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币的收藏故事/收藏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段忠谦编著的《古币的收藏故事》讲述了作者自己收藏中的心得及所见所闻所感,本书既有作者成功时的快乐,又有作者遭遇挫折时的苦恼;流露出作者对古币品、收藏古币品格和心态,在当今赝品横行的收藏环境下,应如何迅速地掌握基本的古币收藏技巧,如何购藏古币,如何尽快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那就敢快来看本书交你如何收藏古币。

内容推荐

段忠谦编著的《古币的收藏故事》是一本很好的古币收藏的书籍。

《古币的收藏故事》具有通俗性、普及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由于作者的人生阅历、年龄、性格、收藏古币专长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作者将相关的文物知识融入了收藏古币实践,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目前的民间收藏古币状况。初涉收藏古币的朋友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学习、借鉴作者的成功经验,并循序渐进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收藏古币门类和收藏方法。

目录

出版前言

第一章 古钱史话

 一 中国最早古钱源于夏商时期的贝币

 二 春秋战国时期古钱四大体系

 三 秦汉到隋朝实行“铢两”记重钱

 四 唐代开始创立钱币“通宝”体制

 五 两宋钱币称“四最”

 六 辽、金、西夏少数民族钱

 七 元代流通纸币“孔方兄”类多量少

 八 明朝铸“通宝”钱

 九 清朝每位皇帝只行一种年号钱

第二章 币海撷珠

 一 古今第一铸币能手

 二 铁划银钩瘦金体钱

 三 北周三品

 四 隶篆双文“直百五铢”

 五 形似开元通宝的突骑施钱

 六 西夏钱文是怎样辨认的

 七 八思巴文钱的来历

 八 名目繁多的“罗汉钱”

 九 历史悠久的“套子钱”

第三章 藏家珍闻(上)

 一 古币样册丢失,逼他走上收藏之路”

 二 凭古钱推断古墓年代”

 三 难解的“契刀五百”刀头之谜”

 四 珍贵的“福寅”、“福戌”钱”

 五 三招鉴真假

 六 背附铁块的“济阴”玉环钱

 七 家传的“天启通宝”

 八 我收藏的“埏环钱”

第四章 藏家珍闻(中)

 一 一枚“大泉二千”

 二 真假“泰和”合背钱

 三 正德龙凤钱

 四 两枚南明钱币的故事

 五 千里寻红钱”

 六 掘到一座古币“金矿”

 七 废品站不收“五铢”

 八 古币一串

第五章 藏家珍闻(下)

 一 相国寺里买“大钱”

 二 两枚小小“半两”

 三 咸丰“珍”宝铜铁钱一对

 四 巧遇“锑币当十”

 五 “宋元通宝”的上挑与下挑

 六 老侯玩古钱一波三折

 七 花钱收藏二三事

 八 我的“摇钱树”

第六章 收藏辨伪

 一 钱币收藏

 二 古钱辨伪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八明朝铸“通宝"钱

明朝为力求货币稳定,其铸造发行流通管理大权全部由朝廷控制。明朝初年,企图以纸币(宝钞)作为主要货币,并禁用金银、废止铜钱,但因钞法措施不利,币信不立,只好对银锭和铜钱放开并行。

在铸行钱币方面,早在朱元璋建明之前称吴王时,就在应天府设立宝源局铸“大中通宝”。后在江西等地设宝泉局续铸大中钱。太祖洪武六年(1375年)确立由官府统一铸钱,称作“制钱”,铸行“洪武通宝”。因为要避讳朱元璋名字中的元字,所以确定铸钱一律称“通宝”,而不再称元宝。而且一个皇帝仅铸一种年号钱,如明成祖时铸“永乐通宝”、宣宗时铸“宣德通宝”。之后,又因推行宝钞而停铸钱币,所以“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个年号都没铸钱,弘治十六年才恢复鼓铸“弘治通宝”。为使铸钱方便易成,在铜水中加锌而呈金黄色,所以明钱自弘治以后,铜钱都为黄铜钱。正德年间似乎没铸过年号钱,而流传数量、版别并不少,推想是民间私铸和后代补铸。直至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始,不仅铸大量不同种类的“嘉靖通宝”,还曾补铸从洪武到正德九个年号的钱。嘉靖之后的“隆庆、万历、泰昌(光宗泰昌年在位仅几个月未铸钱,而由熹宗即位后补铸)、天启、崇祯”都铸通宝钱。崇祯钱是中国钱币中最复杂的一种,其大小、轻重、厚度、文字、制作千变万化,单背面文字就有几十种。

明末诸王都曾铸钱,俗称“南明钱”。鲁王铸“大明通宝”,福王铸“弘光通宝”,唐王铸“隆武通宝”,永明王铸“永历通宝”(其中篆、行书体的“永历通宝”是郑成功在台湾所用,请日本人所铸)。

此外,明末许多农民起义军都曾铸钱,如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王时,铸“永昌通宝”小平和当五钱;张献忠同年在成都即位,铸“大顺通宝”;另外,张献忠义子孙可望在张献忠被杀入滇后,曾铸“兴朝通宝”钱。

明末辽东总兵吴三桂,不受已攻入北京的李闯王招降而引清兵入关,并为清兵镇压川陕农民起义军,被封为平西王。后又进攻南明云贵地区杀永历帝,奉命镇守云南,形成一股强盛的割据势力。在清朝初年撤藩王时,叛清自称帝,僭号大周建都衡州改元昭武,曾铸行“昭武”、“利用”大小钱,死后孙吴世潘继位时又铸“供化”钱。不久即为清朝所灭。同期,靖南王耿精忠叛据闽中时曾铸“裕民通宝”等大小钱。九清朝每位皇帝只行一种年号钱

清朝承袭明朝钱制,由户部和工部负责官铸钱。大体上是银、钱并行本位制,大额用银子,小额用制钱。早在清人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就铸行过老满文的“天命汗钱”和汉文“天命通宝”钱,皇太极铸过老满文“天聪汗钱”。从顺治元年(1644年)仿明制,由工部设宝源局、户部设宝泉局,开铸“顺治通宝”,先后铸行五式钱,即一式光背仿古钱;二式为背面仅一汉字,标明局名;三式是采行一厘钱(值银一厘),即背面左直书一厘,右分别为十七个局名;四式背为左“宝”、右“局”(都是满文);五式是背面左满文、右汉字都为记局名。

康熙钱分两种,京师所铸背为两个满文(即宝泉、宝源)的顺治四式;外埠所铸采用顺治五式,即背面左满文、右汉字记局名。遗留下来的康熙钱除宝源、宝泉两种外,还有各省局二十余种,其中宝西、宝巩、宝密字最少。康熙年问,宝泉局还曾铸另一种“熙”字少一笔、铜色金黄的钱,俗称“罗汉钱”。

雍正以后,制钱都沿用顺治第四式,保持了十七个局。乾隆时保持了雍正时十七局中的十五局(宝河、宝巩两局已停),另设立了宝直(直隶)、宝伊(伊犁)局以及回疆的叶尔羌、阿克苏、乌什、库车等局。新疆各局铸钱采用红铜材质,由过去的普尔钱形制改为方孔钱,又称“新疆红钱”。这种钱背面左满文、右回文,连正面汉文共三种文字并用。嘉、道期间各铸制钱十九种。

咸丰时币制最复杂,前有王莽宝货制,后有咸丰时的钱钞制,是铸钱史的两大奇观。其特点一是随币值下跌,使大小错出、轻重倒置。二是各局所铸文字不同,如福建局文字除记值,还有记重文字。三是文字种类繁多。四是币材种类多,王莽时用金银,而咸丰朝金银、铜钱、纸币都用。单就铸币来说,还有铁钱、铅钱、铜钱,铜钱中又有紫、红、黄铜。记值方面,还有当四、当五、当八、当十,甚至当百、当千等十六种。一般制钱称通宝,大钱还有重宝、元宝,打破了“通宝”定制。

咸丰十一年,英法联军侵华,咸丰帝躲在热河。帝病危时宫中展开了一场暗斗,帝同肃顺等大臣谋立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待帝死后,载垣等人辅政,改元“祺祥”。但李莲英告密西太后,不久辅政大臣等就被西太后所害,废“祺祥”年号改称“同治”。这一历史事件反映在钱币上,只存工、户两局的“祺祥通宝”小平钱和“重宝”当十样钱,不曾正式流通。

同治年问铸钱很少,只有户、工两局的当十“同治重宝”较多,回疆继续鼓铸当十红钱。光绪初年仍铸当十“光绪重宝”大钱,中后期才铸“通宝”小制钱。宣统年问只有宝泉局用旧法铸钱,另有宝广、宝福两种机制钱和一种有圆孔的“大清铜币”,因当时铜价昂贵,各省竟铸新式铜元,一枚当制钱几十枚甚至百枚。P39-P44

序言

北京收藏家协会钱币专业委员会的同志们在一起玩了几年了,大家都本着相互学习、热心事业的精神,相处得非常和谐愉快。同时也琢磨着把玩古泉这点事记录下来,整理整理出本书,也好留下点资料。恰好协会领导有安排,说是应北京新浪大江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之邀,请各专委会把不同门类的收藏成果总结成文,出版收藏系列丛书,这样既可满足更多群众需求,又展示一下北京收藏家协会几年的学习、寻宝、鉴宝的收获,于是就着手筹备了。

钱币专委会成员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同志,说是北京收藏家协会成员,其实大多数同志是半路出家,是业余爱好,很难修炼成“家”。充其量只是一个玩的时间较长的民间收藏者罢了。有些体会也是点滴,更无成书经验,编著此书全靠大家东拼西凑,当然也证实了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真能顶上诸葛亮”的俗理了。

本书为一人牵头、大家撰写自己的亲历故事,文章所有涉及的作者除编著者本人外,其它朋友所撰部分在这里一并列出。《隶篆双文“直百五铢”》《形似开元通宝的突骑施钱》《名目繁多的“罗汉钱”》《历史悠久的“套子钱”》《我收藏的“埏环钱”》《一枚“大泉二千”》《真假“泰和”合背钱》《正德龙凤钱》《两枚南明钱币的故事》《千里寻红钱》为陈康先生撰;《古币样册丢失,逼他走上收藏之路》《凭古钱推断古墓年代》《难解的“契刀五百”刀头之谜》《珍贵的“福寅”、“福戌”钱》《三招鉴真假》《背附铁块的“济阴”玉环钱》《家传的“天启通宝”》《老侯玩古钱一波三折》为张秉文先生撰;《掘到一座古币“金矿”》为董梦知先生撰;《废品站不收“五铢’谤《古币一串》《相国寺里买“大钱”》是李成志先生撰;《两枚小小“半两”》《咸丰“珍”宝铜铁钱一对》《巧遇“锑币当十”》为杨永仁先生撰;《“宋元通宝”的上挑与下挑》为卢千先生撰;《花钱收藏二三事》为王铠先生撰;《我的“摇钱树”》为吴宝龙先生撰。

素材经过取舍,回味一下还真有点意思。我认为至少突出了四个亮点:

一是以古钱为红线,将历史沿革、历史故事穿起来,力图体现古钱币的连贯性、知识性、趣味性。

二是在收藏古钱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苦辣酸甜的体会,力争把感受最深的说出来,快乐同分享,教训共吸取。

三是启发广大的收藏者,在收藏过程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收藏是知识、是快乐,其次才是财富,一定要以一个平常心来收藏”。当然,玩收藏是要投资的,特别是在赝品满天飞的背景下,收藏难免“交学费”。只要勤奋好学,增知识、长眼力,才可争取少交、不交学费。

四是随同文字安排百余张照片,力求真实有据、图文并茂,以飨读者。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在编写过程中受到协会领导王钧、李俊、王晓霞诸同志的支持和鼓励,编著经验丰富的张秉文、刘明杉同志的指导帮助以及好友张有贤先生提供一些实物拍照,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由于编著水平有限、时间仓促,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段忠谦

后记

《收藏的故事》丛书是北京新浪大江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的收藏类图书。从约定合作到正式出版,历经了较长的周期。其间,我们反复商讨图书规模、构建书稿框架、制定撰稿体例、设计样稿版式,最终确定了该系列丛书的出版规格。

本系列丛书原本预想为全四色印刷,由于图像来源较广,未能全部达到彩色印刷的要求,囿于丛书统一体例的考虑,采用了单色印刷。为此,有些质量较高的图片也因单色印刷而牺牲了原有的精彩,颇为遗憾。

本丛书的作者为北京新浪大江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精心遴选,均为文物收藏界较有影响的收藏家。他们将自己在收藏过程的见闻和感受,以流畅的文笔、通俗的语言介绍给广大读者。尤其是作者那些对于相关文物和其收藏的独家见解,代表了他们长期实践后的观点,可以说是他们用时间、精力和财富换取的。

本系列丛书虽为单色印刷,但大量的图像可以充实内容,说明观点,图文并茂。适合文物和收藏爱好者品鉴。

编辑部

二0一一年十二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币的收藏故事/收藏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段忠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402064
开本 16开
页数 1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图书小类
重量 0.2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94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70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1: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