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广雅疏证(全1-4册)(精装) |
内容 |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戴震疏证《方言》,念孙困于回护乃师之误;段玉裁注释《说文》,怀祖不欲与同门争锋,故转而撰著《广雅疏证》,看似无奈之举,实则成为日后王氏父子二人学术成就的基点。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整理、阐述《广雅》的著作。实际上,《广雅疏证》乃是王念孙借《广雅》一书以畅述其音韵、文字、训诂之学识的集大成之作,更是清代语言学史上成就较高的小学要籍。《广雅疏证》之篇章次序一仍《广雅》,对其训释,逐条加以疏证,内容主要有“补正《广雅》文字”、“辨证张揖误采”、“纠正先儒误说”、“揭示《广雅》体例”、“疏证《广雅》的训释”、“兼涉同源探求”、“校正曹宪音释”。《广雅疏证》还有两个优点,一是博考典籍,取证宏富。二是实事求是,态度严谨。但仍然少不了有些缺点,一是体例不尽完善,二是使用术语不尽精确,三是疏证校订或有失误,四是徵引典籍或有疏漏。 作者简介 王念孙(1744年 ——1832年),江苏高邮人,字怀祖,号石臞。是从戴震,提出就古音以求古意的原则,建立义通说;注意以形音义互相推求,多有创见。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古韵谱》等。 目录 《广雅疏证》整理本序 前言序言 昔者周公制礼作乐,爰著《尔雅》。其后七十子之徒,汉初缀学之士,递有补益,作者之圣,述者之明,卓乎六艺羣书之钤键矣。至于旧书雅记,诂训未能悉备。网罗放失,将有待于来者。魏太和中,博士张君稚让,继两汉诸儒后,参考往籍,徧记所闻,分别部居,依乎《尔雅》,凡所不载,悉着于篇。其自《易》《书》《诗》《三礼》《三传》经师之训,《论语》《孟子》《鸿烈》《法言》之注,《楚辞》汉赋之解,谶纬之记,《仓颉》《训纂》《滂喜》《方言》《说文》之说,靡不兼载。盖周、秦、两汉古义之存者,可据以证其得失;其散逸不传者,可藉以窥其端绪,则其书之为功于诂训也大矣!念孙不揆梼昧,为之疏证,殚精极虑,十年于兹。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广雅疏证(全1-4册)(精装)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清】王念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80552 |
开本 | |
页数 | |
版次 |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6-1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