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面对人生中的混乱、焦虑与倦怠,我们需要的,不是虚伪的励志、空洞的安慰,而是严父近乎残酷的苛责教诲。 在引爆全球的现象级畅销书《人生十二法则》中,知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将人类数千年来的哲学思考、神话故事中的精神财富与心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前沿研究相结合,用12条基本的人生法则,为我们找到摆脱人生困境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何摆脱长期的低落与疲惫,如何在工作中实现跨越式的进阶,如何发展有益身心的关系等。你只需要践行其中的几条,就能轻松夺回人生的主动权。 写给每一个挣扎生活的年轻人 我总是失败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一 我总是委屈自己满足别人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二 我的好朋友堕落了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三 我比别人差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四 我没法对孩子说“不”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五 我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六 上班让我不快乐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七 我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八 我觉得周围的人总犯蠢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九 我处于人生的至暗时刻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十 面对他人的偏见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十一 我感到无法满足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十二 唯有了解规则、真知、历史与前沿科学中蕴含的真理,你才有能力面对人生的每一场困斗。 目录 重磅赞誉 推荐序? 重要的法则: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序 言? 如何抵御自我的不足与无知 法则一? 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法则二? 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待己如助人 法则三? 摆脱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法则四? 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法则五? 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法则六? 当痛苦到想诅咒一切: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法则七? 苏格拉底的选择: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法则九? 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法则十? 不要无视地毯下的龙:直面问题,言辞精确 法则十一? 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们:承认现实,反对偏见 法则十二?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关注存在的善 结语? 我应该用照明笔写什么 注释与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序言 推荐序 最重要的法则: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分析训练和研究中心教授 诺曼 ·道伊奇 我们真的需要更多的规则吗?生活已经这么复杂, 这么不自由了,真的还要用更多不考虑个人具体情况的 抽象规则来约束每个人吗?人的大脑是可塑的,会基于 不同的生活经验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为什么要指望用 几条规则来帮助所有人呢? 人们并不喜欢规则,所以规则要有,但也不要有太 多。当我们精力充沛、人格健全的时候,规则反而会令 我们束手束脚,仿佛它是在故意冒犯我们人生的自主性 一般。因此,凭什么要用别人的规则来评判自己呢? 然而事实是,如果没有规则,我们很快就会成为自 己情绪的奴隶,而这种情况是毫无自由可言的。当不受 约束地用未经训练的本能做判断时,我们不仅会缺乏追 求,还会崇拜那些不值得我们崇拜的品质。 在这本书中,彼得森教授不仅提出了他的十二条法 则,还整合了多个领域的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式向人们 说明为什么最好的规则并不会限制我们,反而会推动我 们前进,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充实和自由。 我第一次见到乔丹·彼得森是在2004 年9 月12 日 ,在我们共同的朋友、电视制片人沃德克·塞姆贝格( Wodek Szemberg)和内科医生埃斯特拉·贝基尔 (Estera Bekier)的家里。那天是沃德克的生日聚会 。这对主人秉持着坦诚交流的原则,为在场的所有人营 造了一个充满乐趣、不受约束的谈话氛围。 聚会的规则是“说出你的真实想法”。拥有不同立 场的人们会以一种现在越来越少见的方式进行对话。有 时候,沃德克会突然说出他的某个看法或者他了解的某 个事件的真相,就像他突然爆发出的笑声一样,这会使 人突然一怔,然后沃德克会拥抱那个让他开怀大笑或者 激发他说出自己内心想法的人。这是这类聚会最棒的部 分,沃德克的直率和温暖的拥抱让大家觉得与他相处的 每分每秒都是值得的。与此同时,埃斯特拉则用她亲和 的态度关注着每个客人。 真相的突然浮现并没有让气氛变得更紧张,反而带 来了更多的欢笑和启发,也让大家度过了愉快的夜晚。 坦诚能让人充满活力。小说家巴尔扎克总结了他对法国 聚会的观察,认为一场聚会实际上分为上下两场。在开 始的几个小时里,聚会往往充斥着无聊而又搔首弄姿的 家伙,他们参与聚会的原因无非为了找到某个能够巩固 自己地位或肯定自己美貌的人。当时间很晚,大多数客 人都离开了以后,第二场真正的聚会才开始。这时,敞 开心扉的交谈会替代之前一本正经的气氛。而在沃德克 和埃斯特拉的聚会上,这种亲密、坦诚的氛围从我们一 进门就有了。 沃德克是个满头银发、像狮子一样的“猎人”,他 一直在寻找能够在电视上真诚表达自己的知识分子。沃 德克经常邀请这样的人来参加家里的沙龙,那天他就邀 请了一位来自我的母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智慧与情 感兼具的心理学教授。沃德克是第一个让乔丹·彼得森 上电视的人,他把彼得森视为一个寻找学生的老师,因 为彼得森总是乐于向他人解释说明。彼得森喜欢上电视 ,观众们也喜欢他。 那天下午,聚会的常客们坐在花园的大圆桌周围。 一群嗡嗡作响的蜜蜂一直在骚扰着我们,而桌旁的这位 带着阿尔伯塔省口音、穿着牛仔靴的新人则毫不在意地 讲着话。为了躲避蜜蜂,大家开始玩抢椅子的游戏,但 同时也尽量不远离桌子,因为这个新加入我们的人非常 有意思。 彼得森有个奇怪的习惯,会和刚认识不久的人像寒 暄一样地探讨极为深刻的问题。就算他真的只是在与你 闲聊,比如,“你是怎么认识沃德克和埃斯特拉的”或 者“我以前是个养蜂人,所以我不怕它们”,也会在极 短的时间里回到更严肃的主题上。 彼得森所讨论的问题通常只会出现在教授或者专业 人士的对话中。不过,他这个人虽然博学多才,却并不 学究。彼得森就像个孩子一样,总爱迫不及待地和大家 分享自己刚了解到的东西,也会假设令他感兴趣的事情 一定会令别人感兴趣。彼得森话中带着的孩子气让人觉 得我们好像是在同一个小镇或者家庭里长大的,同时也 一直都在思考着同样的关于人类存在的问题。 彼得森并不是那种所谓的“怪人”。他曾经是哈佛 大学的教授,虽然他对于某些词的发音经常带有20 世 纪50 年代的乡土气息,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绅士。大家 都入迷地听着彼得森讲话,因为他聊的话题确实与在场 的每个人都相关。 听这样一个博学而又直言不讳的人讲话能令人感到 无比自由。彼得森似乎需要通过讲话来思考,而他的思 考过程往往需要大脑保持高速运转,结果就是,充满能 量、饱含思想的话语从他口中“蜂拥而出”。此外,彼 得森也不像有的学究那样喜欢一直掌控话语权,他很喜 欢有人来挑战或者纠正他。彼得森会用一种亲切的方式 说“是的”,会在意识到自己忽略了某些事情时摇摇头 ,或者在自己不知不觉过度概括的时候自嘲一番。彼得 森喜欢通过他人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对他来说,思考显 然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彼得森还 后记 ●“改变人生”的心理学教授 “龙虾教授”扛鼎 之作,史秀雄翻译 作为全球瞩目的临床心理学家,彼得森为联合国秘 书长提供咨询,为临床患者提供抑郁症、强迫症、焦虑 症和感统失调的治疗,担任加拿大大型律师事务所合伙 人的顾问。他授课、演讲、对谈等视频累计播放量超3 亿次,《人生十二法则》《人生十二法则2》《意义地 图》3部著作风靡60国,全球累计畅销700万册,直接或 间接改变了数亿人的生活。译者史秀雄师从彼得森,系 知名心理咨询师,在疗愈他人与著述领域亦颇有建树。 ● 读懂12条法则,解决人生中百分之80的混乱、 焦虑与倦怠 书中的12条法则,是彼得森旨在结合认知神经科学 、心理学、文学、神话宗教及哲学思想,用人类几千年 的集体智慧及崭新的科学发现,来帮助人们解决人生中 不可避免的混乱、焦虑与倦怠,“哪怕其中一条被践行 ,生活也将发生神奇的改变”。 ●疯传60国,畅销300万册 全球销量超300万册,雄踞60个国家畅销书榜首, 《泰晤士报》《国家评论》《观察家报》《名利场》等 世界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获评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年度心 理学好书。 ●王潇、万维钢、李松蔚、陈海贤、本力、雷文涛 鼎力推荐 趁早创始人、作家王潇,科学作家、得到App《精 英日课》专栏作者万维钢,临床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 咨询师李松蔚,知名心理咨询师陈海贤,《香港国际金 融评论》执行总编辑本力,有书创始人雷文涛鼎力推荐 ! ● 湛庐文化出品。 书评(媒体评论) 彼得森这些建议我完全赞同,我希望我儿子长 大以后读读彼得森的这本书。 ——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 者 万维钢 我很少做人生价值观的输出,但面临困境时, 也常常想听一听有智慧的人怎么说。彼得森教授是 我仔细甄别后,认为无论是在学理、思想,还是人 生经验上都值得信任的“智慧老人”。他用简洁而 有说服力的方式,让我们看到把人生化繁为简的可 能。通过他的法则,我们可以让不确定的人生获得 某种确定性的倚靠。 ?——临床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李松 蔚 《人生十二法则》中,彼得森教授用太/极图中 的白色代表已知、安全和秩序,用黑色代表未知、 模糊和混乱。他说,黑白中间的那条线,就是我们 要修持的道。 ——知名心理咨询师 ?陈海贤 古希腊早期众多哲学家的著作都以“论自然” 为书名,中国也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的传统智慧。但在具体的情境中,人们却 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而困难重重。因此,彼得森 教授的《人生十二法则》不仅是伟大的心理学著作 ,更是“自然伦理”思想如何在当代帮助人类走出 诸多困境的经典之作。本书阐述的实践智慧不仅能 帮助迷茫中的人们抛弃怨恨和悲观,还指出了美好 生活、美好世界的方向。 ——《香港国际金融评论》执行总编辑? 本力 本书用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的 12 条至理,每一条都充满了智慧,值得我们认真阅 读体会。哪怕其中一条被践行,生活也将发生神奇 的改变。 ——有书创始人 雷文涛 关于“你是谁,你可以成为谁”这个话题,彼 得森教授都是很棒的指引者之一。他的叙述总让你 再次相信人的身心潜力巨大,阅读《人生十二法则 》可以把一个人从他所在的地方提起来,在半空中 把他变成一个不同的人再放下来,让这个新人带着 有意义的框架,继续去面对和解决旧问题。 ——趁早创始人、作家 王潇?? 精彩页 法则一 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生物界的领地之争 龙虾和领地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那么多半只会在吃龙虾的时候想到这种生物。然而,这种美味的甲壳类动物其实很值得我们关注。它们的神经系统相对简单,大脑的神经元细胞大而易于观察。因此,科学家们可以非常准确地绘制出龙虾的神经回路,并借此了解包括人类在内的更高级物种的大脑结构、功能和行为。你和龙虾的共同点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尤其是当你气得张牙舞爪的时候。 龙虾在海洋底部安营扎寨,建立起捕猎和拾荒的领地。海洋中持续不断的混乱杀戮所产生的残羹冷炙会从上方掉落下来,供龙虾拾取。对龙虾来说,家就是一个安全又容易觅食的区域。但是龙虾的数量一多,就会带来问题。如果两只龙虾想要占领同一片领地,该怎么办?如果数百只龙虾都试图在一片满是废弃物的沙土上安家,又会发生什么? 其他生物也有类似的问题。鸟儿在春季向北迁徙时,也会进行激烈的领地争夺。人类耳中动听的鸣叫实际上是鸟儿正在发出的保卫领地的警告,歌唱的小鸟其实是保护家园的小战士。以北美常见的鹪鹩为例,它们体型小巧、精力充沛,以昆虫为食。当鹪鹩搭建新家时,所选择的地方必须满足能遮风挡雨、靠近食物源、赢得潜在配偶喜欢、远离竞争者等多项条件。 鸟类和领地 我10 岁的时候,曾和父亲一起为一个鹪鹩家庭制作了一个鸟屋。鸟屋形状像一辆科内斯托加式篷车,正面有一个硬币大小的入口,这样体型小巧的鹪鹩刚好可以进入,而其他大鸟则进不去。我和父亲也用一只老旧的橡胶靴为邻居做了一个鸟屋,入口有一只知更鸟那么大。邻居太太很期待有一天鸟屋能迎来“房客”。 一只鹪鹩很快发现了我们的鸟屋并在那里安了家。早春季节,我们可以听见它持续不断地激动长鸣。但是当它搭好了自己的窝之后,也开始往邻居太太的靴子鸟屋里装小树枝,一直装到靴子容不下其他任何鸟儿进入为止。我们的邻居不喜欢这样的先发制人,但也无可奈何。父亲说:“如果我们把靴子拿下来清理干净,再装回到树上,那只鹪鹩会再次把它塞满树枝的。”鹪鹩虽然小巧可爱,但也是无情的。 在这之前的冬天,我在滑雪时摔断了腿,因此从学校保险中得到了一笔补偿。我用这笔钱买了一台录音机,这在当时是高科技的稀罕玩意儿。父亲建议我录下鹪鹩的歌声,再回放,看看会发生什么。于是,我在一个明媚的春日录了一段鹪鹩激昂的主权宣示之歌,然后让它听自己的歌声。结果这个只有麻雀三分之一大小的家伙开始对着我和我的录音机俯冲攻击,在距离喇叭几厘米的地方来回猛扑翅膀。即使拿走了录音机,它还是会这样做。如果一只大一些的鸟胆敢待在鹪鹩的鸟巢附近,那么也一定会被它以这样的方式驱逐。 鹪鹩和龙虾很不一样。龙虾不会飞,也不会在树上歌唱;鹪鹩披着羽毛,而不是坚硬的甲壳,它无法在水下呼吸,也很少被就着黄油吃掉。但是鹪鹩和龙虾有一个重要的相似之处:它们都着迷于群体中的身份和地位。动物学家和比较心理学家托里弗·谢尔德鲁普- 埃贝(Thorlief Schjelderup-Ebbe)早在1921 年就发现,即使是普通的鸡群也会建立“啄食顺序”(pecking order)。 群体中的地位对于每一只鸡的生存都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资源匮乏的时候。鸡群中的“大明星”们在饲料撒进鸡圈时可以优先用餐,然后是“明星替补”及其“跟屁虫”们,最后才会轮到底层那些浑身脏污、羽毛零散的可怜虫。 就像郊区居民一样,鸡也是群居动物。鹪鹩这样的鸟类虽不群居,却依然遵循着支配等级制度,只不过它们的等级体系分散在更广阔的领地上。最聪明、健壮和幸运的鸟儿往往占据着最优质的领地,因此它们也更能吸引高质量的配偶,繁衍出能够茁壮成长的后代。因为可以免受风雨和天敌的困扰,以及有着充沛的食物供给,这类鸟儿的生存压力也会大大降低。 社会地位决定了领土权,而领土好坏往往关乎生死。 当传染病侵袭一个层级鲜明的鸟群时,那些最底层的弱小鸟儿最容易丧命。而当禽流感或者其他传染病肆虐全球时,人类社会也会出现类似的情景。 贫穷和心力交瘁的人很有可能会更快死去,他们也更有可能罹患非感染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就如那句俗话所说,富人的感冒就是穷人的肺炎。 抢占稀缺的优质领地会引发冲突,而冲突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如何避免决出胜负的双方付出过大的代价?这个问题很重要。比如,两只鸟儿为了领地而争吵,并且很快升级为肢体冲突。更强壮的鸟儿通常会胜出,但是胜利者也有可能负伤。这时候,第三只毫发无损的旁观者就有可能乘虚而入,打败受伤的胜利者。这对前两只鸟儿来说可不是好事。 冲突与战争 数千年来,群居动物学会了许多以最小代价建立权势的策略。一只战败的狼会转身躺下,将脖子暴露给对手,而后者也不会真打算下口去咬,毕竟现在处于统治地位的胜利者日后依然需要捕猎的同僚,哪怕它只是自己可怜的手下败将。同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