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53辑)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外文化与文论(53)》是比较文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为印度古代文艺理论史专号,内容分为三编,分别是“印度古代文艺理论史”(分为四个部分“印度文学与文论研究”“印度古代艺术理论研究”“印度古代文艺理论的影响研究”“印度古代文艺理论的平行研究”)、文化与文论、来稿选登。该书主要是介绍古代印度文学艺术理论,分析古代印度文学艺术作品,这些内容占据本书大部分篇幅,同时兼顾介绍了不同学者在西方文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比较文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目录 印度古代文艺理论史 组稿人语 印度文学与文论研究 古印度泰米尔语典籍中的文学理论探赜 ——以《朵伽比亚姆》之《题材篇》为例 跋娑独幕剧《断股》的诗律与诗风 古典梵语诗歌中的宫廷美学:以《罗怙世系》为例 当代印度梵语诗学研究的里程碑 ——印地语著作《梵语诗学批评史》简评 泰戈尔诗歌作品的孟加拉语诗律研究 印度古代艺术理论研究 梵语艺术论名著《乐舞渊海》的舞蹈论 《舞论》的什鲁蒂(微分音)研究 印度古代造像论的长度测量及其反映的秩序观 丝路北道的天竺风情:克孜尔110窟佛传婚礼图及其梵剧元素 印度古代文艺理论的影响研究 印度古典诗学味论对泰国现当代文学评论的影响 ——以文乐·特帕雅苏婉的《论泰国文学之“味”》为例 印度古代文艺理论在中国藏族地区的传播 《诗镜》与仓央嘉措情歌 印度古代文艺理论在中国蒙古族地区的传播 阿拉伯与印度文化关系刍议 印度古代文艺理论的平行研究 《文心雕龙》与《诗镜》风格论比较 悲悯味与慈悲观 中印诗学和谐论比较 印度诗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舞论〉研究》评述 文化与文论 词以通道:关键词阐释的经学范式 ——基于两部“字义”的学理考察 西方文论的介入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审美主义文艺理论的 知识生产 ——基于童庆炳《文学概论》(1984)引文注释excel数据库的 实证研究 比较故事学的方法论及其批评实践 ——以刘守华《比较故事学》为对象 被遮蔽的技术之维:技术现象学视域下网络游戏意义问题再思考 变异学视角下巴尔加斯·略萨在中国的接受 中国辞赋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和研究述评 从比较文学阐释学角度重读钱锺书《管锥编》 来稿选登 论萧伯纳戏剧《千岁人》中的“孔子”形象 诗之道说:存在与“Ereignis”之间 ——海德格尔对老庄的引用及其阐释变异 萨特和波伏娃的中国行及其理论意义 营造经验与中国艺术批评 西亚音乐的研究历史与前瞻 《文心雕龙》美学范畴“定势”的海外译释考略戴文静 英语世界的老舍作品“讽刺论”研究辨析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比较文学学科教育与发展研究 波斯细密画“边框”与“犯框”的广义叙述学研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53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曹顺庆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906072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3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23 |
出版时间 | 2023-08-01 |
首版时间 | 2023-08-01 |
印刷时间 | 2023-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08 |
CIP核字 | 2023058287 |
中图分类号 | G11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