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宋时明月醉玲珑(诗词中的别样风流)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选取了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的北宋词人的传世佳作,结合宋朝的风俗制度、历史沿袭等背景,同时以富有诗意的解读呈现词人的生活,诗词赏析、历史考据、故事演绎相结合,让读者能够领略宋词的风流与深情。

本书的内容既有白落梅、安意如式的温和婉约,也有蒋勋式美学意蕴,深入浅出,又浸入自己的独到见解,自成一家之言。

作者简介

流珠,古典文学的发烧友。寻卷问轶。弄墨舞文。弦歌雅乐。由来推崇;人世况昧,亦我所欢。蒹葭苍苍,梦萦故国何须醒;云山幽幽,心驰书史誓不归。已出版长篇小说《海上婵娟待伊人》、清词品读《谁将冰心盛玉壶》。拟以英国都铎王朝为背景创作系列小说《英格兰红颜的深宫旧事》,此部《九日女王Ⅱ》为其中之一。

目录

徘徊惜芳时,花落燕归来 

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 

紫薇朱槿残,银屏昨夜寒 

琼萼欲回春,留赠意中人 

为谁写红笺,难寄平生意 

春梦几多时,秋云无觅处 

点检赏花人,香阶怅初见 

花下回绣袂,游丝惹朝云 

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欲唱阳春曲,落泪掩罗巾 

游丝逐炉香,斜阳照深院 

相思千万绪,没个安排处 

红杏春意闹,不负千金笑 

恨无双飞翼,金玉苦为笼 

海棠胭脂透,携醉寻芳酒 

萋萋迷远道,归期何不早 

解赏西湖好,最忆是颍州 

手种堂前柳,几度舞春风 

眉画远山长,欲笑断人肠 

离愁如春水,行人隔春山 

摘花花似面,芳心丝争乱 

菡萏花底浪,风雨无隔障 

人生有情痴,不关风与月 

聚散苦匆匆,花好与谁同 

画眉入时无,鸳鸯怎生书 

庭院深几许,问花花不语

序言

莫教春风容易别 

夕阳如金,又送春光。曲径通幽,亭台疏朗。有人临风持酒,似在邀约,似在等候。但不知道,他在邀约什么;也不知道,他是否终于等来。时而抚栏凝思,静听燕语;时而漫步小径,检视落英。而与这些动作相呼
应的,是他眉目间神情的变化:时而闪过喜悦,时而微
露忧色,时而忧喜交集,时
而超逸淡然。当夕阳的余晖
为一段时光、为一个时代画
上句号,那人亦收拾起一生的感慨与情怀,在逐渐深浓的暮霭里消失了踪影。回顾亭台,燕语犹在;却看小径,暗香依稀。将燕语谱入宫商,以暗香添作咏叹,《浣溪沙》的韵调如珠落玉盘般响起。“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这是那
人所写的一首新词。也正是随着这曲《浣溪沙》的登场,《宋时明月寄春风》的第二卷就此展开了画轴。

先说一件与“一曲新词酒一杯”的作者晏殊相关的逸事吧!这则逸事,出自宋代笔记小说《青箱杂记》:“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

“元献”为晏殊的谥号。《青箱杂记》说他出身不高,按我们当下的话说,是穷山窝里飞出的凤凰男。但人家腹有诗书气自华,写起文章来,即使是司空见惯的风流富贵,一旦出自他的口,立即化腐朽为神奇,极能彰显格调高雅。有一次,晏殊读到李庆孙的《富贵曲》,其中的“名句”为“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读后不觉失笑。金字谱、玉篆牌,这就是所谓的大富大贵?非也。在晏殊看来,这是乞丐所梦想的富贵,从内到外透出一股低俗之味。
那么,在晏殊笔下,真正的富贵该如何呈现呢?不用堆砌字句,只从气象上入手,便有别致动人之处。晏殊以自己所作的诗词举例说,像‘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
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
那贫寒穷苦之家哪有这样的
景致呢?即便有这样的景致
,也无与景致相配的心情吧
?“富贵”一语,要不着痕迹地浅酌缓吟方有意趣。对风花雪月的鉴赏,最能衡量一个人的消费品位之高低。像李庆孙那般沿街叫卖似的搬弄“金玉”字样,那不叫富贵,而是“壕”无人性。

晏殊的词集名为《珠玉集》,其名一如其词,落落大方、娴雅端丽,这也是晏殊本人留给后世的印象,身为太平宰相,晏殊的情感是含蓄而又克制的,“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晏殊最拿手的,是对于闲愁的抒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可太平宰相并非总有太平相随,晏殊的人生中也有那么一些风云动荡的章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他也曾深怀忧患意识,胸中的孤独无可排遣。“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以政治家的灵敏,还有什么比预见盛世将衰却无力阻止而更感沉痛?“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这在《珠玉词》中,绝对也是异数,是极不协和的不祥之音。“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身居相位,却以卖唱为生的天涯歌女自拟。从政生涯有如乞食四方,虽殚精竭虑,所得的回报不过是“残杯冷炙”。半生操劳却无知音慰藉,枉自唱遍阳春白雪之曲,只落得“当筵落泪,重掩罗巾”。千古凄凉的结局,又何曾饶过这位气质品位皆为一流的风流富贵宰相?

 …… 

师生虽然不睦,但在写词方面,两人不但“段位”相侔,其词风更是高度相似,有时甚至难分彼此。试以采莲词为例。

晏殊《渔家傲》云: 

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人貌与花相斗艳。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

莲叶层层张绿伞,莲房个个垂金盏。一把藕丝牵不断。红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 

欧阳修《蝶恋花》云: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

再以晏殊的名句“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为例,欧阳修亦有佳句相对“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又如晏殊的“珠帘不下留归燕”,到了欧阳修那儿,则是“双燕归来细雨中”。

虽然欧公的为词态度不
甚庄重,将之视为“聊佐清欢”的“薄伎”,但在词的深
度与抒写范围方面,就笔者
看来,欧公却要胜于晏公。词虽小道,总因身世造就。欧公生平所遇之挫折远要多于晏公,这或者是成就其深
雅之美的一大因素、同为士大夫之词,如果说晏公是颇得娴雅之味,欧公则是富含深雅之髓。

导语

本书作者以醇雅深秀的语言解读宋代词人的儿女情、风云气,并融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独到见解,充分展示了宋词倾城倾国的绝世风华和别样风流,讲述词人背后的别样故事。

本书附有知名插画师倾情打造的唯美古风插图,还原宋词中的唯美意境,让读者能够沉浸式阅读,体会宋词独有的不可言说的魅力。

精彩页

徘徊惜芳时,花落燕归来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江西抚州,古时被称为临川。对于我们当代人而言,这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地名。但是对于一名昆曲戏迷来说,却并不陌生。就在两年前,昆剧《临川四梦》在全国各地及海外巡演,声势浩大、盛况空前,以此纪念一位伟大的剧作家诞辰四百周年。这位剧作家有着“东方的莎士比亚”之美誉,“生平以花酒为事,文章作涯。一官如寄,任他调削贬除;百岁难期,且自徜徉游荡。生为绰约,死也风流”。而临川,正是这位剧作家的故乡。他在临川建了一座玉茗堂,在玉茗堂中穷思极想、朝暮不倦,写出了《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作品,合称“临川四梦”,后人有《蝶恋花》一词咏叹:

气节如山摇不动。玉茗堂中,说透痴人梦。铁板铜弦随手弄,娄江有个人知重。

唤作词人心骨痛。史册弹文,后世谁能诵?醒眼观场当自讼,古来才大难为用。

词中的娄江即今昆山。相传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对《牡丹亭》极为痴爱,竟然为之心痛肠断而死。

似乎不用再多说什么了,不必再问这个剧作家乃何许人也?他便是那位“牡丹一出,几令西厢减价”的汤显祖汤老先生。

然而,作为中国文化历史上独树一帜的“风水宝地”,临川所出的文化名人,又何止是汤显祖一人而已。本篇中将要谈到的人物,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临川公子。“生平以花酒为事,文章作涯。”这句对汤显祖的评价用在他的身上也不无相宜。然而,就仕途而言,比起汤显祖的“一官如寄,任他调削贬除;百岁难期,且自徜徉游荡”,他却要平顺了许多。虽则在他的人生中,也曾有过“调削贬除”的失意,但汤显祖一生所任,皆是无关痛痒的闲职微官,他却青云直上,一度高居相位。他比汤显祖要早生五百年,他的际遇,他的时代,远比汤显祖更为锦绣绚丽。他的名字是晏殊,是宋仁宗时的一位承平宰相。

晏殊少有才名,七岁已能作得一手像模像样的文章,被人视为神童。宋真宗景德初年(1004年),江南发生旱灾。朝廷派遣一个名叫张知白的官员前去安抚。张知白发现了晏殊的不凡之处,回朝后即做举荐。这一举荐还真是立竿见影。就在那一年,虚岁十四的晏殊与一千多名进士参加了真宗皇帝亲自主持的廷试。这位一脸稚气的小小少年与成人组的选手同台较量却并不怯场,神态自若、一挥而就,给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廷试后,晏殊被赐“同进士出身”,这也就意味着,实际年龄才十三岁的晏殊居然进士到手了。

晏神童真是名不虚传。想想看,跟他同一时代的柳永虽以“白衣卿相”自命,却是科场蹉跎屡战屡败,沮丧到不得不跟自己的名字决裂,直到将原名柳三变改作柳永,这才“逢凶化吉”地将“进士”头衔揽入怀中,而此时的柳大才子已经年近半百了。前面所提及的晏殊的同乡汤显祖也是从小便聪明非常,又一个鹤立鸡群的临川神童。可是汤显祖考中进士时却已三十四岁了,据说,是由于他得罪了那时正红得发紫的宰相张居正。不管怎么说,在读书人全力以赴却又视为畏途的科举道路上,晏殊是速战速决、一劳永逸。

这么小便已功名加身,晏殊成功地引起了宋真宗的注意,这时就有人出来说风凉话了。说风凉话的是当朝宰相寇准。他提醒皇帝说:“晏殊可是南方人啊!”南方指的是江南,江南原本为南唐所有,而南唐,曾经是北宋的敌国。寇准的这句话听上去像是轻描淡写,但却有着极强的暗示性,那意思是,晏殊来自降国,用降人为臣,一来呢,不甚可靠;二来呢,也不大吉利。哈哈,没想到吧,传说中正气凛然的“寇相”对于提携后进不但毫不热心,且有刻意抹黑晏殊的一段历史,究竟为公还是为私?这个吗,大概只有寇相他老人家心里清楚喽!至少就笔者的感觉,用这个理由来斥逐人才,实在太浅薄,毫无道理可言啊!须知晏殊出生时,南唐已并入北宋领土十余年了,可以说,自晏殊出生之日起,就是不折不扣的北宋公民。他哪是什么降国降人,他的国籍从一开始就是大宋啊!然而,人家宰相都这么说了,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看看汤显祖的例子,我们不免要为晏殊捏把冷汗。张居正能够阻挡汤显祖的青云之路,寇准又是否会成为晏殊的克星呢?

好在,宋真宗对寇准的暗示不以为然。他说:“张九龄不也是南方人吗?”张九龄是唐玄宗时的宰相,不仅文采风流,更兼“耿直温雅,风仪甚整”,很得唐玄宗的赏识。即使在其罢相之后,别人向玄宗举荐人才,玄宗也会以张九龄为尺度,头一句话问起被举荐的人,他最关心的便是:“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此时大概连宋真宗也没有预料到,他所意在提拔的这个南方少年将来也会如张九龄一样,既以文采风流传世,且还身居相国之位。而当年那个慧眼识才、破格举荐少年晏殊的官员张知白,亦曾于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当上宰相。晏殊拜相则是在此之后的十七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宋时明月醉玲珑(诗词中的别样风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流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41205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5
出版时间 2020-07-01
首版时间 2020-07-01
印刷时间 202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36
CIP核字 2020056398
中图分类号 I207.23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