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淘金
内容
商品特色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我跟随大哥一起去淘金,到了当地,我们和几个淘金客临时组成一支队伍,便朝着深山进发了。然而一路上怪事接二连三,长着人眼的羊、古怪的石人、神秘的“死亡之音”,在遭遇一系列诡异事件后,我们终于到达人迹罕至的姊妹海老金场,却被拖进了一个更加骇人的迷雾深渊中。诡秘的远古岩画、来历不明的电塔、恐怖蓝火、“雷公天书”、半夜被离奇烧焦的伙计、谁也不认识的同伴、我遇到了另一个“自己”……当谜底一一揭开,消失的记忆被逐渐唤醒,姊妹海时空错乱的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
作者简介
来耳,本名陈栋,作家、编剧。因长期从事历史、地理、人文方面的研究,让他的作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充满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及科幻色彩。其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惊险刺激,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精练生动的语言构建出一个恢宏传奇的世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淘金》、短篇小说《梦魇》。
目录

楔子 壹

楔子 贰

壹 喀喇尔古伦河谷

贰 姊妹海老金场

叁 铁塔鬼火

肆 雷公天书

伍 过阴兵

陆 走错车厢的旅客

精彩书摘

西部地区的初春,仍然寒风刺骨,拖拉机沿着戈壁滩上的砂石路“突突突”地往前开,一路带风,刮在脸上像小刀一样。我们几个人穿着棉袄棉裤挤坐在晃晃悠悠的车斗子上,缩着脖子抄着袖,不停地流鼻涕。武建超爱喝酒,拿出随身带的装酒皮囊,给我们一人灌了几口驱驱寒气。

有个河南小伙子却兴奋得要死,说等淘金赚了钱,他也要买辆这样的拖拉机。西部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一直很高,而那时的内地农村,几万人的公社才有一两台拖拉机,包产到户分了地,有钱人家也顶多买头小驴儿,怪不得他眼红。

戈壁滩看似空旷,其实交通线比较固定。我们走的砂石路是条牛羊踩出来的牧道,所以一路上遇到了不少拖家带口,赶着畜群转场的哈萨克牧民。我大学念的是畜牧兽医,虽说没能毕业,但看到这延续千百年周而复始的游牧生活,还是觉得很有意思。

拖拉机速度不快,天黑时才走完了一半的行程,晚上要继续赶路,第二天早上才能到达淘金的河谷。其实西部地邪,当地人相当忌讳赶夜路,不过那拖拉机师傅没办法,如果他当天下午不走,而是等到早上出发,用一白天把我们送到目的地后,晚上就得自己一人开车回去,还不如七八个人一起走夜路安全,好歹人多有个照应。

司机怕我们夜里睡着了从车上掉下来,说带了个收音机让我们听。可等他把收音机拿出来,全把我们吓着了,心说西部人用的东西就是剽悍,这哪里是收音机,这根本就是个军用收信机,只不过接着电瓶,又安了个外放喇叭。旋钮一拧,“啪”一声通了电,频道是原先找好的,稍微调了一下,里边就传出了《三套车》的音乐。

奔驰在荒凉的戈壁上,喝着冷风,吃着干粮,欣赏着悠长深沉的苏联民歌,倒也是别有风味。曲子一首接着一首,正听得入神的时候,却突然没声儿了。而静了一会儿之后,“突突突”的发动机噪音中,一个低低的女声缓缓地说道:“这里是莫斯科广播电台,这里是莫斯科广播电台。”

冷不丁听见这句话,我“噗”的一下把嘴里的干粮喷出来,边咳嗽边骂道:“妈的,莫斯科,苏联电台?”

按台山北边就是苏联,那军用收信机的功率又强,收到苏联电台倒是一点儿不稀奇。只是自从中苏交恶后,苏联电台就算是敌台了,尤其是这种针对中国的汉语电台。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拖拉机转了一个大弯拐进了一个小山坳,突然头一歪,一个急刹停了下来。我心不在焉,差点儿被巨大的惯性甩下车,其他人也差不多,骂骂咧咧地问怎么回事,结果大家抬头一看,顿时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

羊,全是羊,前方不远的小路上,挤挤攘攘的一大片站满了羊。拖拉机昏黄的车灯下,竟全是层层叠叠的羊头和羊背,几乎一眼望不到边。

没听说过大半夜赶羊堵路的,拖拉机师傅把火一熄,气急败坏地跳下了车,打着手电,扒开羊群上前边找人理论。而发动机的声音一停,羊叫声就传了过来,其中还夹杂着几声狗吠,因为羊实在太多,本该断断续续的“咩咩”声响成了一片。

紧随其后的是一股子浓重的羊臊味,大家几乎同时捂上了鼻子,皱着眉头互相望着,一时摸不着头脑。武建超喝了口酒,咂巴着嘴嘟囔了一句:“狗日的,这事儿不对劲。”

其实不光他,是人都会觉得这事不对劲。我学过这个所以我知道,羊在夜间视力差,很容易走丢,没人会在晚上放牧。而当时已经是夜里十点(西部地区与内地时差两个小时),转场的牧民早该找地方搭临时毡房休息了,牧道上绝不可能出现这么多的羊。况且这些羊全是挤在一起不走,这就更古怪了。

不一会儿,司机带着一身臊臭回来,身上沾满了羊毛。对我们说前边堵着三四家牧民的羊,一共好几千只。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太阳落山前就这样,不管谁家的羊群走到这儿,就跟当兵的被喊了“立定”似的,齐刷刷地站着不动,头朝东背对着太阳乱叫唤,怎么赶都不走。马和骆驼也一样,狗也不听话,总之全乱套了。

我们问那怎么办?司机说他也不知道怎么办,牧民们也从来没遇见过这种情况,都傻了,不过好在羊也全在那儿站着,没一个乱跑的,倒不用担心丢。

羊不但把路挡了个严严实实,还站满了两边的山坡,拖拉机开不过去,没有办法只能等。我顺着车灯看过去,发现一只只羊果然全是头朝东,嘴里吐着白气咩咩叫,也不知道发的什么神经。

来西部之前就听人说过这里地邪,我起初还不信,没想到这时自己也遇到了这种怪事。几个人还在车上议论纷纷,那拖拉机师傅却变戏法儿似的,不知从哪儿拿出了一叠黄纸,蹲在车边烧了起来。

后来我才知道,好像很多当地司机的车上都准备有香烛纸钱一类的东西,按他们的话说,别看戈壁滩上一马平川没什么东西,其实东西多着呢,只是我们人看不见。有时车在哪个地方无缘无故趴窝,怎么修都不行,可纸一烧,车就走了。

不过当时在我看来,这无疑是封建迷信的做法,因为那一堆纸都烧完了,情况依旧没有改变。倒是我们这些人都在拖拉机上坐了大半天,浑身又僵又冷,既然一时没法儿往前,就索性跳下了车,活动活动手脚。别人都抽烟聊天,而我是第一次来西部,看什么都新鲜,就把司机的手电要了过来,走远了几步想瞧瞧周围的情形。

可没想到只是这随便一看,还真看到了点儿不寻常的东西。

不远处的山坡上,矗立着一个很不自然的小山包。我本来只是拿着手电毫无目的地四下乱照,可光柱扫过那地方的时候,不由自主就停了下来。

那山好像是硬生生从地上长出来的一样,周围都是比较平整的山坡,只有它孤零零的高出一块,显得很突兀,而且是尖尖的三角形,跟这一带圆头的秃山很不搭调。

我正想再走近些看个究竟,武建超却从后边把我叫住了,说天黑不太平,别到处乱跑。我说那个小山包看着挺奇怪的,问他知不知道怎么回事。他顺着我的手电筒一看,哈哈笑着说那不是什么山包,是一堆石头,天亮了就能看清楚了。

我又问是不是蒙古人的敖包,《敖包相会》我倒是听过。他却摇头,说敖包虽然也是一堆石头,但没这么大,而且上头插着幡。说完把手电抓了过去,用手电指了几个更远的地方给我看。光线很弱,不过还可以分辨出那是几块立着的长条形块石,歪歪斜斜地站在山坡上。

我说不就几块石头吗,又怎么了?他却告诉我那些其实都是石人,上边有刻出来的人脸和衣裳,跟那个大石堆是一起的。类似的石人和石堆不光西部有,他以前在内蒙古也见过,据说外蒙古和苏联也有不少。应该是古代少数民族留下来的东西,有什么用处倒是不知道。

我还想靠近了再瞧瞧,武建超却一把将我拉了回去,说他凡是到了这种有石头人的地方,心里就会阴恻恻的不舒服,老感觉要出事,叫我别瞎跑。

我看人家也是好意,就乖乖没去。回到了拖拉机那儿,给他递了支烟,他推开了没要,说自己只喝酒不吸烟。我又问他羊群全堵在那儿不走,会不会也跟这些石头人有关?他有点儿犯疑,不过又摇摇头说不会,西部春天羊赶雪,牧民春秋两季转场都要走这条路,以前从没听说过有这种事。

我还想再说,却见他突然冲我打了个手势,意思是别出声。我跟着一愣,这才猛地意识到周围的气氛很不对头。

因为刚才,除了我们俩,身边竟没有一个人在说话。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群人本来正热热闹闹地聊天,却不知怎么的,会突然一下安静下来。

我当时的感觉也差不多,所有人好像同时闭上了嘴,只有那台收音机还在不知趣地唱着歌。冷场了将近半分钟,才听见一个伙伴儿轻轻说了句:“你们听见没有?羊,好像不叫了。”

他只是把大家都发现的事实讲出来了而已。岂止是乱糟糟的羊叫声停了,狗也不出声了,再加上我们这些人,就像约好了一样,同时收了声。甚至连收音机里的音乐也没有了,只剩下了“咝咝”的电流声。

那人的一句话,只怕把他自己也吓着了,又小声问:“咋,咋啦?恁为啥不说话?”可是除了“咝咝”作响的收音机,没人回答他。大家都屏气凝神站在原地,像是在等着什么事发生,可究竟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时间仿佛也跟着慢了下来,周围静得可怕,我能很清楚地听到身旁的人因为紧张咽唾沫的声音。而突然间一阵阴风吹过,收音机里原本平静的静电声又变成了调台时的那种“喳喳啦啦”的刺耳噪音,调子拐着弯儿时高时低,仿佛有人在捏着旋钮来回乱拨。

那声音不算大,可吵得人心里发慌,头皮发麻,我脑门上不自觉渗出了汗。武建超的脸色很不好看,说快把那东西关了,身边却没有一个人敢动。

声音乱了差不多两分钟,又渐渐变得清晰。可当我真正听清楚之后,脖子根儿的汗毛立马全竖了起来。有个同伴说了句“妈呀”,腿一软直接坐到了地上。

周围似乎变得更静了,而喇叭里传出来的,全是“咩咩”的羊叫声音。

难道是收音机串台了?可随便哪个广播电台,也不会把羊叫声放进节目里。一时间所有人都傻了,面面相觑,想从别人那里找到答案,只是漆黑的夜里,根本看不清对方的脸。

听着收音机里那颤巍巍,又有些失真的羊叫,我身上的鸡皮疙瘩此起彼伏,脑子里却突然冒出了个让自己都脊背发凉的想法:说不定,实际上那些羊还是在拼命地叫着,只不过它们发出的声音,要通过收音机才能播放出来。

见仍然没一个人动,我咬咬牙,硬着头皮爬上了车,可刚伸出手要去关收音机,那声音却忽然停了。我的手悬在半空,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正在这时,羊群的方位又忽然“哄”的响了一下,武建超反应最快,手电筒立马照了过去,只看了一眼就急忙大喊:“狗日的,快上车,羊跑过来了!”

乱糟糟的蹄声由远而近,站在地上的几个人手忙脚乱爬上车。只是这一会儿工夫,羊群就冲到了跟前,在拖拉机前一分为二,接着又像洪流一样奔涌而去。四周变成了羊的海洋,而我们站立的车斗子则是一片孤岛。

然而真正让人感到害怕的是,我们仍然一声羊叫都没听到。那些平时没事就喜欢叫两声的动物,现在全像哑巴一样,只知道闷不作声地向前跑。有些因为速度太快,还撞到了拖拉机的车斗子上,震得“嘭嘭嘭”乱响,让人的心也跟着狂跳。

几个人围着年纪最大的武建超,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武建超骂了一句:“干嘛都问我?我他妈的也不知道!”

看着一只只羊默不作声狂奔而去,我心底升起一种异样的感受,觉得这群东西,或许已经连动物都算不上了。它们不但没有感情,没有思想,而且连本能和天性都没有了,只会毫无意识地站和跑。

刚想到这里时,一只羊被别的羊挤得险些跳上车,我满心厌恶,一脚把它蹬了下去。然而腿还没收回来,我就猛地愣住了,因为就在刚才,那只羊竟然轻轻转过头,淡淡地看了我一眼。

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当时的感受,只知道那是我活了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发现羊的眼睛很可怕。

那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在大城市上下班高峰时汹涌的人潮中,或者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如果你不小心碰了别人一下,他们转头来看你的时候,用的就是那样的眼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淘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来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56759
开本 16开
页数 336
版次 1
装订
字数 324000
出版时间 2021-12-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