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学固原(小说卷)/文学固原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长河

秋天的一个下午,我和母亲在厨房炕边剥玉米棒子。

秋天是个令人陶醉的季节,莫说那漫天成熟的弯腰低头的糜子谷子,那埋在土里成串的土豆,单是门外麦场旁那一片玉米,就能让我们充分享受丰收的喜悦。

这一年的玉米秆子分外甜,只要母亲说晚饭咱们煮玉米吧,父亲就带着我去剁玉米,他用镰刀或者铲子将那些棒子成熟的玉米秆子剁倒,我就蹦蹦跳跳往家里拖。拖回屋,母亲已经坐起来,靠坐在窗户边,等着给我们剥玉米呢。她剥棒子,我就剥秆子,将玉米秆子上的叶子一片片剥去,露出光溜溜的身子骨儿来,像鞭杆一样。折下一节,用嘴啃着剥下皮,一口一口嚼里面的芯儿,满口清脆的甜香,可好吃了。尤其外面看上去发红的那种秆子,直往人心里甜呢。我脆生生地嚼着,母亲是不吃的,她剥棒子。一个个大棒子沉甸甸的,抓在手里,人心里就有一股喜悦水一样往外溢。其实,煮玉米棒子更好吃,想想吧,揭开热气腾腾的锅,只见半锅棒子胖乎乎热腾腾,金黄金黄的,咬一口,又软又甜又黏牙,就算你刚刚吃过饭,吃得很饱,也会禁不住淌口水,拿起来啃上一两个。

然而这一天我们没有吃上煮玉米。我和母亲还没剥完玉米,就有一个人噔噔跑进我家大门,冲我母亲慌慌张张说:不得了呀,伊哈出事了!

撂下话,她就噔噔跑出门,不见踪影了。有一小股风随着她的脚后跟奔跑,很快被她踩在脚底下带走了。我看见母亲把一个大棒子已经掰开了,听了这一番突兀的话,她停下了。接着慌忙将掰开的叶片合上,合上才发现不对,忙又掰开,一把揪掉老汉胡须般的玉米缨子,扔到我脸上,母亲拧过身双手扒住窗台,扯长脖子向外望。我本来用牙齿咬着一截玉米秆,准备剥开了嚼。听了来人的话就愣住了,好半天觉得嘴上有东西热乎乎的,一摸,摸下一手心的血,我才醒悟是玉米秆的老皮划破了唇。疼痛随之明显起来。我哪里顾得上哭呢,撒开脚丫子就往伊哈家跑去。身后母亲的目光追着我,我知道她要是有着一双健全的腿,能够下地奔跑,这会儿她肯定跑得比我还快。正是夕阳将落未落时分,我迎着夕阳跑了一阵,发现错了,伊哈的家在村子东头,该向东跑,我怎么向着西边跑呢?明白过来后我就掉了头,向着伊哈家的方向狂奔。奔跑的过程中我看见好多男女老少,他们也正往东边赶。大家的后背上落满了夕阳的余晖。一张张劳作了一天的脸上尘土还在,还没来得及洗去,由于背着夕阳,在万丈的余晖反衬下,这些面孔灰沉沉的,带着惊讶、痛苦和一些难以说清的表情。

伊哈家的院子里一片金黄。我刹住狂奔中的脚步,傻愣愣地看。院子门外的庄稼、土地、黄土路,还有远处的山头,一律披上了金黄的色彩。我不知道这个傍晚的夕阳是怎么了,以从未有过的辉煌气势将我们庄子整个笼罩在一片无比富丽的金黄色之中。

我听到了哭声。哭声从院子里飞出来,从高高的土墙上、洞开的大门口飘出来,在向晚的余晖里飘散。我抬头望望天上,天空一片湛蓝,这种蓝,清澈得像刚用水洗过一样。有几朵云在远离夕阳的地方飘游,夕阳的余光斜射过去,云朵便恰似披上了辉煌的金缕衣,好看得惊人。

天气真是好啊,这样的好天气似乎只适合办喜气洋洋的事,怎么也不该出丧事呀。可是,真有人口唤了,是二十九岁的伊哈。等我赶进伊哈家的大门,院子里已经聚集了好多人。女人们三三五五聚成堆,悄声讨论着什么,一个个神情怪怪的。连向来大方稳重的男人们也一个个蔫头耷脑的。德高望重的乡老马三立老汉向来是料理丧葬的带头人,这类事情他经见得最多,最是能做到神态安详、稳重,处事不惊。按常理这会儿他应该带头和大伙商议埋体送葬的具体事宜。然而,我看到这老人坐在一个木墩子上,神情苦巴巴的,用青汗衫的袖子抹着眼泪。满院子的人,一张张熟悉的脸上换了颜色,写满了深沉的疼痛、惊讶、惋惜、惶惑,还有很深的我说不上来的东西。

我觉得这些神情熟悉又陌生。庄子里每当有人离世,大家原本平静或喜悦的脸上就会露出这样的神情,有人甚至显得恍惚,似乎每一个生命的结束都在提醒活着的人,这样的过程每一个人都得经历,这条路,是每一个人都要去走的,不管你富有胜过支书马万江,高贵比过大阿訇,还是贫贱不如傻瓜克里木,但是在这条路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

这个傍晚,我敢肯定乡亲们又一次想到了这件事。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最初的讶然之后,换成了凄然、悲痛。特别在那些不善于流露感情的脸庞上,内心的悲伤外化成外表的冷淡、漠然,然而我觉得这种冷漠远比明显的沉痛更让人看着心惊。

当然,那是大人们的表现。

我们娃娃就不一样了,我们和大人完全相反。孩子们都兴冲冲的,此刻,我敢说,除了伊哈的那三个娃娃,所有的孩子都是高兴的。高兴是有缘由的,因为一旦有人去世,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埋体就会下葬,我们叫作送埋体。送埋体是庄子里的大事。不管有多忙,一般情况下男女老少都会来,集体送亡人上路。送埋体是行善的好事,想想吧,一个人在我们的村庄里出生、成长,与我们共同呼吸着村庄里的空气,晒着同一个太阳,吃一样的五谷杂粮,这一天他走了,不是去某个亲戚家走动,也不是去县城看病,是永远的别离,这一去啊,往后的岁月里再也无法见到他(她)了,所以得送送,无论如何也是该送一送的。我奶奶说过一句话:百人送一人,不上百年都成灰。意思是今天我们在送别人,百年之后,我们自己也不会存在了,永远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我们村庄里的人都很看重送埋体这件事的。一旦有谁无常,消息传开,呼啦啦大伙全来了。这时候娃娃们的节日到了,我们大家挤在大人的缝隙间,这里瞅瞅,那里瞧瞧,互相打打闹闹,吵吵嚷嚷,平时不常见面的人也都能见到了。还有个好处呢,送埋体就会散海底耶,亡人的家人拿出的埋葬费,一部分扯来白布给亡人穿,一部分换成零钱分散给大众。前来送埋体的人,不管是大人小孩儿,人人有份。大人们接过钱,心思还沉浸在对亡人的缅怀或伤感里,随意装进口袋就是了。我们娃娃就不一样了,平日里我们的大人是从不会给我们一毛零花钱的,而送埋体这会儿散的钱是两毛,富裕点的人家便会是五毛。每个小孩都拥有了自己的钱,那是什么感觉?说不出的高兴啊,完全忘了送埋体本身是无限伤悲的,捏着钱兴冲冲去找独眼。P3-5

后记

进入新世纪之后,固原市的文学艺术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尤其是文学创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新成果。这一方面是因为成熟的作家勤奋不断地创作,文学新人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也因为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审时度势地提出要进一步提升西海固文学品牌的含金量,加大对西海固作家群的培养力度,同时明确强调要建设文化固原、文明固原、书香固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固原市文联积极发挥“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竭尽全力办好西海固作家的训练营、文学的主阵地《六盘山》,积极争取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西海固作家培养工程”项目,组织精兵强将,紧紧围绕西海固文学和文学固原品牌的打造与提升,先后编辑出版了“六盘山文化丛书”(12卷本)和《六盘山民间故事》(5卷本)以及《云蔚六盘》《她在丛中笑》等20部图书,展示了固原文学创作成果。

2015年以来,新一届市委领导提出打造“文学固原”品牌,市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和支持,市政协对全市作家的生活、工作、构成以及如何更好更快地提升创作质量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提案并报请市人民政府通过,对作家的创作、结集出版、对外交流、培训学习等给予专项资金保障。

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纪铮同志上任不到两月时间就会同主管文化宣传的正儒常委,对全市宣传文化系统进行了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固原市广大作家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文学固原的高原上,打造高峰。本着力求精品,推出文学固原新人的原则,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征集编选了这套丛书。因此,“文学固原”丛书第一辑书稿重点放在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全力推出在西海固土生土长、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成熟作家的个人作品集,另一方面集中展示全市近五年来在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各县(区)在此领域内所取得的最高水准的文学作品。这就有了“文学固原”第一辑中的石舒清、郭文斌、火会亮、梦也、了一容的个人作品集,也就有了“文学固原”小说卷、散文卷、诗歌卷、评论卷和各县(区)精选卷这14本风格各异、体裁有别、隽永深刻、文采斐然、厚重大气的书籍。使“文学固原”这一品牌有了切实可感、触手可及的“硬件”。

当然,作为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作为工程的实施与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全市的文学创作者们,将会更加珍惜今天良好的创作环境、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创作条件、更加扎实地融入火热的现实生活、更加贴紧这伟大的时代和人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温度、有能量的精品力作,为以后逐年出版的“文学固原”各辑增光添彩,为文学固原的高原添砖加瓦,为锻造文学固原高峰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作为一整套即将陆续出版的文学丛书,从选题、组稿、编校、排版、印刷,到发行,其工作的琐碎与繁重是可想而知的。其间参与的诸多作家、诗人、评论家们都是值得赞许和感谢的;文联与此相关的各位同仁同样付出了让人感佩的努力;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们为此所洒下的汗水,熠熠生辉地闪耀着文学的光芒;市财政对丛书的顺利出版鼎力支持;各位编委对丛书的重视、关注、参与和付出,也是值得我们深表谢意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丛书的统稿工作是由《六盘山》编辑部的李方同志完成的。

(作者系固原市文联主席、《六盘山》主编、宁夏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目录

中篇小说

 长河

 叫板

 目击者

 隐形锋刀

 泪花

 春雪

短篇小说

 冬至

 我的颂乃提

 食盐

 辞路

 馒头馅儿

 我的婚事

 心结

 火事

 局内人

后记

序言

“东潼关,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作为关中四大关隘之一的北萧关,亦称汉萧关,雄踞六盘山北麓。因为其重要的军事价值,历代王朝极为重视对固原的经营,也因其地处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交合地带,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所以固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素来占有一席之地。

在《诗经·小雅·六月》里,那一声“薄伐獗狁,至于大原”的远古吟唱,使固原作为文化符号屹立在文学大河的上游,或隐或显地贯穿着文学史的脉络。这是《诗经》的固原,班彪的固原,王维的固原,岑参的固原,王昌龄的固原,林则徐的固原,谭嗣同的固原,毛泽东的固原,张承志的固原,因为文学的表达,固原被赋予了丰富而深远的诗画意蕴,影响着这一地域的历史积淀。

穿越历史的雾霭,秦长城两侧,萧关古道旁,奔走的是犬戎、西羌、义渠、乌氏、鲜卑、匈奴、党项、蒙古、回回的民众,不同的行装,不同的语言,上演着一幕幕历史的活剧。由此形成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边塞文化、伊斯兰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繁衍生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构筑了固原底蕴丰盈、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文学是文化最直接传承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对时代的触碰,人性的抚摸.世相的洞察,心灵的关照,是人们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最佳渠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它经典的、独一的存在方式,证明着文学不死的深刻道理。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徐徐洞开,新时期文学吹响了沉睡大地的第一声号角,偏居西部的固原与共和国的脉搏一起跃动,谱写着属于自己的历史。一代知识分子拿起手中的笔,用文字记录着变革中的固原,发展中的固原,奋进中的固原。

于是固原就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学人。

三十多年的文学历程,见证着文学固原的发展变迁,也塑造了这块土地上的文学群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丁文庆、屈文焜、慕岳、徐兴亚、火仲舫、李成福、马吉福等第一代文学工作者尝试栽种文学的嫩芽,他们立足苦难的黄土地,踏上了艺术的漫漫征程。在他们的努力下,《六盘山》文学杂志的创刊,为培养本土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发表园地。80年代中期,王漫西、虎西山、张嵩、张铎、戴凌云、杨梓、钟正平、王治平、罗治平、周彦虎、陈鹏生、兰茂林、杨友桐等一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加入了文学的合唱,他们的作品频频见诸宁夏的报刊,形成了宁夏文学独特的“黄土高原派”,作家群体现象初露端倪,文学的树苗扎根固原的沃土。进入90年代,石舒清、郭文斌、梦也、左侧统、火会亮、古原、王怀凌、李方、杨风军、韩聆等第三代文学工作者在储备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后,把宁夏文学天平的重心倾向固原,他们以集团军的方式走出宁夏,冲刺全国,构成了宁夏文学的半壁江山,一片蔚为壮观的文学森林茁壮成长。90年代中后期,杨建虎、单永珍、程耀东、胡琴、穹宇、泾河、唐晴、郭静等第四代青年文学工作者裹挟着前辈的气势,以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新颖的表达方式,为文学固原的壮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新世纪以来,了一容,马金莲、竹青、雪舟、李敏、李兴民、倪万军、许艺、马晓燕、红旗、刘汉斌、高丽君、王武军、王玉玺等第五代新生力量的出现,使得固原大地上老中青三代文学工作者共聚一堂,共同谱写文学固原的华章。

三十多年来,茅盾文学奖提名,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五个一工程”奖有他们的名字;全国十佳诗人、《人民文学》奖、《民族文学》奖、《小说选刊》奖、冰心散文奖、鲁藜诗歌奖、庄重文文学奖、春天文学奖有他们的名字。

三十多年来,“西海固文学丛书”、《生命的重音》、“六盘山文化丛书”“文学西海固”等丛书的出版,见证着文学固原曾经的辉煌。二百多人的文学队伍,百部个人作品集、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等多方位出击,文学固原在当下文坛有了一定的声誉。一些人离开了固原,但他们的文学表达依然是这块熟悉的土地。一些人坚守在固原,他们擦洗着文学这张固原的靓丽名片。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7台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他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关学精神。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文艺工作领导岗位上来。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为了总结近年来的文学成就,见证固原的文学历史,编辑出版一套“文学固原丛书”,则是固原的文艺工作者共同铸就的全景式的心灵读本,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显而易见。该丛书的出版,必将对丰富文化固原建设增添光彩。

丛书由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文学评论卷、原州卷、西吉卷、隆德卷、泾源卷、彭阳卷以及固原最有代表性的五位作家、诗人的个人作品集构成,蔚为壮观。这次结集,是固原市委、市政府贯彻总书记讲话的有力举措,也是我们奋力做大做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推动固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文学固原丛书”必然是新世纪以来固原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也是彰显固原文学特色、树立固原文化自信的辉煌成果。

文以载道。我相信,代表着西部文学精神面貌和文化气质的固原作家群,必将在当代中国文学辽阔的原野上呈现花开四野的灿烂画面,为复兴之路上的大梦中国谱写壮丽的华章。

(作者系中共固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内容推荐

《文学固原丛书》由固原市委宣传部、固原市文联牵头组织编纂,内容汇集了宁夏固原市多位优秀文学作家的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作品、文学评论和报告文学等,全面、准确、集中地展示了固原市的文学创作成果。这套丛书是近年来西海固文学的一次积累与汇总,也是对其的阶段性总结与展望。

王正儒主编的《文学固原(小说卷)》是系列丛书其中一本。

本书的出版进一步增强了固原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了“西海固文学品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为“文化固原”增添了靓丽的色彩。本书的作者群都是本土籍作家,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平实,体现出新时期的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编辑推荐

王正儒主编的《文学固原(小说卷)》全力推出在西海固土生土长、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成熟作家的个人作品集,本书集中展示全市近五年来在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各县(区)在此领域内所取得的最高水准的文学作品。本书包含了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部分,其中包含了《长河》、《叫板》、《隐形锋刀》、《我的颂乃提》、《局内人》、《馒头馅儿》、《心结》等文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学固原(小说卷)/文学固原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正儒主编
译者
编者 王正儒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414378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2016021665
中图分类号 I218.433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40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