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齐集/中国杂文》收入当代杂文作家刘齐五十篇左右的文学作品。本丛书遴选的杂文作家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杂文创作时间超过二十年;二、曾创作有影响的杂文作品在三十篇以上;三、曾创作经典性杂文作品;四、作品强调思想倾向的同时,艺术性也不为之忽视;五、曾在国内组织带领作家创作杂文卓有成就者。
图书 | 刘齐集/中国杂文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刘齐集/中国杂文》收入当代杂文作家刘齐五十篇左右的文学作品。本丛书遴选的杂文作家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杂文创作时间超过二十年;二、曾创作有影响的杂文作品在三十篇以上;三、曾创作经典性杂文作品;四、作品强调思想倾向的同时,艺术性也不为之忽视;五、曾在国内组织带领作家创作杂文卓有成就者。 内容推荐 《刘齐集/中国杂文》收录刘齐从事杂文创作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杂文代表作,包括《最傻的人最奸》、《我们的歌》、《小姐》、《集体活动》、《套话大全》、《我成了“诺贝尔”候选人》《我们管脑袋叫什么》、《上个世纪我所尊敬的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吗?》、《一个鬼子和一个县》等数十篇。 《刘齐集/中国杂文》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最傻的人最奸 我们的歌 集体活动 权利 人人炼钢人人侃球 套话大全 神州皆为美巢氏 风格 人一有车就自卑 又见卜劳恩 回国须知 要塞 我成了“诺贝尔”候选人 埃及小品 红卫兵伺候 我们管脑袋叫什么 上个世纪我所尊敬的人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吗? 诚信 一个鬼子和一个县 别了,人们 现场 回头看 愚蠢指数 永远的炉果 引文 全球第一妙语 菩萨蛮 话说“对不起” 伟大 痛恨 感谢身体 我的一次心理活动 内心的废墟 海城地震日记 都市让地球越来越贵 婚证上的历史幽默 首长 比斯大林勇敢的官员 话说政治学习 猜新闻 幽默是严肃的 有一个老词叫扫盲 试读章节 一友人介绍他的阅人经验,慨叹:“最傻的人最奸,最奸的人最傻。”当时,我颇不理解这句绕口令似的话语,及至读了一篇名叫《海通街一号》的小说(原载《鸭绿江》杂志,作者杨凯),心里终于开窍了。 小说中的贲秘书在上层领导心目中,素有忠厚老实的美名。他为书记和书记家里办事,竭诚尽责,任劳任怨;听到书记不便在外头讲的话,从不信口乱说;在书记家的餐厅借宿时总光着脚丫走路,甚至把毛毯铺在地板上,生怕弄出响动,每天还帮书记夫人干一两个小时家务;书记患病时,他悉心护理,四十个昼夜不离病房——这一切的确够得上忠厚老实了。难怪书记夸他:“你真比我的儿子都强哟!” 贲秘书何以如此忠厚?天性使然吗?不是。“别看他嘴笨,心里可明白。”责任心使然吗?也不是。职责条例并未要求他像家仆书僮般伺候领导。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贲秘书有一次跟妻子私下里说:“你看我……我……有啥本事?说不会说,写不会写,靠啥取得领导信任?只有靠——忠厚老实。”忠厚老实是他的看家本领,说得再实惠不过了。 这一招儿的确很灵验,只当了两年秘书,才貌平庸的贲秘书就娶了漂亮媳妇儿,分了一套房子,甚至当了人事局副局长。谁说忠厚吃亏?非但不吃亏,还能得到好处呢。看来,真应该把那条流传千百年的著名古训改为: 忠厚里有颜如玉, 忠厚里有黄金屋, 忠厚里有印把子。 话说回来,假如贲秘书不靠“忠厚”吃饭,不给领导唯唯诺诺当“儿子”,以他的实际条件而言,他就不大容易得到如此的好处。因为这些好处,统统埋在他所赖以存在的官本位环境之中,就像金钱锁在保险柜里一样。只有掏出“忠厚老实”这把钥匙,才能开锁取利。那位书记的夫人替老伴儿选秘书(且不论这样“干政”是否合适),头条要求就是“忠厚老实”;市委统战部俊俏的女文书嫁给贲秘书,主要也是看他“忠厚老实”(当然他还是书记秘书,不是勤杂工);多数常委硬顶阻力委以要职,关键因素还是由于他“忠厚老实”。 中华民族不是奸滑的民族,中华民族素有敦厚朴实的古老传统。举目四望,城乡各处生活着无数忠厚的民众。可是,他们忠厚也就忠厚了,没谁儿打算封他们个一官半职。因为他们的忠厚,与贲秘书的“忠厚”不是一回事。贲秘书的“忠厚”,“忠”的是个人——“有用”的个人,“厚”的是自己。对“没用”的外界百姓,他好像并不打算付出忠厚。表演忠厚另当别论。 这种别有所图的“忠厚”,虽然为的是一己私利,但它含蓄、堂皇、柔顺、耐心,不招人反感,不叫人戒备。与那种赤裸裸、狠歹歹、急匆匆捞取便宜的做法相比,与那些花言巧语、诡计多端、一脸奸相的人,那些弄虚作假、“一屁俩谎”、背信弃义的人相比,这种“忠厚”显然更容易得手。因为它更善于在人身依附的官场结构中寻求生存空间。 芸芸众生的世界真是微妙,在一定条件下,曲线比直线离目的更近。 书记病逝后,贲副局长“照样尊敬他的老婆孩子”,甚至要把自己盼望已久的房子让给并不缺房住的书记遗属,简直忠厚到家了。妻子不解其意:“你是疯了?是傻了?” 贲副局长心里想的是:“不能光看自己的鼻子尖。” P1-3 序言 一 人类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随着社会的推进、发展,其分门别类日益精细——从最初的歌曲、舞蹈、神话、故事等逐步演绎出诗、散文、小说、戏曲。直到上个世纪初,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融合,又有了电影、电视剧等。 有一种文学艺术虽然在中国问世两千余年,由于后人未给予“名分”,以致到二十世纪初,才从文学艺术谱系中分野出来,这就是古老而年轻的杂文。 人类和自然界大体都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萌芽、生长与消弭。两千多年来,杂文本应与小说、诗、散文、戏剧、音乐、电影等姊妹艺术一道,繁花似锦、根深叶茂。然而,它没有像先贤们渴望的那样,而是纤弱,时生时灭,时有时无,同其他汗牛充栋的文学艺术作品相去甚远。 二 时序到1915年,中华文学艺术宝库迎来新曙光,一个精灵出现了——杂文在多灾多难的中华大地,被一些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接受了! 杂文这个新成员一俟来到华夏,其特性便与众不同——首先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它主张顺应历史潮流。它不重复生活,不还原历史,不演绎过去,而最突出展示将来,预期社会走势,判断人间是非。 杂文一俟来到华夏,便告之,它向往和平、民主、科学、自由、平等、人道、富裕及真善美;杂文憎恶专制、昏聩、愚昧、野蛮、特权、贪婪、奴性、虚伪及假恶丑。杂文与其他文学艺术既相通又有自己的特性。 杂文一俟来到华夏,就融于文学大家族,与各种文学艺术形成天然的血肉联系。它不像小说刻画人物,而是粗线条勾勒人与事;它不像诗、散文等那样纤细、抒情,而是明白如话,开诚布公。但杂文能够调动各种姊妹艺术如寓言、故事、说唱、戏曲、元杂剧等“为我所用”。 杂文一俟来到华夏,它就友好地“拿来”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多种文化元素。它不是政治学,但只有不迷失政治选择,才能解析身边社会的变数;杂文不是社会学,但只有掌握瞬息万变的时代脉搏,才能适应人间丛林法则;杂文不是历史学,但人总应拨开历史雾障,略知历史长河的走向;杂文不是生理学不是心理学,但它能解剖人性、解读人生、理顺人际关系;杂文不是方法论,但它无处不闪烁思想方法光芒;杂文不是文艺学,但它评价文艺现象既深刻又形象;杂文不是美学,但每篇优秀杂文无不抨击假恶丑,无不向往美、赞扬美…… 理解杂文、认识杂文,才能与杂文为友,才懂得杂文的大爱。杂文真的是半部百科全书。 三 杂文打捞历史风尘,知耻近于勇。杂文对于文化批判,社会批判,历史批判,人性批判,世世代代惹来不知多少是非。 嫉妒杂文、讨厌杂文者,甚至欲将杂文从百花园中斩草除根,所以,杂文往往难以长成大树,多少代都不能像其他文学艺术那般枝繁叶茂。有人说杂文偏激,有人说杂文片面,有人说杂文招惹是非,更有人对杂文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以致于把杂文称之为乌鸦,恨不得把一切不祥之物都推到杂文身上。 杂文,曾为作者“惹”下多少祸根,有人曾因杂文葬送自己的大好前途,多少代杂文人曾为自己带来难以洗清的污秽。 然而,实践证明,杂文只能为民众造福,世世代代多少志士仁人,曾为杂文洗刷了一切不实之词,它为人们启蒙越来越受人们欢迎。 四 本书作者共计三百八十位,分当代、现代、历代。 我们试图把1915年《新青年》“随想录”诞生前的杂文划为历代,1915年到1949年划为现代,从1949年到当今划为当代。 1915年“随想录”之前称之为杂文,主要是根据作品性质、特点,而不是按刘勰在《文心雕龙》所谈的“杂文”。 当代作家选五十位,每人一部杂文,五十篇左右。另有合集十部,每部二十几位作家,共二百多位作家,四百多篇作品;现代作家二十位,每位五十篇杂文,七万多字,另有四十多位杂文作家,十部合集;最后选七十多位历代杂文作家,均为合集,每篇作品都有注解、题解、古文今译。 当代五十位杂文作家大体是根据五点遴选的。 一、杂文创作时间超过二十年;二、曾创作有影响的杂文作品在三十篇以上;三、曾创作经典性杂文作品;四、作品强调思想倾向的同时,艺术性也不为之忽视;五、曾在国内组织带领作家创作杂文卓有成就者。 二十多年来,我曾在助手们协助下选编各种版本杂文集五十余部,选编如此大型杂文丛书,对我是一种尝试,深知其难度。这部《中国杂文》(百部整整花费我四年时间。杂文作品浩如烟海,读数百册杂文集、数百7-篇杂文作品,难免挂一漏万,特别是这部大型丛书在国内尚无参照系,错讹在所难免,恭请诸位指正。 选编者2012年11月10日 于长春杂文选刊杂志社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刘齐集/中国杂文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41626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0 |
出版时间 | 2013-05-01 |
首版时间 | 2013-05-01 |
印刷时间 | 2013-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2 |
CIP核字 | 2013065528 |
中图分类号 | I26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25 |
宽 | 156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