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愿意回忆的,往往最有价值。
浮华悲凉的故事不断交错,我们更愿意对光鲜亮丽的商业描述一再重复,却对失败的印记讳莫如深,似乎只要一揭开伤疤,伤疤就能复活,把现实搅得人仰马翻。如果我们继续隐瞒,不愿正视,我们可能会两次走进同一条挫败的河流。中国富豪落榜,不能简单以劣根性与贪婪概括。
中国企业危机管理教学第一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著名高校EMBA教授——艾学蛟博士,拨云见日,破解中国富豪榜落榜之谜。
图书 | 首富落榜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最不愿意回忆的,往往最有价值。 浮华悲凉的故事不断交错,我们更愿意对光鲜亮丽的商业描述一再重复,却对失败的印记讳莫如深,似乎只要一揭开伤疤,伤疤就能复活,把现实搅得人仰马翻。如果我们继续隐瞒,不愿正视,我们可能会两次走进同一条挫败的河流。中国富豪落榜,不能简单以劣根性与贪婪概括。 中国企业危机管理教学第一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著名高校EMBA教授——艾学蛟博士,拨云见日,破解中国富豪榜落榜之谜。 内容推荐 “办了他”、“收拾他”、“不就几个钱的事嘛”此类匪气、霸气十足的话语成了口头禅。法律日趋规范的时代,动物丛林法则偏离人性的轨道势必被历史淘汰。而企业家在财富熏陶下,逆势而行,蔑视法律,唯我独尊,认为可以凌驾法律之上,这是最大的危机。 有些危机,并不遵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潜规则,尤其人命关天,不是儿戏,再多的财富在无价的生命面前都苍白无力,花钱摆不平的危机才是真正的危机。 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建立过程,也是一个清除凌驾于规则之上的特权阶层的过程。中国资本市场遭遇的真正挑战是权贵市场的土壤还未得到根本改良,法律对于不同人群的宽狭程度有所不同。“依法治市”才能可持续发展。 企业如苍茫寰宇中一圆,危机如圆周围的空白,圆越大。空白就越大;企业越热衷于跑马圈地,就潜伏着更大、更多的危机。 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投机、钻孔者们因而有了灰色的空间。他们有胆识,却没有戴上道德的紧箍咒。 目录 自序 最不愿回忆的,往往是最有价值的/001 袁宝璟 天堂与地狱的生死轮回/001 借船出海:资本市场魔术师/001 慷慨儒商的红色人生/004 投资失利:报复引火上身/007 雇凶杀人,案件扑朔迷离/009 刀下留人:生死迷局/012 尘埃落定,踏上不归路/013 唐万新 资本狂人的冒险游戏/015 屡败屡战:有毅力的个体户/015 点石成金:天生炒股高手/019 风光一时:打造产业整合神话/023 危如累卵:中了韦一尔奇的毒/025 如梦方醒:资本帝国轰然崩塌/028 回天乏力:八年漫漫牢狱之灾/029 孙大午 民营企业家融资之难/032 另类蓝血企业家/032 亿万富翁的桃源梦/035 社会的“不兼容”者/038 与“潜规则”作斗争/040 可喜可贺,可悲可叹/043 败也“共和”,成也“共和”/045 杨斌 “乌托邦”闹剧的始作俑者/048 “雾都孤儿”变形记/048 第一桶金的是是非非/050 驰骋鲜花遍野的黑马/052 毕生之梦:中华大地建荷兰村/055 潮起潮落:二度危局/059 转战政界:朝鲜新义州特区特首/061 惊变十天:商、政之梦同时破灭/063 周伟彬 再次踏进税务门/066 成功之路:辞职一单车一涂料/066 树大招风:富豪榜上的常客/069 背负前科,再陷囹圄/071 祸起萧墙,内部员工揭发/073 百富榜=出事榜?/074 顾雏军 从风光无限到四面楚歌/077 莫邪出鞘:“财”不惊人死不休/077 并购之路:资本狂人激流勇进/080 郎顾之争:是否“国退民进”?/083 闪电被拘:风雨飘摇顾雏军/086 鸡年之劫:格林柯尔系分崩离析/088 帝国陨落:中了谁的埋伏/090 乔金岭 谁动了他生命中的“奶酪”/093 “3000元起家”的故事原版/093 池塘里的大鱼/095 长葛好人:致富不忘桑梓/097 “黄河旋风”飘然而逝/099 债务还是压力?身后之谜/101 黄河,流向何处?/104 吴志剑 是首富还是诈骗犯/106 华东商场,财富的起点/106 跌宕起伏,终成亿万富豪/109 进军海外,登陆富豪榜/112 车牌是王牌还是红牌?/115 骗局败露,走为上策/118 张良宾 资本市场沉浮中的陌生人/121 贩卖商品的银行小职员/121 “白面书生”走笔资本市场/123 完美转身:股市炒家成功上岸/126 遭遇强制,都是高勇惹的祸/128 金蝉脱壳,赵晓轮出手接招/130 卷土重来,朝华能否东山再起/132 周正毅 “资本市场彗星”的陨落/135 初着道:倾囊投资国企职工股/135 长袖善舞:左手金融,右手房产/138 只做加法:缔造农凯系帝国/141 空手套白狼:成也萧何,败也萧何/144 刘金山案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46 “上海王国”死而未僵/149 再陷泥潭,狱路漫漫/151 试读章节 一个外来的和尚胡润为中国定身打造的百富榜单上。 悉数落人法网的知名企业家,哪一个不是商界精英,哪一个不是长袖善舞,创下财富传奇,哪一个不把经营经读得滚瓜烂熟。又有多少人站在他们的影子下、光环中,仰望他们在商海的大智慧、大气魄与大手笔。袁宝璟亦是叱咤商海的行业新贵,在他的人生字典中,财富写满字里行间,令多少追求富贵的人望其项背。 提及袁宝璟,很多人都称其是苦孩子。他出生于辽阳市一个贫穷家庭,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勉强糊口,无奈之下,排行老三的他被寄养到乡下亲戚家中。寄人篱下的袁宝璟一直过着半农半读的生活,直到1985年袁宝璟如愿以偿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才开始了人生的希望之旅。但袁宝璟大学的生活依然艰难,与其后来的富甲一方相比,无疑是冰火两重天。没有富爸爸,也没有贵人的慷慨解囊,贫穷如影随形,使得在象牙塔里的他整日四处奔波,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字——钱。为了挣钱,他以每万字2块钱的“计件工资制”给教授抄书稿,无怨无悔;他以每千个5块钱的“佣金”给公司填写信封,坚持不懈;他从不敢主动退出学校体育运动会,仅仅是为了每天两毛钱的伙食补贴;四年的空闲时间,袁宝璟丝毫不敢懈怠,见缝插针,一有空闲时间就倒卖贺年卡、明信片;每逢放假回校,总不忘把从家乡带来的特产摆到校园,从中赚回家的火车票钱;他用挣来的钱买了一辆旧三轮车,为京城杂货店配送油、盐、酱、醋等快速消费品,风雨无阻;他还推销过天龙、天桥的股票,那时在北京崇文门、玄武门一带,总有人看到一个男孩卖白菜般沿街叫卖股票…… 对于袁宝璟,苦难并未让他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反而成为他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上帝是公平的,在把苦难撒向人间的时候,也准备好了厚重的回报等着勇敢者去拿。苦难锻炼了他的意志,与此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为他日后超人的经商才能积蓄力量。忙于在校园为钱不断穿梭的袁宝璟,始终不忘学生的天职——学习。在大学校园的角落里,总能捕捉到他埋头苦读的身影,他的内心深处对经济总有难以言状的向往与憧憬,经常到人民大学去旁听一些经济类课程,大学四年的学业结束的时候,其经济理论水平甚至超越了经济专业的学生。对经济如饥似渴地学习,也为他后来在商海的如鱼得水增添了砝码。 穷则变,变则通。苦行僧般的大学生活,让袁宝璟明白了于芸芸众生中获得一席生存空间的意义,毫无背景的他除了自我推销别无他择。1989年毕业前夕,当很多大学生在校园里守株待兔,等待用人单位像对待香饽饽般将其录用时,袁宝琼已背起背包,开始了漫漫自荐路。从北京的建国门开始,一家家大公司、银行,袁宝璟敲门、问候、递上自我推荐表,毫无厌倦地重复只为了换得一纸就业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中国建设银行似乎看出了袁宝璟是只潜力股,接纳了这位毛遂自荐的年轻人。 捧得铁饭碗的袁宝璟,一直在北京郊区怀柔县支行信贷科锻炼,娶妻生子、养家糊口,三年的银行生涯,袁宝璟走的是一条平淡之路。当然,即使日子波澜不惊,也总会有珍珠在沙滩上熠熠生辉。在中国建设银行证券部里,袁宝琼在中国证券市场创下连某些证券前辈也望尘莫及的纪录,曾在一天之内成交证券高达6700万元。 小试牛刀,即有石破天惊之举。袁宝琛显然不安分于偏居建行一隅,更不满足于继续平淡无奇的生活。改变现状,突破人生瓶颈的想法日益清晰、强烈,让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人生到了岔路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难免会让人之徘徊犹豫。对于袁宝璟,左边的风景是捧着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尽享天伦之乐,简单的幸福再加之简单的生活;右边的风景则充满了未知,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很多下海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或许能淘到金子,或许一败涂地、血本无归。娴熟证券规则的袁宝璟同样懂得风险与收益的正向相关性,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右边的风景固然璇旎秀丽,但风光无限处皆在险峰。经过权衡,不甘为人后的袁宝璟还是选择砸破铁碗饭,加入经济汪洋中第一个吃螃蟹者的行列,而这经济汪洋到底深浅几许,谁也不知道。 1992年,袁宝璟以20万元启动资金,在怀柔注册了建吴实业发展公司。他用10万元购买黑小麦的专利,以5万元向当地农民租了300亩地,半年后,袁宝璟通过出售麦种,变魔术般赚了200万元。有了200万元作为种子资金,袁宝璟开始转战上海证券市场,在一个熟悉的领域,袁宝璟更懂得如何捕捉商机、规避风险,玩转资本魔方。在袁宝璟的资本游戏中,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借船出海之道,建昊实业先以资金购买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权,然后进行重组,等到行业利好时就脱手转卖,一进一出,净赚5000万元,袁宝璟也由此戴上“中国股票第一人”的冠冕。P002-003 序言 最不愿回忆的,往往最有价值 对改革的顶礼膜拜在些许质疑中迅速蔓延开来,消费欲望不断膨胀,一场空间的经济变革在短短三十年时间里,就造成了鸿沟巨大的阶层分野。 富豪群体就在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间荒原中腾空而出。不可否认,这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体,的确拥有一些积极且显著的不同之处。如对于改革的热情拥护,创富驱使下一往无前的勇气,寻找市场盲点的执著与坚韧,尝试向西方的百年品牌企业靠拢等。他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中国提供了数量庞大的就业机会。 富豪群体中不止是王者。还有一些富豪,在富豪榜上一度风光,但却未能逃脱失足跌下的厄运: 袁宝璟雇凶杀人,与法律狭路相逢,买命无果,魂归黄泉;唐万新扩张无度,成为坐在火山口上的理想者,转动资本魔方反陷囹圄;不会攀附权贵的孙大午,受困融资,因挑战融资底线遭遇法律拷问;孤儿杨斌上演?乌托邦”闹剧,头顶“骗子”的帽子黯然退出;亿万富翁周伟彬只见财富不见其道,栽进税务门;顾雏军,格林柯尔系的缔造者,布好了所有的局,却被郎咸平的一支笔搅得七零八落;乔金岭,外人看来恰是功成名就时,出人意料地以自杀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前程;湖南首富吴志剑,其政华集团只是一个靠银行贷款“输血”的“吸血公司”;“西南第一富豪”张良宾因违规担保而焦头烂额;上海首富周正毅背负累累原罪…… 最不愿意回忆的,往往最有价值。 浮华悲凉的故事不断交错,我们更愿意对光鲜亮丽的商业描述一再重复,却对失败的印记讳莫如深,似乎只要一揭开伤疤,伤疤就能复活,把现实搅得人仰马翻。如果我们继续隐瞒,不愿正视,我们可能会两次走进同一条挫败的河流。 中国富豪落榜,不能简单以劣根性与贪婪概括。 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伴随超常规发展的,是制度“摸着石头过河”,是不断的蜕变、转型与“试错”。制度尚且如此,更何况企业家个人。很多企业家羽翼并不丰满,盔甲并不坚硬。他们既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应对制度的不确定性,还要接受市场变幻、对手残酷的考验。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销声匿迹,使得原本就不够坚韧的企业家精神一度断裂。改革开放之后的企业家群体,几乎是从天而降,并未接受商业精神的熏染。相反,一种新的价值焦虑正悄悄发生。传统的价值观与信仰,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撤退。新的价值观,却迟迟未来。我们不断地用西方古老的、时髦的、基业常青的概念,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可是,我们似乎只是在皮毛之地徘徊,我们实在很难洞察与我们肤色、语言不同的人的灵魂。 不否认,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也包括落榜的富豪们,具备激情十足、敢闯敢冲、擅长学习、逐渐富于市场契约精神等优秀品质,但这还远远不够,时代的养分,还不足以让这个年轻的企业家群体一夜长大。 除了制度缺陷,相当一大部分落榜富豪具有致命的缺陷:对成功过度痴迷,热衷于一夜暴富;一拥有财富,就牢牢粘上“大富骄横,以暴制暴”的富豪法则;野蛮生长过头,患上“钻法律、制度空子”的依赖症…… 本雅明在《经验与贫乏》中告诫我们,“我们变得贫乏了。人类遗产被我们一件件交了出去,常常只以百分之一的价值押在当铺里,目的仅仅是为了换得‘现实’这点零花钱”。我们不能对危险的局势视而不见,记住过往的教训,我们获得的就不止百分之一的价值。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首富落榜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艾学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4024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3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270 |
丛书名 | |
印张 | 1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50 |
宽 | 17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