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汇集了赫塔·米勒的九篇文章,主题各不相同。作者运用冷峻、超现实的诗性语言,表达了对现实环境的内心感受,对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的感想。总括起来说,不同的文章都展现了作者对真正的人性的尊严与诗人的胸怀的关注。
本书首版于2003年,是这位诺奖得主出色的散文作品,以清晰直接的风格,阐述其小说主题,生命感悟,可以更好地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作者双重异乡人的身份,以及由此而来的旁观者视角,再加上她对语言媒介的敏感性使得她的这些文章读来很有启发。
作者简介
赫塔·米勒(Herta Mullef,1953-),2009年,因其“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生于罗马尼亚,1973年进入蒂米什瓦拉两部大学学习。毕业后进入机器工厂任译员,后通过在幼儿园教书、当德语家教等谋生。1982年,出版处女作《低地》,此后陆续有多部重要作品问世。先后获得过二十多个奖项,包括德语文学界重要的克莱斯特奖。其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目录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沉默使我们令人不快,说话让我们变得可笑
一次触摸,两次释放
陌生的目光或生命是灯笼里的一个屁
红花与棍子
岛在内,国界在外
在我们德国
空气中酝酿的往往不是好事
序言
写给中国读者
对于我既往的全部作品
,能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
度出版发行,这无疑是一种
莫大的荣幸。我相信很多中
国读者对西方文学的阅读和
体验,会丰富他们的当下生
活,甚至会使他们对人性的
省察与对社会现实的感知,
具有了“另一种技巧”。但我
宁肯你们把我视为您身旁的
一个普通写作者,你们都可
能是我诸多书中人物的命运
共同体。我们以相似的姿势
飞翔,也极可能以相同的姿
势坠落。
赫塔·米勒
于2010年8月11日
导语
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罗马尼亚德语村庄,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通过写作这种沉默的行动,赋予弱小者以尊严。
本书作者讲述了从罗马尼亚小村庄到诺奖领奖台的传奇经历,是了解其生活与创作的绝佳切入点。
杏树、手帕、国王,幼儿园、工厂、新移民,告密、恐惧、逃跑,通过敏锐的视角与克制的语调,作者出入于生活与文学,熔淬成一篇篇锋芒毕露的文章,刺破罗马尼亚社会的表层。
书评(媒体评论)
说不出来的东西还是可
以写下来。因为写作是一种
沉默的行动,一种由脑至手
的劳作。
——赫塔·米勒
赫塔·米勒是不应该忽视
的作家。她就像一把尺子,
丈量着时代、语言和虚构,
也丈量着读者和她自己。
——邱华栋
精彩页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
我小时候,村里人使用的语言,词语就住在它们表述的事物表面。所有名称与事物贴切契合,物体和它们的名字如出一辙,二者如同缔结了永久的契约。对多数人而言,词语和事物之间没有缝隙,无法将其穿越望向虚无,正如我们无法从皮肤滑出落进空洞。日常生活的机巧都是依赖于直觉、无须语言的熟练劳动,大脑既不与其同行,也没另辟蹊径。脑袋的存在只是为了携带眼睛和耳朵,供人们在劳作中使用。我们常说:“他肩膀上扛着个脑袋,只为了雨不淋进脖子。”这句话可以用在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但也未必。冬天,屋外无事可做的时候,看着父亲没完没了把日子一个接一个喝倒,外婆常劝慰我母亲:“难受的话,就去收拾收拾衣柜吧。”整理衣物能使人平静下来。母亲把自己和父亲的衬衣、袜子、自己的裙子和男人的裤子重新叠好,分门别类摞起或挂好。两人整理过的衣物挨在一起,仿佛能阻止父亲把自己醉醺醺地从婚姻中摇出去。
只有当大家一起干活,相互依赖对方的手艺时,语言才会伴随劳动。但此时人们也未必交谈。扛麻袋、挖沟、砍伐、收割,所有这些重体力活,都是沉默的课堂。可能体力消耗过度,都没有力气讲话了,二三十人默默地劳作,连续几小时没人讲话。有时我会想,我就这么看着,看你们在劳动中荒废了说话的能力,等你们从劳作中走出来,会忘掉所有词语的。
人的行为无须言语的重复。词语会妨碍动作,横亘在身体之路上,这一点我早已明了。如果身体动作和思维的内容不一致,那就意味着,你此时的思考超越了你的能力,也超出了他人对你能力的估计。你想的其实是别的什么,只在你恐慌时来临。我并不比别人更怯懦,可能和他们一样,只是为大脑无来由遐想出来的东西感到害怕。这假想的恐惧不是单纯的幻象,人们与它纠缠不清时,它同来自外界的恐惧一样真实,一样对我们发生作用。正因为它源自大脑,所以被称为没头没脑的恐惧。没头没脑,是因为它没有准确的缘由,因而无从消解。埃米尔·齐奥朗曾说,无来由的恐惧的瞬间最接近真实的存在。追寻意义的瞬间,精神发烧,情绪冷战,都发生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追问粗暴地抨击庸常,从“平常”时刻闪烁而出。我无须忍饥挨饿,也不用赤脚行走,夜晚躺在熨得沙沙作响的干净床单上,关灯之前,外婆会为我唱“主啊,入眠之前,我要将我的心献上”的催眠曲……然后,床边的壁炉化为村口爬满野葡萄藤的水塔。赫尔加·M.诺瓦克美丽的诗句:“水塔周围的野葡萄,如士兵的下唇一样凋谢时,将自己的颜色完全褪尽”,我在那时还未能领略。祈祷的喃喃细语本应该平息心境,使人安然进入梦乡,却在我脑海中掀起层层波澜。所以至今我都无法理解,信仰是如何帮助他人平抑恐惧、平衡心理、平静思绪的。每一句经文,包括人们天天机械吟诵的祷词,最终都成为一个范式,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形做出诠释。双脚在地面,往上是腹部,然后是肋骨、头,最高处是头发,我们怎能让心灵越过头发穿过厚重的屋顶,到达上帝的居所呢?外婆自己无法达成的愿望,对着我唱又有何用?
野葡萄在我们方言中叫作“墨汁葡萄”,它黑色的果实将手染黑,沁入皮肤,几天都洗不掉。床边水塔上的野葡萄,黑得一如深沉的睡眠。我知道,进入梦乡,就是溺死在墨里。我也知道,睡不着的人,良心不安,脑子里装着坏东西。我的脑子里就装着这样的坏东西,但我不明就里。村庄的夜晚,户外也是墨,水塔控制了四周,把大地和天空移走,村人在墨中只有弹丸之地以供立足,无一例外。青蛙从四面八方鼓噪,蟋蟀欢闹着指引通往阴间的小径,同时将通道封锁,防止有人从阴间折返,从而把村子变成盒子的回声。和其他孩子一样,我跟着大人去凭吊死者。他们被安放在宅中最漂亮的房间里,进入墓穴之前,让人们去做最后的拜访。棺木的盖子开着,死者的脚被高高垫起,鞋底朝着门。人们缓缓走进屋子,从脚的位置开始环绕一周,凝视死者。青蛙和蟋蟀是亡者的喽啰,夜里,它们对着活人说些透明的话,把他们的脑子搅乱。我屏住呼吸想听个明白,却忍不住要换气。想弄懂它们的语言,又害怕为此丢掉脑袋,踏上不归路。我想,谁一旦明白了那透明的话语,双脚就会被捆住离开地面,从村庄大盒子里被交出去,让周围的黑暗吃掉。在光线刺眼的炎热日子里,在山谷放牛时,我有着同样的感受。我没有手表,我的表是开往城里的火车:每天有四列火车驶过山谷,第四班开走时正好是晚上八点,我就可以回家了。这时,天空开始啃啮青草,把山谷拉向自己,我必须在山谷被拉上去之前赶紧离开。在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在辽阔的、放肆地碧绿着的山谷中,我无数次问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在皮肤上捏出块块红斑,想知道我的腿和手臂源自什么材料,上帝何时会把它们从我身上拿走。我咀嚼叶子和花,希望舌头与它们成为同族,希望自己像花和叶一样通晓生命之道。我用通行的名字和它们打招呼。“奶飞廉”,是一种花茎里有奶液的带刺植物,但它并不认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赫塔·米勒
译者 译者:李贻琼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173836
开本 32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98
出版时间 2023-04-01
首版时间 2023-04-01
印刷时间 202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52
CIP核字 2023003385
中图分类号 I516.6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18
139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