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此爱不关风与月
内容
编辑推荐

生命其实就是一段旅程,人生终归就是一场修炼。每一个渺小的生命只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显现自己有如萤火般的光华,别人看得见看不见都是不打紧的,就像崖边的野花一样,随风摇曳,不以无人而不芳。以绚烂的生命之“轻”,来拯救严峻的功业之“重”。这些快乐的光阴,是我们愿意而且乐于生活于世的重要理由。也正由此,历史才会是优雅和幸福的,使我们这些后人在追思中还能得到一些快慰。

内容推荐

一个人生命质量的高低,并不在什么宝马香车,高官厚禄。而在于是否有丰富的心灵。上天赐予我们美妙的大千世界,正该用一生的敏感去贴近、去感知、去品味才是。以绚烂的生命之“轻”,来拯救严峻的功业之“重”。这些快乐的光阴,是我们愿意而且乐于生活于世的重要理由。也正由此,历史才会是优雅和幸福的,使我们这些后人在追思中还能得到一些快慰。

目录

心灵漂泊

漂泊在纸上

那一片山水

微山湖上风光正好→青岛的路→遥远的前掌大→寻梦开封→黄果树瀑布→大运河边台儿庄→初上琅琊台→扬州的明月→魂系迷魂村→彭城人的诗意栖居→季鹰归未→迷人的小岛→凄婉的玉龙雪山→青藏高原→北大荒,让它荒→忧思巴马→力马扎罗的雪→水载兴衰河姆渡→绿岛→京九感怀→黄沙远上白云间→江南的树→已无诗意在江南→梦里千灯

行走江湖

文学与旅游→书生与旅次→自然的生命→美丽的地质遗产→风水: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家在青山绿水间→我们如何去旅游→图里乾坤→厕所哪里去了?→旅游地图的生命→旅游点上的图和书→此爱不关风与月→出门

心安何处

换个角度看腐败→如果少一些小人→上海的?好!→客套的枣庄人→赶时髦的枣庄人→枣庄人的经商意识→俄罗斯望远镜→多少旁人冷眼看→有思想没思想→住在河曲的智叟→“侮人不倦”的老师→生命是一张美丽的网→拾粪生涯→读雪→生命因休闲而精彩→永远的梁祝永远的蝴蝶→青山屡嘉招白首难复约→适度消费论→枷黄粱梦中日本人→何时忘却营营→年啊年→拔罐的哲学→小地方的悲哀→招什么鸟商→且留下那枚月亮→夜空的诗意→迁徙的美丽与忧伤→秋天的记忆→寄兰陵→梦的迷蒙

感念苍生

奶牛的生命→遗恨海源阁→明月几时有→鸟声中的春梦→为无告的山羊→梦断太平洋→狐远狐近→逝者如斯夫→幸福在百分之几里?→园林里的真精神→麻雀归来兮→世间书与山中树→投箸不能食四顾何茫然→绿满天涯→千年等一回→两山排闼送青来→为什么素食→遗产何日不遗憾→谁是我们的朋友→流失的文明→又闻神农尝百草→我拿什么来保护你,野生动物→绿色怎能是招牌→音乐与芦苇→你从哪里来,身边的“非典”→《水浒传》与环境变迁

寒夜炉火

永远的故乡→鲁祥素描→王君外传→王小波去世五周

年祭→苏东坡的人生驿站→山民这个人→兄弟

小舟从此逝

海恋→牵挂→渴望回归→信息时代的爱情→友人在远→孤独的旅客→看窗外残冬已去→惟别而已留住青春容颜→过年的感觉→雨恋

歪理邪说

呼唤文采→趣读刊名→作家与WTOT→监考的忧伤学术应当腐败论→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等长大了,我们都嫁给您→人生的局限→书声与蛙声→中国,最缺的是冯宜全这样的人→想起花木兰→作者,请留下你的地址→长不大的民族→索道给了我们什么

雾里看花

兰陵王氏家乘序→《田兵传》后记→问世间情为何物→认识人类生存的家园→王善庆的葫芦→让传统走进现代→在历史与文化的峰影波谷中穿行→益世济人兴味长→关注另一片星空→泰山游记中的杰出篇章

试读章节

心灵漂泊

我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这枯燥的生活,从每天凌晨的定时起床,到两天一次的“提篮小买”,都已经变得让人无法忍受。

生命为什么要存在这世上?究竟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我们一过?我不知道别人一辈子想过它几次,反正对于我,有时一天都会在这样的问号中盘桓。

我曾经十分认真地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自从宇宙大爆炸之后(当然这是以目前通行的西人学说为准),时空是无限的。在这无限的时空中,人生的渺小宛如尘埃一粒。即便你能长命百岁,不过就是三万六千五百天,一天二十四小时,真的是转瞬即逝。小时候读古文,见古人说人生如白驹过隙,当时是老大的迷惑:怎么可能呢?那时候看天上的太阳,总也落不下,让我无法尽情去耍玩夜色中捉迷藏的游戏。现在好了,我早已对捉迷藏丧失了童稚的兴趣,可曰升月落却如车轮般地快捷。

人生真的很快,快得让你眨不了几次眼睛,穿不了几双拖鞋。面对这转眼就不见了的每一刻,我们究竟该怎样地来活?当然,有人是不考虑这个问题的,生下来的目标就是赚钱,白天赚,夜里赚,一直赚到三生三世都用不完。也有人是不理会这个问题的,活在这世上就是为了游戏,游戏生命,游戏人生,一直游戏到另一个世界。

然而,我却是他们中的异类。“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渴望四处漂泊。”不知道这歌词是谁写的,我真想与他携手同行。平凡的日子实在没劲,它让人迟钝,让人愚昧,让人不解人生的三昧,只如一只茫然转动的轮子,而生命,这鲜活的、跳动的、如花似玉般的生命,怎么可以那样去挨过?

生命的超越,说来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其实不然。超越之路往往就在你的身边,你的脚下,只是你没有那颗敏感的心,缺乏那种睥睨一切的高远情怀,而对于那如云烟过眼的俗世的功利,又老大地舍不得。

活在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其实真的不需要什么红尘之物。王士性云:沙上鸥凫,林间麋鹿,至足伴也。金圣叹说,一个人走出门去,只需要带两样东西:胸中一副别才,眉下一双慧眼。如此而已。

为了晋职称,要准备外语考试,在人事部门给定的课文里,有一篇让我神魂俱动,一时间竟忘了学习的“终极意义”。那篇课文说的是一名宇航员从太空看地球的感受,“地球像圣诞树上的一只装饰球,悬挂在漆黑的太空中。当我们离地球越来越远时,它就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缩成一颗你能想象出的玻璃弹子那么小。这个美丽、温暖而又充满生机的天体,看上去是如此地娇嫩脆弱,似乎你若用手指弹一下它就会变成碎片。看到这一切一定会改变一个人,使他感谢上帝的创造和上帝的爱。”“地球很小,呈淡蓝色,孤独得令人伤感……”读至此,只觉得一颗心在太空飘浮,宛如那悬在无尽夜空中的地球,伤感得让一切生命欲哭无泪;又觉得一颗心顿时变得很大,包容了世界,包容了万有,一时与天地浑然一体……

一个人能看见太多的东西,可永远看不见的,是自己的那颗心。说到底,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就是各人把心放在哪里的问题。有的人一生都觉得很满足,因为他把心寄在了他坐标的原点;有的人一颗心永远都在漂泊,因为在他生命的坐标系上,画着谁也看不懂的离奇的曲线。

留恋与割舍,永远是尘世间一对分不开的矛盾。要紧的是,你对尘世有几分的恋情?而对天国又有几分的向往?

1909.10.27

漂泊在纸上

近两年,我成了一种漂泊在纸上的野生动物:备课写讲义,下课品闲书,兴之所至,信笔涂鸦,用的则是各色各样的稿纸。

漂泊在纸上,这感觉真好。哪怕窗外风声凄清,雨声淅沥,都不影响你那份出世的心情。也即是胸中的阴晴不同于自然的阴晴。当你神游八极之时,也许宇宙的膨胀不再继续,也许地质史上的冰河时代已悄然降临,但你早已浑然不觉,如入忘我之境。

漂泊在纸上,我有自己的出没路径。这种行为方式,或可名之日总是在散文、论文、杂文间徘徊。一行复一行的脚印,似大雪天后,可爱的狐狸出外觅食时所留下:那份捉摸不定、那份犹疑不决、那份彷徨四顾,大概只有狐狸自己才能说个清楚。我不能不写论文,那是我的谋生之路、立身之本,那是我的宿命。身在高校,总要评职称,写论文宛如一心想把这饭碗端得结实些,以便让好心人朝里多夹上两块肥肉(瘦肉?),以便外出开会填表时头顶能有一圈隐约可见的光环。我还不能不写散文,我有一颗脆弱的心,大自然的风霜雨露,人世间的冷暖阴晴,时刻在触动着心灵深处,那里有一根敏感的神经。台灯下,当一页稿纸铺开,自来水笔的笔筒拧下的时候,那份墨水对白纸的诉说,宛如亲密情人间的私语,让人体悟到天地的宁静与温馨,使我如醉如痴……有的人可以终身沉浸在这温馨里,可我却不能,杂文犹如跳荡的火焰,时刻在引诱着寒冬里的我,忍不住去欣赏,去触摸,哪怕被火焰舔了一下,也有一种极富刺激的愉悦。我不敢说我的心太善,但我敢说我不能看见恶,一见有恶向无辜袭来,手无寸铁的我陡然想起的,只能是手中的那支秃笔。谁都知道,对泼皮无赖而言,犀利的刀锋尚且戳不透其面皮,何况秃笔乎?然而我自幼即不赞同那种主流观点,意下一直心仪比利牛斯半岛上的那个唐吉诃德。

徘徊在散文、论文、杂文之间,那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她时常让你顾此而失彼,没种好芝麻却又丢了西瓜。偏偏我又是一个不大会算计的农人,田间收成与市场风云,往往一个也把握不透,只是由着自家性子,老想既看着芝麻开花,又盼望西瓜溜圆,晚饭时还想来一碗绿豆熬成的稀粥——我的确也没指望它有多稠。

这样的人生也许有些好处。比如学界同行相遇,我可用几篇“国家级”论文来抵挡一番,起码三四十个回合不致败下阵来;比如知心好友相见,我可以稍带羞惭之色地递上一杯刚从心底流出的“清泉”,交谈的那份清纯真是日月可鉴;而碰上偏爱忧国忧民的同道,我或可竖起一面自己的旗帜,这面旗帜上书写的大篆也许你一时看不清楚,反正它既不是魏,又不是蜀,也和孙吴没有什么瓜葛。

P1-5

序言

人到中年的时候往往喜欢回首往事,莫名地生出些许感慨。有个诗人说:中年,人生的秋天,我的收成只有坎坷和芜蔓。青春已随雁阵款款远飞,臂力已消退于青筋虬盘的图案……我写不出如此美丽的诗篇,但我与他有着同样的浩叹:青春已远,红唇已淡,“秋心为愁”也就理所当然。但是,那曾经的岁月呢?那曾经的悲欣忧喜呢?翻开历史的记忆,我打量着你,就像在捡拾儿时的脚印。

依当今世俗的职业分类,我也算是个“专业人士”了。在如今的中国,专业人士意味着要有自己固定的专业,同时也几乎意味着终日在专业的圈子里打转,而极少有工夫推开窗子,看看人家园子里的风景。依此标准反现自身,可以说我又不是一个专业人士,因为我一生都不愿束缚在专业的牢笼里,而是时常打开窗子,看看人家那片“中文”的园子不错,嫩草如碧,鲜花飘香,垂涎之余,自个淘换来种子,也育了两畦菜苗。

前些年读到从台湾到美国奋斗的陈之藩先生的文字,顿时五体投地。后来知道,陈先生不单是专业人士,而且已经是他那个领域里的知名专家了。可是你看他那文字,什么叫“大家风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没有什么能比此言更准确地表达我的心情的了。

对文字的挚爱似乎是我的宿命。从小学到中学,从当学生到做教师,无时无刻不在眷恋着那魔咒般的文字。大学没有读上中文专业,至今心头还隐隐作痛。组织上的“乱点鸳鸯”让我一生的梦想都与中文无缘。可是,虽然我不得不在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气候植被中翻来滚去,但一颗心,私下里还深爱着中文,白天无暇晚上爱,上班不能下班爱,忙时不行闲时爱。爱是没有理由的,正如一首歌里所唱的:“因为爱,所以爱!”爱得就像尾生等他心爱的女人,在大水将至的那个桥下头,即便被大水淹没了也无怨无悔。

于是,我便成了漂泊在纸上的野生动物。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在这条细雨骑驴的不归路上,散文随笔,“我不要山盟海誓的约定,我只愿生生死死的轮回里有你!”唯愿时时有山花野花在道边摇曳,与我相会在渐行渐远的歧路上。

写于2007年7月3日

后记

生命其实就是一段旅程,人生终归就是一场修炼。每一个渺小的生命只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显现自己有如萤火般的光华,别人看得见看不见都是不打紧的。就像崖边的野花一样,随风摇曳,不以无人而不芳。

一直觉得,一个人生命质量的高低,并不在什么宝马香车,高官厚禄。而在于是否有丰富的心灵。上天赐予我们美妙的大千世界,正该用一生的敏感去贴近、去感知、去品味才是。静心细想,如黄卓越先生所云,我们在风雅天趣方面已不再能追配古人,回首遥望,除了庄严的人生功业之外,他们还不时处于散放的闲暇生活之中,心有余裕,栖情物外,悠然淡适,赏玩清遣。以绚烂的生命之“轻”,来拯救严峻的功业之“重”。这些快乐的光阴,是我们愿意而且乐于生活于世的重要理由。也正由此,历史才会是优雅和幸福的,使我们这些后人在追思中还能得到一些快慰。

我们就生活在自己所写下的文字中,文字在诉说着我们曾经为怎样的人生而存在过。“此心安处是吾乡”,虽然小文远未达到庄子所谓“无待”的境界,但我是如此地在企望风致和优雅。我相信,“正是在用世行为抛锚的地方,才开始了人生的意义。”

感谢我相识的兄弟与不相识的朋友,尤其是审读并发表过小文的编辑,感谢你们对我稚拙文字和别样思维的品赏和认可。我把这看作心灵的照会、精神的盛宴。王小波说,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是不够的,贾平凹又说,苦闷的人生需要透一口气,我选择了写作这种透气方式,仅凭此言我便该向贾平凹先生致意,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散文,便是我诗意世界中的重要部分。因为在这点上我的心与他相通。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这歌真好——我们的生命原本就在风中,在雨中,在天地自然的呼吸中。

孙天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此爱不关风与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天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7075581
开本 32开
页数 389
版次 1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1
出版地 黑龙江
211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