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李雯编著的这本《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史》是一本能够让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识精华的读本。

本书在编目设计和内容编撰上,一方面注意知识的正确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突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在解释知识的同时,附带有许多资料和背景性的知识,使得本书具有一般辞典和知识性读物的双重功效。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积累起来的文化宝藏,它记录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辉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想要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国文化庞杂的知识体系及脉络,大多数人会感到力不从心。为了帮助读者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快速掌握中国文化的精髓,李雯编著的这本《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史》从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将它们分为中国·世界、自然·疆域、人物·掌故、思想·智慧等章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各个侧面,语言细腻生动,内容通俗易懂,既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又兼具内容的趣味性,让你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史。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世界

 十二生肖的排列/3

 郑和下西洋到过哪些地方/4

 《孙子兵法》和西点军校/5

 马可·波罗和“中国趣味”/7

 林则徐和“开眼看世界”/9

第二章 自然·疆域

 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13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6

 我国的九大名关/18

 一些常用的区域称谓/19

 天涯海角/24

第三章 人物·掌故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29

 民问四大爱情传奇: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祝化蝶、自蛇传/30

 包拯和他的随从/32

 女子当如林徽因/情人当若金岳霖——一代才女林徽因的情感世界/33

 一代大师梅兰芳的情感世界/34

第四章 思想·智慧

 诸子百家有几家/41

 三教九流/42

 庄周梦蝶/43

 《周易》是一本什么样的书/43

 八卦和六十四卦/45

 魏晋风度:名士和药、酒/46

第五章 典章·制度

 皇位的传递/55

 世袭制的四种方式:预立太子、密定皇储、内禅于子、逼宫夺位/56

 后妃制度/57

 顶戴和花翎/58

 武状元/58

 宗谱和家谱/59

第六章 文学·音乐

 汉字是怎样形成的/63

 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的变化/66

 近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72

 屈原和宋玉:楚辞/74

 元曲四大家/77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80

 新文化运动和鲁迅的小说/83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86

 中国古代乐器/87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96

 《梅花三弄》和《阳关三叠》/98

第七章 书法·绘画

 文房四宝/103

 敦煌壁画和飞天/106

 宋徽宗,不爱江山爱花鸟/108

 扬州八怪/110

第八章 图书·博物

 汗青是什么意思/117

 杀青/117

 中国图书装帧的演化/118

 雕版印刷/123

 二十四史/125

 “邸报”和我国古代的报纸/126

第九章 风俗·节日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礼仪之邦”/129

 三寸金莲/130

 踏青/131

 贴春联/132

 猜灯谜/132

 中国的传统节日/133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142

第十章 教育·学校

 孔子和私学的产生与发展/149

 国子监/151

 孔庙/154

 私塾/156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158

 幼儿园的产生和发展/170

第十一章 美容·服饰

 中国古代使用的植物香料/175

 中国古代使用的动物香料/180

 胭脂花粉/182

 中国古代的主要美容方法/184

 中国少数民族的服装特色/188

 清末民初的辫子风波/193

第十二章 工艺·特产

 山西的剪纸/199

 宜兴的紫砂壶/200

 苏绣和湘绣/202

 官窑和私窑/204

 闻名世界的唐三彩/205

第十三章 戏剧·影像

 宋元杂剧/209

 说书/211

 相声的谱系/213

 中国的国剧:京剧/214

 川剧的变脸绝活/216

 常香玉和豫剧/218

 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219

 皮影戏/220

第十四章 中医·中药

 医道之宗《黄帝内经》及其之前的医学著作/225

 《本革纲目》/228

 古代神医/23l

 经络学说/238

 望闻问切/241

 针灸和推拿/243

 中国的食疗和药膳/245

第十五章 姓名·称呼

 百家姓/249

 已婚妇女从夫姓/250

 古人的谦称和尊称有哪些/250

 什么是谥号/252

 皇帝的年号/253

第十六章 饮食·男女

 中国古代食具的发展历程/257

 八大菜系/258

 满汉全席/261

 中国古代的调味品/264

 中国茶和陆羽的《茶经》/266

 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婚姻制度/269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72

 民间婚俗/273

 闹洞房/279

 贴“喜”字/280

 抢亲/282

 中国古代的离婚:七出/284

 中国古代的娼妓制度/287

试读章节

一代大师梅兰芳的情感世界

发妻王明华

梅兰芳17岁时娶的这位妻子叫王明华,与他可谓门当户对,她出生于一个京剧家庭,父亲王顺福工花旦,胞兄王毓楼,是著名的武生。王明华刚嫁过来时,梅家还不富裕,她毫无嫌贫之意,而是尽心尽力操持家务。王明华与梅兰芳十分恩爱,结婚的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取名大永;隔了一年又生了个女儿,唤作五十,儿子女儿都很乖巧。那时梅兰芳每当散戏回家,总是与媳妇儿说起演出的情况,一边与儿女嬉戏,沉醉在天伦之乐中。

王明华不仅在生活上妥帖照料梅兰芳,甚至于在他的事业上也能给他很多有益的建议。为了长伴在梅兰芳身边,王明华在与梅兰芳生了一双儿女之后,一时考虑不周,贸然做了绝育手术,却不料过后大永和五十两个孩子却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太差而相继夭折了。从此,梅兰芳每晚散戏回家,再也听不见两个孩子欢快的笑声,心中的伤痛是难以言表的,但他看到妻子因怀念儿女形容憔悴不思饮食,整日里卧床叹息萎靡不振,他又不得不强打精神,掩盖起自己的悲伤,反过来安慰妻子。夫妻俩就是这样互相安慰着支撑着度过了郡些悲苦的日子。

再娶福芝芳

梅兰芳的第二个妻子名福芝芳。福芝芳生在北京的一个旗人家庭,父亲去世很早,与母亲相依为命。福母福苏思以削卖牙签等小手艺维持生活,当她听说梅兰芳已有一个妻子,便道:我家虽然贫寒,,但我女儿不做姨太太。梅家得到回话急忙商议,再至福家禀报:说明梅兰芳是兼祧两房,福芝芳入门后,梅家将把她与前边那位太太等同看待,不分大小。如此一番周折福母这才允诺了这门亲事。1921年冬,梅兰芳与福芝芳结为秦晋之好。

王明华原知梅兰芳对梅家香火所负责任,只是深悔自己当时的冒失及叹息命运的作弄,并不反对梅兰芳与福芝芳的婚事,更是没有对梅兰芳有怨怼。她也知道梅兰芳是有情有义之人,不会嫌弃她,因此对福芝芳也很友善,两人相处得颇为融洽。细心的梅兰芳很是洞察王明华的复杂心理,为不使她难过,新婚之夜,他先在王明华的房里陪着说了些话,而后说:“你歇着,我过去了。”王明华本就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又见梅兰芳如此体察她的心情,自然很是感激,便道:“你快去吧,别让人等着。”

福芝芳对王明华很尊重,当她生下大儿子后,立即提议过继给王明华,还亲自把儿子抱给王明华。王明华给婴儿缝了顶小帽子,又将孩子送回给福芝芳,她对福芝芳说:“我身体不好,还请妹妹多费心,照顾好梅家后代。”王明华因肺病久治不愈,身体很弱。后来为养病,她独自去了天津,最终病逝于天津。当福芝芳得悉后,叫儿子赴津迎回其灵柩,将她葬于北京香山碧云寺北麓万花山。

相恋孟小冬

1926年,也就是梅福结婚5年后,又一个女人介入了梅兰芳的感情生活,她便是唱老生的孟小冬。

孟小冬虽然比梅兰芳出生晚了13年,但她风头很健,尤其是1925年她参加北京第一舞台举办的盛大义务戏,与裘桂仙唱《上天台》之后,声名更是了得,说她“名满京华”,绝非过誉之辞。

梅孟之恋终归于无果,之中原由众说纷纭,最富戏剧性色彩的当属收录在《京剧见闻录》中的一篇文章,据说作者曾与梅兰芳交谊深厚,这样写道:“当时梅跟孟小冬恋爱上了,许多人都认为非常理想,但梅太太福芝芳不同意,跟梅共事的朋友们亦不同意。后来梅的祖老太太去世,孟小冬要回来戴孝,结果办不到,小冬觉得非常丢脸,从此不愿再见梅。有一天夜里,正下大雨,梅赶到小冬家,小冬竟不肯开门,梅在雨中站立了一夜,才怅然离去。所以梅孟二人断绝来往,主动在孟。”太明显的小说者言,可信度自然不高。且梅兰芳的祖母早在1924年就去世了,那时梅孟二人还不曾相恋呢。  又有人说两人分手是因为震惊京城的一桩“血案”——富家子弟王惟琛因为单恋孟小冬,认为是梅兰芳抢了他的心上人,于是有天持枪到梅家论短长,混乱中将做客梅家的《大陆晚报》的经理张汉举打死,他自己也随即被赶来的军警击毙。王惟琛到梅宅闹事丧命是真,但原由是否真的如人们传说的暗恋孟小冬,并无证据,很可能又是好事者的附会。

与评剧名伶刘喜奎的短暂相恋

提及梅兰芳的感情生活,大多数人都知道他生命中曾经有过三个女人,王明华、福芝芳、孟小冬,很少有人提到另外一个女人,刘喜奎。

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刘喜奎是红透半边天的名坤伶,是唯一能跟谭鑫培、杨小楼唱对台戏的女演员。俩人相恋时,梅兰芳是有家室的。刘喜奎在事后的回忆录中说到他俩的分手时,并没有提及这个原因。事实上,尽管这是刘喜奎的第一次恋爱,但最终却是她自己提出了分手。之所以如此,她这样回忆说:“我经过再三地痛苦地考虑,决定牺牲自己的幸福,成全别人。”

她曾对梅兰芳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爱过一个男人,可是我爱上了你,我想我同你在一起生活,一定是很幸福的。在艺术上,我预料你将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演员,如果社会允许,我也将成为这样的演员。所以,我预感到我身后边会有许多恶魔将伸出手来抓我。如果你娶了我,他们必定会迁怒于你,甚至于毁掉你的前程。我以为,拿个人的幸福和艺术相比,生活总是占第二位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决心牺牲自己幸福的原因。我是从石头缝里进出来的一朵花,我经历过艰险,我还准备迎接更大的风暴,所以我只能把你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

梅兰芳问:“我不娶你,他们就不加害于你了吗?”

刘喜奎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梅兰芳沉默了片刻后,说:“我决定尊重您的意志。”

于是,两人就分了手。对于刘喜奎来说,这成了她一生中最遗憾的事。许多年以后,她回忆起这段经历,这样说:“我拒绝了梅先生对我的追求,并不是我不爱梅兰芳先生,相反,正是因为我十分热爱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我知道他将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所以我忍着极大的痛苦拒绝了和他的婚姻。我当时虽然年轻,可是我很理智,我分析了当时的社会,我感到如果他和我结合,可能会毁掉他的前途。”

P34-37

序言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文化之一。五千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以其博大精深和兼容并包的精神生生不息,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民族精神和生活方式的养成和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近代,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和渗透,一些思想家们以激进和非此即彼的思想方式来对待传统文化,以致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受到了巨大的轻视和否定。

到了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并非是社会发展的阻力;相反,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种文化意志力的支持,中国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这种信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发现便是对民族和世界关系的重新理解。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之间的交流增多,使得不同的文化传统之间有了更多的机会交流,并能充分吸收对方的优点。但是这种交流和吸收并不会使某一种文化消失,不同的文化在这种吸收和沟通中不断强化自己文化的独特理念,并使这种理念能为有着不同文化的人们所了解。

在这样的观念下,那种流行于20世纪的“全盘西化”和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便显出其错误和有害性,而一种建立在民族文化本位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文化优势的新的文化观念便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而不是阻力的看法便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现在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学习汉语,开始以一种急切的心情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热也正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自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编写一本能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识精华的读本便显得十分迫切。现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华多偏重于专业化和学术化,这样使得许多中外读者难以接受。因此本书在编目设计和内容编撰上,一方面注意知识的正确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突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在解释知识的同时,附带有许多资料和背景性的知识,使得本书具有一般辞典和知识性读物的双重功效。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900850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3-4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