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经典保卫战/二战巅峰战役
内容
编辑推荐

战争是血胜的、残酷的。而正义之战,往往会激发人们空前地团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二战巅峰战役——经典保卫战》一书,从二战中难以计数的大小战役中精选3个最经典的保卫战战役,分别为捍卫莫斯科、血拼列宁格勒、决胜斯大林格勒。

在二战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决战中正义战胜了邪恶,光明驱走了黑暗。这些战役告诫后人,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

内容推荐

捍卫莫斯科:

命运将拯救苏维埃的重任交给了朱可夫。红都城下历史重现了惊人相似的一幕:德军与1812年拿破仑军队一样,严寒中败退莫斯科。

血拼列宁格勒:

“救火队员”朱可夫临危救险,历经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围困,列宁格勒军民与饥饿、死亡顽强抗争,用胜利宣示了正义的力量。

决胜斯大林格勒:

180天苏德间空前惨烈的大搏杀。每一条街道都成了埋葬德军的坟场。保卢斯未来得及佩戴希特勒空投的元帅军衔,就成为了苏军的阶下囚。

目录

PART.1 捍卫莫斯科

 chapter/01 来自潘多拉魔盒的“巴巴罗萨”

NO.1 “蓄有红胡子的人”

NO.2 战争史上的一大骗局

 chapter/02 这里黎明静悄悄

NO.1 一触即发的战争

NO.2 希特勒不宣而战

 chapter/03 “斯大林的救火队员”

NO.1 莫斯科严阵以待

NO.2 叶尔尼亚反击战

NO.3 朱可夫肩负重任

 chapter/04 “台风”计划

NO.1 “台风”直扑莫斯科

NO.2 形势万分危急

 chapter/05 临危受命保红都

NO.1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NO.2 朱可夫临危受命

NO.3 20世纪最大的间谍

 chapter/06 红场阅兵

NO.1 斯大林坐镇莫斯科

NO.2 红场阅兵式

 chapter/07 兵临城下

NO.1 拯救危局

NO.2 “台风”再起

NO.3 离克里姆林宫一步之遥

 chapter/08 绝地大反击

NO.1 反攻计划应运而

NO.2 大反攻

NO.3 来之不易的胜利

PART.2 血拼列宁格勒

 chapter/01 神秘的“巴巴罗萨”方案

NO.1 阴谋雾霭笼罩总统府

NO.2 贪婪的目光射向历史名城

NO.3 目标圈定波罗的海沿岸

 chapter/02 列宁格勒处境急剧恶化

NO.1 卢加河防线战云密布

NO.2 卢加河战线上的血战

NO.3 拼死也要遏制住芬军的进攻势头

 chapter/03 苏军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NO.1 勒布决定立即突破卢加防线

NO.2 卢加防线险恶重重

NO.3 危难当头朱可夫勇挑大梁

NO.4 勒布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chapter/04 全力对付饥饿这个恶魔

NO.1 精心设计突围计划

NO.2 敌人抢先一步打乱苏军作哉计划

NO.3 列宁格勒城风烟四起

 chapter/05 准备不足的柳班战役

NO.1 沃尔霍夫方面军任重而道远

NO.2 德军再次彻底封闭走廊

NO.3 使尽招术迷惑德军

 chapter/06 突破封锁的时刻到了

NO.1 “从距离最短的地方下手”

NO.2 奇迹就在这里产生

 chapter/07 列宁格勒重见天日

NO.1 德军兵溃千里防线后转入防御

NO.2 精心的准备促使苏军战绩斐然

NO.3 德军灰溜溜地离开列宁格勒州

PART.3 决胜斯大林格勒

 chapter/01 夏天的灾难

NO.1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NO.2 不容乐观的前奏曲

NO.3 第227号命令

 chapter/02 燃烧的母亲河

NO.1 “这是天赐良机”

NO.2 最危急的一天

NO.3 胜负难卜

 chapter/03 浴血苦战

NO.1 德国兵进城了

NO.2 英雄的近卫军

 chapter/04 背水一战

NO.1 一座燃烧的大火炉

NO.2 危机过去了

 chapter/05 攻不破的城堡

NO.1 神秘的“阳光”计划

NO.2 “我决不离开伏尔加!”

 chapter/06 强弩之末

NO.1 曼施坦因的任命

NO.2 重返“狼穴”

NO.3 陷入重围

 chapter/07 回天乏术

NO.1 “冬季风暴”

NO.2 曼施坦因的末日

 chapter/08 末日残阳

NO.1 困兽犹斗

NO.2 大势已去

NO.3 保卢斯元帅投降了

试读章节

PART.1 捍卫莫斯科

chapter/01 来自潘多拉魔盒的“巴巴罗萨”

NO.1 “蓄有红胡子的人”

1940年5月10日,在俯冲轰炸机震耳欲聋的吼声中,德军利用坦克的楔形攻势,突破了法军的防线,“闪击战”再次得逞。

一个半月后,法国被吞并,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随后遭到同样的命运。

然而,仅仅一个法国是远远不能满足希特勒疯狂掠夺的野心的。希特勒认为,法国的败亡,将使英国束手就擒,只要德国伸出橄榄枝,英国人就会与德国妥协。两线作战问题将迎刃而解,苏联问题的解决也就指日可待了。

然而,希特勒这一回却失算了。

刚刚取代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明确指出要战斗到底,拒绝了德国和解的建议。经过几天的思考,希特勒终于得出了结论,认为英国之所以不肯和德国媾和,一是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援,二是希望德苏两国互相残杀,自己可以从中坐收渔翁之利。

1940年8月1日,马克斯少将向总参谋长哈尔德呈报了对苏作战的第一份确切方案,“闪电战”思想是这一方案的基础。马克斯建议组建两个突击集团,任务是猛烈推进顿河一高尔基城一阿尔汉格尔斯克一线,尔后攻占乌拉尔。战争的重点是攻占莫斯科,因为这将导致苏联停止抵抗。计划预计击溃苏联需耗时9至17周。在此计划的基础上,德军总参谋部又进行了修订和改正。8月底,德国对苏战争计划的基本方案已制定完毕,取名为“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是德语Barbarossa的译音,意思是“蓄有红胡子的人”,这是德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之所以将它选为对苏作战计划名称,主要用意就是要使对苏战争带有“圣战”色彩,进一步有效地“消灭俄罗斯的有生力量”。

从1940年秋天起,德军司令部指挥官开始进行司令部导演——在地图上演练即将发动的战争行动。

12月18日,希特勒正式签署“第21号指令——巴巴罗萨计划”,批准了德国对苏战争的最终计划。

这份计划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其总目标的概述,第二部分列出了德国在反苏战争中的盟邦,第三部分是有关在陆地、海洋和空中实施军事战役的计划。

指令一开头就指明,必须在英国战役结束之前,德国武装部队就准备好以快攻战击溃苏俄。计划规定的当前和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在出其不意的战役中通过坦克的高速奔袭突破”,把红军主力消灭于西部边界地区。

指令还限定了时间条件,这实际上是希特勒惯用的欺骗手法。希特勒的部属当中有不少人都担心入侵苏联要带来种种风险,特别是要面临两线作战。因此,希特勒认为,像“巴巴罗萨”这种风险性很大的作战计划,必须用一个精心策划的欺骗方案伪装起来。

“巴巴罗萨”计划的理论基础是“总体战”和“闪电战”,体现了德军的主要军事学说,这两种理论被法西斯誉为德国军事艺术的最高成就。显然,希特勒也对此感到洋洋得意,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都大肆吹嘘这是德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作战计划。

NO.2 战争史上的一大骗局

希特勒深知,要想达成对苏联“闪击战”的成功,就必须采取万无一失的欺骗手段,以迷惑对手。

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制订一份从海上入侵英国的计划,代号为“海狮”。这份计划将在气候条件良好并在德军夺得空中优势后付诸实施,以进行一次成功的两栖作战。

但是,令希特勒失望的是,德国空军在英国并没有捞到多少便宜,对英作战并不顺利。心情烦躁的希特勒最终作出准备进攻苏联的决定。这样一来,“海狮”计划就变成了隐蔽这一进攻企图的大骗局。

在希特勒的“要尽可能给英国造成最惨重的损失”的指示下,德军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以进一步增强“海狮”计划的欺骗性。德国空军最高司令部逐步加强了1940年至1941年冬季对英国的空中轰炸。这场轰炸成为一次蓄意策划的欺骗作战。

过了不久,德国陆军最高司令部制订了两份西线作战计划,代号分别为“鱼叉”和“鲨鱼”,目的是使英国确信,对英国的入侵已经迫在眉睫。“鱼叉”计划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它要求德国驻挪威、丹麦和法国的部队着手准备对英国实施两栖作战,从而给人以德国将在1941年8月1日前后入侵英国本土的假象。“鲨鱼”计划是在英吉利海峡地区进行的重大欺骗行动,其内容与“海狮”计划相似。

在此期间,德军还计划并实施了其他重大行动,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巴巴罗萨”方案的欺骗效果。希特勒下令采取措施继续进行对英战争,包括出兵干涉伊比利亚半岛的计划。这份代号为“费利克斯”的计划,目的在于把英军赶出西地中海。

德军采取的所有这些措施,旨在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对英战争上来,而事实上也的确转移了世人对“巴巴罗萨”方案的注意。

同时,希特勒的外交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更迷惑了世人的目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军的战争准备进入了倒计时,德军地面部队开始东调。如此大规模的陆军部队调到接近苏联边界的地方,自然很难瞒过法国、波兰等国家,更瞒不过德军士兵。为此,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德军统帅部开始制造混淆视听的舆论,为部队频繁调动编造一些“合乎情理”的理由,比如保卫边境、抵御英国入侵等。

德国统帅部宣传处通过各种办法,极力制造苏德关系正在友好顺利地向前发展,进攻英国已经迫在眉睫的假象。

到柏林进行外交谈判的莫洛托夫回到向斯大林报告德国人至少在明年冬季之前不会两线作战,也就是说,不会在攻占英国之前,发动对苏战争。

斯大林显然同意了莫洛托夫的分析。今天到会一起参加听汇报的还有铁木辛哥、朱可夫等人。斯大林在说完上述那一段话后,对着铁木辛哥和朱可夫说:“自今日起,边境地区的部队调动和向边境地区的部队调动,都要经我的批准。”

斯大林及苏联最高领导层尽管不知道希特勒确切的作战意图,但他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战争愈来愈迫近,同强大的德国作战是不可避免的。

据苏军情报部门统计,从1939年10月到1941年6月,德国侦察机飞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达500多次。苏军统帅部十分清楚敌机的意图,但为了避免同德国发生正面冲突,还是命令边防部队禁止向入侵飞机射击。

P7-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经典保卫战/二战巅峰战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伊万·法捷耶夫
译者 徐林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47548
开本 16开
页数 3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6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195.2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85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