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