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文樑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不但在教学上是中国近现代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伟大的艺术家。
本书从生平、作品、著述、研究四个方面,收录了颜文樑生前著述、后人整理和学生怀念等文献资料。
图书 | 颜文樑文献集/中国美术学院学脉文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颜文樑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不但在教学上是中国近现代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伟大的艺术家。 本书从生平、作品、著述、研究四个方面,收录了颜文樑生前著述、后人整理和学生怀念等文献资料。 目录 一 生平 我的癖好是什么 颜文樑 淘旧货之乐 颜文樑 回顾我的艺术生涯 颜文樑 苏州美专添置石膏像 彦 苏州美术专门学校校长颜文樑赴法考察 佚名 颜文樑巴黎烧香 粲粲 颜文樑酱肉获荣褒 烟桥 志美术家颜文樑 郑逸梅 画家颜文樑学成归国 佚名 颜文樑为宋母造像记 暨萍 苏州美专与颜文樑 四官 徐悲鸿与颜文樑 秋伦 记颜文樑先生 吴易生 颜文樑一画值万金——美国人赏识“丽拉”万金不易 斐然 颜文樑之水彩画 猫庵 画家颜文樑 明明 创办苏州美专的颜文樑 王隅人 寿颜文樑先生 胡兰成 贺辞(一) 华君武 贺辞(二) 冯岗 浙江美术学院、美协上海分会联合隆重庆祝著名油画家 美术教育家颜文樑先生九十寿辰和艺术生活近八十年 我所知道的颜文樑先生 俞云阶 吾爱吾师 叶蓓芬 记青年时代的颜老师 吴品先 颜文樑先生在巴黎 周碧初 回忆国难时期的“苏州美专沪校” 李咏森 深隋话颜老 陈从周 颜文樑先生的两三事 杨祖述 访九旬画家颜文樑 徐克仁 美术教育家、画家颜文樑 叶文熹 中小学美术教育之我见——访问我国现代著名画家颜文樑 金正扬 我的老师颜文樑教授 陈志华 我师颜文樑 陆国英 回忆祖父——颜文樑 颜清诚 艺坛耕耘八十春——怀念颜文樑先生 罗尔纯 纪念颜文樑老师百岁周年 邱国隆 我的父亲颜文樑 颜振康 回忆颜文樑校长 毕颐生 缅怀颜文樑老师 李新 吾师颜文樑教授 俞成辉 桃李满天下 莫朴 为颜文樑先生写年谱 钱伯城 颜文樑先生 吴易生 吾爱吾师 尤玉淇 老油画家颜文樑 郑逸梅 颜文樑办苏州美专校史二则 胡久庵 精明——颜文樑未被世人认识的另一面 马海平 颜文樑 陈丹青 我的老师颜文樑 薛企荧 记一次难忘的见面 孙景波 师恩难忘——回忆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四年学习生活(节选) 龚生明 忆恩师颜文樑先生 范邦菁 沉痛悼念颜文樑先生 二 作品 三 著述 怎样批评绘画 我所希望于艺术界者 透视浅说 重修沧浪亭记 十年回顾 从生产教育推想到实用美术之必要——告本校实用美术科同学辞 法兰西近代之艺术 新吴县建设与风景都市之设计 艺术教育今后之趋向 艺术作品国际交流刍见 《欧洲名画采访录》序 现代日本画展我观 谈艺术批评 二十五周年校庆献辞 期望筹设全国性之美术馆议 《中国美术年鉴》序 谈文与野 油画经验谈 回忆徐悲鸿 色彩琐谈 简谈色彩 《周碧初画集》序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看绒绣 色彩学上的空间透视 答谢辞 我印象中的巴黎和卢浮宫 遨游于艺术之都 绘画应该把快乐带给人们 我对美术教育的看法 《中国西画五十年》序 自序 颜文樑画论(节选) 《穆益林画集》序 颜文樑先生访谈录 四 研究 画家造像(二)——颜文樑 严威 颜老夫子——记我国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颜文樑先生 金冶 颜文樑的油画技法 费以复 颜文樑先生的人品及艺术风格 陈烟帆 艺术之树长青——为纪念颜文樑创作活动七十八年而作 江丰 画坛楷模——祝颜文樑先生艺术生活近八十年 莫朴 颜文樑先生的艺术道路 金冶 雅俗共赏的艺术——略谈颜文樑先生油画艺术的特色 肖峰 颜文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事业 钱家骏 钱延康 一个编辑对颜老美学思想的理解 沈兆荣 颜文樑先生 杨成寅 《颜文樑》序·画家的生平与艺术 黄觉寺 颜文樑的艺术生涯 倪大弓 颜文樑和他的艺术 颜清诚 古典抒情油画家——颜文樑 施叔青 颜文樑的艺术观 尤玉淇 颜文樑绘画中光色的嬗变 尚辉 试谈颜文樑的色彩理论与实践 陈志华 颜文樑艺术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 顾丞峰 颜文樑绘画记事三篇 陈士宏 开拓者的执守与追求——颜文樑艺术教育论稿中的史实求证 夏燕靖 光影为诗 画笔传情——颜文樑绘画艺术论 承载 颜文樑与苏州美专沪校述论 葛杨 张建林 五 附录 颜文樑先生年谱(1893—1981) 钱伯城 颜文樑先生年谱(1982—1988) 尚辉 序言 国美人格 国美校训箴言:行健 、居敬、会通、履远。何 谓居敬?“往圣采经典, 先师垂教范。”一代代的 先师行以垂范、言以规箴 ,跬成名校的学脉。这个 传承不怠的学脉中,既见 名师大家的文心使命、绝 学精品,又涵他们的人格 品类、气质神韵。美院伴 山水名湖,守江南文山, 一批批艺者聚合于此,成 就名校事业,将个人的志 节功业化在学院的大业之 中,可谓不世出的缘分。 此缘在湖山,在人气,在 世代风华、人文跬积,让 后辈总怀拳拳敬心。 国美建校将近九秩。 回顾九十年,仿佛中华艺 术教育的缩影,代代先师 名家的身影叠映在历史的 天际之上,伴青山肃穆、 平湖风流,凝成西湖艺苑 的人格范型。 国美先师的人格范型 首在孤山远志。八十八年 前,国立艺术院借西湖罗 苑,于湖山清明中创建。 蔡元培先生乘周末之暇, 来杭举办建院仪典,发表 演讲《学院为研究学术而 设》。从此,一代年轻精 英会聚平湖,追蹑蔡先生 的艺教理想,学术研究与 国民美育成艺院圭臬。林 风眠先生身负重托,面对 一片贫弱的环境,将美育 视为一种精神信仰的运动 ,践行中西融合的实验与 理想。孤山虽清冷,却包 孕着国立艺术院的青春激 情。罗苑旁莅苏白二公祠 ,二公祠所依傍的后山, 荒天古木,空谷回声。北 宋名士林和靖先生梅林归 鹤,就在此处。多少年后 ,一代禁烟名将林则徐罢 官经此,祭扫同姓先贤, 出私资修葺墓陵。杭州最 后一任知府林启兴学有功 ,逝后杭城人在此建“林 社,,之筑。一脉林姓的 史秩在林山中隐没,当年 的林风眠先生于晨昏漫步 、春秋眺望中,胸襟可曾 洒落名士风流的逸习?但 那湖山蕴含的高情远致, 一次又一次地催剥国美先 贤的学术肝肠与使命担当 ,却是可以揣想与追怀的 。 国美先师的人格范型 的第二特性是清波悲情。 去年,我们为“世纪风眠” 画展绘制《湖山清明》, 遥想初建艺术院的一代名 师立身湖畔的景象。但这 些载入史册的名师的命运 ,似乎都充满蹉跎,历尽 坎坷。也正是这些传奇式 的蹉跎,造就了先师们跌 宕起伏的形象。一代名师 吴大羽先生以其激情和卓 识,在20世纪30年代的 学生中负有盛名。在抗战 的困难环境中,吴冠中先 生曾代表学生们致以激情 书信,诚心恳望先生回校 教学。吴大羽先生既是画 家,又是诗者。20世纪 40年代后期,先生曾写下 令人难忘的《别情》: 我以一日之长来到你 的面前 敢贪着天功妄自居先 此来只为向大家输所 敬诚 不许有一点错过落到 你我中间 诗写得如一尊璞玉, 刚直坚忍,掷地有声。诗 中漾着一种绝然,也沁着 一份无奈。从这里我们可 以读到知识分子凝血沁心 的坦诚。正是这样一位赤 诚耿介的艺者,在后来的 日子里,屡受坎坷。但也 正是这份赤诚,这份坎坷 ,造就了上海石库门一方 天井中的宠辱皆忘与韵致 灿然,造就了20世纪中国 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抽象 精品。曾有人以先生的遭 遇自比,却全然无知于这 悲情中的品节肝胆、诚心 照人。 潘天寿先生亦是著名 的诗者。他的诗沉郁雄强 ,识鉴高远。他最后的五 绝,写于“文革”中的1969 年,时在回宁海老家被批 斗返杭的途中。诗写于一 张灰色的香烟纸上,据说 是从地上拾来。“莫嫌笼 絷狭,心如天地宽。是非 在罗织,自古有沉冤。” 这是一个真正的诗者的控 诉,字字血、声声怨。但 中国诗人又始终心胸方正 ,襟怀容让,将痛切转向 伤逝。接着他回望群山深 处的饮水家园,在千山万 山闪没的同时,悲心中的 诗人仿佛一次远游,正去 看望四十年未见的朋友。 此行之后,潘老再无诗作 与画作,直至离开人世。 如此的悲情,却又深埋着 某种冥冥的天佑。潘先生 诗中提到的四十年如若神 箴。四十年后,杭州市的 人民在他的墓陵上建造了 诗亭,海峡两岸百余位诗 人同声咏读他的诗篇。正 是从这里,悲情成了一种 人格的尺度,让我们丈量 出天地之心的苍然与艺者 的坚强。 国美先师的人格范型 的第三特征是湖风洒逸。 这是一种诗性的品格。伴 湖山既久,每日柳浪闻莺 道上行走,湖光烟波相映 ,使人玩赏流连、感绪万 千。当年一本《艺术摇篮 》中,将孤山岁月写得最 具诗意的正是朱金楼先生 的《孤山忆旧》。朱先生 才华横溢,仿《西湖梦寻 》笔意,将20世纪50年 代的外西湖写得干净洒脱 ,直若西湖盛景:“春雪 初霁,驱车白堤上,在断 桥遥望孤山,银妆素裹, 风姿绰约,倒影映入里湖 ,清净如雪莲……”“与西 湖朝夕相处于天光云影、 晨曦落日之中,乃觉晴湖 、雨湖、夜湖、朝湖、暮 湖、春湖、秋湖……俱是 胜境。” 论画风洒逸,肖峰先 生自是典型范例。肖峰先 生早年“红小鬼”,后入美 院习画,20世纪50年代 留苏,“文革”深受冲击, 可谓九死一生。但却从来 乐观,始终溢满激情,美 院重大节庆,总希望听他 昂扬激荡的声音。他的油 画以色彩名世,晚年多画 大江风帆,既写往昔怀想 ,又发烟波江上的诗意。 舒传曦也是20世纪50年 代留欧的名家,当年碗口 大小的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颜文樑文献集/中国美术学院学脉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窦亚杰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32712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9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80 |
出版时间 | 2022-11-01 |
首版时间 | 2022-11-01 |
印刷时间 | 2022-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478 |
CIP核字 | 2021217905 |
中图分类号 | J0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4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4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