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自然地理/辉煌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野山崔嵬,暗河潆洄。巨石生发,雕像流泪。深掘奇谜,略见熹微。

深入中国神秘地域,五彩湖之斑斓、黑竹沟之神秘、魔鬼谷之诡异……

饱览中华极致之美,流动的幻境、未知的魅影、沉淀的神话、灵动的王国……

充满迷幻色彩的大自然犹如神奇的密码,等待着人类去探索和发现。

李丽萍所著的《中国自然地理》抛开枯燥的说教,将美妙的地理风景与难解的自然谜题诠释成生动的文章,再配以200多幅美轮美奂的摄影图片,编织出一次穿越时空的梦幻之旅,在浓缩中国自然界之精华、解疑释惑的同时,为读者营造了感受中国自然奥秘的良好氛围。

内容推荐

江河浩荡苍山稀,草虫林石藏玄机!

李丽萍所著的《中国自然地理》分为流动的幻境、矗立的传奇、沉淀的神话、未知的魅影、灵动的王国、尘封的历史、地壳的“辞典”、神奇的怪石等八章,对中国地理范围内的自然生态奇观做了一次全新的展示,阅读《中国自然地理》你就能将这些谜题——解开了,还在等什么?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

目录

流动的幻境

 长江:真正源头在哪里?

 黄河:九曲河道第一湾

 三江并流:地球历史教科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达理诺尔湖:鸟类的天堂

 趵突泉:齐鲁圣水

 钱塘潮:奔雷般的海潮

 洞庭湖:楚文化的摇篮

 太湖:广阔水域的成因

 西湖:前身是海湾吗

 月牙泉:会泪尽眼枯呜

 嘿内木错:高原的眼睛

 洱海:滇国宝石

 泸沽湖:人间天堂

 五彩湖:水色斑斓的海子

 五大连池:火山博物馆

 抚仙湖:迷倒神仙的湖泊

 蝴蝶泉:蝴蝶聚会的奇景

 日月潭:宝岛明珠

矗立的传奇

 泰山:五岳之尊

 华山:三秦奇峰

 黄山:天下第一奇山

 庐山:奇秀甲天下

 青城山:幽谧第一峰

 梵净山:灵境宝地

 雁荡山:寰中绝胜

 普陀山:海天佛国

 莫于山:清凉世界

 峨眉山:圣洁的佛光

 武夷山:碧水丹峰

 长白山:关东第一山

 四姑娘山:东方阿尔卑斯

 梅里雪山:云南第一山

 火焰山:中国的高热地带

 鸣沙山:天地奇响

 丹霞山:灿若明霞

 鸟吊山:百乌朝凤奇观

 千峰石林:天然的雕塑

 腾冲火山群:中国火山群之冠

 张家界:流水琢群峰

 神农架:神秘的地域

沉淀的神话

 青藏高原:地球第三极

 黄土高原:众说纷纭话成因

 东北平原:博大的黑土地

 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元阳梯田:哈尼人的家园

未知的魅影

 喀纳斯湖:神秘的水怪

 猎塔湖:水怪频发事件

 黑竹沟:中国的百慕大

 青海湖:水怪之谜

 老爷庙水域:鄱阳湖的神秘区

 恐龙山:为何盛产恐龙蛋?

 贵阳:曾经的“空中怪车”事件

 魔鬼谷:真有魔鬼吗?

 兰新公路:神秘的翻车事件

 清水村:香味从何处来?

灵动的王国

 风流草:跳舞之谜

 箭毒树:为何能够见血封喉

 树木:为何会发光

 水杉:植物界的熊猫

 茶树:原生地在哪里?

 黏菌:是动物还是植物?

 冬虫夏草:是虫子还是草?

 海底森林:海南的水下植物王国

地壳的“辞典”

 珠穆朗玛峰:正在慢慢变矮吗?

 嵩山:地质运动的忠实记录者

 雅丹地貌:风与水的杰作

 古暗河:北京平谷地下的秘密

 天坑: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玛瑙湖:盛产玛瑙的湖泊

试读章节

长江,全长6397千米,是亚洲第一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世界排名第三。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河有头,江有源,那么长江——这条举世闻名的大河,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清朝康熙年间,为了精确国家地图,康熙曾派人多次深入青藏地区探测长江源头。因此,在朝廷内府地图《皇舆全览图》上,明确标示出了金沙江的上源为“木鲁乌苏河”。但是1720年,当使臣到达江源地区时,面对鱼网般密布的河流,愁眉不展。在给康熙的奏章里,使臣写道:“江源如帚,分散甚阔。”,意思就是说那里的河流多得像扫帚一样,千只百条,不知长江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可见,当时对江源地区河流的认识还是模糊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在大肆侵华的同时,也觊觎长江这块宝地。沙皇俄国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1867~1885年的18年间,曾5次率领武装探险队窜入我国新疆、青藏地区活动,其中两次到达通天河上游。1892年,美国人洛克希尔更深入到现在青藏公路西侧的尕尔曲。他们虽然都已到达了江源地区,但都未能到达长江源头。

晚清及民国年间,涉及江源水系的著作很多。1946年初出版的《中国地理概论》是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书中写道:“长江亦名扬子江,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全长5800公里,为我国第一巨川。上游于青海境内有南、北两源,南源日木鲁乌苏,北源日楚玛尔。”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而这里指出长江源出该山的南麓,于是便出现了“江河同源于一山”这种说法。当时的中小学地理教科书也是这样写的,并且介绍长江长度为5800公里,是世界第四大河,这种错误的论断影响极深,一直到解放以后,这种观念仍然盛行于世。

为了找出长江真正的源头,1976年夏和1978年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先后两次组织江源调查队,深入江源地区进行详尽的实地考察。结果证实:长江上源伸人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这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有十几条,其中较大的有3条,即楚玛尔河、沱沱河和当曲。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了沱沱河为长江正源。沱沱河的最上源是一条很大的冰川,冰川融化形成的涓涓细流,便是万里长江的开始。同时还指出“长江全长不是5800公里,而是6300公里,比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还要长,是世界第三大河”。

直到这时,“万里长江的真正源头”这个千古之谜才被解开,并且纠正了历史上长期以来对江源情况的错误记述。

P2-3

序言

长河回荡,岱岳独尊。

浩瀚青史,宛若不绝长卷。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不但流传年代久远,而且影响范围广阔,不但在本土根深叶茂,而且波及周边国家,成为亚洲文化的中心。早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中华大地上已经有了人类文明的痕迹。至公元前两千年,中国已经出现了高度繁荣的文明——部落联盟性质的国家夏王朝。此后,殷商至西周,冶炼金属的水平大大提高,形态各异的青铜器登上历史舞台,成就了一段青铜文明。

周王朝末期,天子的共主地位逐渐衰弱,五霸争雄,七雄崛起,最终被兴起于西北的秦国所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统一王朝。秦风终衰,群雄逐鹿,汉高祖刘邦起于草泽之中,再度建立统一的政权——汉王朝。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持久影响力的王朝,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奠定了华夏文明两千年来的基础。

汉王朝到汉武帝时期达到全盛,此时的汉王朝不但开疆拓土,而且高举儒家文化的大旗。儒家文化将人的最高修为理想化——圣人境界。知识分子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圣人,普通民众则期望获得圣人的教诲。儒家思想被国家的领导者宣布为知识分子的立身与治世信条,这不是偶然的,是一个王朝需要一个系统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早在先秦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诸子百家,而且都曾各领风骚,那么,为何汉武帝会“独尊儒术”呢?梁漱溟先生这样解释儒家思想:

儒家之所谓圣人,就是最能了解自己,使生命成为智慧的。普通人之所以异于圣人者,就在于对自己不了解,对自己没办法,只往前盲目地机械地生活.走到哪里是哪里。儒家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便是表示生命已成功为智慧的——仿佛通体透明似的。

很显然,无论是理想化的,还是世俗化的诉求,儒家文化都有其不可超越的地方。自汉代之后,历代统治者均不同程度的尊儒家思想为国家统治的基础。至隋唐,更是开科取士,将儒家经典视为储备人才的基础教材。

这种传统延续到宋元明清等王朝,发展出新的理论。其中,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又一波高峰,不同的是,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中,儒家思想并非唯一之思想源泉。道家、佛家等思想兼收并蓄,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的结构。以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三大家为例,他们是典型的儒家教育下的知识分子,但其思想并不完全属于儒家范畴,而是自成一家,大开学术风气。在某种意义上,他们重新确立了知识分子的使命感,进而开掘出新的文化生命力。

到了清末,西学东渐之后,作为儒家思想的守护者(同时也是官方正统的守护者)曾国藩、张之洞等人提出了改造性的理论,尤其是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更加凸显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孤傲与苍凉。在这种没落与冲撞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并非一力的否定自己的文化。反之,他们一方面接收外来文化,一方面从自己的文化母体中寻找新的出路。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开一时之风气的人物,虽则积极鼓吹西方文化,但自身无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濡染。即便是高歌猛进的新文化运动中,其重要人物也都是兼善中西文化的大师,如章太炎、胡适、蔡元培、陈独秀、鲁迅……几乎都是深入到传统文化的脉络之中。这些伟大的知识分子明白,只有正视中国文化的魅力,乃至缺点,才能汲取其养分。中国文化本身是复化的,多元性的,博采众长的,自身具有其强大的突破能力。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一直未停息过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无论是早期东方文化的西传,还是19世纪晚期西方文化的强势来袭,都说明文化的交流是世界的主流。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中国文化自身的特性展现出一种特质,它既不自高自大,同时也不妄自菲薄。以中国古代史上最具开放性的唐王朝为例,它一方面将中国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传播到了朝鲜、日本,另一方面又吸取了西域的艺术。从西域传播而来的音乐、舞蹈不但深受民间喜爱,而且在宫廷里演出。由此可见,中国文化自身具有强大的自信力,同时又有其包容、谦逊的特点。

对比古代欧洲文化的没落,尤其是陷入中世纪教廷的统治,梁漱溟先生说:

当古代西洋文明没落以后,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历史的本流出于干涸状态的期间,中国文明的大湖反而现出了最汪洋的全盛时期。

古代中国曾为全世界贡献了其辉煌成就,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现代中国要继续进步,就不得不审视自身所背负的古老文化。

中华文化不但是一个民族崛起的“软实力”,更是构成一个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的基础。《尚书》曰:冕服华章日华,大国日夏。先贤注疏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种重视社会秩序,构建最高审美的命名,意味着一个民族坚实、廓大的胸怀。是中华文明稳健、多元化,旺盛生命力的预兆。

中华文明犹如一条奔涌不息的大河,从巍巍雪山奔流而来,起初是涓涓细流,其后百川汇聚,万壑竟流,凝聚成一条涛声如雷,响彻云霄的大江,九曲萦回,直奔世界文明的大洋。朱相远先生在《中华世纪坛序》中赞美道: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

圣贤典籍,浩如烟海;四大发明,环球共享。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

……

登坛远望,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群英堂堂。看乾坤旋转:乾恒动,自强不息之精神;坤包容,厚德载物之气量。继往开来,浩浩荡荡。

中国文化历久弥新,在经过了五千年的沉淀后,仍然焕发着光辉。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学、哲学、宗教、历史、经济、绘画、音乐、雕刻、建筑、医学等各个领域均有巨大的成就。

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如此浩瀚的历史文化,能不心生敬畏?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国史大纲》序中说: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只是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随附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报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以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以此种态度审视自己国家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方算得上第一等的大国民。

站在历史文化的画卷前,面对灿烂文化、壮美河山,能不思量做些什么?翻文献,写学术文章固然是妙事,但做一些普及性的工作,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是极重要的。我与邓占平、何跃青、周广宇等诸位老师多次磋磨,最终决定分门别类筹编一套中国历史文化的书。这套书的编者中多有俊彦,照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话说:“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资料搜集、审定、编改、增删的工作是非常繁杂的,但诸位同道多能一丝不苟,苛求其精,最终编成这套丛书。但因资料浩繁,所涉专门知识杂,时间有限,难免有错误疏漏之处,还望读者不吝赐教。

是为序。

尚论聪

2012年11月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自然地理/辉煌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丽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9082202
开本 16开
页数 1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2013070281
中图分类号 P94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