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读书台呓语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文艺评论集,以文章和书斋书法结合的形式,收纳了上百幅书法作品和上百篇短文。作者在书中介绍了精巧的木艺,细致准确地列举了木艺的派别、分类、图样和背后的典故等。此外,作者还对自己欣赏的书籍做了仔细的批注和评论,深切表达出作者怀古伤今、感悟人生的慨叹。这些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于民间文艺、工匠行业、书法作品的独特见解,记叙了作者在闲时阅读书籍的一缕情思、一份心绪,表达了作者对于民间文艺、传统文化的深切热爱,也呈现出作者的博学多才。 作者简介 邓超,江苏溧阳人。1993年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13年率队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奖“山花奖”。现为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紫砂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溧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目录 代序 我与读书台 第一辑 呓·人 护生就是护心 梅花开后春才到 平民大师——悼念汪寅仙大师 “我们家是双料溧阳人”——访钱松喦女儿钱心梅 “江南苦丁”董丹东 王老法师 秀棠大师 退休教师威公亮 越冬的白桦 巫·傩 “慕松轩”主仲威 抱空子 书者如福 古雒济中 画家尹弈之及绘画之家 怪人赵某 海子 流浪者 第二辑 呓·艺 秋水·秋琴·秋心——史量才、沈秋水夫妇的古琴缘 林公艺事 崇德尚艺 卅载神交共此君 兰蕙宝鉴 澳门粉彩 竹刻 韵之造像 刻陶谋生 第三辑 呓·记 第四辑 呓·论 第五辑 呓·评 第六辑 呓·序 第七辑 呓·旅 第八辑 “读书台”题斋书法集 后记 序言 我与读书台 一 我曾问过自己,为什么 要出本和“读书台”有关的书 呢? 一切缘由,就是家乡有 个文化名胜,叫读书台。 观山脚下,大溪田畴, 一拳青山耸立千年。这面积 仅六七十亩的山包,毫不显 眼,渔夫晒舟,牧童放羊, 花开花落,草荣草枯。 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 一天,一位来自河南的读书 人,带着全家沿中江一路奔 波,寻找一处栖身之所。黄 山湖畔,高邃山下,掬一捧 清水洗去风尘,读书人决定 就此安顿下来。“一片湖水 画里看,异哉仙境在人间。 ”江南的秀山丽水,使他暂 时忘却了中原的虎啸狼烟, 他把这里作为第二故乡。 山麓修茅屋,湖岛筑书 台。缘门前小溪,划一叶小 舟,读书台上阅春秋,高邃 山下斫焦尾。他隐居在江南 的烟雨诗画中,一住十二载 。留下一段佳话,留下一股 书香,留下一曲遗韵,留下 一脉文化,, 这位读书人,叫蔡邕。 蔡邕读书台,是我国历 史上最早的读书台。琴圣书 祖,给我们留下了多么宝贵 的文化遗产! 读书,在物欲横流、享 乐至上的氛围里,几乎是件 迂腐的事了。霓虹闪烁的娱 乐天地里,有几人能放下一 张安静的书桌?电子时代的 快餐文化,挤压得传统纸质 读物喘不过气来。什么地方 能安放下一个读书人安顿心 灵的平台? 2009年的春天,我在介 绍地方文化的时候,讲到了 蔡邕读书台和焦尾琴的故事 。中央电视台导演舒云女士 “咯噔”了一下,她忙问:“ 你讲的是真的吗?你赶紧把 它写成论文,一个月后我带 人来考察!”她说,她的另 一个身份,是古琴爱好者。 一个月后,舒云、毕可炜、 张玉新等专家如约而至,看 论文资料,实地考察。他们 很激动,说:“中国古代四 大名琴,终于有一张焦尾找 到了故乡!读书台,应该是 每位琴者心中的圣地!” 中国音乐家协会原书记 冯光钰,向溧阳颁发了“焦 尾琴故里”的命名铜牌和证 书。 中国古琴界的前辈姜抗 生,在参加了“中国百科全 书之父”姜椿芳的纪念活动 后,看到报上关于焦尾琴的 文章,专程来溧阳考察读书 台。远眺读书台,他说:“ 这就应该是蔡邕读书抚琴的 地方!风水真好啊!”他不 顾年迈,坚持要登山。荒山 野径,荆棘牵衣,他乐此不 疲。站在读书台顶上,姜先 生讲:“这里是古琴爱好者 都要来朝拜的地方!” 美音溧阳,自在茶乡。 焦尾琴韵,绕梁千秋。 一晃几年过去了。不时 有人问,你那焦尾琴的故事 ,是编的吧?琴呢?我只能 报以一笑。我想说,你不妨 去观山脚下随便找个老农问 一下:读书台在哪儿?蔡伯 喈在这里待过吗?他会告诉 你!千年的口口相传,编得 像吗?我想说,你不妨去查 下溧阳史志,文昌阁的先贤 殿上,供奉着蔡邕的神位, 每次赶考的举子们都要去上 香跪拜,这难道也是编的吗 ?虚假多了,编造惯了,文 化就是编故事?但青山依旧 在,书台依旧在,我不想多 说。 我与“读书台”的情缘, 还因我的书斋叫读书台。家 贫屋陋,拆墙扩地,置书房 于阳台,一半在房,一半在 台。青灯黄卷,冷雨敲窗, 半夜风声,半夜雨声。半城 风雨半夜书,不知梦在几更 里。书斋建阳台上,当然叫 读书台矣。蔡邕筑台读书, 我是阳台看书,不敢高攀, 附庸风雅而已。 屋虽陋,心不能陋。心 血来潮,胸无点墨,忽然想 请名人名家题斋,从而衍生 出许多故事来。 丰子恺一直是我心中的 偶像。他文笔的简明生动、 意趣的灵动活泼,没有人可 与之比肩。借乡贤姜丹书先 生的光,我来到上海一幢普 通的居民楼里,采访了丰先 生的小女儿丰一吟女士。丰 女士是子恺先生笔下的“宝 贝”,但已是白发满头。她 酷似其父,画作也一脉相承 。我拿出自己多年收藏的丰 子恺先生著述,请她一一签 名,她笑言:“看来你还真 是位‘丰迷’!”对来自“太先 生”姜丹书家乡的人,一吟 女士热情接待。她说,父亲 的图画手工课就是姜先生教 的。 采访过后,我十分后悔 没有请丰老师题斋。回家一 段时间后,抱着试试看的心 态,我给老人家发了一段短 信(她平常不接听电话)。 隔天,老人回讯:“邓先生 ,可以!”我兴奋地将“读书 台”三字发去,孰料此后就 没有了消息。隔了月余,老 人来讯了:“我近因病住院 。关于读书台,人家书斋都 是什么斋、轩、阁,台字是 否合适?”我赶紧将“读书台 ”的来历予以说明。不久, 一幅文气盎然的书斋题字寄 来了,成为我的珍藏。 白桦,著名作家,也是 我的忘年交。我曾请他来溧 做过文学讲座。他是位军人 、诗人、作家,也是位和善 的白发老者。一天夜里,他 忽电告到溧阳了,我赶去涵 田温泉与之相见,他那位曾 为电影演员的夫人风采依旧 。我提出让他题斋,他答应 了。过了一阵,他让友人带 来一张饭店里的大餐巾纸, 上写“读书台”三字,也没有 印鉴。一次去上海,我给他 打电话,他说:“小邓,我 在南京路喝咖啡,你赶紧过 来!”我找了去,呷一口咖 啡,抛出主题:重新题斋! 他笑了,说:“上次不是写 过了!”我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读书台呓语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邓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461861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8 |
出版时间 | 2022-08-01 |
首版时间 | 2022-08-01 |
印刷时间 | 202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42 |
CIP核字 | 2021262691 |
中图分类号 | I206.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