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内容
编辑推荐

雍毅编译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一部重要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汤姆·索耶历险记》中就跟大家见面的哈克贝利·芬。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两个人历经种种奇遇。小说赞扬了男孩哈克贝利的机智和善良,谴责了宗教的虚伪和信徒的愚昧,同时,塑造了一位富有尊严的黑奴形象。它是马克吐温作品精选中最杰出的一部。

内容推荐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由马克·吐温著、雍毅译,讲述了:为了逃离酗酒老爹的恐怖统治,聪明的哈克贝利营造了自己的“死亡”,逃到了曾经和汤姆·索亚进行“海盗”历险的小岛上,吃烤鱼、啃火腿,烙玉米饼、沐浴自然、大胆冒险,好不自在!镇上的人们以为他已去世,乘着渡轮在河上放炮寻找他的“尸体”。哈克贝利成功脱身,自由自在之际,却遇到了同样逃到岛上来的老朋友——黑奴吉姆!

为了获得自由,哈克和吉姆乘着捡来的木筏在广阔的密西西比河上不停漂流,期间见识到了深夜废船上的阴谋,小镇之上两个世家之间的血亲复仇和罗密欧朱丽叶式的爱情,犹如西部片一般以一敌百的好汉等等惊心动魄,刺激非凡的事件,大饱眼福。

一次好心的停泊,木筏上多了两个江湖骗子,他们在各地营造骗局大捞特捞,费尽心机的谋夺可怜三姐妹的巨额遗产,甚至为了赚钱偷偷卖掉了哈克的好朋友吉姆!哈克必须与他们斗智斗勇,救回老吉姆!

还有汤姆·索亚,这个美国孩子心目中的男孩榜样,哈克最好的朋友也即将登场,他俩又会闹出怎样的盛大场面?

太多太多的故事,没法儿在这里一次讲完,只有打开第一页,开始和哈克一起愉快的冒险啦!

目录

前言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译后记

试读章节

Chapter02

我俩蹑手蹑脚,穿过林中小道,往寡妇家的后花园走去。我俩一路上猫着腰,不让树枝刮上头。经过厨房时,我被树根绊了一跤,发出响声。我俩赶紧趴在地上,不敢乱动。沃森小姐的黑奴就坐在厨房门口,他身材高大,名叫吉姆。我俩看得十分清楚,因为他身后有亮光。他站起身来,伸长脖子,侧耳细听,大概一分钟后,大声问道:

“谁?”

他又听了一分钟,然后蹑手蹑脚走了过来,正好站在我俩中间。他离得那么近,我一伸手,几乎都能摸到他的脚背。好像又过了好几分钟,他一直没出声。我的脚踝开始发痒,但我不敢用手挠。接着耳朵也发痒,然后背又开始发痒--就在两个肩胛骨之间。要是再不挠一下,我就快要痒死了。其实身上发痒这种事,我经历过好多次。要是你和有身份的人在一起,或者参加葬礼,或者你想睡觉却睡不着,身上就会发痒。总之越是在不便挠痒痒的场合,你身上就越痒,好像有一千多个地方都在发痒。没过多久,吉姆又问:

“喂,是谁?哪里来的?见鬼,刚才明明有声音。嘿,我知道该咋办。我就坐在这里不走了,就不信你不出声。”

说着,他坐在地上,就坐在我和汤姆之间。他背靠大树,两腿向前伸开,差点碰到我的一条腿。我的鼻子痒得难受,眼泪都流了出来,但没敢用手挠。接着又鼻孔发痒,后来鼻子底下也发痒。我真不知道怎么才能忍住。这股难受劲儿,一直持续了六七分钟,我感觉好像过了一个钟头。这时,我浑身上下有十一个地方都在发痒,估计过不了一分钟,就彻底忍不住了。但我还是咬紧牙关,一忍再忍。就在这时,吉姆的呼吸开始变得越来越粗,后来打起呼噜来。我一阵乱挠,身上这才感觉舒服了一些。

汤姆轻轻吹了一声口哨,向我发出信号。我俩便手脚并用,悄悄爬到十步开外。他悄悄告诉我说,他想把吉姆绑在树上看热闹。我说不行,那样会把他弄醒。他一旦乱叫起来,寡妇他们就会发现我不在屋里。汤姆说他身上的蜡烛不多,想溜进厨房拿几根。我不想让他去,就跟他说,万一吉姆醒了跟进去,那可怎么办?可是汤姆不听劝,就想冒险。于是我俩溜进厨房,拿了三根蜡烛。临走之前,汤姆在桌上放了五分钱,算是给的蜡烛钱。从厨房出来以后,我急得直冒汗,就想赶紧离开,但汤姆死活不肯。他手脚并用,爬到吉姆跟前,想把他捉弄一番。我只得等他回来,感觉他去了很长时间。四周一片沉寂,让人觉得凄凉孤单。

汤姆一回来,我们就沿着花园墙外的小路一直前行,不久便爬上屋后一座陡峭的山顶。汤姆告诉我说,他刚才把吉姆的帽子摘了下来,挂在他头顶上方的树枝上,吉姆身子动了一下,幸亏没醒。  从那以后,吉姆逢人便讲,说女巫给他施了魔法,让他恍恍惚惚骑着马,在全州跑了一圈,后来又把他放回树下。还说女巫把他的帽子挂在树梢,是想让他知道是谁干的。后来,他逢人又讲,说女巫让他骑着马,一直跑到河下游的新奥尔良1。再后来,每当跟人说起这事,他越扯越远。后来竟然说他骑马跑遍了全世界,差点活活累死,背上全是鞍鞯磨出的血泡。

经过这事,吉姆变得神气活现,根本不把别的黑奴放在眼里。黑奴们从几十英里外的地方赶来,听他讲述遇见女巫的事。这样一来,本地的黑奴自然对他刮目相看。就连外地的黑奴,也都毕恭毕敬站在那里,张大嘴巴,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一番,好像在欣赏一件神奇宝贝一般。

黑奴们总喜欢黑夜围在灶台边,讲女巫的故事。每当哪个黑奴讲起这类事,显示自己无所不知,碰巧让吉姆听见,他就会进屋插上一句:“哼!你哪认识什么女巫?”于是那个黑奴便立刻闭上嘴巴,退到一边去,让吉姆说话。

吉姆总是把汤姆留在桌上的五分镍币,用一根细绳拴住戴在脖子上。他说那是魔鬼送给他的法宝,还说魔鬼告诉他说,这东西能包治百病,而且还能把女巫招来。他还说,只要想让女巫来,一念咒语,她马上就来。可是,他从不把咒语告诉别人。

黑奴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全都送给吉姆,就为看一眼那枚五分镍币。可他们却不敢碰一下,因为他们相信魔鬼摸过那枚镍币。吉姆说他见过魔鬼,又说被女巫施过魔法,变得神气十足。可是作为一个奴仆,他却因此差点遭殃。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我和汤姆来到山顶边缘,俯瞰山下的村镇,见有三四户人家的窗前仍然亮着灯光,大概是家中有人生病,还没入睡。我们头顶上空的星星,闪耀着漂亮的光芒。山下的村镇旁,静静躺着那条大河,足有一英里宽,雄伟壮观。P7-10

序言

本书用多种方言写成,其中包括密苏里州黑人方言、西南边陲林区最地道的土语、派克县方言及其四种变体。这些方言土语并非作者随意瞎猜,而是在熟悉这些方言的朋友的帮助和指导下,忠实记录的结果。

我之所以要做上述说明,是因为如果不加说明,许多读者可能以为书中所有人物都说同一种话,其实不然。

——马克-吐温

后记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国外有的出版机构将两本书合订出版。本译本的蓝本是Wordsworth Editions出版的《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二合一的版本(不同版本往往有不同的尾注,便于读者理解原文)。读者如果读过《汤姆·索亚历险记》再来读这本书,就会发现那本中的某些人物在这本书中再次出现,并且成为主要人物。正如作者在《汤姆.索亚历险记》尾声中所说,“将来某一天,或许我会续写其中几个孩子的故事。”马克·吐温果然续写了哈克贝利和汤姆的故事。

去年八月初,我把《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译稿发给合作方的范佳倩女士后没过多久,她的同事张哲玮先生便与我联系,说希望我能与果麦公司继续合作,翻译《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我一听,欣然应承。原因有三。其一,我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译稿得到合作方的认可,这于我是莫大的鼓励。范女士告诉我说,她的公司老总亲自审阅了译稿,说那是“他三审的书中,完成最好的”,还说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说,这个译本“翻译相当精彩”。作为一流的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目前已有多种版本和译本问世(我原以为只有六七个译本,后来从豆瓣读书网上发现,该书的各种版本和译本仅在国内竟达:386种,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能够得到合作方的认可,增强了我译《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信心。这是我当初答应阿哲(即张哲玮先生)翻译这本书的第一个原因。其二,我在翻译《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过程中,一直被原著的语言和情节所吸引,而它的姊妹篇《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受到的赞誉又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马克·吐温作品中最杰出的一部。仅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句评论为证:“整个现代美国文学都源自马克-吐温所著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最优秀的一部书,此后没有哪本书能和它相比。”第三个原因是,两本小说是同一个作者的姊妹篇,阿哲说希望译著也是一个译者,以求语言风格的一致性。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我爽快答应合作方,愿意翻译这本书。

按照果麦公司的惯例,我试译了《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第一、二章。坦白地说,这两章我是硬着头皮译出来的。因为原著用多种方言写成,晦涩难懂。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本书用多种方言写成,其中包括密苏里州黑人方言、西南边陲林区最地道的土语、派克县方言及其四种变体。”虽然两本小说的作者是同一人,但除人物对话外,故事的叙述风格却不尽不同。《汤姆·索亚历险记》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即故事的讲述者是马克·吐温本人,语言是一个作者兼演说家的语言风格,是标准的现代美国英语,比较容易理解。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则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故事的叙述者虽仍是马克·吐温,但他是以一个只有十三四岁的男孩的口吻在讲述整个故事。这个流浪儿没受过多少教育,说的又是方言土语,不符合现代标准英语语法,又缺乏逻辑性,要想完全理解他的话,有一定的难度。我担心试译的两章不尽如人意,因为合作方照例要比照已有的几个译本(豆瓣读书网的统计显示,《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目前在国内的各种版本和译本不下150种),认为试译稿胜过现有译本才会采用。但出乎我意料的是,阿哲看了我的试译稿后,说翻译得很好,公司非常满意。他还发微信告诉我说,“佳倩的汤姆索亚新书样本在公司受到了压倒式的好评,我对哈克贝利也充满了信心。”听了他的赞扬,我对自己也有了信心,于是便有了这个最新版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译本。

本书的原著用多种方言写成,按照“信”的翻译标准,译文是否应该也用方言?这个念头,我在动笔翻译之前曾经有过,但后来立即打消。因为假使译文也用方言,我国有那么多的方言,应该选用哪一种?作为译者,我自幼在宁夏长大,熟悉当地方言,它又属北方方言,比其他方言易懂,但即使用宁夏话翻译,又有多少读者能够看懂?我国青少年读者中的大多数人,从小就学说普通话,我认为译文必须用普通话,读者才能接受并且读懂,而且对话必须用通俗直白的口语体(书中个别地方除外),才符合故事人物的身份。原著中最难理解的是人物对话,尤其是黑奴吉姆的口语,不符合现代英语语法,有些词语是方言发音,只能靠猜测才能理解其意。比如在第八章中,吉姆见到

“死而复活”的哈克时说的一句话:……史人物与文学人物混为一谈。这些地方如不加注释,读者可能体会不出原著的幽默,甚至会感到莫名其妙。为帮助读者理解,本书共做脚注一百余条。

关于作者马克·吐温,我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已有过一些介绍,这里简单重述几句,再补充几句。马克·吐温的原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又译作塞姆·朗赫恩·克列门斯),其英文名Mark TWaln是他的笔名,取自航海术语,意思为“标记(船吃水深度)两英寻”。马克·吐温于1835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童年在密西西比河畔的汉尼拔小镇度过。自幼家境贫寒,自学成才,当过排字工、水手和新闻记者,还参加过美国南北战争。他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演说家,享有“幽默大师”、“文学史上的林肯”、“美国现代小说之父”和“美国文坛巨子”等美称,于1910年去世,享年75岁,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除《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外,他另有长篇小说《镀金时代》《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等十余部,还有短篇小说《苦行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卡县名蛙》等几十篇。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散文。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从几位美国作家的评论中看出。海伦·凯勒说:“我喜欢马克·吐温。有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也会钟爱他,赋予他智慧,并在他的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说他是“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的”。海明威的评论前面已说过,不再重复。

最后,我要感谢果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张哲玮先生,是他为我提供了翻译这本书的机会,并认真校阅了全部译稿。由于译者水平有限,如有误译漏译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马克·吐温
译者 雍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150799
开本 32开
页数 4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2016197928
中图分类号 I712.84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184
13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