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教育新女性(北京女高师研究1919-1924修订版)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新教育·新女性:北京女高师研究(1919-1924)》为题,通过大量相关史料的梳理,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对五四时期的女子教育与女性成长问题进行了较为集中、深入的考察,并由此认为:近代女子教育的勃兴与发展,是北京女高师及其一代“新女性”脱颖而出的重要背景;五四时期《新青年》同人及“北大”因素,是北京女高师得以成为全国“女子文化中心”的关键;“独立人格的生活”,是作为“五四”一代新女性的女高师学生迥异于传统之所在;为文学革命所感召所激励的女高师“校园书写”,其内容及书写本身,彰显了新一代知识女性的精神风采。
作者简介
何玲华,女,广东德庆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
目录
引言
一 立论缘起
二 文献综述
三 框架结构及其他
第一章 历史沿革:从“学堂”到“学校”
一“初级师范”时代(1908-1919)
(一)“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时期(1908-1912)
(二)“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时期(1912-1919)
二 “高等师范”时代(1919-1924)
(一)超贤妻良母主义一“女高师”要旨
(二)改革中行进一“女高师”校政
(三)独立张扬“女高师”学生
第二章 教改的推进;陈中凡、许寿裳与女高师
一 陈中凡与女高师
(一)”驱方运动”
(二)革新文科
二 许寿裳与女高师
(一)改革“组织系统”
(二)广聘名校师资
(三)重视图书仪器设施建设
(四)筹划“女子大学”
(五)去职
第三章 新思潮的传布:《新青年》同人与女高师
一 蔡元培与女高师
(一)立学立业立人格
(二)提倡“白话文”
(三)解说“学生自治”
二 胡适与女高师
(一)《新青年》主将蜚声异常
(二)“李超”事件
(三)《晨报》启事
三 李大钊与女高师
(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
(二)以热切的现实情怀引导学生
四 周氏兄弟与女高师
(一)相继“西席”女高师
(二)先后宣讲女高师
(三)在“女师大风潮”中
第四章 “独立人格的生活”:校园“新女性”
一 在新思潮激荡中觉醒
(一)质疑传统“妇德”
(二)肩领女子责任
二 在社会参与中历练
(一)“女子第一次的干政游行”
(二)举办“北京平民职业女学校”
(三)组织“北京女权运动同盟”
第五章 “言说”自我的开始:女高师“校园书写”
一“书写”的发生及其发展
(一)社团、宗旨及会刊
(二)语体、文体的转变
(三)进入文学中心“社区”
二“书写”的内容及其特质
(一)以“觉醒”姿态关注世间
(二)“女性意识”独树一帜
结语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首版后记
首版书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教育新女性(北京女高师研究1919-1924修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玲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221870
开本 32开
页数 3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22-12-01
首版时间 2022-12-01
印刷时间 202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500
CIP核字 2021274126
中图分类号 G776-092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5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