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间生活考)(精)
内容
内容推荐
诚如利希滕贝格所言,“我们整个历史仅仅是醒着的人的历史”,甚少有人研究夜晚。然而,古代的夜晚真是漆黑一片吗?古人又是如何度过漫漫长夜的呢?
作为“夜间考古学”领域一部具有实验性质的文集,本书为我们呈现了北美20多位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涉及旧石器时代的欧洲、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玛雅文明、古罗马文明等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案例。书中阐述了古人的就寝方式,夜间仪式与照明,夜晚的文化意象,星座与建筑、夜间生产活动、神话故事之间的联系等内容,带领我们进入古代世界的“夜之国度”,点亮了一直被学者忽视的那片暗夜。
目录
插图表格前言

第一部分:引论
第一章 夜间考古学引论
第二部分:夜景
第二章 旧石器时代晚期夜间的声景和情感共鸣
第三章 玛雅古典时期的夜晚:洪都拉斯科潘遗址和萨尔瓦多塞伦遗址
第四章 夜晚是不同的:古代亚利桑那的感官景观和环境赋使
第五章 “油灯很伤心”:科罗拉多—新墨西哥边境地区的夜晚、社区和回忆
第三部分:夜空
第六章 安第斯山脉的夜空和早期城市化:形成时期和蒂瓦纳科时期的的喀喀湖盆地南部的建筑与仪式
第七章 白昼的夜:对比古代和当代玛雅与印度文明对日全食的反应
第八章 在夜海中:古代波利尼西亚与黑暗
第四部分:夜间仪式和意识形态
第九章 夜月仪式:黑暗和烦冗的仪式对智利马普切参与仪式者的影响
第十章 夜晚主宰永恒之处:古代玛雅的暗夜和深邃时间
第十一章 翡翠山遗址、密西西比的女性和月亮
第五部分:点亮暗夜
第十二章 西方的惊人秘密:埃及新王国时期人工照明的转型
第十三章 点燃午夜的灯油:中世纪早期维京油灯的考古学实验
第六部分:夜间活动
第十四章 工程成就和后果:夜间工人和印度文明
第十五章 全罗马都在我卧榻之侧:罗马帝国的夜间生活
第十六章 绿洲中的午夜:阿曼古往今来的农业活动
第十七章 流动的空间和流动的物体: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夜间物质文化,以非洲南部的铁器时代为例
第十八章 夜晚带来的自由:18 世纪和 19 世纪巴哈马种植园中奴隶的隐私和文化创造力
第七部分:总结夜晚
后记:通往更富有想象力的考古学的一扇传送门
作者介绍
序言
前 言
杰瑞·D.摩尔
……上帝称暗为夜
——《创世记》1:5
对于《古人之夜》这本书来说,最令人惊讶的事实
就是此前从未有人撰写过此类题材。也许我们不必感到
惊讶。正如18世纪的科学家格奥尔格?克里斯托夫?利希
滕贝格(GeorgChristophLichtenberg)所说,“我们整
个历史仅仅是醒着的人的历史”(Ekirch2005:262),
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以及社会历史学家都忽略了夜间
文化
(Dewdney2004;Ekirch2005;Galinieretal.2010;Palm
er2000)。本书中的文章作为“先头部队”,进入了人
类学家兼随笔作家洛伦?艾斯利(LorenEiseley1971)所
提到的“夜之国度”。这项研究的目标并不单一,本书
接下来的文章也不能被简化成枯燥而同质的主题。恰恰
相反,读者会读到和夜间考古学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提问
以及可以交叉互补的探讨。
在前言中,笔者意在重点介绍本书中常见的一些主
题。这些主题反映了多种多样并且引人入胜的前沿学术
探讨,从照明技术、观察日月对创造文化景观的重要性
、复杂夜间本体论(ontology)的存在,到特定的能力、
罪过,以及与黑暗相关的各种含义。在讨论本书中的各
个主题之前,笔者想借助总结前人对于两个不同社会的
夜晚文化的研究——卡拉哈里(Kalahari)的朱/霍安西
人(Ju/’hoansi[Wiessner2014])和古典时代晚期到中
世纪时期欧洲的修士(Helms2004),来向读者传达一下
夜间考古学的内容。这两个案例研究可以体现本书中的
众多特定主题。这些主题笔者将在后面讨论。
帕莉?维斯那(PollyWiessner2014)对居住在纳米
比亚东北部和波兹瓦纳西北部的朱/霍安西人白天与夜
间的对话进行了有趣的对比研究。1974年,维斯那记录
了174段对话和讨论中的信息,每一段的时长都有20至
30分钟,且涉及至少5个成年人。2011至2013年的追加
采访和录音补充了这些信息(Wiessner2014:14028)。
20世纪70年代,尽管朱/霍安西人已经开始在永久性村
庄定居,并参与到包括打工、手工艺品销售、农业,以
及申领政府养老金在内的混合经济活动之中,朱/霍安
西人在当时仍然是“流动人口”。朱/霍安西人白天的
谈话内容由三个“C”主导:“批评(criticism)、抱怨
(complaint)和冲突
(conflict)”(Wiessner2014:14029)。“口头批评、
抱怨和冲突(CCC)是生活的调味剂,让朱/霍安西人可以
在一起生活;如果不能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人们就起身
离开。”(Wiessner2014:14029)有趣的是,绝大多数
的“CCC”交流都是在相关当事人之间直接进行的,并
不是在背后抱怨人,除非是针对某些“大人物”,因为
这些人惜字如金的口语表达是“每个人的笑
料”(Wiessner2014:14029)。有两次,白天的抱怨升
级成了用有毒箭头进行的死亡威胁,不过当事人都受到
了控制。
然而,朱/霍安西人夜间谈话的语气和主题都与日
间不同:对话中80%以上都是在讲故事。维斯那观察到
:“晚餐后,天黑了下来,白天恶劣的情绪变得柔和,
兴致勃勃的人们聚拢在炉火旁交谈,奏乐或跳舞……当
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被抛到脑后时,对话的重心也发生
了根本的变化。”(Wiessner2014:14029)讲故事的男
男女女详细叙述“控制着这个几乎没有正式教育的小规
模社会中整个机构运作”的传说:关于婚姻的故事;朱
/霍安西人和周边群体,有时甚至是相距数百公里之外
的伙伴之间的非食品物品互换(也被称为hxaro交换);
以及在昏睡治疗师手下体验的超自然世界之旅。熟练的
讲故事的人能让他们的“听众震惊得张口结舌,几欲哭
泣,或者笑得满地打滚;听众们的情绪被调整到了相似
的情感波长”(Wiessner2014:14029)。
在另一篇同样精彩,但是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文章
里,玛丽?赫姆斯\t(MaryHelms2004)探讨了古典时代晚
期到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基督教修士们在夜间的活动。赫
姆斯着重研究了住院修士类修道院:“在这里,大师和
门徒住在一个类似村庄或者社区类型的封闭环境中。”
(Helms2004:177)这些遍布欧洲的围墙社区以宗教秩序
为基础,安置了成千上万的男女。他们拒绝了尘世的混
乱,并有意识地远离撒旦和肉体的诱惑
(Moore2012:132-134)。赫姆斯写道:“对于修士而言
,从其定义上来说,他们放弃了白天凡尘俗世的肤浅事
物,而夜晚精神方面的属性对他们有特别的吸引力。夜
晚给人以深沉的寂静与安宁,人的思想更容易沉浸到超
自然的神秘中去。”暗夜包裹了祈祷仪式,包括在晚上
举行的日课,也被称为午夜祷(nocturns)。例如,本笃
会修士在一间只点着一根蜡烛的公共休息室内和衣而睡
,起床后整晚会在漆黑一片的教堂内吟唱赞美诗
(Helms2004:183)。
午夜祷的重要性以每晚仪式上吟唱的赞美诗数量为
指标进行衡量。记录5世纪时日课的文件指出,一个冬
夜里,午夜祷需要咏唱多达18首赞美诗;到了6世纪的
时候,在冬日的周六和周日的守夜中,这个数字升到了
令人咂舌的99首。这是个让人精疲力竭的活动。修士们
只能睡5到7个小时(取决于不同季节夜晚的长度),然后
在凌晨2点起床咏唱整晚,在精
导语
本书为关于人类夜间生活的考古论文汇集,属于本书中所称的“夜间考古学”这一主题领域的开创性集中研究。夜晚是人类从古至今存续的一个重要领域,书中收录的各章引导读者探索人类在夜晚的各种复杂的含义、行为和联系,涉及的研究方式多样,主题各异,所观照的文明和地区丰富而广泛。20多位北美考古学家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从“夜晚”这一视角入手,将丰富的想象力和扎实的考古学功夫相结合,着重从家庭考古学、平民考古学、景观考古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关于“古人之夜”的新的观点,对古代人类夜间生活情景有了更具兼容性、探索性和开拓性的诠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间生活考)(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译者:郭峥栋
编者 (美)南希·贡琳//阿普里尔·诺埃尔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56463
开本 32开
页数 47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80
出版时间 2023-03-01
首版时间 2023-03-01
印刷时间 202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历史爱好者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754
CIP核字 2023004378
中图分类号 C913.3
丛书名
印张 15.8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