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坦克一百年/战争事典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基于新的学术研究,以清晰易懂的文字描述了坦克的诞生和其在一战中的演变情况,以及在二战与冷战时期,相关技术发展是如何推动坦克从丑陋、笨拙的机械装置转变为机动性高、火力强大、防护性能佳的武器,成为现代机械化战争的核心武器之一的。
本书的前半部分以时间轴为主线,对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和苏联等几个主要坦克生产国的坦克发展史进行了详细梳理,描述了坦克在“进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和实现的突破。此外,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二战之后的瑞士、瑞典、以色列,以及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坦克生产国的相关情况。本书的后半部分以附录形式为主,从火力、装甲防护、机动性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坦克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发展情况。
目录
引言
致谢
第1章 “物种”起源
第2章 坦克的“发明”
第3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出茅庐
第4章 战后低潮
第5章 英国的领先与失误
第6章 欧洲和美洲的坦克发展
第7章 装甲部队的创建
第8章 二战德国坦克及其对手
第9章 冷战中的五大坦克强国
第10章 列强外围的国家
第11章 迎头赶上的亚洲
第12章 后记
附录1:火炮威力的增强
附录2:对更强防护的追求
附录3:机动性的不同方面
注释
导语
从原始的“马克五型”坦克,到来势汹汹的“虎王”式坦克,再到如今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奥戈凯维奇教授对全世界范围内坦克的演变重新进行了细致评估,展示它们如何逐渐获得更强大的能力,并成为如今的模样——联合兵种、机械化战争的基础。
精彩页
千百年来,战争几乎完全是靠手持的个人武器来打的。但是在火药投入使用后,手持武器的相对重要性便逐渐降低,而重武器的地位不断上升。直到19世纪,重武器成为战场的主宰。没有人比拿破仑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他曾在圣赫勒拿岛反思时说“炮兵如今决定着军队和人民的命运”。
不过,除了攻城战,火炮的效能却被其有限的战场机动力限制。当时,提高火炮效能最好的办法也不过是用马拉着火炮在发射阵地之间转移而已。
在19世纪下半叶发展起来的机枪成为一个例外,这是因为和其他不易携带的武器不同,它们轻到足以装在四轮马车上开火射击。将机枪装到马车上也是一种提高机枪机动性的方法,并在1917年俄国革命之后的内战中得到实际应用。此后,装着机枪的四轮马车(也叫“搭枪卡”)又被布琼尼的红色骑兵军用于1920年至1921年的苏波战争,而且它们作为制式装备被波兰骑兵一直用到1939年,被苏联骑兵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很久。
然而,无论机枪马车有多高的机动性,它们在敌人的火力面前都是非常脆弱的,而且它们的用途基本上也仅限于骑兵部队之间的交战。不仅如此,在它们投入使用时,远优于它们的提高机枪与其他枪炮的机动性的方法已经存在,那就是使用自力推进车辆。装在这类车辆上的枪炮不仅机动更快,开火更方便,而且还能配备装甲防护,以便这些枪炮能更自由地在敌人的火力下发挥作用。
开发自力推进车辆的第一步是由法国军事工程师屈尼奥(N. J. Cugnot)迈出的。屈尼奥在1769年制造的一辆蒸汽动力的三轮车,如今人们仍可在巴黎工艺博物馆一睹其面貌。屈尼奥的事业得到了法国炮兵总监格里博瓦尔将军(General J. B. de Gribeauval)的支持,正是后者奠定了日后在拿破仑手里大显神威的法国炮兵的根基。为了进行更多试验,屈尼奥还造了第二辆车,但此外就没能取得任何进展。
研制军用自力推进车辆的希望在19世纪下半叶随着蒸汽动力牵引车的制造而复苏。有一种流传很广的错误说法是,英国陆军在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就已使用一种装有工程师博伊德尔(Boydell)设计的履板车轮的牵引车来拖曳火炮。这种错误源于人们把博伊德尔式牵引车和英军在克里米亚使用的一些装有博伊德尔履板车轮的马车弄混了。实际上,第一辆装有博伊德尔车轮的蒸汽车是在1855年英国的一个农业博览会上首次展出的。一年后,伍尔维奇兵工厂(Woolwich Arsenal)才开始试验用一辆加勒特-博伊德尔式牵引车来拖曳攻城炮。被普遍认为曾应用于克里米亚战争的伯勒尔-博伊德尔式牵引车直到1857年才完工,而当时用于火炮牵引试验的两辆也是在伍尔维奇兵工厂订购的。
蒸汽牵引车曾在19世纪下半叶的其他场合中也被用于拖曳火炮。另一方面,很可能是受到克里米亚战争的启发,考恩(J. Cowan)于1855年在英国提出了将蒸汽牵引技术用于另一种军事目的的设想。他提交了“使用蒸汽发动机的野战机动火炮”—一种轮式车辆,它带有龟壳式的铁制装甲,有多门从装甲中伸出的大炮,并且在侧面还装有镰刀,以便砍倒可能攻击它的任何敌人—的第747号专利。
考恩的车辆从未付诸制造,但在1899年至1902年的南非战争中,英国陆军使用了大约50辆牵引车来拖曳辎重车和火炮。1900年,位于利兹(Leeds)的约翰·福勒公司(John Fowler and Co.)打造了两辆用于南非的牵引车。这两辆牵引车和它们所牵引的货车都配备了装甲,以防在运输物资时遭到布尔人的攻击。最终被派往南非的福勒装甲牵引车增加到四辆。福勒装甲牵引车及其牵引的货车都在其装甲上开有供步枪射击的枪眼,而且一门野战炮还可以被拉到货车上以取代拖曳火炮。基本上,福勒装甲牵引车距离配备火炮的蒸汽动力装甲战车只有一步之遥。实际上,考恩早已设想过这样的车辆,罗比达(A. Robida)也在一本1883年法国的《漫画》(La Caricature)杂志上画出了它的模样。
和考恩的构想一样,罗比达的设想从未实现,但20年后,蒸汽动力装甲车成为科幻小说作家威尔斯(H. G. Wells)创作的一篇小说的主题。这篇小说以“陆地铁甲舰”为题发表在了1903年12月的《河滨杂志》上,而它经常被说成是对未来装甲战车的预言。据说,它还影响了若干年后第一批英国坦克的研发,尽管影响只是间接的。实际上,就推进方式而言,威尔斯的“陆地铁甲舰”并不比三年前制造的蒸汽动力的福勒装甲牵引车更先进,而在武器装备上,它也和后者一样仍使用了步枪。而且威尔斯也未能预测出未来装甲战斗车辆的其他方面,只有一点例外,那就是脱离道路在崎岖地形上作战的能力。但是他关于实现这一能力的设想却不太实用,因为这一设想依据的是让“陆地铁甲舰”使用履轨车轮—由迪普洛克(B. J. Diplock)在1899年前后设计的另一种带履板的车轮。很多人把这种车轮与迪普洛克直到1910年才设计出的链轨履带混为一谈,因而错误地相信威尔斯曾预言了履带式装甲车辆。
当威尔斯的小说发表时,比蒸汽机高效得多的替代物已经以内燃机的形式出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坦克一百年/战争事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波)理查德·奥戈凯维奇
译者 译者:胡毅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940603
开本 16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22-12-01
首版时间 2022-12-01
印刷时间 202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514
CIP核字 2022233391
中图分类号 TJ811-091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