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趣味昆虫学/趣味科学新编
内容
内容推荐
《趣味昆虫学》由俄罗斯著名昆虫学家普拉维利希科夫所著,他邀请读者来到田野、森林、草地、池塘和菜园,亲眼观察大自然创造的神奇的昆虫——蝴蝶、蜻蜓、天蛾、寄生蜂……还为读者提供了在家里饲养昆虫和观察昆虫生态的实用建议。书中介绍的实验富于趣味和教育意义,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目录
1.瓢虫 
2.用脚尝味的昆虫 
3.棕色的姬蜂 
4.核桃小屋 
5.卵环 
6.过冬巢 
7.卷叶象 
8.死喜鹊 
9.蓑蛾 
10.湖里的建筑师 
11.上当的毛虫 
12.天气预报员 
13.熄灭的小灯笼 
14.龙虱与水龟虫 
15.无花果小蜂 
16.黄凤蝶的蛹 
17.活火箭 
18.各有各的习性 
序言
我拖着沉重的双腿,从
很远的地方往家走。膝盖麻
木了,腰快累断了,脑袋被
太阳晒得发烫。感觉只能勉
强看见眼前的小道,因为怎
么都睁不开眯着的眼睛:眼
皮子好沉,耀眼的阳光像刀
子一样刺激着我的双眼。我
的嘴唇干裂了,路上的尘土
让嗓子火辣辣地生疼……
尽管如此,我还是非常
幸福。非常幸福!
为什么呢?
无情的烈日炙烤着荒地
,我却在一小丛半干的灌木
边站了半天,终于看到了一
只小小的毛虫吐丝卷起叶子
的情景。
而就在昨天,我像个落
汤鸡似的往家走,浑身都是
脏兮兮的污泥,双脚被苔草
弄出了不少口子。眼睛酸得
睁不开,背快累断了,膝盖
像木头一样没有了知觉。
为什么呢?
因为我蹲在沼泽的苔草
丛里观察了好久水叶甲。
到了明天……明天又会是
眼睛干涩、腰酸背痛的一天
,回家的路还是会显得那么
漫长。尽管如此,我依然会
感到幸福:我还会看到新的
东西,学到新的知识……
或许我会留在家里,在
桌子旁坐上一整天。桌子上
放着个饲养箱,饲养箱里是
……是什么其实都无所谓吧
?总之肯定是一种我想一探
奥秘的昆虫。
眼睛又酸了,背又快累
断了……但心里又是充满了
幸福和欢喜。
一切都是为了这些微不
足道的毛虫、苍蝇和甲虫?
没错,都是为了它们。
好笑吗?不论是去林子
、田间还是沼泽,我从不会
叫上那些觉得这种事好笑的
人。我不会让他们整个早上
坐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小
不点儿”寄生蜂攻击“庞然大
物”毛虫的情景。和我一起
出发的都是昆虫爱好者:在
土路上爬行的小甲虫,飞起
来嗡嗡作响的蝗虫,啃食着
叶子的毛虫,都能使他们兴
致盎然。
这些研究可不是消遣:
昆虫是自然界中最强大的力
量之一。
许多昆虫靠损害作物为
生。拜这些家伙所赐,我们
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农业因
害虫而遭受的损失以数百亿
卢布计。此外,也有不少昆
虫是森林的“敌人”,有吸血
的和寄生的,有破坏储藏品
和货物的,甚至还有危害建
筑的。
昆虫中也有益虫,有的
能为植物传粉,有的能消灭
害虫。
要怎么和“敌人”作斗争
,又怎么利用“朋友”为我们
服务呢?
为此就必须熟悉昆虫的
习性,而且不仅是已经进入
黑名单的“敌人”和已经主动
站出来的“朋友”,还要研究
其他未知的昆虫。谁知道这
些陌生者以后会加入“敌人”
的阵营,还是会成为可靠的
“朋友”呢?
不论是田野还是草地,
是花园还是森林,是杂草丛
生的荒地还是蔬菜成排的田
垄,到处都有昆虫,到处都
能发现可以学习研究的东西

你懂得越多,就会变得
越强大。请记住:要想真正
了解大自然,得掌握许许多
多的知识才行呢。
导语
读者朋友们,千万不要一看到“某某学”这样的名词,就望而却步了——而要关注前面的“趣味”。
古今许多著名科学家的非凡成就往往萌生于青少年时的兴趣。面对充满未知的世界,哪个孩子不是天生的“十万个为什么”?好奇心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原动力,是孩子进入科学世界的敲门砖、金钥匙,是培养未来科学家的起点。
精彩页
1.瓢虫
瓢虫是我们小时候最早认识的昆虫之一。你还记得这个圆圆胖胖的小不点儿吗?它长着金红色的鞘翅,鞘翅上有黑色的小点儿。这种小虫向来都不慌不忙,胆量很大;它沿着草茎爬上爬下,不管碰到谁都不害怕。要是你伸给它一根手指,它就会沿着手指爬上去。要是再把指头竖起来,它就会一直爬到指尖上,然后打开两片鞘翅,张开翅膀飞走啦……
你看着小瓢虫在手指上爬,嘴里念念有词:“快飞上天空,带回来面包……”不错,它是飞走了,尽管并不是飞上天,也不会带来什么面包,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看着这小瓢虫沿着手指爬行,目送它不慌不忙地从指尖上起飞,这可真是件惬意的事啊……
如果瓢虫被粗暴地碰了一下,它就会收起触角和六条腿,一动不动了。在地上躺个一分来钟,好像“死了”一般,然后又重新爬动起来。
有人说,这是瓢虫在装死,想骗过它的天敌。其实昆虫跟人不同,它并不懂得要装死。可许多甲虫和其他昆虫都会发生这种“突然昏迷”的情况。
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又有什么目的呢?这是两个完全不同但又密不可分的问题。
为什么呢?在突如其来的强烈外部刺激(通常是碰触)下,某些昆虫会发生所谓的“神经休克”,从外表上看就是变得一动不动,仿佛是“死了”一样。等“休克”过去之后,受到刺激的神经器官安定下来,昆虫也就恢复了“神智”:它苏醒过来,重新开始爬行。 昆虫有许多天敌,需要防备天敌的袭击。有些昆虫能快速逃遁,有些善于躲藏,有些会咬会蜇,还有些会……这些自卫手段可谓千奇百怪。“假死”就是其中的一种。
当昆虫一动不动时,它们很难被天敌发现,更何况不是每只鸟儿都对“死掉”的猎物感兴趣。再者,小瓢虫只要把六条腿一缩,就会从树枝或树叶上掉下去,这样一来便足以躲开天敌了:你看,要在草丛里寻找一只小小的甲虫,也不是那么容易呢!
由此看来,“假死”竟然也有它的好处。于是,这种原本的病态反应成了某些昆虫的固有习性,并转变为一种自卫的方式。
这也就回答了“有什么目的”的问题。如你所见,要解开这个谜团,不先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是行不通的。不然的话,你恐怕还会说瓢虫是“故意装死”的:想不到这小瓢虫竟这么聪明又狡猾啊。
不难证明,这里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狡猾”不“狡猾”。你不妨找只小瓢虫来,稍微碰它一下。瞧,它这就“死掉了”……一动不动地躺了一两分钟后,它突然又动了起来,重新开始爬行。可“危险”还没有过去,那个“天敌”依然在边上呀。事实上,瓢虫是看不见你的,因为你对它来说着实是个庞然大物。附近的鸟儿它也是看不清的。虽然鸟儿并没有碰“死去”的瓢虫,但也并没飞走,可瓢虫已经开始爬行了……就这样在天敌的眼皮底下“苏醒”过来爬走了……
这也算是“狡猾”不成?还能说它是在“故意装死”吗? 其实,瓢虫也没有什么“装死”的必要,它并不需要蒙骗天敌。管它是死是活,反正也很少有动物会打它的主意。
你可以用两个指头稍微捏一捏瓢虫,便会发现手指上沾了些黄色的液体。这是瓢虫的血液。瓢虫只要蜷曲一下腿,它的“膝盖”也就是关节中就会渗出几个小血滴:这些小血滴正是它防御天敌的方式。
闻闻沾了黄色血液的指头,你会发现它的气味相当难闻。你可以在手指上再多弄点儿血液,然后用舌头舔一舔(这样做并不危险)。只需稍加“品味”,你就能大概体会到瓢虫血液的味道了。刺激的味道,难闻的气味……瓢虫的血液可真恶心!
刚刚飞出巢穴的小鸟儿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未出巢时,雏鸟由鸟妈妈来喂养,而鸟妈妈早已经懂得该捕捉什么猎物了,这种知识是生活传授给它的。可小鸟儿对此却一窍不通,因为还没有生活经验嘛。它看到一只瓢虫,就过去把猎物叼来,结果瓢虫的血液流到了它的嘴里。不难想象,这些血液是多么恶心,搞得它费了好大功夫去清理嘴巴。瞧它那副难受的样子,仿佛是在诉苦:“咳,瞧我吃到了什么鬼玩意啊!”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趣味昆虫学/趣味科学新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尼·尼·普拉维利希科夫
译者 译者:王梓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68481
开本 16开
页数 3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23-02-01
首版时间 2023-02-01
印刷时间 202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514
CIP核字 2022250368
中图分类号 Q96-49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7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