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关东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闯关东家族跨越六十年的沉浮悲歌,一段无法尘封的血泪史,一部演绎家族兴衰的传奇。传奇人物,经历沧桑终成幻影,后代族人,阅尽岁月始有大悟。

《关东传奇》这部记叙方家六十年沉浮的小说,以其可歌可泣的人性之美为我们揭开了一幅布满血腥,充满苦难的悲壮历史画卷。

本书由李家纬著。

内容推荐

李家纬著的长篇小说《关东传奇》讲述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方德成携四个儿子逃难至东北,在于家窝棚扎根,以一棵千年参王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乱世当中,好日子随时面临着暴风骤雨的洗礼。土匪的袭扰、日军的侵略、小人的陷害、政治运动的迫害,一茬接一茬。

命运多舛的方家人始终相信善良与自救可以让家族长存于世。在与乡邻的和睦与防备中,尽显他们的心胸气度;在与土匪、小人的斗争中,尽显他们的情与义;在与一切天灾人祸的斗争中,尽显他们追求美好自由生活的坚韧顽强。

方家父子在黑土地上演绎了一段苦难、坚韧、血腥、悲壮的闯关东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动人心魄可歌可泣的人性之歌。

目录

第一卷 漫长跋涉

第二卷 柳暗花明

第三卷 险象环生

第四卷 一波三折

第五卷 关东好汉

第六卷 家族剧变

第七卷 日月新天

第八卷 拍案惊奇

后记

试读章节

“你的小儿子就是被找你茬的那个红脸汉子掳走的。当时拥挤又嘈杂,你的小儿子被他捂住了嘴,愣给拖走了。人多,你猫腰拾扁担,就那么一会儿工夫,人就找不见了。当时肖义士也在附近,我们还说了几句话。”方德成接过谢老先生递过来的纸烟,划着火柴先给谢老先生点着,然后给自己点着,吸了一口,说道:“人到难处见真情啊!”谢老先生沉思了片刻,说道:“情到深处是知己呀!”两人对视,开怀大笑。时而沉默时而兴高采烈地谈心,两个人都觉得交流默契,相见恨晚。

有人给他们添茶续水不必细提。一万二万三万见到谢老夫人,忙下跪磕头。老太太慈眉善目,怜爱地说:“多好的孩子们哪,只是这世道不平啊……饭好了,你们都饿了吧?我去给你们端来。”方德成连连道谢,让三个儿子去厨房帮着忙活,三个儿子出去了。

且说那肖义士听方德成哭诉了经过,便猜到八九。肖义士以前收拾过那个偷鸡摸狗坑蒙拐骗的红脸汉子,没想到他仍不知悔改。他怒火中烧,暗骂道:“这个狗娘养的东西!今天我非好好教训他一顿不可。”他腾挪跳跃,穿越了很多小巷和大宅,不一会儿,他来到了一处低矮破旧平房区的其中一户人家。院内无人,他像猫一样轻轻落地,然后轻步闪到窗旁倾听,听到了一男一女的说话声。男的说:“今天真走运,逮住一个男娃,得了五百大洋。”女人说:“瞧你那德行!把大洋拿出来让老娘看看!”男的说:“快去把大烟锅子给我拿来,我也该好好享受享受!”紧接着屋里有窸窸窣窣穿鞋走路的声音。

肖义士一个箭步踹开房门,站在秃头面前,从腰中抽出软刀架到他的脖子上。他老婆取来烟袋锅子看到这场景吓得魂飞魄散,哆嗦成一团,手里的烟袋锅子掉在地上。

肖义士用冰凉的刀轻轻在他颈项上刮了一下,问他:“要死要活?”

秃头魂不附体,尖叫道:“好汉饶命,好汉高抬贵手!”

肖义士断喝一声:“快说,那个孩子卖到哪里去了?如果有半句假话,我要了你的狗命!”只见那秃头面无血色,颤抖着声音说:“卖……卖给了大财主古老爷家,得了五百块大洋。”肖义士说:“拿出来。”那秃头汉子从棉袄袖子里掏出了长布袋,恋恋不舍地递给好汉。肖义士接过大洋,将宝刀收起,掂了几下布袋,然后冲那醉醺醺的秃头酒鬼说:“今天你要是有半句谎话,我回来取你的人头。”说罢肖义士转身出门飞身上房,眨眼无踪。

城里的富贵人家,都有谁都住哪儿,肖义士非常清楚,他知道那古老板是开粮行的,他老婆四十多了还没生育,钱有的是,近来四处托人高价买子。不漂亮的不要,女娃子不要,有残疾不要,太小也不要。七八岁的男娃谁家再穷也不卖,倒是秃头敢于揭榜,在古老板面前打了包票,于是这一天他为了钱丧尽天良,明抢孩童。

方德成一进城他就跟上了,见三个大的钻进了人群,他知道下手的机会来了,就故意撞了方德成一下,趁老实巴交的方德成羞赧难堪捡拾扁担急于离开之际,将四万掳走。这就是白天的经过。

肖义士夹着那包大洋,趁着夜黑,如鹰一般落在了粮行古老板的东厢房屋顶。他轻轻跳下来,四周无人。到了正房外,他看到窗内人影晃动,于是大大方方敲门,粮行老板和他的老婆都吓了一跳,问道:“这么晚了,谁呀?”

“我,肖振强。”不一会儿,古老板满脸堆笑出来了,他说“肖老弟快请进,早就请你来,每次你都不来,今天怎么这么有空啊!”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想,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啊!是不是奔这孩子来的?

肖义士话里有话:“我是给你们道喜来了,听说你们今日喜得贵子啊!”古财主一听,果然是奔这孩子来的。他正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之际,就见肖义士将一包东西扔了过来。

“你出的五百大洋,现在还给你。这笔生意做得不仗义,人家不卖孩子,你想要个孩子是好事,但不能不择手段,你知道人家父亲丢了孩子有多急吗?快把孩子带过来!”

古老板腿脚僵直,脸上肌肉抽搐,他翻着眼睛说:“你说什么?我看你没必要多管这闲事!”

肖义士道:“我生来就是爱管闲事,谁要是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我碰见了,就不会袖手不管。我的刀也不会答应。”

财主的老婆胆小怕事,把正睡着的四万抱来了。四万胖乎乎的,睫毛很长,头发又黑又密,乖巧可爱。肖义士仔细看了看这孩子,右边脸有些肿,可能是挨了打,他瞪了古老板一眼。肖义士问古老板:“你给这孩子服了什么药?快拿解药来!”

那财主障悻地说道:“一来就哭闹,哼,不是省心的主,要不是看这孩子长得顺眼,我们还不收下呢!服了几片镇静药,没事,明天早上就会好。”

肖义士抱起四万就往外走,他边走边说:“要是明早醒不了,你就等着吃官司吧!记住我说的,以后不要再做伤天害理的事!”

时间已是后半夜,肖振强在街上碰到了出来苦寻他的谢君鹏。谢君鹏心上悬的石头落了地。此时方德成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但表面还故作镇定,与谢老先生拉着家常。他们一进门,方德成立刻站起,接过谢君鹏背上的四万,四万的几个哥哥也都凑过来了,愁容化作欢容。

“这孩子被灌了镇定药,得睡到明天天亮,没事的。”肖义士宽慰方家父子。

方德成说:“你们俩是四万的救命恩人,就让四万做你们的干儿子吧!”  谢君鹏道:“我只是接到了他们,把孩子背回来,哪有什么功劳!不过收个干儿子,我愿意!”

大家都笑了。肖义士说:“我还有点事,告辞,明天一早我再来看望我的干儿子。”

谢君鹏疑惑不解道:“你还有什么事?”肖义士神秘一笑,离开谢家,消失在暗夜浓重的雾气中。

P9-11

后记

一、创作始末

闯关东历史波澜壮阔、苦难重重,闯关东的那一代人早已远去。在现在的东北人中,能够完整地讲述一段祖先闯关东历史的人越来越少,将来会更少。八。后和九。后对那些历史更是陌生。我写这本书的目的,首先是梳理并珍藏个人对于家族的记忆,其次是唤起他人对历史的重新审视和思考,特别是希望比我更年轻的人们,知道过去的年代究竟发生过什么,那时的人是怎样承受的。历史让人明智,二十世纪的历史尤其能让人明智,因为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和生存样貌。这一百年,中国人活得太累了。

闯关东的人们是构成中国上世纪百年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苦难是中华大地灾难深重的缩影,他们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最光辉人性的写照。我们不能也不该忘记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东北人。

这本书的不少素材来自父母的讲述,纪实比重很大,像三拳杀牛、千年人参、被土匪绑架,都确有其事。最不可思议的是,千年人参“救”了一条命,听起来像神话传说,大家姑且当做故事来听。

我认为,中国民间文化记忆的主体部分,牢固地存留于五十年代出生的那批长辈以及更加年长的长辈的脑海里。那些长辈渴望生命超拔,怀有英雄主义情结,所以对他们爱戴的人物不吝溢美之词,还会为其附上美丽的光环。方德成这个人物可以视做一种祖先崇拜的象征。在北方,儒释道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民间,很难权衡究竟哪一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在我的印象里,道家文化的渗透力是最强大的。人们的生死观仍停留在相信神灵阶段,它的消极作用显而易见,但并不排除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心灵安慰和生命寄托。

我非常喜欢方德成“起死回生”的故事,它是完成这部作品的基本动力之一,也是灵感源泉之一。因为这传奇的味道让我激动,让我浮想联翩,让我更加热爱东北风物、东北大地。好人该有好报,是善良老百姓的信条。人们愿意记住和纪念的人物往往是最善良的人。最善良的人所表现出的人性,常常给人以神性的遐思。连接人性与神性的纽带,便是传奇故事。

我的祖先从山东迁徙到关东大地,一路风尘,坎坎坷坷,披星戴月,饱经风霜。他就像一粒种子,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长出茂盛的庄稼。他那么朴实,那么强壮,那么善良,虽然我只能想象他的具体形象,但我知道,在我心里,他是活着的,在我的书里,他是活着的,而且将一直活下去。

关东这块热土,盛产人参、鹿茸、貂皮,这三件东西被称作东北三宝。谁都知道人参是宝贝,在东北民间,人参的神奇故事说不完道不尽。我所讲的,是我最熟悉的,因为它连着我的家族的一段隐秘历史。

感谢我的闯关东的祖先,作为一个闯关东人的后代,我很骄傲;作为一个东北人,我很骄傲。这里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与我的生命有关,都融在我的血液里,就像松花江水,不论我身在何方,都日夜涌动在我心里。

这本书写了土匪横行的解放前,包括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历史,也写了政治运动频繁的解放后,包括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三年灾荒及“文革”等等历史,也写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

它的初稿写于二○○○年,书名叫《血泪无痕》,当时我二十一岁,利用一个寒假写了十万字的小长篇,语言稚拙,之后一直搁置。直到二○○八年,电视上出现了高满堂编剧的《闯关东》,我才想起若干年前的稿子。我把它重新修改充实,变成了二十七万字,改名叫《家族百年》,依然是手写稿,七百多页。二○一○年秋到二○一一年春初,我对它进一步进行调整修改,增删幅度很大,完成第三稿,就是现在的《关东风云》。

二、落脚与扎根

人生中重要的事有很多,我想,在何处扎根,以何种方式安身,这一定是最重要的事,因为它关联到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我们常把落脚与扎根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有些不同。落脚是停留,停留中有观望,有警觉,而扎根是义无反顾,死心塌地,永无改悔,是安下心来生活,是对生命所选择的土地的依赖与信任。

方德成一家从山东闯关东来到于家窝棚,落脚不久就决定扎根,原因不单是身体的疲惫,更是灵魂对土地的那种明确的感应。当家人方德成对糜子这种作物有着非常诗意的理解,即“迷途之子”,他这是以此物自比。那么,扎下根来则是不再迷途的唯一办法。所以,见到此地的好山好水好人之后,方德成不再犹豫了。他相信,这就是他命定中守望的土地,山东老家已经成了一个悲怆的梦。

如今的东北人,骨子里仍有一种好男儿志在四方的闯荡精神,同时又有一种极为浓厚的乡土依恋情结。我想,根本原因便是祖先闯关东精神所传递下来的稳定的心理人格,这种稳定的心理人格成为了东北文化不容忽视的一个牢固的基因。

三、个人的感悟

在写本书第三稿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本书思想层面的支架。我喜欢这本书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它有一个好看的故事,其二是它负载了我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部分思考。我把这些思考概括为五组矛盾。

第一,儒道投影与关东民风。方德成是仁义礼智信的化身,也有与世无争顺其自然的禀性。如今的东北人身上,传统文化的濡养痕迹不那么重了,越来越时尚,越来越务实。在“文革”以前,东北人身上留存着儒道文化的投影,确切地说,是闯关东群体有着这样的深刻的烙印。闯关东的主体人群是山东人,他们把儒家思想带到了黑土地上,秉持着做人的底线和良知,但由于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身在异乡,不得不隐忍度日小心翼翼谨小慎微,他们的身上也有平淡无为自然清静的一面。这种儒道互渗的人格结构构成了关东民风的一个重要底座,让关东民风浸润着儒雅、自在的气息,又因着动荡的人生而滋生着粗犷、大气的性格因子。东北人的幽默感则与苦难有关,与知足常乐的性情有关,与冰天雪地时节里坐在炕上侃大山有关。

第二,价值选择与命运机缘。方德成一生务农,他头脑中唯一的生活目标和生存指望就是种地,生存靠它,发展也靠它。方四万和贵花受到良好教育之后,就脱离了农民阶层这个群体,这是令方德成感到喜悦的结果,也是他心中的一个隐痛。而方一万和方二万继承了方德成的生存之道,只是相对方德成的刚柔并济的性格而言,下一代人懦弱了许多。方三万是个经商的料子,头脑聪明,他灵活而机敏,武艺高强,敢于自己作出人生选择。方四万特立独行,胸怀大志,大公无私,一生漂泊闯荡,当他年老还乡时,连马夫郑仁都已经认不得他了。人的命运变化,有偶然的因素,比如千年人参对方氏家族的影响、孙家姐妹同时嫁给方家兄弟、李刚弃暗投明成了英雄等等,但最终决定命运的还是价值选择。

第三,家族循环与代际差异。方德成故去,方氏家族的历史随之发生了剧变。一万过于厚道,缺少独立精神,缺少魄力,遇到问题常常不知所措。二万精神出了问题,疯疯癫癫,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三万做了上门女婿,娶了富家小姐张翠翠。四万做机密工作,大半生来无影去无踪,神神秘秘,九死一生,鞠躬尽瘁。四万把毕生精力献给国家,对于贵花,他怀有愧疚。贵花先入伪满皇宫,后又加人中共地下党,建国以后饱经风霜,多次遭迫害和殴打,落下残疾,最后嫁给比自己大三十多岁的张全良,未能与四万结缘。

方德成爱土地,以种地为乐,这构成了他闯关东的信念支柱和生存支柱。他认为,只要有土地,有力气,就能生存,就能温饱,甚至致富。他没有奢侈的要求,‘但他有朴素的向往,他希望靠勤劳的双手建造一个富裕幸福的家园,被人尊重赞赏。然而靠勤劳发家致富的梦想屡屡被土匪摧毁。土匪横行,成了他的心病。日寇凶残,成了他的梦魇。他要做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一再隐忍却不能改变局面时,他就会反抗。他的四个儿子在性格上都没能继承他们父亲强悍的一面,但却继承了慈悲的一面。家族的循环,是与时代同步的。不同时代的人,为人处世的方式、向上飞跃的方式,都会不同。我要强调的是,方德成以牺牲个人欢乐为代价,成全了四个儿子和干女儿贵花。他既是父亲又是母亲,既要让全家吃饱饭,又要让儿女们在乡邻面前有脸面,还要让儿女们各得其所各有发展。为此,他用尽了全部心血。这个平凡、有血性、有英雄气概的男人,是他的五个孩子的榜样。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一碗水端平,给孩子们公开合理地分配财产,这是一个朴实农民最慈爱质朴一面的体现。他知道,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可以瞑目了。方德成这个人物令我敬慕,也令我感动。

第四,生存模式与人性嬗变。解放后的较长时间内,政治运动层出不穷。二万的儿子方建国成了红卫兵,成了揪斗牛鬼蛇神的急先锋。这直接导致了他父亲方二万精神状态的恶化。三万在他的曾为解放军立过功的岳父大人的庇护下,毫发未损。“文革”十年,他旁观了方家大院的沉浮,不过问也不参与,把自己隐藏得很好。三万的两个儿子方达和方兴都受过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了先富起来的人物。为了利益,两兄弟反目成仇。方达飞黄腾达之际,方兴黯然自尽。方德成死后,他的后代不再牢牢抱成团,而是成了一盘散沙。到了九十年代,除了方一万,他们已经把祖先的教诲彻底遗忘。方德成的孙子方达已经变成了唯利是图六亲不认的恶人。

第五,底层觉悟与英雄气概。农民是最寻常的老百姓,是工农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时代,他们能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集结起浩大的正义力量。在东北军民抗日救亡的过程中,方德成带着几个儿子参加到几场激烈的战斗中,表现出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一幕幕血与火的战斗,见证了中国人顽强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以上五组矛盾共同构成了本书的灵魂。这部书赞颂了闯关东人的善良、顽强、乐观、勤劳的品格,写出了人生的丰富性与悲剧性,具有民间传奇特点,把握了不同时代展现出的人的生存状态。可以说它浓缩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民间历史,在有限的篇幅里写了几代人的命运,是一部百年家族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关东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家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131102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4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2016016469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34
16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