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的《水浒传》以明末清初才子金圣叹的腰斩七十回本《水浒》为纲,精选了《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故事,集中展示了全书精华。《水浒传》前七十回,从楔子“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始,到“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终,来自五湖四海的一百零八位好汉粉墨登场,演绎出了一段段曲折的传奇故事。剑拔弩张的战斗、跌宕起伏的情节,无不引人入胜。一百零八位绰号响亮的人物,一百零八个鲜活独特的个性,令人叹为观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醉打蒋门神”、“梁山泊三打祝家庄”等等经典情节,令人回肠荡气,热血沸腾。品味水浒英雄,咀嚼侠义故事,阅读的快感油然而生,如醇酒一般,越品越厚重。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小说叙述了北宋末年梁山泊108个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这次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揭示出“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事实,肯定和歌颂了革命斗争的正义性。《水浒传》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成就,成为影响巨大、流传甚广的不朽之作。
《水浒传》全书围绕着“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后来接受朝廷招安的全过程,充满了“替天行道”、“仗剑天涯”的豪情,谱写了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的闪光点在于:它对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军给予充分肯定,并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皇帝和高俅、蔡京这样的君臣昏庸暴虐,大小官吏横行霸道,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逐渐加深并最终导致了起义的爆发。从中也可以看出农民起义的发展规律: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在封建统治者的激烈反扑之下,无论如何也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
《水浒传》的作者历来有争议,现在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生平不详。《水浒传》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6)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因这次起义声势极盛,便在民间产生了许多奇闻异说,以及与之相关的大量戏曲和话本,并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众人的加工增饰。这对《水浒传》的创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六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四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五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十八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九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第二十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二十二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全义释宋公明
第二十三回 横海鄙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四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二十五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
第二十六回 偷骨殖何九叔送丧 供人头武二郎设祭
第二十七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二十八回 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一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三十二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三十四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第三十五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第三十六回 粱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七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四十二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丸天玄女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四十四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遏石秀
第四十五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第四十六回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拼命三火烧祝家庄
第四十七回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四十八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两打祝家庄)
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宝双越溅 孙立孙新大劫牢
第五十回 是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冢庄
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
第五十四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第五十五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第五十六回 吴用使时迁盗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第五十七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五十九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第六十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蓬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第六十一回 吴剧智赚玉麒麟 张张颇夜闹金沙渡
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 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五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跳水上报冤
第六十六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七回 宋江赏马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吏文恭
第六十九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第七十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第七十一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第七十二回 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
第七十三回 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七十五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骂钦差
第七十六回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官八卦阵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赢童贯
第七十八回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第七十九回 刘唐放火烧战 船宋江两败高太尉
第八十回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计出乐和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蓟州城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战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将
第八十八回 颜统军阵列混天象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阵成功 宿太尉领恩降诏
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
第九十一回 宋公明兵渡黄河 卢俊义赚城黑夜
第九十二回 振军威小李广神箭 打盖郡智多星密筹
第九十三回 李逵梦闹天池 宋江兵分两路
第九十四回 关胜义降三将李逵莽陷众人
第九十五回 宋公明忠感后土 乔道清术败宋兵
第九十六回 幻魔君术窘五龙山 入云龙兵围百谷岭
第九十七回 陈瑾谏官升安抚 琼英处女做先锋
第九十八回 张清缘配琼英 吴用计鸩邬梨
第九十九回 花和尚解脱缘缠井 混江龙水灌太原城
第一百回 张清琼英双建功 陈瑾宋江同奏捷
第一百一回 谋坟地阴险产逆 蹈春阳妖艳生奸
第一百二回 王庆因奸吃官司 龚端被打师军犯
第一百三回 张管营因妾弟丧身 范节级为表兄医脸
第一百四回 段家庄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双并旧强人
第一百五回 宋公明避暑疗军兵 乔道清回风烧贼寇
第一百六回 书生谈笑却强敌 水军汩没破坚城
第一百七回 宋江大胜纪山军 朱武打破六花阵
第一百八回 乔道清兴雾取城 小旋风藏炮击贼
第一百九回 王庆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
第一百十回 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东京城献俘
第一百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第一百十二回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第一百十三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第一百十四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一百十五回 张顺魄提百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第一百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蛉
第一百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无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第一百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涧
第一百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谬儿洼 微宗帝梦游粱山泊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但见: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朱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轝,凤羽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
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将丹诏付与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一行部队,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但见:
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奇花绽锦绣铺林,嫩柳舞金丝拂地。风和日暖,时过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驿馆。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驰驱紫陌中。
且说太尉洪信赍擎御诏,一行人从,上了路途,不止一日,来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随即差人报知龙虎山上清宫住持道众,准备接诏。次日,众位官同送太尉到于龙虎山下,只见上清宫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直至上清宫前下马。太尉看那宫殿时,端的是好座上清宫!但见:
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依稀垂柳名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趿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潺。墙院后好山环绕。鹤生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击金钟道士步虚;四圣堂前,敲玉罄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瑶坛,赤日影摇红玛瑙。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
当下上自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从,前迎后引,接至三清殿上,请将诏书居中供养着。洪太尉便问监宫真人道:“天师今在何处?”住持真人向前禀道:“好教太尉得知:这代祖师,号曰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因此不住本宫。”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诏,如何得见?”真人答道:“容禀:诏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再烦计议。”当时将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与众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斋罢,太尉再问真人道:“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何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开宣丹诏。”真人禀道:“这代祖师,虽在山顶,其实道行非常,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贫道等如常亦难得见,怎生教人请得下来?”太尉道:“似此如何得见?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赍捧御书丹诏,亲奉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救济万民。似此怎生奈何?”真人禀道:“天子要救万民,只除是太尉办一点志诚心,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志诚,空走一遭,亦难得见。”太尉听说,便道:“俺从京师食素到此,如何心不志诚。既然恁地,依着你说,明日绝早上山。”当晚各自权歇。
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请太尉起来沐浴,换了一身新鲜布衣,脚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斋,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地烧着御香,许多道众人等,送到后山,指与路径。真人又禀道:“太尉要救万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顾志诚上去。”太尉别了众人,口诵天尊宝号,纵步上山来。将至半山,望见大顶直侵霄汉,果然好座大山!正是:
根盘地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谓之山,侧石通道谓之岫,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平极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藏虎藏豹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境有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左壁为掩,右壁为映。出的是云,纳的是雾。锥尖像小,崎峻似峭,悬空似险,削如平。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这洪太尉独自一个行了一回,盘坡转径,揽葛攀藤。约莫走过了数个山头,三二里多路,看看脚酸腿软,正走不动,口里不说,肚里踌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知他天师在那里,却教下官受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着肩气喘,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了一声,扑地跳出一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阿呀!”扑地望后便倒。偷眼看那大虫时,但见:
毛披一带黄金色,爪露银钩十八只。
睛如闪电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戟。
伸腰展臂势狰狞,摆尾摇头声霹雳。
山中狐兔尽潜藏,涧下獐皆敛迹。
那大虫望着洪太尉,左盘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后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爬将起来,再收拾地上香炉,还把龙香烧着,再上山来,务要寻见天师。
P2-3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小说叙述了北宋末年梁山泊108个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这次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揭示出“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事实,肯定和歌颂了革命斗争的正义性。《水浒传》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成就,成为影响巨大、流传甚广的不朽之作。
《水浒传》的作者历来有争议,现在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生平不详。《水浒传》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6)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因这次起义声势极盛,便在民间产生了许多奇闻异说,以及与之相关的大量戏曲和话本,并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众人的加工增饰。这对《水浒传》的创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塑造上。全书的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具体体现出来的。小说塑造了宋江、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等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形象,歌颂了这些起义者的反抗精神,表现了他们的英雄气概、斗争意志和伟大力量。《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是被高度理想化的。作者把他们的反抗精神和道德情操提升到很高的境界,并把人民的愿望和情感熔铸在这些人物身上,使他们具有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小说中有许多引人人胜的情节,这些情节是经过精心提炼的,具有典型意义。随着人物的出场与行动,常出现一组组的情节,而每一组情节又往往是人物思想的发展史。《水浒传》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一环紧扣一环,互相勾连。
《水浒传》的语言成就也是极为突出的。它的语言明快、洗练、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无论叙述事件或刻画人物,多用白描,常常是寥寥几笔,就达到绘声绘色、形神毕肖的地步。通过人物的语言不仅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也能将其出身、地位以及思想习惯准确地表现出来,真正做到了“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声口”。
《水浒传》之前的白话小说多是文白相杂、粗糙简朴,成就和影响也很有限。《水浒传》的作者以极高的文化修养,驾驭流利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描述各种场景,其效果是文言所不可能达到的。有了《水浒传》,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完全的确立,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意义极为深远,可以说《水浒传》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不过,《水浒传》全书的艺术成就是不平衡的,比如水浒英雄在上山之前,描写很精彩,但在上山之后,多数人物都显得暗淡无光。此外一些战争场面的描写,也显得单调、烦琐等。
《水浒传》的版本历史悠久,复杂繁多。《水浒传》存世有70回、100回、120回诸本,又有简本、繁本两个系统。繁本是指文繁事简本,简本是指文简事繁本。简本多草率质朴,因而流行的多是繁本。本书以杨定见序120回繁本为底本,并参照其他几种善本以及今人的校勘本整理而成,在校勘中很好地保存了杨序本的原貌,力争将作品最本真的一面展示给读者。本书配有大量精美彩色绣像,既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策划人语
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