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奖小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入奚同发、陈毓、罗伟章、侯德云、黄建国、孙方友、周海亮等100多位作家的130多篇佳作。这些作家,均为创作成果颇丰、特色鲜明的佼佼者。他们的文章,生活气息浓郁,构思精巧别致,细节真实生动,文笔精短凝炼,以小见大,精雕细刻,不拘一格,曲尽其妙,好看,耐看。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奚同发、陈毓、罗伟章、侯德云、黄建国、孙方友、周海亮、蔡楠、邓洪卫、滕刚、相裕亭、刘建超、宗利华、申平等100多位作家的130多篇佳作。

入选本书的作家,均为创作成果颇丰、特色鲜明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分别荣获以权威性和公正性赢得广泛赞誉的小小说大奖——“金麻雀奖”(两年一评)、《小小说选刊》年度优秀作品奖和佳作奖(两年一评)、《百花园》年度读者推荐奖……

奚同发的冷峻和凌厉,刘建超的正气和阳刚,宗利华的细腻和透视,蔡楠的显微和荒诞,邓洪卫的新颖和实验,刘黎莹的纤细和敏感……收入本书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小小说的魅力——生活气息浓郁,构思精巧别致,细节真实生动,文笔精短凝炼,以小见大,精雕细刻,不拘一格,曲尽其妙,好看,耐看。

目录

小小说让郑州扬名(代序)/冯骥才

最后一颗子弹/奚同发

伊人寂寞/陈毓

独腿人生/罗伟章

我的大学/侯德云

谁先看见村庄/黄建国

霸王别姬/孙方友

刀马旦/周海亮

一根鱼刺/吕啸天

身后的眼睛/曾平

甘小草的竹竿/邓洪卫

百花凋零/滕刚

关键词/蔡楠

偷盐/相裕亭

一次失败的劫持/安勇

一车救灾煤/乔迁

青衣花旦/海飞

索当/聂鑫森

命系悬壶/陈源斌

武侠梦/申永霞

扶贫经历/王奎山

同学/邓洪卫

童神掌/曹德权

先生/魏永贵

警铃/丁新生

头羊/申平

活着的手艺/王海群

偶然/王奎山

诗祭/陈敏

山上山下/包利民

中国算盘/司玉笙

真爱是佛/闵凡利

拾荒者/罗伟章

黍地里的秘密/修祥明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王奎山

刨树/赵文辉

民工看球/曾颖

绝唱/滕刚

木匠李直/海飞

一尊获奖塑像的诞生/马丁

雨中的祖父/牧毫

荒/非鱼

锄禾日当午/乔迁

土烟/胡炎

砷米/刘黎莹

遭遇男子汉/刘建超

忙年/相裕亭

幸福倒计时/李世民

浪迹江湖三题/宗利华

青岛啊,青岛/刘兆亮

上坡或者下坡/侯德云

心事/王琼华

一条短裙/张春燕

妈嫂/黄自林

进城的路/孙明华

开往春天的地铁/潘格

摆渡老人/叶大春

热闹/李利君

一次事先张扬的整顿会议/马丁

小城画师/相裕亭

采山珍的人/杨学利

山魂/陈茂智

冠军与亚军/莫小米

观摩课/李子胜

滑一刀/刘建超

正月的婆娘/巴尔汉

一只羊其实怎样/杨瑞霞

知己话/赵新

开门书记/董陆明

春天的故事/珠晶

上士还乡/齐闯

伤心的天空/王明新

玉米的馨香/邢庆杰

最后一次过渡/黄华明

暖雪/傅昌尧

一条鱼/李世民

鞋/阎耀明

丑鸟/石鸣

15岁的冬天/于心亮

初春/王坤泽

视察/林荣芝

秋红/聂兰锋

个人履历表/滕刚

离婚/邓洪卫

雪祭/陈力娇

神箭手/朱雅娟

头条新闻/周波

缘分/邓石岭

失去记忆的日子/陈敏

别墅的力量/范子平

风格/徐岩

庄保四寻妻/邓洪卫

斗鸡/易凡

老酒/傅昌尧

年集/赵新

正步走/秦德龙

嫁的理由/陈永林

诱杀/朱耀华

当一回县长/朱占强

小芳/郑洪杰

冰湖/陈彦斌

身份证是个大问题/宗利华

母亲的心/潘格

表弟/戴涛

遥远的村路/魏永贵

女儿湖/马金章

湖桥绝唱/李培俊

虹/陈毓

我们唱着东方红/李轻抒

状元街/刘国芳

被收藏的爱情/朱耀华

惭愧/一冰

我想听听你唱歌/刘卫平

离婚女人/邓洪卫

石泥鳅/张国平

命运/尹全生

头汤面/邵孤城

被子/刘建超

井/宗利华

你的笑容永远灿烂/傅昌尧

酒鬼/刘璟

领悟/潘格

世仇/尹全生

幸福的猪肘子/侯德云

籽言/伍中正

会直立行走的庄庄/庄学

月食/王往

守门员/张国平

对面的女孩/梁丰

王得光最后的要求/魏永贵

谁怕谁/范子平

洗澡/曾平

头牌张天辈/红酒

醉酒/刘靖安

滴水的声音/戴燕

猎豹/申平

报案/赵新

黄昏/陈彦斌

试读章节

最后一颗子弹

奚同发

谁也没想到,高大而茂密的林子间竟然有那么一片绿草如茵的空地。刑警吴一枪就是在那片林子里与最后一名歹徒狭路相逢的。这之前,吴一枪已追赶逃犯一整晚了。那里树密山高,与战友已失去联系的他只能孤军作战。

黎明时分林子间还缭绕着一团团带状的雾气,相距不足百米歇息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吴一枪则抢先对天空鸣枪,警告对方“站住”。吴一枪心里明白,刚才自己打的那一枪,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

这个犯罪团伙的小头目浑身一个战栗,随着吴一枪的喝令立即钉在林子间那片空地的中央,却并没有按吴一枪的命令把枪扔掉,而是发出一阵哈哈的大笑声。吴一枪心里一惊,看着歹徒慢慢地转过身来与他相对而视,并用手中的枪对准他。歹徒脸上挂着绝处逢生的笑容,声音沙哑地说:“枪神,可惜你没子弹了……”

吴一枪不动声色,只是用枪精确地指向对方。别说只有20米左右这么近的距离,凭手中这支用了几年的六四式手枪,只要存50米以内任何点上,吴一枪都可以毫无疑义地撂倒对方。要不怎么是吴一枪呢!他是有名的神枪手,不仅在公安内部,就连罪犯们都称他“枪神”。谁要是与他遭遇,一般是不敢对射的。

吴一枪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轻声说:“你很清楚,我们两人此时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那么,让我们较量一下枪的准头吧!”

“嘿嘿嘿……不可能!我计算了你的子弹。你昨晚四次对天鸣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刚才是你第七次鸣枪,也是你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嘿嘿嘿……没想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里啦……”歹徒虽然满脸狰狞,却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这没有逃过吴一枪敏锐的眼神。

“是吗?那么,我们来数一二三开枪。”吴一枪轻松而镇定地说。他的右臂有力而笔直地举着,黑洞洞的7.62毫米枪口坚定地指向对方。

歹徒身子向后一倾,说:“不可能!别骗人啦……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

“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否则,你,将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被现场击毙的罪犯!”吴一枪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一字一顿清晰地说。

这一点几乎众所周知:因为百发百中,吴一枪追捕逃犯时一般只枪击对方的手腕、腿或其他并不致命的部位。这句话刚出口,吴一枪感到对方全身打了一个激灵。

歹徒紧盯着吴一枪,慢慢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双手握紧那支沾着泥草晨露的手枪,他似乎看到吴一枪眼里另一个人举枪的影子。

吴一枪纹丝不动,只是双眼匕首般刺向对方。此时,他把全身的力量都贯注在自己那双并不算大的眼睛上。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公安,平时训练要“准”,实战则要“快”,这是一条铁律,必须出枪快、发射快。对射时,聚精会神,枪人合一。而这些对于吴一枪来说,是有过血的教训的。那次缉毒战,因为心里想着身后有记者,就想把枪打得漂亮一些,动作也潇洒一些,在甩手射中屋顶一名歹徒的小腿的同时,稍一迟疑,比右侧窗口的另一逃犯开枪晚了一瞬,对方枪响之后,一位老刑警为掩护他而中弹扑倒在他的肩头……

“二……”声音洪亮、坚定而自信地穿透林间,一名警察与一个逃犯共同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在以往的刑警生涯中,吴一枪曾遇到过各种情形,像今天这样还是头一次。他记住歹徒昨夜慌乱中开枪的次数,可以准确地断定对方枪中只剩最后一颗子弹,而自己却没了子弹。如此近的距离,就形成了一种空前的赌局,是赌就有赢有输,他赢得起,当然也输得起。没了后路的吴一枪特别地想把射击动作做得完美一些。上一次因为追求完美和动作漂亮让同事献出了生命,现在,他还是希望自己在歹徒面前能够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

吴一枪嘴角挂着微笑——就让这不易察觉的微笑永远留存在自己的脸上吧。同时,他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额头浸出一层亮闪闪的白色,一粒汗珠清晰地从鬓角先慢后加速地滑过脸颊。

“三!”吴一枪在身后的一束阳光突然射向林间空地的一刹那,斩钉截铁地大喝一声,就像刚才命令对方“站住”那样威严有力,声震长空。

“叭……”枪声清脆地回响在林间山谷。

歹徒匍匐向前一头栽倒……

子弹一声呼啸从吴一枪的头顶飞过——在吴一枪发出“三”的同时,歹徒全身披着迎面而来的阳光,竟然再次打了一个激灵,扣动扳机后,子弹打飞了。

吴一枪迅速跃向对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铐住对方的双手。令他吃惊的是,对方竞没有任何反应。用手枪拨过歹徒那沾着草屑露水的脸来,吴一枪才发现,歹徒已没了呼吸。

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因过度紧张造成大脑和心脏缺血,病变的心脏收缩得像石块一样坚硬,苦胆也进裂了……

伊人寂寞

陈毓

是那场突然降临的死亡出卖了她。

灾难降临以前,她是一个不久就要当妈妈的女人。那时她的妊娠反应已经过去,对食物的热爱回到她心里,睡眠也回到她的眼睛里,她看上去很强健,有旺盛的精力。生活很好,即使她的肚子高高地隆起来,腰身的粗壮使她原来的衣服不再适合她,但是春天的到来却使她很容易打扮自己,她穿着宽松舒适的孕妇裙,看上去是那样地闲适自在。

是一个周末,她要去郊区镇子上看望一位女友。女友在电话里不止一次跟她描述小镇油菜花开的样子,麦苗青青菜花黄,那情景她是熟悉的,只是好多年没看见了。现在,怀孕使她从容起来,那就去看看吧。

她拒绝了丈夫的陪同,她说,离产期还早呢,没那么金贵,一个人去得了。她心疼上夜班的丈夫,就靠白天的睡眠补精神,她不能叫他缺觉。

丈夫送她出门,随手理了理她耳边的头发,使她的头发更整齐些。

他陪她走到巷子口,那里有一路公共汽车,可以载她去女友所在的小镇。他看着她上了公共汽车,他们相互挥手道别后,他就回家了。他睡觉。他的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一个完整的夜班的确使他疲劳。他的睡眠一片黑暗,那里很少有梦。

他不知道有什么正在他安睡时发生。那辆公交车——载着他妻子和将要出生孩子的车——被一辆迎面而来的车撞到了路基下。他的妻子和他未来的孩子就在那一瞬间永远地弃他而去了。

他在医院里看见他们,准确点说,是看见他的妻子,他妻子的尸体。

跟他谈判的是医生。医生说,她死了,在撞车的一瞬就死了,她撞坏了大脑,她没有痛苦。医生替他揭开那块白布,他看见她的脸,她的身子。她的身子和脸都是完好的,区别是它们现在看上去僵僵的,没了血色。他仔细地看她,他看见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那里没有恐惧,只有吃惊,像是看见什么叫她不明白的事情在眼前发生。从前他惹她生气时她多半就是那表情,吃惊无辜地看着他,看得他心软,把所有的过错自觉承担下来,不管事情的起因怪不怪自己,他都甘心。现在,那样的目光再次看着他,他立即就有了要承担什么义务的准备了。可这一次,他能承担什么呢?

我们医院想买你妻子的身体,当然,这得你肯成全。医生在说话,在对他说。

等他终于明白医生的意思,他的直觉反应就是把自己善于操持钢铁的拳头砸在医生脸上,但他控制了自己。他虽然活得粗糙,但这并不意味他缺少教养。

我们很想把你妻子的身体留在这里,你不知道,这对医学研究,有多高的价值。医生更加小心地寻找字眼儿,生怕伤害了那做丈夫的情感。

谈判是艰难的。一方是刚刚痛失亲人的丈夫,一方是对科学秉承严谨态度的医生。

总之这桩谈判最后定下来了。那丈夫终因那笔他不再有力气拒绝的金钱放弃了他的坚持;而医生,一个视人体研究如同生命的人得到了那具人体: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年轻女人的健康完整的身体。

据说,那个女人的身体用了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被栩栩如生地保存下来。

我是在一次名为“人体奥秘”的展览里见到她的。于我,那是众多参观者中的一个参观者,一次不明就里就走进去的观看。讲解的先生一再说,一定进去看看,这里有中国仅此一家的珍藏。讲解先生说的“仅此一家的珍藏”指的就是那个怀孕六个月的女人的身体,她在这里有一个名字:“惊鸿”。那是一个很诗意的名字,但在这里我看不见诗意,也因此怀疑,那不是她的本名。

讲解先生说了她的来历,她现在的身价,那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只因为,她的遭遇的偶然性导致了她身体的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

时光过去了二十年(这也是讲解先生告诉的),她依旧保持着二十年前那一瞬发生时的表情。让她“永恒”的技术的确高超,她站在那里的样子大方而周正,大睁的吃惊的眼睛叫她的表情看上去无辜而年轻。她的双乳饱满坚挺,鼓荡着生命力,她四肢和腹部的肌肉纹理结实有韵味,她孕育和护佑婴孩的那个地方现在像一面永远敞开的窗,向遇见她的每一双眼睛打开她身体内的秘密:她是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女人,你看她的宝宝多健康,仿佛随时都会在她的子宫里伸个懒腰踢一下腿似的。

我回到展览馆外,九月海滨的阳光明亮清润,空气里有青草的浓香气。我使劲摇了摇头,想摇落那女人留在我记忆里的目光。可是摇不掉。

我再回头,看见明亮的阳光使展览馆待在黑影里。

那里,藏着科学的凉意。

P1-5

序言

小小说让郑州扬名(代序)

冯骥才

自从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我已无暇小说创作。当下,全球的人类都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中。在这个转变中,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期间,在中国曾经出现了疯狂地扫荡自己的文明的时期,它的最大破坏性在于让我们对自己的文明充满轻蔑感。我们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入人类的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这时候,我们原有的农村文明架构下的一切文化迅速消逝,我们中国文化的基因,我们文化的根,我们文化的家园,我们给人类文化所贡献的多样性正在眼前急骤流失。这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所面对的最具时代性的挑战。也有一种精神上的无奈。

然而在被毁坏的废墟上,同样也催醒了强烈的自觉的保护抢救意识,也开始着对当代文化的创造性构建。因为不这样做,我们无法向后人交代,后人会说我们这一代文化人无能无知,没有骨气。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我每年都要来河南两三次,今年更是十多次。来的主要目的是到中原农村考察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由于河南是块充满神奇而又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土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许多项目的重点都放在了河南。去年已启动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等多个保护项目,今年准备把全国陶瓷调查重点放在河南,因为宋代五大名窑的三个窑址都在河南。在全国的县级民间文化遗产普查中,河南110多个县每个县都在编一部民俗志。河南太有代表性了,很有文化底蕴,是黄河文明的代表。河南作为文化大省不仅体现在它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浓厚的文化信息、文化记忆上,更在于它在当代文化重构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就要提到小小说——中国的小小说,郑州的小小说。

郑州小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事情,全国的很多作家都是从写小小说入门的。小小说传播的速度很快,现在正突飞猛进。百花园杂志社通过20多年的努力,把原来的小小说现象,做成了小小说事业。20多年以前,在我们的文学领域里还没有小小说这种文体。我记得一开始有很多的名称,如微型小说、短小说等。那时我还从美国“借”了一个名称,叫“口袋小说”,还办过这么一个刊物。但小小说能够生存到今天这种局面,而且最后为这种文体正名为“小小说”,我觉得它有一个特别好的条件,应该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天时”指的是,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是一个想象自由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我们可以任意地创造我们想象的审美的形式。“地利”呢,我觉得跟中原这块土地分不开,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腹地,站在中原这块地方,往哪儿看都行,目光向来是四面八方的,所以,中原人大有这样的气魄。那么说“人和”,主要是指两点:一是指百花园杂志社,20多年来他们是一个很团结的群体,因为他们的敬业,因为他们的富有激情和创意,所以今天才能把小小说做到这样一个地步。大家都看到了昨晚的盛大颁奖晚会,非常成功。成功圆满的背后是在这个文化大省的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小小说也让郑州名扬天下。二是据相关资料了解到,现在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小小说写作者,这么庞大和谐的一支队伍在为小小说而疯狂,我们的小小说事业才有了今天的兴盛。所以,我希望我们要占尽天时地利的风光,把小小说这个中国文学的名胜,永远留在河南。

中外有很多小说名篇,就是小小说。像欧·亨利、契诃夫的很多作品都是小小说佳作。但当时没有小小说这个词汇。这个词汇,我觉得应该是在郑州百花园杂志社的大力倡导和规范后确立的。小小说凭什么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文体?它在审美上有怎样的规律?我总结有以下五点:一是小中见大。主要是针对小小说的思想艺术而言,虽然篇幅不长,却总有一个很深刻的思想,或博大,或深远。总之,显示着不同的内涵。二是巧思。不仅仅是指巧妙的结构,而且指小说中作者的思考,如何把小说写得绝妙、好看,从中显示作家的智慧。三是有一个意外的结尾。就是读者没想到的结局,把读者放在想象的空』司。交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有多大,小小说的创作空间就有多大。这其实是小小说创作的篇幅延伸性。四是细节。这是小小说的血肉。没有“自己发现的细节”,小小说的价值就少了许多。五是惜墨如金。要像唐代散文、绝句,尽量用最少的字表达丰富的意思。汉语方块字的写作,一字多义,在小小说这么短的篇幅中,用字的讲究,也是文体特色的一大体现。小小说只有形成自身的特点,它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审美体系和评价系统。我现在看一些小小说作品,确实很佩服这些作者的才情,作品体现出了很深的思想性和对生活的敏感。晓敏-主编将小小说定位为“平民艺术”。下一步小小说应该如何走?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文本上进行更多的实验?我觉得只有进行了文本上的实验,才有可能产生更多姿多彩的小小说的形态,丰富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力。

郑州小小说现在的综合性体系已经形成。首先它有刊物,有选载版,有原创版和成熟的办刊理念,还有学会,有培训班,有网站,有小小说的多种奖项的设置,当然还有“小小说节”。近两届,中国小说学会每年都要推出一个小小说排行榜。我认为中国的小说大厦,是靠四个柱子支撑起来的,一个是长篇的柱子,一个是中篇的柱子,一个是短篇的柱子,一个就是小小说的柱子。小小说这个柱子是不是坚实,是不是有力,还需要大家进一步地努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奖小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晓敏//郭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40016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6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