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唯情与理性
内容
内容推荐
欧洲启蒙时期,有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同时也有休姆与卢梭的情感主义。而《唯情与理性》探讨的五四时期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旨在说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并未在全球情感与理性的永恒辩论中缺席;五四知识分子在认识论层面上承接先儒、启发后进,与西方古今哲学相互发明,与新儒家根植于五四的人生哲学一脉相承。
作者简介
彭小妍,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方向为两岸现代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曾出版专著《超越写实》《海上说情欲:从张资平到刘呐鸥》,小说《断掌顺娘》《纯真年代》,主编有《杨逵全集》。
目录
《跨越丛书》总序
自序
导言 唯情与理性的辩证
第一章 “人生观”与欧亚反启蒙论述
第二章 张东荪《创化论》的翻译
第三章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第四章 蔡元培美育运动的情感启蒙
第五章 朱谦之与袁家骅的“唯情论”
第六章 方东美的《科学哲学与人生》
结论 唯情论与启蒙理性
参考文献
序言
情感与理性是否不相为
谋,甚至水火不容?我们做
决定之时,是否应该头脑冷
静,亦即,不受情感干扰?
神经科医师达马西欧
(Antonio Damaisio)1994
年出版专著《笛卡尔的失误
:情感、理性与大脑》
(Descartes' Error:
Emotion, Reason, and the
Human Brain),书中描述
的神经病理学案例,发人深
省。病人艾略特(Patient
Elliot)本是个成功的生意人
,因脑瘤而性格大变,开刀
去除脑瘤后,额叶(frontal
lobe)掌控情感的区域受损
,导致他徒有完美的理性分
析能力,却无法做适切的判
断、也无法规划时间,于时
频频失业,人生一败涂地。
更令人震惊的是,艾略特在
述说自己的人生悲剧时,毫
无情感波动,难过的反而是
医师。常识认为情感只会干
预理性,达马西欧的研究证
明不然,他的结论是:理性
需要情感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而情感奠基于身体的记忆
及感受。全书主旨在批判笛
卡尔(Rene Descartes,
1596-1650)的心物、情理
二元论。
情感与理性的关系,从
欧洲启蒙时代就是知识分子
辩论的课题,也是本书所探
讨的五四启蒙时代的重要议
题。欧洲启蒙时期有笛卡尔
的理性主义,同时也有休姆
(David Hume,1711-1776
)与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的
情感主义。五四时期梁启超
、蔡元培所领导的人生观派
主张情感启蒙与唯情论,大
力批判科学派的启蒙理性主
义。至1960年代,德国法
兰克福学派重启情动力
(affect)与理性(reason
)的探讨,人类非理性的层
面获得系统性的关注,如今
情动力概念已是哲学、社会
学、心理学、文学界的核心
议题。本书探讨五四轰动一
时的“科学与玄学论战”(科
学与人生观论战),旨在说
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并未在
全球情感与理性的永恒辩论
中缺席。当年人生观运动以
本体论挑战康德的认识论,
后者将哲学视为可用科学方
法分析的认识论,认为本体
无法用科学证成,故不可知
;相对的,前者则认为科学
有其专攻,但不能认证形上
概念;形上概念只能由本体
沦探讨。人生观运动主张情
是宇宙、世界、人生的本体
;因为有情,宇宙万事万物
连动共振。唯情论的情感启
蒙与启蒙理性主义的辩证,
是五四精神的真髓。情感启
蒙不仅是心理学或神经科学
上的情感,更是五四唯情论
所主张的唯情,涉及我与非
我、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
,与西方的情动力是相通的
。唯情论认为“情”是道德观
、人伦观、社会观、政治观
、国家观以及宇宙观的关键

二十余年来笔者从事张
竞生研究,本书是此漫长学
术旅程中的意外收获。
2007年,笔者前往母校哈
佛大学搜集资料,面见恩师
韩南(Patrick Hanan,
1927-2014)教授,提及研
究进度。韩南教授提出一个
关键问题:“张竞生受到的
西方影响固然重要,问题是
,他与同世代知识分子究竟
有何关联?”此大哉问,开
启了笔者一系列崭新的跨文
化探讨。笔者开始思索:张
氏1924·、1925年两部乌托
邦作品,因何定名为《美的
人生观》与《美的社会组织
法》?“美”与“人生观”究竟
有何当代意义,与东西方思
潮如何接轨?在探索过程中
,笔者发现张竞生是在回应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而
1923年触发该论战的张君
劢,前一年曾与德国人生哲
学家倭伊铿(Rudolf
Eucken,1846-1926,又译
奥伊肯)合著一本德文著作
,题为《中国与欧洲的人生
问题》(Das
Lebensproblem in China
und in Europa,1922)。
好奇心作祟,笔者花了四年
的时间从头学习德文,读完
此书后茅塞顿开,也开始重
启张竞生计划的研究方向;
先前几近完稿的书稿完全作
废,另起炉灶,本书也发展
成为独立的研究。好老师的
作用是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
,也许他自己并不知道答案
,重点是启发学生挑战未知
。因此,本书谨献给2014
年辞世的韩南教授。
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
本书六章中有下列四章曾分
别发表,原先专注于思想史
及哲学层面,修改时加入大
量文学材料并阐发情动力理
论。付梓的书稿经大幅修改
,已改头换面。已出版各章
如下:
《“人生观”与欧亚后启
蒙论述》,收入彭小妍主编
《文化翻译与文本脉络》(
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
所,2013),第221-267页

《“唯情哲学”与科学理
性》,收入彭小妍主编《跨
文化实践:现代华文文学文
化》(台北“中研院”中国文
哲研究所,2013),第245
-264页;
《民初美育运动的“情感
”与“理性”辩证:跨文化观
点》,收入彭小妍主编《翻
译与跨文化流动:知识建构
.文本与文体的传播》(台
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2015),第275-299页;
《(创化论)的翻译:
科学理性与“心”的辩证》,
收入彭小妍主编《跨文化流
动的吊诡:从晚清到民国》
(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
究所,2016),第261-291
页。
若非特别注明,本书中
的外文引文均由笔者翻译。
在本书构想与修改过程中,
首先感谢中国文哲研究所的
同人林维杰、黄冠闵、何乏
笔、杨德、何进兴等研究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唯情与理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小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2519951
开本 32开
页数 3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23-11-01
首版时间 2023-11-01
印刷时间 202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450
CIP核字 2023140184
中图分类号 I0
丛书名
印张 1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7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