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知识界对唯物史观的阐释研究(1927-1937) |
内容 | 内容推荐 百年来,唯物史观的传播与发展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走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陷入低潮时,思想界却掀起了继五四之后的第二次唯物史观传播热潮。这次热潮的兴起正是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向何处去”现实问题的回应与关切。当时各派知识分子都对唯物史观抱有极大兴趣,对唯物史观性质和基本理论作出了不同的判定和阐释。本书重点探讨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在面对反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挑战与猛烈的话语攻击时,如何共同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决反驳种种理论诘难,着力对唯物史观进行创造性阐释与运用的历史过程。 作者简介 金梦,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于2016年至2017年受国家公派赴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任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助理。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等多项课题。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党史研究与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文章数篇,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 四 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知识界对唯物史观的早期阐释 第一节 唯物史观早期阐释的思想资源 一 唯物史观阐释的原典依据 二 日本与欧美传播渠道的影响 第二节 唯物史观早期阐释的主要观点 一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 二 应称唯物史观为“经济史观” 三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 唯物史观与阶级斗争说的冲突与调和 第二章 唯物史观再阐释的社会历史背景(1927-1937) 第一节 对“中国向何处去”的现实追索 一 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内形势与传播热潮的兴起 二 国际局势的变化推动唯物史观的研究热 第二节 文本资源的丰富与传播渠道的转变 一 唯物史观阐释的原典资源的丰富 二 “以苏解马”与唯物辩证法的广泛传播 第三节 阐释主力的成长与壮大 一 唯物史观阐释力量的分化与对立 二 马克思主义学者成为理论阐释的主导力量 第三章 关于唯物史观性质的探讨与交锋 第一节 唯物史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之辩 一 “矛盾说” 二 “扩张说”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经济决定论之辩 一 以唯物史观为“经济决定论” 二 以唯物史观为辩证唯物的历史观 第三节 理论认知分野与道路选择歧异 一 国民党御用文人全盘拒斥唯物史观 二 自由主义者部分肯定唯物史观 三 马克思主义者力证唯物史观为“行动的指导” 第四章 以“革命逻辑”贯穿唯物史观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阐释“能动”因素的凸显 一 从“生产技术论”转向对生产关系的关注 二 强调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作用 第二节 “动的逻辑”成为社会发展规律的主要特征 一 社会历史规律阐释模式的转向 二 “五种社会形态说”成为社会发展的普适法则 第三节 阶级斗争说被纳入唯物史观理论体系 一 从根本上调和唯物史观与阶级斗争说的矛盾 二 阶级斗争被视为变革社会的重要动力 第五章 唯物史观的主流阐释与“中国向何处去” 第一节 1927-1937年唯物史观主流阐释的基本特点 一 唯物史观主流阐释的特点与趋向 二 唯物史观主流阐释的历史局限 第二节 唯物史观的主流阐释与中国革命理论的构建 一 阐释学人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源流考察 二 主流阐释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构建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主流阐释与中国学术范式的转型 一 主流阐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二 主流阐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三 主流阐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 第六章 中国知识界研究与阐释唯物史观的经验启示 第一节 中国知识界研究与阐释唯物史观的基本经验 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二 坚持理论的科学性是基础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是主力 第二节 中国知识界研究与阐释唯物史观的当代启示 一 坚持党的领导,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 二 立足新时代实践,不断提高唯物史观阐释水平 三 着力从人抓起,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知识界对唯物史观的阐释研究(1927-1937)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金梦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72306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4 |
出版时间 | 2023-09-01 |
首版时间 | 2023-09-01 |
印刷时间 | 202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08 |
CIP核字 | 2023139859 |
中图分类号 | B27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