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年轻可以一无所有
内容
编辑推荐

  薛涌著的《年轻可以一无所有》绝不是一本讨好年轻人的书,它也没有一厢情愿地打鸡血,或者干巴巴地讲道理,它仅仅站在一个客观冷静的角度,指出年轻人精神压力巨大和青春迷茫的本质。它将刺醒一味自怜的年轻人,粉碎他们偏激的价值观,让不堪一击的他们在暴跳如雷后领悟与改变。

内容推荐

《年轻可以一无所有》是一本有关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作者薛涌通过本书告诉年轻人:并不是这个世界有多么高不可攀,而是你的内心是否自信充盈,能否找到人生正确的出口。

目录

Chapter 1 你的付出,青春会看到

 屌丝:那些一无所有的年轻人

 保住你的牛仔裤

 决不贱卖的青春

 青春是我们社会的资产

 青春的陷落

 在自拍中消失的人生

 先学会脚踏实地,再追求飞檐走壁

 挚友如指

 青春不荒芜,人生不迷茫

 青春应该如何投入

 成功不值得你付出那么多

Chapter 2 反叛精神是青春的正能量

 自恋的一代难自立

 青春不叛逆

 浪子是怎么回头的

 驯化青春

 逆子叛女如何当家长

 反体制的体制化

 听人安排的青春

 反叛的意义

 中国的品牌何以失败

 向上爬与向下看

 为所有人拓宽途径

Chapter 3 这个世界从来不该被物质所界定

 物欲能够塑造成功吗

 物欲与幸福

 “金钱万能”的国度为什么不会算钱

 博士生是不幸福的群体吗

 教职能用金钱计量吗

 年轻人,你凭什么住大房

 拼爹时代的恐慌

 谁把孩子惯坏了

 乔布斯:快乐的蜗居蚁族

 家事与国事

Chapter 4 时尚无法构建富足的人生

 不会跑步,却懂跑鞋

 当消费代替了生活

 生活不是买来的

 我从挑战韩寒马拉松中看到了什么

 青春难道是卡骆驰鞋和李维斯牛仔裤吗

 时髦的人难成功

 还是Out一点吧

 年轻人正在变傻吗

 不听老人言,但要老子钱

 什么是富足

Chapter 5 别把留学当作你梦想的驿站

 留美潮会从浪峰跌入浪谷吗

 中国学生在常青藤的辍学率为25%?

 韩国病?中国病?

 错配:应试的副作用

 留学商科专业的误区

 富二代留美的拍案惊奇

 中国式的留美:今天不会申请,明天就不会求职

Chapter 6 美国并非减压乐土

 好教育,归根结底还在于用功

 怪罪制度症

 美国学校是轻松自由的天堂?

 美国家庭作业实录

 压力真那么可怕吗

 积极压力的再发现

 怎样变压力为动力

 承压训练法

Chapter 7 任何成就都要从修身开始

 光读书,没有用

 劳动是最好的教育

 体育对人格的锤炼

 青春的葬礼

 贵族的苦行

 四肢发达,头脑复杂

 被忽视的成长过程

 青春的使命

 习惯界定着青春和人生

 经验你自己的生活

试读章节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屌丝这个词的丰富含义和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就不必把屌丝心态都一竿子打死。社会上嫌贫媚富,许多没办法拼爹的年轻人又不得不从最底层奋斗起,他们也许需要用这个词来显示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反叛,以标举自己的特立独行,创造自我认同。据说屌丝这个词最初的流行,就是因为某网友把别人的蔑称接过来当成对自己的酷称,其传达的意思很清楚:我不在乎你怎么看我,我也不会按照你的评价来生活。在我看来,这里反而有些年轻人的正能量。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年轻人就是应该一无所有的。难道生活刚刚起步,就应该指望别人给你许多许多吗?拜托,你想没想过你给了别人什么?凭什么向别人索取?

美国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有所谓“先到纽约的地下室和老鼠当同屋”的说法。这其中包括许多富家子弟。乔布斯创立苹果前,居无定所,靠捡易拉罐换几个钱,周末到教会慈善机构蹭饭。只是大家觉得这样很酷,社会也对之尊重,不会称之为屌丝。乔布斯自己回忆起来,也称这是最美好的一段生活。遗憾的是,在一个拼爹的社会,你要到地下室和老鼠一起住,你要像乔布斯那样创业,人家就称你屌丝。如果有年轻人敢把这种脏词接过来:屌丝就屌丝,我很自豪,坚持我的生活方式。这有什么不好呢?

年轻人一无所有,造成一代人的悲情,在近年来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特别是当今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剥夺了许多年轻人的工作机会。他们不像中年人那样有积蓄和地位,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无处躲避。

不过,真看看硬数据,中国的情况并非那样凄惨。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13年年轻人失业率预测,中东接近30%,北非在24%左右。这也难怪有些阿拉伯国家动荡不休了。其实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也相当高,接近18%。东亚地区则还不足10%。中国的经济表现相对不错,只是年轻人在就业上脑体倒挂:小学文化程度的失业率仅4.2%,中学文化程度的失业率8.1%,高中的8.2%.技校的11.3%,大学毕业生则高达16.4%。这也难怪,在许多人看来,屌丝往往是指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学生。这里当然有社区的责任。比如,中国明明是个世界工厂,经济由低端制造业主宰,需要的是廉价劳工,但大学偏偏盲目扩招,经济增长又创不出那么多白领工作。

不过,面临这样的现实和挑战,有些大学生沉浸在过去唯有读书高的岁月,觉得自己是盘菜,却没有人来夹,这就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纽约时报》报道,中国的许多大学毕业生放着工厂的活儿不干,宁愿挣更少的钱坐办公室,找不到办公室的工作则干脆待业。其中有一位主人公,为了“不干脏活儿”拒绝当工人,等着公务员的职位,但要靠快60岁的父亲到建筑工地挣钱来接济。对这种放弃自立自强的人,你骂他一句屌丝还重吗?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提出屌丝心态的两个容易被忽视的面向。

第一,嫌贫媚富的社会价值,习惯性地贬低那些不能拼爹的从底层奋斗的年轻人,没有意识到这些人实际上是我们社会真正的财富。这些惨遭白眼的年轻人反叛,把屌丝这种蔑称接过来,以之自嘲、相高,倒是显露了几分骨气。

第二,还有一类年轻人,对嫌贫媚富的社会价值完全屈从,眼巴巴地盯着公务员等职务,不情愿从底层干起,最后高不成低不就,牢骚满腹,于是被赠予屌丝的头衔。虽然难听了点,但我觉得还挺匹配。他们需要通过这样的词汇对自己的无价值有些自我意识,不要总觉得社会或家长欠了自己许多。

那些坦然接受屌丝称谓的,未必是所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那些怕这个绰号的年轻人,反而往往需要这样的称谓提醒,看清自己的位置。

P3-5

序言

青春五千日,人生三万天

平均算来,我们大部分人一生所拥有的,大概就30000天的生命,过一天少一天。其实,这还是很慷慨的计算。30000天的寿命已超过了82.19岁,目前世界上只有14个国家的平均寿命在此线之上;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4.2岁,2.7万多天。青春,如果用来形容从性成熟开始到“三十而立”前夜的话.也就5000日左右,大概是从十三四岁到二十七八岁吧。对大部分人而言.人生的基础在这个阶段确立。

人生苦短,青春更短。青春是人生的起步。人生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虚度青春。然而,虚度青春又是一个非常容易犯的错误。犯这种错误的人,往往一方面缺乏青春的紧迫感,一方面又充满了青春的焦虑。说白了,他们既不着急,又太着急。这种矛盾的心态,构成了青春的吊诡。

为什么会缺乏青春的紧迫感?这和年轻人对时间的感受有关。我女儿十四岁半,刚步入青春不久。我屈指一算,她还有三年多就该离家上大学,我和她的母亲将成为空巢的老两口。而我们为了给她找个好学校,在她小学的最后一年搬到了波士顿远郊的小镇,第一次成了有房的阶层。那时她还是个儿童,一切都仿佛是昨天的事,但屈指一算已经快五年了。我对她讲这些事情,感叹岁月如飞,但她完全不觉得,还说时间过得很慢。为什么?五年前,她刚刚形成完整的人生记忆。在此之前她会记得不少小时候的事情,但都比较零星,彼此衔接不起来。到了九岁、十岁,孩子们才有可能在记忆中储存完整的人生经验。这五年基本上覆盖了她记忆中的完整人生,当然显得很长。但是,对于我这个年过半百的父亲而言,五年不及我已有生命的十分之一,当然感到光阴似箭。

所以,刚步入青春不久的人,都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有着无限的未来、无限的时间,万事不着急,着急的是他们的父母。初中生们大多被生怕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逼着用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对他们来说还非常抽象。但是,到了青春的后期,比如大学毕业后几年,以往那种青春的淡定和闲散,往往会被青春的焦虑所替代。许多人会觉得自己马上将告别青春、迅速老起来,但生活和事业仍无着落。自己所梦想中的目标、结果,越来越显得鞭长莫及。

我自己就经历了这一切。我是看马拉多纳踢球长大的一代。他正好比我大一岁,连生日都是同一天。1982年他首次在世界杯登场,在和巴西队的比赛中因为踢人被罚下场。当时的评论员指出,初生牛犊太缺乏经验,路还很长,但潜力无限。我虽然不是职业运动员,但看到这种比自己大的人还“太年轻”、有很长的成长期,我为什么要着急呢?那时我还在北大读本科,因为“文革”的原因,同学中有好几位比我足足大十岁或更多,他们往往看着我们这些“小字辈”感慨:“你们真是一点没耽误,长到我们这个年纪,将会是多么不得了!”这就让我更不着急了。但是,一晃十年过去,大家都在谈论马拉多纳退役的问题,一个贝利之后最伟大的球星眼看就要终结了,但作为同龄人,我还什么都不是,也没觉得自己与当年大学中大我十岁的同学比有什么不得了的。事实上,许多“小字辈”的成就还不如他们。难道人生还没开始就要完结了吗?

以我有限的观察,大学阶段正好是青春的淡定被青春的焦虑所替代的时期。当然,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升学压力,往往会把这种过程提前到高中甚至更早,造就了年纪轻轻就惶惶不可终日的一代。这种焦虑,又会被我们所处的时代节奏所强化。这一点,绝大多数人,包括成人,都没有意识到。

当今这一代年轻人是在高速经济增长中长大的。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平均接近10%,人均年增长率在8.7%左右,三十多年人均GDP增长16.2倍。这种规模的经济维持如此长时间的强劲增长,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也很难期望再度出现。这么强劲的增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意味着什么?那就是生活一天一个样:今天你们全家还挤在筒子楼的单间里,用公共厕所,明天就买房了;今天还骑着当年托关系、凭票买来的破旧自行车上班,明天就买了崭新的小汽车!即使这么戏剧化的事件没有发生在你的家庭,也发生在你的邻居或同学的家庭里。你觉得这就是生活的常规。更不用说,这种快节奏的变化持续了三十多年,可能比你的生命还长不少。那意味着从你出生一睁眼,看到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就像你从出生起,就一直看着太阳从东方出来一样,你会觉得太阳从来都是从东方出来,将来也永远会从东方出来,这从来不会构成一个问题。

……

我在这里并非摆出长辈姿态来教训年轻人,说他们比起自己来还差得远。恰恰相反,我要提醒大家:这代年轻人恐怕不比我们幸运。举个很俗气的例子,我有位同学,2000年前后跟风买了套房子,理由荒唐得出奇:银行账户里刚有点存款,烧得慌,也不知道干什么好。看大家都买房,自己也就买了,其实从来没有去住过。如今,这套房子价值近千万了。他是普通工薪阶层,很难说有什么出类拔萃的企业精神。这样的回报,当然不需要什么不得了的个人努力。下一代人要赶上同样运气的机会,恐怕微乎其微。

问题是,我们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恐怕已经犯了历史性的错误,即我们把自己在一天一个样的时代中所形成的生活经验,当作对未来的现实期待而盲目地传给了下一代人。但是,除非有意想不到的技术突变,二十一世纪将可能是个低增长的时代,中国将进入一个老龄化的社会,甚至可能出现零增长、负增长。年轻一代的责任和负担更大,付出的努力更多,得到的回报可能更少。

许多人都口口声声称现在的社会太浮躁。其实,浮躁的盛行往往说明浮躁的效率。举个例子,许多留学生刚到美国,就无心向学,整天琢磨着回国创业,许多甚至不等完成学业就回来,生怕耽误了机会。他们浮躁吗?也许。但如果这些匆匆忙忙跑回来创业的人,日后比留在美国一心向学的同学“成功”得多,浮躁点又有何妨呢?这一点,搞高科技的人大都明白:国内创业技术门槛低,市场大,成长快,稍微搞搞就能红火起来。你本事修炼得再硬,也不如抓住机会。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十年磨一剑”的古训不灵了,全社会浸透着一股速成文化。我并非一味哀叹人心不古的老人。相反,我认为这一切有其合理性。在经济出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增长的情况下,你最大的幸运就是能及时参与。错过了这样的增长,日后修炼了再大的本事,也很难比那些”生逢其时”的业余选手更成功。

但是,当10%的增长变成了1%的增长,甚至零增长、负增长时,局面又是什么样呢?机会越来越少。对有限的几个机会的竞争越来越强。你不留神跟风买了房子,资产一下增值十几倍的便宜事再也没有了。相反,你要盯住有限的几个机会,把手艺越磨越精,最后才能在众多对手的竞争中胜出。速成文化,也许要让位于专精文化。年轻人的心态要改,不是什么事情稍微玩儿几年就会成大器的。你也许真要“十年磨一剑”,甚至在此之后还要付出长年的努力,最终才会有理想的结果。

我并不是说年轻人不可能成功,而是说他们的成功已经不会像我们这代人这么容易。奋斗的过程也许会长许多,对结果的期待必须改变。我们如果把自己的“速成”方式和“浮躁”心态都传给他们,那真可谓误人子弟。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勇于面对现实的人。我们这一代人,不可能知道怎么对付下一代人所面临的现实。他们生命的30000天,绝对不同于我们生命的30000天。我们的使命,不是用自己的经验遮蔽年轻人的眼睛,而是帮他们看清正在浮出地平线的未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年轻可以一无所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72939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2014107437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5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