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德行(80后年轻人的奋斗与迷惘)
内容
编辑推荐

把王兵放在普通人中,他是一个大个子;把王兵放在篮球场上,他就是一个小个子。他本应该是像纳什一样去打后卫,但是他更喜欢像奥尼尔或者霍华德一样,到巨人如林的篮下去腾挪扑杀。在比自己高出一头的对手中间,王兵像是翻山越海不知疲倦的夸父,时隐时现,一往直前。

《德行》里面的人和事儿都是王兵熟悉的,所以他在本书中嬉笑怒骂、冷嘲热捧,都能信手拈来。十多年的传媒从业经历,使他能够全方位来审视这个群体。有些人因为熟知而麻木,可王兵却在熟知之后进行反思,就让我们跟随王兵去发现80后年轻人的奋斗与迷惘吧!

内容推荐

怀着外交家理想的朱威走出校园,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每天只有一包方便面的落魄生活使他认识到,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在博阳公司打工期间,朱威博得了公司的总裁邢云涛的好感。邢云涛出生官宦世家,虽然相貌平平,却心高气傲。她并不是朱威理想中的对象,但为了保住自己在博阳的职位,朱威抛弃了女友,违心地与邢云涛结了婚。这样的婚姻注定无法长久。

朱威的事业蒸蒸日上,博阳公司成为业界的一流大公司之后,他又将目光转向了报界,决定办一份畅销报纸。但他的家庭生活却一团糟,两个性格气质成长环境截然不同的人也根本没有共同语言,更不用说价值观了。朱威终于和邢云涛分手,同时,他的报纸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惨淡收场。生意的失败和婚姻的失败,使朱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本书展现了一群80后年轻人的奋斗与迷惘。

试读章节

当朱威端着脸盆走进了地下室的公共洗漱间时,莫伯柳已经立在水龙头前认真地搓洗他那双枯白的手了。心底的一丝负罪感使得朱威略显不安,感觉像是早晨喝粥时偷吃了邻居家的咸菜。他在心里宽慰着自己:我可没有主动“偷吃”,是你们硬把“咸菜”送上门的。

“莫大作家早!”朱威深呼吸,恢复了常态。

“外交官早!”莫伯柳笑呵呵地抬起头,伸出右手的中指优雅地推了推自己的眼镜。

“大作家又准备净手焚香搞创作了?”

莫伯柳有些不好意思:“习惯而已,习惯而已。”

两个人正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小米穿着大黑圆点图案的劣质睡衣像一个七星瓢虫一样扭了进来,她把脸盆往台子上使劲一暾便接过了话茬:“现在洗手烧香已经找不到灵感了,必须要用笔记本电脑才能写出东西来。”

“一台笔记本就能成就一位大作家,这买卖划算啊。”朱威心不在焉地劝着。

小米斜睨着还在洗手的莫伯柳说:“快四十岁的人,一个像样的东西没弄出来,写东西时的毛病倒是花样翻新,木头椅子换成转椅,绿茶换成咖啡,现在台式电脑又要换成笔记本,还要躺床上写……”

朱威擦干了嘴角的牙膏沫子:“看看!当个作家容易吗?得把自己折腾得死去活来的。”

莫伯柳拍了拍朱威的肩膀,摇了摇头:“沟通决定成败啊!”

朱威是陕西人,祖祖辈辈住在黄天厚土的窑洞里。爷爷曾在伪满时期做过村里的保长,经常敲着一面破铜锣一脸得意地满村里催税讨租,过了几年能够勉强填饱全家肚子的日子。那也是他们朱家历史上唯一可以光宗耀祖的鼎盛期。后来,当爷爷听说伪满政府的后台是日本鬼子的时候,还是决绝地把那面象征权力的破铜锣扔在乡公所的门口,辞去了保长职务,其势不亚于海瑞罢官。

可能是那几年能够填饱肚子的日子滋润的,朱威的爷爷与奶奶齐心协力地一气生了四个男娃仨女娃。农村的娃儿命贱,最终哪一个能长大成人全靠个人造化。每天晚上,父母扒拉着炕头上的小脑袋数一数娃儿齐了就算尽职了。在这种粗犷式的放养中,最终活下来的只有朱威的父亲和四叔。爷爷满指望着四个男娃子中能出一个保长之类有出息的,可朱威的父亲比他老子还老实,一把子力气只知道往庄稼地和女人身上使。四叔倒是个脑子活泛的人,可惜是个瘸子,最终连个媳妇都没能娶上。

朱威十九岁那年考入了北京国际关系学院,那是一所专门培养外事人才的高等学府。朱威挺拔的身材和方方正正的国字脸,在经过了四年大学和大都市生活的熏陶之后,愈发显得饱满、精神。如果不是他自己说出来,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帅小伙子在暑假的时候还要帮父亲往坡塬上挑猪粪。朱威与父亲沉默寡言的性格恰恰相反,有点像他那个会养猪、爱讲笑话、喜欢唱信天游的光棍四叔。小时候他帮四叔铡完猪饲料后,四叔就会给他号上一段自编的信天游。光棍四叔经常对他念叨:“人活着就得自己找乐,好心情才能干大事情!”后来,足球洋教练米卢忽悠中国人“态度决定一切”的时候,朱威突然从床上跳起来,一惊一乍地对同学们说:“我四叔十年前就在猪圈里跟我说过这话。”

同学们起哄:“那还养什么猪啊,赶紧让中国足协把你四叔请来当中国足球队的教练呀!”

朱威不屑地说:“他可能不会来,我四叔觉得什么都不如猪重要,踢球的人肯定也不如吃了就睡的猪好管理。”

同学们便哄堂大笑。

朱威非常自恋,在看电视新闻节目时,他经常斜睨着那些满世界飞的外交部官员们,觉得没有一位在形象上能够与自己相比。朱威闲着没事的时候,爱用指甲在自己下巴颏上一道一道地划着,觉得自己下巴颏上若能多一道欧美人的豁口,肯定会比白宫的发言人斯科特·麦克莱伦还吸引异性的目光。他有时候还会对着镜子抽疯似的忽而严肃忽而微笑,斟酌着成为外交官后,露出四颗牙的微笑有魅力还是露出一排大白牙的微笑更吸引人。

做一名外交官是朱威大学四年的梦想。然而,天不遂人愿,毕业时,他被分配回原籍的市国家安全局做公务员,满世界飞来飞去的外交官梦想彻底破灭了。

可是朱威不想回陕西,他觉得留在北京才是施展自己才能的最佳选择。于是,他拎起已经睡了四年的破烂被褥搬出了学校,住进了袁老板三百块钱一个月的地下室。他开始四处找工作,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当那些能看上眼的国际大公司接二连三地以没有工作经验为由婉拒了他之后,朱威失望之余只好把自己的期望值一降再降,他开始把目标瞄向国内的公司。他省吃俭用,每天买回来十几份报纸,在那些小豆腐块似的招聘栏里仔细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机会。没有工作经验似乎成了朱威找工作的门槛,他心里暗暗骂道:龟孙子们都是在娘胎里就有了工作经验不成!P2-3

序言

纯粹的人和纯粹的生活

徐济成

在我众多媒体和体育圈朋友中,王兵是一个矛盾体,他是一个由各种反差构成的男人,像大漠中的一棵柳树或者沧海中的一艘画舫。

把王兵放在普通人中,他是一个大个子;把王兵放在篮球场上,他就是一个小个子。他本应该是像纳什一样去打后卫,但是他更喜欢像奥尼尔或者霍华德一样,到巨人如林的篮下去腾挪扑杀。在比自己高出一头的对手中间,王兵像是翻山越海不知疲倦的夸父,时隐时现,一往直前。

我和王兵是在首都记者教练篮球队中认识的。这支有24年“光荣历史”的篮球队是由首都的篮球记者和体校、北京队、八一队的教练共同组成的。在平均年龄超过45岁的这支特殊球队中,王兵要算第四代球员,一个新兵和小字辈,他是这支球队激情与活力的象征!每次我们球队抢到篮板球,王兵总是第一个冲到对方篮下的那个人,他的速度之快,往往让十五六岁的首钢少年队小伙子们望尘莫及。在我认识他的这七八年中,他的速度好像从来没有降低过,上周和首钢少年队打完比赛,他竟然向我们展示了一肚子错落有致的腹肌块儿。在我们这支以中老年人为主组成的篮球队中,腹肌绝对是极为罕见的奢侈品。

在把自己的业余爱好固定在篮球场之前,王兵是专业赛艇队队员,他不但有傲人的腹肌,还有宽阔的背肌。但是在被八一赛艇队选中之前,他是青岛一所业余体校篮球队的前锋,如今打篮球算是他回归本行。生活中的王兵基本如他在球场上的作风,是一个雷厉风行,勇往直前的人。但是浓眉大眼的王兵绝对不是一个五大三粗、四肢发达的粗人,实际上,第一次见到王兵的人,都不会把他和运动员联系在一起。如果回到唐宋时代,他绝对是秦琼或者林冲那一类儒雅内敛的武林高手。比如在比赛中每次快攻上篮得分,或者在篮下用“梅花步”把对手晃晕之后,王兵常常会摇头低眉一笑,好像是对人家做了件不好意思的事情又不便直接道歉。

去年王兵就告诉我,他有一部小说要脱稿,我就一直像盼着自己侄子出生一样等着这部小说的问世,终于我在奥运会之后看到了小说的全部。这是一部极为别致的作品,小我近十岁的王兵,是新一代媒体人中的佼佼者,从报纸到杂志,从电视到网络,从篮球到高尔夫,都是他发动快攻或者腾挪扑杀的球场,对于社会的剖析和对于人的了解,王兵这一代“多媒体人”要远远深刻于我们这一代在一个单位老死终生的“单媒体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王兵都有自己的朋友。记得三年前我们记者教练联队去河南打比赛,在熙熙攘攘的郑州火车站,王兵对我说,中国的火车站绝对是底层社会的一个缩影,这里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奇人怪事。那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王兵真的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因此他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小说家。

《德行》里面的人和事儿都是王兵熟悉的,所以他在《德行》中嬉笑怒骂、冷嘲热捧,都能信手拈来。十多年的传媒从业经历,使他能够全方位来审视这个群体。有些人因为熟知而麻木,可王兵却在熟知之后进行反思,这是难能可贵的。王兵还用了很大的篇幅在《德行》里向读者展现了他所钟爱的攀岩运动,我虽然从未尝试过这项男人的运动,但在读完《德行》之后也忍不住“聊发少年狂”。

诗有二十四品,男人也有二十四品。王兵是一个身兼数品的男人:虽不豪放,但不失雄浑,持之非强,来之无穷;虽不含蓄,但处处自然,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王兵经历了这个大时代赋予他们这一代人的人生百味,但依然清奇、洗练,落落欲往,矫矫不群;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对朋友和生活拥有不变的浪漫和率直。去年他一度到山东青岛发展,但是割舍不下我们的篮球队和这一群相识多年的朋友,于是常常一人打“动车组”回北京,就为周五下午那一场十年不变的比赛。  认识王兵就像认识生活一样,在种种看似矛盾和反差的表象之后,你看到的是一个纯粹的男人和纯粹的朋友。

草于2008年岁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德行(80后年轻人的奋斗与迷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443826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