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杏子酱(索尔仁尼琴中短篇小说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杏子酱》是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晚年力作的合集,全部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部分小说是首次在国内译介。书中娓娓道来取代了慷慨激昂,不变的是深邃的思想和深厚的悲悯情怀。这“最后一批故事”是一个关于索尔仁尼琴的重大发现。紧凑的结构、清晰的表达以及“令人惊艳”的写作技巧再次确立了索尔仁尼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不仅是20世纪最令人尊敬的雄辩家,亦是一位无与伦比的散文大师。这部小说集明显体现出索氏晚年创作的特征:以精准的自我意识反思20世纪的俄罗斯历史,同时对俄罗斯当下体制和未来发展高度关注并进行深刻思考。

内容推荐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以中短篇小说引发了文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核爆”,此后他为鸿篇巨制所制牵,时隔半个世纪才重新回归短小体裁:小说集《杏子酱》是作家于生命晚年创作的最后的文学作品,包括八部短篇和一部中篇。

书中人物从将军到劳改犯、从神父到现代银行家、从工程师到农民,其命运在历史的磨盘中被强力碾磨,历史“红轮”的宏大轨迹因此在短篇中得以完整描摹。作家对短篇体裁的创新也同时完成:对位的旋律和“双子座”结构,让一个人物的不同命运,或两个不相关人物的命运同时容于一个短篇,从而形成对历史的神秘隐喻,促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和反思俄罗斯在20世纪的严酷命运。

目录

青年人

艾戈

杏子酱

娜斯坚卡

终究

在边疆

转折关头

热里亚布戈新村

阿德里戈——施温基登(一昼夜中篇小说)

译后记

试读章节

转折关头

1

谁在那一年没有挨过饿?虽然父亲是车间主任,但从来没多拿什么,而且也不允许任何人那么做。家里有——妈妈、奶奶、妹妹,还有不到十七岁的吉姆卡——多想吃东西啊!白天父亲在车床旁忙碌,晚上和同志们一起划船去捕鱼。

父亲的车间是做什么的?——是为“喀秋莎”大炮制造炮弹的。哈尔科夫“镰刀斧头厂”的工人们——不能停工!——他们一直上班到城市快被烧毁时,险些落入德军之手,最后才冒着枪林弹雨——逃到伏尔加河附近。

战争?好像快结束了,前线战士在撤退——以后会怎样?再过不长时间——还会征兵。德米特里知道自己的性格和智商——因此在1944年这一年的春天,通过了九年级升十年级的自学考试,而且得了“优”。这样9月份开始就上大学啦。但上哪所大学呢?他和朋友一起搞来了一份“莫斯科高校”指南。哇,有很多高校名称,而系、所、专业名称更多,可这些名称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含义?鬼才知道呢。那——怎么办?可——怎么决定呢?——突然他们在位于积极分子大道的动力学院的介绍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免费提供一日三餐”!这句话可有分量了。(而他自己在心里规划着:上法律系?还是上历史系?)于是他们迈着轻松的步伐——出发了!

后来——被录取了。宿舍在列佛尔托沃。但三顿饭——是怎么算的?菜汤——算一顿,一大勺烂土豆做的土豆泥——算第二顿……第三顿是面包——五百五十克很糟糕的那种。这意味着:白天马马虎虎学习,晚上去当搬运工。别人用香烟支付工钱——所以得自己去市场,将“钱”换成土豆。(当然,父亲帮忙。)

二十六岁左右的人——全都被弄到部队去了。年近二十七岁的德米特里——犹豫不决,不知该不该去。但——最终忍住没去,因为此时战争结束了。

战争是结束了——但也可以说没结束。斯大林宣布:现在要搞恢复!于是生活又沿着战时轨迹进行,只不过不需要掩埋尸体了,就这样一年、两年、三年——搞恢复!也就是说——工作,生活,吃饭,就像战争在继续一样。德米特里已经上大四了,还给自己攒了四百卢布——想买条新裤子,但突然——有传闻:要改革了!于是——人们一下子全拥向储蓄所,那里顿时排起两个长队,一些人存钱,另一些人取钱,真搞不懂,到底该存还是取。米佳?叶姆佐夫——没想到,裤子泡汤了。但很快就占了便宜:无论是奖学金还是工资,不需要一分为十了,而且也不再凭票购物了。而且用1月份的奖学金就买了很多黑麦面包,还有茶和糖。因为他们的校长——是很有名望和权势的女人,马林科夫的妻子,她张罗到了更多奖学金,叶姆佐夫也得到了。就这样他的“家庭”——变得殷实了。

叶姆佐夫不仅吃得好了,而且学习也好了。(原子动力局和航空自动化管理局两个单位来选人——他选择了后者,但他很长时间都没意识到,如果选择前者就会像蹲监狱一样长年累月闭门不出。)他的社会工作,即共青团工作干得也更好了。

这些都是不知不觉且没有任何预谋地发生的:我们值几斤几两——是随着岁月流逝、通过周围人对我们的评价(诸如“不同一般”)获知的。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你天性朝气蓬勃,你总能最快提出建议——集体应该怎么做;你的观点也总能说服别人。这样——你坐到了会议主席团的位置!你要做报告吗?为什么不?你的发言总是连贯清晰。该支持谁,该揭露谁——泾渭分明。同学们为你鼓掌,也投你的票。同样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你成了共青团领袖;大三开始——你成了系里的团支书;大五开始——你成了院里的团委副书记(为此必须要成为预备党员,但中央委员会有一道命令:1948年开始禁止接受入党申请——因为战争期间接受了太多党员。但有人提议——“要不破格接受叶姆佐夫同志”?党会上坐的都是前线战士,他们发牢骚说:为什么是他?为什么要破格〈为这个狗崽子〉?整个大厅的人——都反对。但女校长起身了,体面而自信——她是谁的夫人啊!这谁不知道呢!——她很有分量地对大厅里的人说:“这么做——是有考虑的。”于是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前线战士投了赞成票。)

可很快——你还没毕业,还未被“分配”——就被录用到莫斯科市共青团委——担任青年大学生部副部长。(现在还得继续去学校——但何必坐电车?只要往市团委打个电话——就可以乘“胜利”牌轿车到学校;第二次叫车——已经是从学校离开了,现在直接回到公寓住宅,不需要回宿舍了,而且同样乘坐“胜利”。)

是的,你飞黄腾达了——但在同学们面前你一点也不觉得不好意思,因为你没做任何手脚:你什么也没刻意做,没耍滑头,而一切——水到渠成。还因为,共青团工作是诚实的、正确的,甚至是神圣的事业!(第一次踏进市团委时——你像信徒第一次踏进教堂那样屏气凝神。)这就是——我们光彩夺目的共同生活的鲜活激流:在这种世界性的胜利之后——复兴浪潮顿时涌入祖国!大型建设在处处轰鸣!于是你——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将自己同代的大学生派到各处,去实现理想、建功立业。

你自豪地给父亲写信。(他还留在伏尔加河畔的车间里,没有调回哈尔科夫。)父亲能明白,凭自己的能力出人头地意味着什么。父亲本人是铁匠之子——后来升为工程师,而且娶了一位波尔塔瓦贵族家庭出身、曾在20年代早期寻求过庇护的妻子。(但后来,每当妻子与岳母用法语交谈时,他总是很生气。)1935年,他因别人诽谤而不幸被捕(现在家里的房子被缩小了,他只好将“施雷德尔牌”钢琴放到房子地下室的一侧)——但半年后他被宣判无罪。

只是有一点,市团委似乎开始发生变化了?并非所有人进来时都怀着敬仰的神情了。而有些人在思想交锋中表现不积极——流露出做作,这些都掩饰不了。的确,当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时——就老想捞取更多的好处。有人搞暗算,想占据更高的职位。一天——市团委第二书记被撞见同女秘书滚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当然,组织做了定论……

不管你愿不愿意,一些事实总是不断挤入我们的生活。这不——事实是:从副部长往上,每个月都有一个长长的褐绿色信封塞到你手里,而且总是一模一样。它被称为函件。里面——还是你的月工资,但已经是全额的了,不再有扣款、纳税和还债等名目。如果你推说不喜欢、不需要、不接受,那都是假的。它恰恰是——可以接受的,钱总有用得上的地方。

……

P162-165

后记

小说集《杏子酱》是索尔仁尼琴在20世纪90年代(1993—1998)创作的作品,也是作家生命晚期的一部文学力作。其中收录了《青年人》、《艾戈》、《杏子酱》、《娜斯坚卡》、《终究》、《在边疆》、《转折关头》、《热里亚布戈新村》八部“两部分短篇小说”,以及《阿德里戈一施温基登》一部“一昼夜中篇小说”。

虽然这是一部主要由短篇小说构成的小说集,但其中涉及的主题多样,有政治、经济、战争、文化、生态、道德、人性等;涉及的主人公也是形形色色,有政治家、企业家、军人、神甫、作家、学生、教师、农民、工程师、劳改犯等。小说集反映的背景更是囊括整个20世纪俄罗斯历史中所有重大的社会变革:20世纪初苏维埃政权建立前后混乱的社会局势(《艾戈》),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阶级斗争、文化建设情况(《青年人》、《杏子酱》、《娜斯坚卡》),20世纪40年代伟大的卫国战争(《热里亚布戈新村》第一部分、《阿德里戈施温基登》、《终究》第一部分),战后至当代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生态问题(《终究》第二部分、《转折关头》)等。总之,这部小说集明显体现出索氏晚年创作的特征:用精准的自我意识反思20世纪的俄罗斯历史,同时对俄罗斯当下体制和未来发展高度关注并进行深刻思考。

小说集的第二篇就是反映20世纪初苏维埃政权建立前后农民暴动的短篇小说《艾戈》。“艾戈”是小说男主人公——农民起义军核心人物之一的艾克托夫被误叫的称呼。艾克托夫是一位浸透了旧俄时代民粹派思想的知识分子。他并非农民出身,但青年时代起就立志依靠自己的文化知识拯救俄罗斯农民,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开始了各种改变农民命运的尝试。国内战争打破了艾克托夫家乡坦波夫省自给自足、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土匪抢劫队、正规军征粮队、白军追捕队等各种势力使农民们非常不满。国内战争快结束时,坦波夫省保守传统的农民于是发起了暴动。而强力讨伐队开始对起义军进行清剿了。艾克托夫认为此时的农民暴动正需要有文化、有头脑的人当领导,所以他将妻子和幼女留在家中,自己主动找到暴动的主力部队,加入其中并领导他们作战。后来由于被告发,艾克托夫被捕入狱,接受审判,暴动军最终也被剿灭了。

如果说《艾戈》表现了20世纪一二十年代俄罗斯社会的混乱动荡,《青年人》则通过讲述青年理想的蜕变反映了二三十年代及之后社会环境因为极左势力的影响而逐渐恶化。小说第一部分主要通过桥梁建筑系教授兼工程师阿纳托利·巴甫洛维奇的视角,观照了他的学生科诺普廖夫这一类青年人身处社会转型期(旧制度被推翻、新社会忙于建设)的矛盾心理和感受。一方面,他们深感新社会发展之迅疾,一切速成的知识教育、生产建设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他们最具创造激情和探索勇气,渴望世界性革命,渴望摆脱愚昧无知,勇于追求自由并超越时代,对朋友和敌人都怀有宽广的胸襟,还具有全球视野,浑身洋溢着乐观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第二部分描写了30年代之后,青年人被极左思想欺骗,全社会充满压抑、紧张的气氛。科诺普廖夫这一类青年人在30年代已经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极左势力的影响下,他们将阶级斗争的矛头指向诸如教师阿纳托利·巴甫洛维奇这样的知识分子。与科诺普廖夫这样的盲从社会极左潮流的青年人不同的是,知识分子巴甫洛维奇始终保持独立自由的精神,坚守俄罗斯优秀知识分子的人格。面对学生的背叛、社会的不公,他听从良心的召唤,挺起知识分子的脊梁,拒不承认极左人物强加给他的罪责,坚决不出卖同胞。他坚持不懈地斗争,最终感化了学生,也赢得了自己的释放。

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状况同样是短篇小说《娜斯坚卡》的主要目的。小说通过两位同名女主人公娜斯坚卡的坎坷命运的描述,反思了普通人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命运。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农村家庭出身的娜斯坚卡的命运。这个娜斯坚卡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历经磨难。她五岁时父母双亡,由神甫爷爷抚养,但爷爷后来被流放至死。十六岁时她开始独立工作和生活,先后遭受过两名领导的强奸。她有过一次不成功的婚姻,离婚后迫于生计和情感需要与多名男子,甚至有妇之夫发生过关系,并多次怀孕、堕胎、被抛弃。她甚至为了生计给一些有地位的人提供性服务。总之,娜斯坚卡在二十三岁前的个人生活既悲惨又堕落。然而,1932年,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使娜斯坚卡结识了一位失去胳膊的国内战争英雄,因此跟随他去首都莫斯科,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

然而,索尔仁尼琴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学家,因为他的坎坷人生与他的文学创作有关,而他的各种思想理念都表现在他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中。他的个人命运,与20世纪俄罗斯的命运紧密相连;他在文学创作中,也以他自己的方式反思了20世纪的俄罗斯历史,作品充满了公民意识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正如俄罗斯科学院院长尤里·奥西波夫所言:“若没有索尔仁尼琴的作品,俄罗斯20世纪的历史是不可想象的。”

另一方面,我们在研究索尔仁尼琴的文学创作时,如果脱离社会政治环境,脱离他的社会活动和思想理念,那就会失之偏颇。正如中国学者任光宣所言:“我们应当看到两个索尔仁尼琴,一个是作为政治活动家的索尔仁尼琴,另一个是作为作家的索尔仁尼琴……我们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场和态度,去研究这一在其创作中反映出20世纪整个俄罗斯乃至世界的复杂性、悲剧性和矛盾性的异常鲜明的、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创作个性的。”俄罗斯文学批评家拉蒂宁娜则提倡创建“索尔仁尼琴学”,这在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索尔仁尼琴在俄罗斯文学史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不管索尔仁尼琴在国内外的影响怎样,不管他对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批判是否客观公正,也不管他的治国理念是否适合新俄罗斯,但他是一个精神独立、不依附于任何人的知识分子,堪称优秀知识分子的典范。他敢于在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冲破种种束缚,冒着生命危险说真话,同任何违背人性、违背真理的现象作斗争,且对下层民众充满同情,对祖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充满担忧。他曾在《牛犊顶橡树》中写道:“我一生中苦于不能高声讲真话。我的一生都在于冲破阻拦而能够向公众公开讲出真话。”这样坚守真理和正义的情怀、忧国忧民的人道主义精神,值得任何时代、任何国度的知识分子发扬光大。

李新梅

书评(媒体评论)

《杏子酱》不需要借助作品人物的痛苦,其文字的生命来自作家自己的痛苦。作家亲历过人类生命的极端苦难,痛苦地寻找透进永恒之光的缝隙,这样的光既出现在每篇几十页的小说集《杏子酱》中,也出现在每部浩浩千页的巨著中。

——著名斯拉夫学者乔治·尼瓦教授

这“最后一批故事”是一个关于索尔仁尼琴的重大发现。紧凑的结构、清晰的表达以及“令人惊艳”的写作技巧再次确立了索尔仁尼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不仅是20世纪最令人尊敬的雄辩家,亦是一位无与伦比的散文大师。

——英国Canongate出版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杏子酱(索尔仁尼琴中短篇小说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李新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57935
开本 32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6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2015227737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10.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1
14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