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冷/旅行没有方法论 |
内容 | 内容推荐 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大城市,难得的旅行何不打破条条框框,寻找心目中那一方孤独静谧之地。我们提倡“旅行没有方法论”,让寒冷爱好者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启旅途,畅游世界,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分别以气候寒冷的目的地、小众目的地以及即将消逝的人或物为主题,全部由《孤独星球》杂志值得信任的作者采写,他们在旅行中最大限度地尊重目的地,并对当地文化和自然抱持敬畏和保护之心,提供的都是可靠且准确的第一手信息。 目录 序·把旅行作为方法 寒 符拉迪沃斯托克——“熟悉的陌生人” 去北海道,去日本的天涯海角 游历七河之地 七天环滑阿尔卑斯 俄罗斯:三种贝加尔 堪察加:世界尽头的尽头 永昼北极圈 僻 水泉石窟:北魏龙门的“卫星窟” 朝鲜:所见与所闻 半个孟加拉 高加索三国掠影 塞浦路斯:停火线以南 阿尔巴尼亚:欧洲的边缘 克里米亚的“里维埃拉” 罗马尼亚:德古拉伯爵的多彩国度 漫游德国东部:冷门世遗连连看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文化熔炉与观鸟天堂 乌鲁斯浮岛生活 突尼斯:从麦地那到食莲者岛 逝 紫云苗寨:车缓马慢的深山传奇 探秘大瑶山 访曼飞龙傣寨 滇西南云中人家 一条流过大漠的河 中国古都访艺——工匠指间的遗韵韶华 那些行将逝去的瑰宝 密林深处的“甲壳虫”墓地 序言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在《旅行的艺术》 一书中讲述了一段于斯曼小 说中的故事情节:足不出户 的厌世贵族德埃·桑迪斯公 爵独居于巴黎市郊,以阅读 文学经典为主业。一天清早 ,一本狄更斯的小说引发了 公爵对英国人生活的强烈兴 趣,于是他突然决定到伦敦 旅行——说走就走,他收拾 行装,坐上火车就来到巴黎 ,买好了前往伦敦的火车票 。离出发还有一些时间,公 爵走进一家书店买了本《伦 敦旅行指南》,又在附近一 间常有英国人光顾的酒吧打 望了一阵,想象着狄更斯小 说中的场景,然后来到隔壁 的英式小餐馆享用食物。但 是,突然间,桑迪斯公爵怀 疑起自己来:真的到了伦敦 ,是不是也就这样了?除了 疲惫、厌倦和新的失望,还 能期待什么呢?既然一个人 能够坐在椅子上捧书漫游, 又何苦真的出行?“我居然 不肯相信我忠实可信的想象 力,却像老笨蛋一样相信到 国外旅行是必要、有趣和有 益的!”于是,说回就回, 他搭上最早的一趟火车又回 到了他的居所。 看到这个故事,我的耳 边立刻响起了Lonely Planet 创始人托尼惠勒(Tony Wheeler)关于旅行的那句 经典名言:“只要决定出发 ,最困难的部分就已结束。 那么,出发吧!”显然,公 爵大人没能越过这一关。 从表面上看,桑迪斯公 爵没能出发完成一次真正的 旅行,是因为他无法承受美 好想象和实地旅行之间可能 出现的落差。然而,走出自 己惯常的生活,前往一个陌 生的地方旅行,前方充满未 知性和不确定性,由此而产 生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可能 才是他无法克服的真正挑战 。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知 识的获取可以归纳为三种方 式,“亲知”“闻知”和“说知” ,即亲身感知、他人告知和 逻辑推知。读书属于第二种 ,旅行属于第一种。从发心 起意到动身上路,其实是跨 越认知方式的一大突破,而 出发就是实现这个转换的开 关。公爵没能启动这个开关 ,就像没能打开旅行的魔法 大门——没错,带着眼耳鼻 舌身意这全副人类装备,去 现实世界亲证色声香味触法 的绚丽饱满,才是真正的魔 法。知识是头脑的事,只有 通过自己的行动切身体验到 了,才能真的成为认知,因 为懂得,所以能够更好地理 解世界。这可能就叫“非知 之艰,行之惟艰”吧。 如果对旅行这桩事作个 拆解,大约可以将其划分为 起心动念、制订计划、实地 旅行、返程回顾这四个部分 。作为与有“旅行圣经”美誉 的Lonely Planet合作了10年 的出版者,我们很荣幸自己 出版的数百种图书和杂志能 够几乎全程参与这四个部分 :有趣的图文,激发愉悦的 阅读体验,为他日去往某地 “种草”;有用的具体信息, 为旅行者行前谋划和制订攻 略提供翔实资料,也是旅途 中的实用向导;旅行结束, 它们仍然可以发挥余热,成 为你追忆旅程的线索和记录 写作的参考。 这一套“旅行没有方法论 ”系列小书,每篇文章都是 来自Lonely Planet作者的“ 亲知”,其名称传达的是这 样一种理念:旅行本身并不 存在什么特定的方法,你以 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就好。 这套小书,延续着“负责任 的旅行,有态度的探索”精 神,其所讲述的旅行不只是 单纯的“目的地”游览,更是 一种对外部世界的情感探知 ,是充满思考和分享的过程 。为了打破以目的地来分类 的概念,我们甚至选择了不 同寻常的视角来破题,比如 以“冷”“热”这样的感官觉受 来切入,以开启我们发现世 界的独特旅行体验。 虽然旅行没有方法论, 但我们不妨把旅行作为方法 ,去探寻世界,遇见未知, 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根据 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 ,观测者的观测行为本身, 是可以影响到被观测粒子的 实验结果的,这样的话,旅 行者就可以把自己作为一个 变量,亲身参与到旅行这场 由践行而体认的事件中去, 以那个当下的“此身,此时 ,此地”,创作出一个与任 何一本书中描写都不同的专 属于自己的独特旅行故事。 BBC纪录片《万物与虚无 》(Everything and Nothing)认为,“人类的存 在就是宇宙了解自身的方式 ”,那么在这篇东拉西扯的 序文结尾,请让我套用一下 这个高级的句式:旅行也是 我们了解自身的方式。 至于怎样旅行,你说了 算! 朱萌 LP项目部总编辑 中国地图出版社 导语 在旅行中,你会与哪个目的地碰撞,与谁相遇,与何种景色相伴,与哪片天、哪朵云、哪潭水、哪个路口拐角处的小猫咪相望? 目之所及,发肤所拂,夹杂未经修饰的粗粝,却处处见新意。 你将短暂地与世事繁芜剥离,为生命注入一尾活泉,凛冽甘甜,一饮而尽,入腹沉淀,在某个恬静的夜,那抹甜酵成佳酿,回味万千。 你所见的一切,也都见到了你。在一趟趟的出发中,你也一次次拥抱全新的自己。 你、我、他,正是在旅行中,完成一次又一次蝶变。 这些故事只是整套MOOK中的冰山一角,从各位才华横溢的作者笔下,你看得到世界、看得到风景、看得到热爱,可我们更希望的,是你也看到了自己的旅行初心。 作者所讲述的旅行不只是单纯的“目的地”游览,更是一种认识世界、重塑自我的态度,是对美好世界的情感探知,是充满思考和分享的过程。 旅行的意义之于我们,本就没有隔阂,也不因旅行方式的不同而转移。 所以,生而旅行的你,自然会与书中所述同频共振。 精彩页 符拉迪沃斯托克——“熟悉的陌生人” 坐车进入海参崴市区,我明显感觉到自己来到了一座“欧洲城市”——金发碧眼、身材高挑的年轻男女,腰粗膀圆的中老年人,以及满大街的欧式建筑,不太像远东。海参崴这个名字是满语音译,意思是“海边的小渔村”;俄罗斯人称它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统治东方”。1860年,俄罗斯帝国和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海参威从此成为俄罗斯在远东的重要港口。 海参崴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三面环海,主要由金角湾、阿穆尔湾、乌苏里湾构成。借助破冰船,海参崴港可以实现全年不冻。我们来到金角湾时,虽然天气阴沉,海水也暗淡无光,但雄伟的金角湾大桥依然夺目,港湾里停靠着多艘巨型货轮。 数年前,为迎接2012年在此举办的APEC峰会,俄罗斯政府在50余个基建工程上投人了总计6000亿卢布(约合人民币644亿元),其中就包括在同年落成通车的两座大桥——金角湾大桥和俄罗斯岛大桥,后者以其1104米的主跨长度,超越了主跨1088米的中国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成为全世界主跨最长的斜拉桥。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在视察APEC基建工程时说,海参崴跟旧金山有很多相似处,例如地形,都有海,也都有跨海大桥,“但我们的人民毫无疑问更好一些”。 明星潜艇 与全城休闲风的旧金山不同,海参崴是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所在地。因此从1958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这座城市被完全封锁,不仅严禁外国船只、外国人踏足,连外地的苏联人想进入也必须申请许可证。 如今,海参崴早已向全世界开放。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总部依然驻扎在此,它的旁边则是由苏联潜艇C-56改造成的潜艇博物馆——这也是唯一一艘允许公众进入参观的苏联潜艇。C-56的“C”代表“中型”,它于1936年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下水,1941年加入太平洋舰队。在第一次任务中,C-56就击沉了两艘敌舰,官兵们在庆功宴上还得到两只烤猪作为奖赏。在服役近20年后,C-56于1955年退役。退役后的潜艇被分割成几段,运送到海参崴的红旗舰队纪念广场,经组装焊接复原,并在船身一侧开了个小门作为博物馆入口。 潜艇长77.8米,宽6.43米,可是一钻进潜艇,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么小!船舱之间的圆洞门连小孩都要低头才能钻过去,船员的床更是又窄又短,“霍比特族”的我躺下来也只是刚刚够,那些高大的苏联军人躺着一定很憋屈。而且,这些双层床铺还是吊床,难以想象在航行的时候会摇晃成什么样(当然,指挥官拥有单间,床铺也跟火车卧铺一样固定在墙壁上)。复杂的设备、管线、开关和潜望镜都保存完好,最令军事迷兴奋的当然是船尾的4个鱼雷舱了——舱门上还画着巨大的红色五角星。 在这样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不见天日,空气不流通,食物单调且有限,洗澡换衣服什么的更是奢侈。但这些都是其次,战争年代,生死胜负才是头等大事。 最危急的一次战斗发生在1944年2月,C-56被7艘敌舰追击。为躲避对方发射的300余枚深水炸弹,C-56下潜到极限深度,二氧化碳浓度高达4%(空气里正常含量为0.4%,达到1%时人就会感到头晕气闷)。最终,C-56在深海坚持了26.5个小时才躲过一劫,回到水面换气后,又击沉了一艘运输船。 整个“二战”期间,希特勒曾多达16次宣称C-56被击沉。而事实上,C-56一共击沉了10艘敌军战舰和运输船,并对另外4艘造成严重破坏,如今潜艇外面还印有“14”的字样。 西伯利亚铁路最东站 从水下回到陆上,我们来到位于金角湾的海参崴火车站。这是世界上唯一把港口和火车站建在一起的车站,也是全长9288公里的西伯利亚铁路的最东站。1891年,当时身为皇太子的尼古拉二世亲自前来,为海参崴站奠基;1893年,海参崴一乌苏里斯克段通车;1916年,西伯利亚铁路全线通车。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建造西伯利亚铁路耗尽了沙皇俄国的国库,仅仅一年后,十月革命爆发。 海参崴车站也是我们开启9000多公里漫长旅程的第一站。这栋两层楼的石头建筑呈温柔的奶油色,在20世纪90年代经过一次修复,历经百年风雨后,如今依然稳健地守护着西伯利亚铁路远东的终点。候车大厅的天花板上,画着美丽的“洋葱头”教堂建筑群以及海参崴火车站,穿着华丽礼服的贵族们正准备登上冒着白烟的火车。有意思的是,画中的海参崴车站屋顶有一只铁架打造的展翅双头雄鹰,那是海参崴车站从前的模样。1924年,雄鹰被拆掉,车站内部的马赛克镶嵌画和徽章也被石膏画覆盖。但如今候车大厅保留了一个神龛位置,装饰着雄鹰徽章和宗教画像——在之后西伯利亚铁路沿途的多座车站,我们都看到了给东正教教徒使用的祷告室。 站台上,最受瞩目也是旅行者不会错过的拍照“打卡”点,就是那块写着“9288”的纪念碑了。纪念碑的铁柱顶端,立着双头雄鹰,雄鹰一爪持权杖,一爪持带球十字架,头戴三皇冠,胸前的小盾绘有骑着白马斩龙的圣乔治。这是俄罗斯的国徽,双头鹰的造型源自拜占庭帝国,从伊凡三世统治时启用,在十月革命后被废除,苏联解体后又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冷/旅行没有方法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孤独星球杂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地图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42653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4 |
出版时间 | 2022-06-01 |
首版时间 | 2022-06-01 |
印刷时间 | 202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62 |
CIP核字 | 2022064565 |
中图分类号 | K919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