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时间与河流--青年渴望的传奇故事/托马斯·沃尔夫小说全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时间与河流》是美国著名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的处女作《天使,望家乡》的续集。小说写尤金·甘特在哈佛大学学习戏剧创作,他在那里结识了一个名叫斯达威治的朋友,甘特很崇拜他,认为他体现了生活的美和理想。他父亲去世,尤金奔丧回家。两年后,他来到纽约大学任英语教员,去欧洲旅游期间遇上斯达威治和他的女友安恩。尤金爱上了安恩,安恩却钟情于斯达威治,但斯达威治不爱安恩。尤金在与斯达威治争吵后回国,在船上遇上了艾丝特·杰克并一见倾心。尤金满怀喜悦地回到美国。

内容推荐

  托马斯·克莱顿·沃尔夫(1900—1938)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一个石匠家庭。自幼酷爱阅读与幻想,二十岁毕业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进入哈佛研究院学习戏剧,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并在纽约大学任教。一九二九年,他凭自传体小说《天使,望故乡》蜚声文坛,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美国小说家。一九三五年《时间与河流》出版,成为畅销书。仅三年后,沃尔夫便因病去世。他的大量遗藕经编辑出版,成为另两部长篇小说《蛛网与磐石》和《你不能再回家》,短篇小说集《从死亡到早晨》,以及一部未完成的杂集《远山》。沃尔夫的自传体小说围绕作者的生平经历与感受形成了一个整体。从出生开始写起,一直到主人公以成名作家的身份重回故乡为止,重现了作者本人充溅孤独、幻想、思索与渴望的一生。

本书《时间与河流》是《天使,望故乡》的续集,讲述了主人公尤金·甘特在哈佛大学学习,后回到纽约任教,又去欧洲旅行的经历。

目录

第一部 俄瑞斯忒斯:盛怒前的逃离

第二部 年轻的浮士德

第三部 忒勒马科斯

第四部 普罗透斯:城市

第五部 伊阿宋的旅行

第六部 安泰:重回大地

第七部 克罗诺斯和瑞亚:时间之梦

第八部 浮士德和海伦

试读章节

大约十五年前,也就是本世纪第二个十年行将结束的时候,在西卡托巴山峦一座小城镇的火车站站台上,有四个人站在一起。这个小站只不过是一座大城镇的城郊辅站,而那座大城镇位于西北方向延绵一两英里的坡地后面。近年来,这个小站颇有名气,成了旅客往返于东部各城市的中转站,事实上,这个小站的客流量远远超过西边两英里开外铁路大转弯处的大城镇总站。现在,这里聚集了相当多的人,从他们的言谈举止来看,他们心平气和,并没有流露出激动的情绪,但是,他们的到来似乎给十月中旬令人困倦的下午增添了活力,人们可以感受到驶来的火车给他们带来的兴奋和躁动。

从聚集在这里的人们的肤色来看,一个人会感到,在这群人身上有着某种杂合的品性:陌生与熟悉、外来与本土、都市与乡村。在他们身上并没有人们乘坐火车途经典型的卡托巴城镇车站时通常见到的那种单一的本土特点。这群人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们的世故和精明,有时候,在本地人和外地人混杂的地方可以见到这种时尚和世故。这种推测在这里得到了证实:离这里一英里左右,是旅游胜地——阿尔塔蒙特镇,聚集在站台上的人颇能代表当地居民的特点。然而,不管这些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他们都因某种共同的经历被吸引到这里,这种经历是美国人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火车的到来。

旁观者可以看得出来,在站台一端站着四个人,其中三个人——两个妇女和一个男孩——有血缘关系。不认识他们的人可以立刻看出,男孩和年轻女子是姐弟关系,而年长的妇女是他们的母亲,这种关系可以从他们说话的语气、他们的长相、他们的精力、他们的性情和气质以及他们年龄的差异上看得出来。母亲个头不高,但身体结实、健壮,尽管年近六旬,但仍然头发乌黑,精力健旺。她的脸面光滑、细腻,看不出有什么皱纹,几乎与女孩子的脸蛋没有多大区别。她额头很高,天庭饱满,不施粉黛,头发从额头向后梳理。她长着黄褐色的眼睛,眼神不太好,显得有些疲惫,但脸上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态。她的额头,连同她的眼神,颇有几分儿童般的率直和天真,也明显地反映出当地人的睿智和正直。她皮肤细腻、白皙、除了鼻子之外,看不出有其他颜色,但是,她的鼻子有些怪异,胖大、红润,与男人的鼻子颇为相像。

初次见到她的人会觉得,这位妇女来自于一个大家族,脸上有着其家族特有的神态,初见她的人还会觉得,这位妇女肯定有几个兄弟,如果能与他们见面的话,肯定会发现,他们与她非常相像。然而,除了酷似男性的大鼻子之外,这位妇女与其他女性并没有什么区别,根本没有男性的体征。她的气质体现了其家族的特性和性格,而这种特性和性格绝对是男性的。

这位妇女给人留下的最终印象或许是这样:她的生活可能高出或超越了一般的道德判断,不管她的生活道路或经历如何,不管她有过何种罪过:错误、贪婪、无知或疏忽,不管她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何种痛苦或恶果,她的生活超脱俗事,不受时间、修养和场合所累。其实,她并没有什么罪过,清白得像孩子,无辜得像河流、雪崩或其他自然力一样。

年轻女人大约三十岁,身材高大,接近六英尺,骨骼和四肢都很舒展,但几乎瘦骨嶙峋。显然,两位妇女都精力健旺,但是,母亲总是心绪平静,几乎不知疲倦,而女儿则显然属于身躯高大、性情冲动的那一类人,在这类人身上有一种毫无节制的可怕冲劲,随时都会对他们所倾心的人和事业倾注近乎疯狂的热情。

两位女人的这一区别也反映在她们的脸上。尽管母亲的面颊异常柔嫩,但她像受到惊吓的动物那样十分敏感和警觉,眼睛总是左观右望。她精巧的嘴唇透射出威严,噘嘴时,双唇的形状变化多端,令人惊叹,这说明她的大脑在不停地思索。她那张脸尽显她的气质,具有耐心、刚毅和平静的基本特性。

年轻女人长着大大的脸盘、高高的颧骨,体现出造化的慷慨,不过,她脸上明显地表露出她生活的疯狂和骚动,有时候,她歇斯底里,忍受着痛苦,样子看上去很可怕;有时候,她神经紧张,接近崩溃的边缘;有时候,她因失去耐心而发怒;有时候,她因灵魂饱受折磨而坐卧不安,心神不宁;有时候,她因劳神过度而筋疲力尽,精神崩溃。但是,她那枯瘦、紧张、痛苦和几乎歇斯底里的面孔上顷刻之间会出现平静、智慧和安谧的神情,于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出现了,她那紧张、消瘦和痛苦的面孔转瞬间呈现出静谧和美丽的神采。

这两位妇女以各自的方式饶有兴致地仔细观察站台上其他人和新来车站的人,谈论他们每一个人的情况,或者对他们的情况做出评论和推测,这说明,她们对社区里每个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P4-5

序言

托马斯·沃尔夫(1900—1938)是美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位奇才,二十九岁时出版第一部小说《天使,望故乡》之后便蜚声文坛,成为众多文学家和批评家关注的对象,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美国小说家,与路易斯、福克纳、海明威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齐名。福克纳把他列为美国现代作家的首位,路易嘶认为他前途无量,很可能成为美国现代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沃尔夫在短暂一生中创作了四部篇幅奇长的小说,其中《天使,望故乡》和《时间与河流》是他生前出版的,而《蛛网与磐石》和《你不能再回家》则是在他死后由编辑整理出版的。除了这四部长篇小说之外,他还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沃尔夫的创作精力而论,倘若不是英年早逝,他一定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天使,望故乡》是沃尔夫的成名作,也是他创作的结构最好的作品。该书以作者本人的经历为蓝本,讲述了主人公尤金·甘特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生活经历。小说中为人称道之处在于作者对尤金父母的刻画和对一些场面的描写。小说以尤金打算去哈佛深造而结束。

《时间与河流》是沃尔夫出版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写的篇幅最长的小说,达九百多页,其实,这也只是沃尔夫最初计划创作的小说《十月集市》的一部分。这部小说接续《天使,望故乡》的情节,记述了尤金从二十到二十五岁的生活经历。小说从尤金离开家乡赴哈佛学习写起,写了尤金奔赴哈佛途中和他在哈佛生活的一些情况,写了他从哈佛回乡奔丧的见闻,写了他被捕入狱的事件,写了他在纽约教书的经历,写了他在欧洲旅行以及乘船回国时遇见埃斯塔的情景,因此,《时间与河流》可以称得上《天使,望故乡》的续篇。

《时间与河流》仍然采用第三人称,讲述尤金的‘成长经历和心理历程。这部小说与《天使,望故乡》同属成长小说,但情节更加松散,包含更多的抒情和议论成分,这也许是因为这两部小说的写作目的有所不同。如果说《天使,望故乡》描写了尤金从出生到二十岁的成长过程,作品透过他的目光向读者展示周围可鄙的世界和他心灵的孤独,那么《时间与河流》则更加注重表现人生的沧桑和作者对人生的感触和顿悟,该书的书名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人生似水流年。

从内容上看,《时间与河流》比《天使,望故乡》的表现范围更加广阔,思想也更有深度。该书出版后,广受关注,被认为是沃尔夫作为成熟小说家的标志。舍伍德·安德森读了这本书后,明白他为什么不能像沃尔夫那样写出广纳生活百川的长篇小说。《时间与河流》可以称得上最具沃尔夫特点的作品。

首先,《时间与河流》真实而又饱含激情地描写了以尤金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渴望与迷惘,希望与绝望的心路历程。在美国文学中,表现青年心灵成长的小说并不少见,但以史诗的笔触和浪漫的情调表现年轻人的生活,这种创作手法成了沃尔夫的独特风格。尤金是亿万青年的代表。像所有年轻人那样,他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渴望。他认为,他还年轻,不会死去,有的是机会,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这个世界是年轻人的世界。“他既想拥有整个世界,又想把整个世界吞下——他想集万人的精力于一身,并具有足够的魔力,去获得各种各样的经历,做各种各样的工作,享受各种各样的欢乐和成功”。他觉得,他自己福星高照,是上帝的宠儿。他幻想,某位老人去世,会给他留下一笔财富;他会在散步时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几十万美元,光酬谢釜就足以使他舒服地生活上一阵子;一个年轻的寡妇会爱上他,使他尽享生活的乐趣;他会在写作方面大获成功,转眼之间就会获得大量的财富。总之,他认为自己会受到上天的眷顾,最终功成名就。但是,当他发现想象与现实相去甚远的时候,他感到万分的绝望和痛苦。

当然,尤金的渴望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精神的,他渴求友谊,为同窗斯塔维克的优雅谈吐和气质所倾倒。在他同斯塔维克的交往中,他们一起谈人生,谈文学,谈理想,他们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有着年轻人的“忠诚、挚爱、温良和谦恭”,还有着“高远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书中还讲述了他同阿贝·琼斯的友情。阿贝是尤金在大学教的犹太裔学生,起初,他们之间有一些误解,但在误解消除之后,他们的友情迅速升温。尽管阿贝相貌丑陋,有时候举止怪异,但他待人真诚,与城市中大多数人不同,在他身上没有矫饰,没有虚伪和奸诈,而这些正好符合尤金的做人原则。

在青年艺术家成长的过程中,追求爱情也是他生活的一个内容。在《时间与河流》中,有描写尤金爱情经历的几个片段。一段是他同吉纳维夫的交往。吉纳维夫是一个恪守传统的女孩。她钦佩尤金的学识,希望与他往来,但是,尤金对她并没有爱情,只不过把她和她的家人当作戏耍的对象,每每拿他们开心,后来,尤金才认清了自己行为的可耻和残酷,开始对吉纳维夫一家产生同情,从而改变了对这一家人的偏见。

尤金的另一段恋爱经历是对安的单恋。安是来自新英格兰波士顿的女孩,为人正直,面容姣好,暗恋着斯塔维克,但是,斯塔维克有同性恋的倾向,对她的爱情根本没有做出回应。在同安的交往中,尤金突然发现自己爱上了安,但是,当安告诉他,她对他只有友情,没有爱情的时候,尤金感到非常痛苦,这次失恋的经历增强了他无家可归的飘零感,这也最终导致了他与安、斯塔维克和埃莉诺的分别。

至于尤金与埃斯塔的恋情,沃尔夫在《时间与河流》中足是描写了他们相见时的瞬间感受,他们的爱情经历则要在《蛛网与岩石》中才得到充分地展开,尽管主人公的名字已经从尤金·甘特变成了乔治·韦伯。

在《时间与河流》中,沃尔夫不仅表现了’尤金对爱情和友情的追求,而且着力表现了他对知识和人生经验的渴求。到达哈佛之后,他忘我地读书,“流连于图书馆的书架之间,从数千个书架抽出书来,像疯子一样苦读。一想起数目巨大的藏书,他就会疯狂百倍;他越读,越觉得知识少——他读过的书越多,越感到未读的书越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他读过数万册书,而这些书大部分与人类经验有关。除了读书以外,他还渴望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尤金是经验的探索者。他渴望了解世上发生的一切,把世界化为己有。在这种浮士德式的渴求的支配下,他进行了无数次旅行,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到大都市,从国内到国外,他仔细地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出没于大街小巷,目睹,耳闻,鼻嗅,体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在他看来,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那些轰动一时的大事件;令人们难以忘怀的,却是那些不为人们注意的事情,比如偶然的相遇,匆匆的告别,因为这些都是最深刻的人生经验,揭示了人类生存最根本的问题。

在《时间与河流》中,我们看到了一批年轻人形象。罗伯特·威弗、弗朗西斯·斯塔维克、阿贝·琼斯等人也和尤金一样充满了青春的渴望和失落。小说的副标题“青年渴望的传奇故事”恰恰说明这本书主要是描写青春的。这是一位饱受生活沧桑的青年写给年轻人的一部反映青年生活的小说,出版后受到年轻人的热烈欢迎。

《时间与河流》除了描写了年轻人的生活之外,也涉及了老年人的生活。在这本书的第二部中,沃尔夫描写了住在利奥波德旅馆的一批老年人的生活。他们大部分人是靠养老金或者菲薄的收入生活,他们或无儿无女,在丧偶后来到利奥波德旅馆;他们或有儿有女,但他们的儿女都结了婚,过着自己的生活,只是在“沉闷乏味的星期天傍晚,才来到这里,尽一尽他们的‘孝心’,表一表他们的‘关切”’。这些老年人“曾经年轻过,曾经充满了痛苦和战斗精神,现在,所有这些都已不复存在:他们脸上露出温和而文雅的笑容,他们说话声微弱,相互对视,眼神中不再有欲望、仇视和激情”。现在他们是生活中多余的人,“没有朋友,无人爱怜,封闭在这个老年收容所里”,过着凄凉、绝望和痛苦的生活。这是美国许多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正是通过年轻和老年生活的对比,沃尔夫回答了什么是青春这样的问题。沃尔夫写道:“青春是这样的:我们富有,却又是那么贫穷,我们有力量,却又一无所有,我们目睹、鼻嗅、口尝这个地球无尽的财富和辉煌,我们深信,整个梦幻生活都是属于我们的。”然而,青年人在生活中发现,“我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任何事物都不能持久……到那时,我们才看清楚我们的本质,看清楚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所以,青春给人带来痛苦。当人们失却青春,回首青春年华的时候,他们会怀着无限的忧伤和遗憾。

然而,青春的消逝也给人们带来欢乐,年轻入渴望青春的消逝。即使人们能够恢复青春,也不愿意重温逝去的年华。“青春是年轻人独有的,但是只有老年人才知道如何利用,这种发现给我们带来了痛苦,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这就是生命的奇迹所在。沃尔夫对青春发出的肺腑之言正是他对生命的感悟。

沃尔夫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非常擅长描写死亡。在《天使,望故乡》中,他生动地描写了本的去世以及他的死给尤金带来的巨大悲伤和挥之不去的思念之情。如果说在《天使,望故乡》中对本的去世的描写有凄凉之美,那么在《时间与河流》中对尤金的父亲临终前的描写则充满了温馨。在甘特去世前,他妻子伊莱扎为他做了一只鸡,他对妻子的厨艺大加赞赏,认为这是他吃过的最好的鸡了,伊莱扎深受感动,因为在她同丈夫共同生活的几十年里,她何曾听过丈夫一句赞扬的话,“她一生都渴望得到爱,但得到的大多是伤害和咒骂,她随时准备接受任何安慰,哪怕只有一星半点,这样,她就可以在他死前抚慰她受伤的心灵,得到公正的对待”。甘特在去世前同伊莱扎柔声细语地谈起了以前的生活,他不再呵叱和怒吼,而是非常罕有地称呼她“伊莱扎”,而在他们共同生话的四十年间,这一称呼他只用过两次。他对自己曾对妻子的残暴行为表达了歉意,温柔的话语使伊莱扎甚为震惊和感动,她一时无法消受来自于丈夫的亲切话语,痛哭了起来。“几句道歉和表达感情的话竟然起到了四十年来全部暴虐、酗酒和伤害所没有起到的作用。”这段描写感人至深,充分表现出沃尔夫小说创作的才华。

沃尔夫非常擅长刻画人物。在《天使,望故乡》中,除了本等几个为数不多的人物之外,大多数人物都是他批评或鞭挞的对象,尤金的父亲残暴、酗酒、嫖娼;母亲一门心思盘算着如何赚钱,根本没有把家庭放在心上;哥哥卢克是一位力图八面玲珑的人,姐姐海伦则有些工于心计,这些人物性格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当我们阅读《时间与河流》时,会发现,这些人物身上有着令人可亲可敬的一面。暴躁的父亲显露出了温柔的一面,他临终时同妻子伊莱扎的谈话,以及他的回忆和梦境是这部作品中的精华所在;伊莱扎也表现出对家人的温馨,在尤金即将离家谋生时,她忙着为儿子打点行装,一直忙到很晚,这使得尤金深为感动;卢克非常顾家,事事为家人着想;海伦为照顾父亲充满了献身精神,并为父母的最终和解而感到高兴,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她以前的恋父情结。在《时间与河流》中,沃尔夫一般都能从人性出发刻画人物,描写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且不时对缺乏同情和宽容的人性弱点进行批判。这种批判精神使这部作品成为对人性善良的歌颂,对人性邪、恶的鞭挞。从人物塑造来看,《时间与河流》可以说是沃尔夫成熟的作品,他刻画的人物更加鲜明,小说中一大群人物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书中的过场人物,如书的《第七部》中的两个修士,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对这些人物的塑造充分地显示出作者的艺术功力,表现了他的讽刺和批判的锋芒,使读者难以忘怀。

《时间与河流》在探索生活的同时,也探索小说作家应如何在作品中表现生活。这部小说比较充分表现了沃尔夫的文学思想。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方面,沃尔夫强调,艺术需要艺术家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体察生活,因为只有“靠艰难痛苦的劳作,靠丰富的知识积累,靠自我苛刻的生活方式”,才能获得生活的真谛。因此,沃尔夫总是仔细观察他周围的生活,并把他的所见所闻,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他认为,艺术家应当从自己的经历中获得生活和工作的动力,即提炼自己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是他的艺术中可感知的和活生生的素材,产生于他所有的观察和感知。所有欢乐和痛苦,皆产生于他的整个生活”。这些生活经历“触及这个世界中的疼痛、恐惧、悲伤、血和汗、喜悦和欢笑,触及这些与人类感情生活有关的东西”。

沃尔夫是十分敏感的作家,他可以从一片落叶和一滴水中感悟到生命的流失,在他看来,每一个时刻,每一个角落都发生着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的事情,“生活一幕一旦出现,哪怕顷刻消失,也会永远属于他,使他永难忘怀”。这些转瞬即逝的事情成了他感觉领域的宝贵财富。沃尔夫有着非同寻常的记忆力,他可以凭借记忆使对过去的印象得到强化,通过记忆,唤起事物的气味、声响、色彩和形状。所以,当他想把这些生活事件以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时,这些生活事件像滚滚洪流一样从他的笔端一泻而出,一切都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这些貌似无关紧要的事件在他的笔下获得了非同凡响的意义,成了人类生存的最根本问题。尽管《时间与河流》在一些批评家看来过于冗长,但是,我们发现,沃尔夫并不是不加选择地罗列生活琐事,他认为,作者应当有所选择,把那些能反映生活本质的事情付诸笔墨,把反映生活本质的事情表现出来,并对生活做出评判。

《时间与河流》是沃尔夫把个人经历融入美国经验,乃至人类经验的一部力作。实际上,他着意描写个人经验中最为普通的事情,以此来说明,他并不是单纯地表现个人的经历,而是表现人类的情怀。读这本书确实可以增加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增强人们对人类的同情。

在《时间与河流》中,沃尔夫还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待文学作品。他认为,文学作品一经出版,作者就隐退了,作品便有了自己的生命,作品的好坏全凭着读者的审视,这一点与读者反应批评的观点是一致的。

在《时间与河流》中,沃尔夫对文学批评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沃尔夫认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一样,要把握作品的精神,要对作品所反映的生活进行评判,批评家不应当用一些令人费解而又空洞无物的术语来招摇过市,因为“随意使用这种肤浅的艺术行话存在着巨大的危险,因为从事艺术的人并没有从使用这些行话中获得知识,获得艰苦奋斗的经历和忍受生活痛苦的坚忍精神,相反,他们得到的只是关于知识的套语;这是一套听起来充满知识、经验和自信的语言,但是,这种语言与知识、经验和。自信设有任何关系。这些行话并没有赋予他们以才能、心灵的真挚诚恳或目标的矢志不移”。这种行话也不能给读者提供有用的知识,而只能表现出批评家思想的苍白。沃尔夫的这种思想对当前文学批评界空谈理论而不深入研究文学作品的倾向无疑具有一定的批判作用。

《时间与河流》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寻找父亲,这个主题与沃尔夫的文学思想有很大关系。寻找父亲实际上是寻求精神支柱,寻求艺术创造力。在《时间与河流》中,沃尔夫着力描写了尤金父亲的手。那是一双创造之手,不会因疾病的蚕食而失去“匀称的外观和坚实的力量”,也不会因死亡而丧失生命的活力,因为“那双手活生生地体现了他生命的主要特征,体现了他的疯狂和骚动,他的愿望和渴求,他的广泛兴趣和爱好以及他天生具有的身体和感官的巨大力量”。那是艺术的创造之手。正像石匠用创造之手雕刻石像和墓碑一样,艺术家用他的创造之手刻画人物,描写生活。艺术家会死去,但他的作品却会流传下来,为世人所称道。

沃尔夫正是在痛苦的追寻中进行艺术创造的。在《天使,望故乡》发表之后,沃尔夫苦苦地探索他应该如何把自己的生活付诸笔墨,创作出不朽的作品来。在《一个美国小说家的故事》中,沃尔夫记述了他痛苦的心路历程,记述了他在创作《时间与河流》时所经历的失败和挫折,痛苦和绝望,以及他偶尔产生的疯狂的喜悦。

从表面上看,《时间与河流》没有反映社会现实,缺乏社会批评的力度,但是,实际上,沃尔夫社会批评的锋芒在这部作品中随处可见。例如,在作品的第一部中,尤金在奔赴哈佛的火车上听到人们谈论房地产这种日渐兴隆的投机生意,他们乐此不疲,一谈就是几个小时。尤金的母亲同样对这种生意倾注了满腔热情,对财产的渴望在她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重要性超过了她对家庭的责任和亲情,这种对财产的贪欲望恰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态,这实际上是沃尔夫对美国人过分追逐物质利益的一种间接批判。

另外,作者还批判了人们的等级意识。在美国,尽管人们不像英国人那样有着强烈的等级意识,但是,人们总是渴望别人把自己当作上等人,书中不止一次描写海伦对自己社会地位的忧虑,她从某种程度上鄙视普通劳动者,渴望同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往,从而使自己跻身于社区上一等人的行列,直到她父亲去世前夕,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势利心理。此外,在称呼方面,沃尔夫也清楚地表现出美国入对阶级和社会地位的意识。尤金的母亲对丈夫一直以“甘特先生”相称,如果她直呼丈夫的教名,他肯定难以接受,她自己也会感到难为情。他们总是想抬高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这样才会心安理得。这些并不为人们注意的细节表现了沃尔夫的敏感和他对美国社会的批判。在沃尔夫看来,这些都是美国社会迷惘的标志。

沃尔夫对美国社会的批判还体现在他对战争的看法上。在作品中有两处都提及了战争。一处是在尤金赴哈佛求学时乘坐的火车上,一处是在尤金写的剧本《风雅园》中。在这两处,沃尔夫都试图说明,战争并不是像政客们所说的那样,是为了维护正义和理想,战争实际上是利益之争。

当然,沃尔夫对社会的批判并不仅限于上述几个方面。实际上,在《时间与河流》中,沃尔夫通过许多细节来反映他观察到的生活,表现他对社会的批评。

《时间与河流》的突出的特点是,它既叙事又抒情,因此被认为是抒情小说。在叙事方面,沃尔夫并没有按照小说架构的常规,营造一个所谓的“完美的结构”,他认为,生活像一条时间的大河,不停地流淌,人生经历如同河流一样,所以,这部小说的人物和事件像河流一样流逝,只有极少数人物还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重新出现,这正好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在《时间与河流》中,沃尔夫还抒发了他的浪漫情怀,在叙述一件经历之后,沃尔夫往往会抒发一下直抒胸臆,发出对生命的感喟,把自己的困惑和感触呈现给读者,书中有许多颇有诗意的段落,而这些都是他对生活的追问和感悟。

读沃尔夫的小说,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生动的人物刻画和生活片段,而且是生存智慧。虽然他的小说在篇幅上是一般小说几倍,但是,当我们掩卷反思,难道没有从中体验到人生的坎坷和岁月的沧桑吗?

译 者

2009年1月

书评(媒体评论)

我敬佩沃尔夫,因为他竭尽全力把自己要说的话都说了,甚至情愿把文体、连贯性,以及所有精确的原则抛开,而希望把人类心灵的所有感受真切地集中到一点上。

——威廉·福克纳

托马斯·沃尔夫的小说充满活力,可以和我们任何的一流作品媲美。

——辛克莱·路易斯

以小城沉闷的生活题材,写得如此生动有力,可以说前无古人。

——《纽约时报》

沃尔夫的创作力极强,与他同时代的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具有他那样的热情、能量和对语言的控制力。

——《纽约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时间与河流--青年渴望的传奇故事/托马斯·沃尔夫小说全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托马斯·沃尔夫
译者 颜学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78783
开本 16开
页数 8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15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1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5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3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