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反抗虚无--论中国新文学的历史主题(精)/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学科群名家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者多年新文学研究成果的汇编,主题是挖掘百年中国新文学历史演变的基本问题。在作者看来,历史的过程之所以值得我们一再重述和审视,就是因为人们太容易遗忘,又因为遗忘而常常不自觉地自蹈虚无主义的覆辙,历史的教训总是被我们抛之脑后。“反抗虚无”就是铭记过往,警示后人。本书分“现代性”“国与族”“地方”“文献”四个专题编列。这四个专题处在当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前沿,著者的论述是对相关专题的积极介入。论著涉及的论题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当前的学术动向,对于推动上述领域的思考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书可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的学者、师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李怡,1966年6月生于重庆,1984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兼基础教育分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现代诗歌、鲁迅及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出版过学术论著《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作为方法的“民国”》《文史对话与大文学史观》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小引
面对“虚无”的“方法”
现代性
“重估现代性”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再认识
论中国现代诗论的现代性问题
反现代性:从学衡派到“后现代”?
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探寻“与传统有关”的“现代化”——朱自清的中国现代新诗论
新时期文化思潮中的“启蒙”、“国学”与“新国学”
国与族
国家观念与民族情怀的龃龉——陈铨的文学追求及其历史命运
复兴什么,为什么复兴?——郭沫若的民族复兴思想一瞥
张力结构与闻一多的文化和文学选择
少数民族知识、地方性知识与知识等级问题
地方
成都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地方路径问题
中国早期新诗探索的四川氛围与地方路径
地方性文学报刊之于现代文学的史料价值
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
文学的区域特色如何成为可能——以巴金与巴蜀文化关系为例
文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史料:问题与方法
百年中国新文学史料的保存、整理与研究
在民国历史中重新发现现代文学
近现代私人日记与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研究——一个亟待展开的学术领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反抗虚无--论中国新文学的历史主题(精)/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学科群名家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751805
开本 16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93
出版时间 2023-03-01
首版时间 2023-03-01
印刷时间 202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650
CIP核字 2023044542
中图分类号 I209.6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7
178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