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动物的精神生活 |
内容 | 内容推荐 作者根据自己护林生涯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完成了这本信息丰富且令人大开眼界的著作,让读者从新的视角去感悟动物的情感世界。动物的情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它们能够对同伴产生同理心,拥有结构明确的社会生活,并在其中分享爱和悲伤。作者还以幽默风趣的口吻讲述了动物生活中关于爱、关于悲伤、关于同情的小故事,告诉读者要对动物多一些关心和理解,少一些偏见。 目录 前言 极致的母爱 松鼠妈妈对下一代的照料,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危险来临时,她们会用上述的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宝宝拖到安全的地方。 本能——无价值的感觉? 松鼠妈妈背着幼崽,冒死穿越烈日暴晒下的草地,完全是出于深层的爱—— 对我来说,这样的事情看起来更美好。 对人类的爱 如果有一个生物发自内心地寻求与我们人类建立情感关系并选择留在我们身边生活,那岂不是更加美好?这样的事真的会发生吗? 头脑中的一线光明 真的只有人类的方式才是有意识地明确感知情绪和情感的唯一途径吗?进化的过程并不像我们有时认为( 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希望) 的那样单纯统一。 笨猪 既然科学研究已经发现了猪的高智商,那么,为什么这些长着鬃毛的动物,在公众舆论面前却无法获得聪明的形象呢? 感恩 贝利摇着尾巴朝她走来,米莉阿姆看到贝利的第一眼就彻底爱上了它,从此,贝利一生都是她的心肝宝贝。而狗狗贝利则对此心怀感激—— 感恩我们结束了它的颠沛流离。 谎言与欺骗 动物会说谎吗?如果我们把谎言的定义大幅度扩展开来的话,应该说相当多的动物都有说谎的能力。 抓小偷! 尽管野猪应该知道自己挖出并吃掉的是老鼠的存粮,但这也只是它们寻找食物的一种天然本能。当然,老鼠的想法肯定是不一样的。 只要鼓起勇气! 正是由于勇敢者和内向者一样各自拥有优点和缺点,因此,具有这两种不同性格特征的动物才能并存到今天。 黑与白 大自然并不是带有抽屉的柜子,可以让我们把生命分门别类地放进确定的格子里去。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存在善的或恶的物种。 温血的蜜蜂,冷血的鹿 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是两大不同的分类,但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顺畅地相互交融的。 群体智能 虽然每一个动物个体被看成是相对低能的,但各种不同职能的个体组合而成的整体运转,如对自然环境的反应能力,则被认为是相当高智商的。 私心里的小算盘 之前我一直都在笑这鸟儿的小聪明,感觉它想在我面前把美味藏起来的小把戏很好玩,这会儿我才想到,其实这一行为本身就显示出了一种了不起的能力,同时展现了鸟儿的智商。 算数能力 面临多和少的选择时,谁都会宁可选择多的—— 这难道不正是进化无可辩驳的机制吗?更有意思的倒应该是这个问题:动物真的能数数吗? 就是为了乐趣 乌鸦也会在它们乐意的时候,将过剩的能量储备用于没什么现实意义的娱乐活动,从而获得开心和满足的感觉。 贪欢求爱 究竟生物为什么必须要以激素引发的快感来奖励性行为呢?隐藏在深层的原因在于交配行为导致的危险。 至死方休 当一只渡鸦被射杀或者毒死以后,生存下来的另一只往往不再寻找新的伴侣,而是从此以后一直孤独地在天空中盘旋。 命名 如果它们要和远距离以外的同伴交流信息,特别是要确认彼此的身份,那么就非常需要用名字来称呼对方。 悲悼 悲悼?野鹿竟然能感受到这样的情感吗?是的,它们不仅能够,而且必然会产生悲伤的感觉:悲悼能够帮助生物接受与死者告别。 羞愧与悔恨 和马儿在一起的岁月里,我们在它们身上又发现了一种情感:这些动物能够体会到羞耻,而且与我们在类似情境下的感觉是一样的。 同理心 如果这些老鼠此前曾看到自己的同伴忍受过如此的折磨和摧残,那么它们感知到的痛苦会明显比没有心理准备的个体更加强烈。 忘我的利他主义 利他主义有可能只是遗传决定的,相当于动物本能的条件反射,在不同动物之间已经看不到个性的差别。但更宝贵的无私忘我则是出于自愿的选择,而蝙蝠显然是后者,它们有着选择的自由。 教育 动物幼崽也需要接受教育,才能学会掌握成年以后生存所必需的游戏规则。 如何才能对下一代放手? 对我们人类和大部分其他的动物来说,有一点是很清楚的:作为父母,我们总有一天必须放开孩子,让他们独立生活。 野物存野性 很多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都不会丧失野性,因此并不适合在人类的关照下度过一生。 臭鹬鸟 动物必然需要味觉才能将有益的营养物质与不利( 乃至有毒) 的食物区分开来。与我们人类的味觉相比较,很多地方或许是相似的,但也有不少物种的味觉和我们不同。 特殊的芳香系统 动物对气味的选择和判断与人类有很大区别,不仅好闻的气味可以被接收到,就是动物散发的臭味也能被感知到。 舒适度 我们人类修建的道路,其实跟动物的杰作从形式到方法都如出一辙。 恶劣天气 刮风的时候,它们会寻找背风的地方来保护自己,而且它们还知道把屁股对着风吹来的方向,这样就可以把对风吹更敏感的脸部保护起来,以免遭风吹雨打。 疼痛 牙齿咬得咯咯响( 山羊平时从来不会有这种表现),没有食欲,辗转反侧,表情淡漠。当人忍受疼痛折磨的时候,难道不是也会出现这些症状吗? 恐惧感 不论是人还是动物,谁不知道害怕谁就不可能活下去,因为恐惧感能够保护生物避免犯致命的错误。 上流 导语 公鸡会对母鸡说谎吗? 母鹿会悲悼死去的同类吗? 马儿会感到羞愧吗? …… 它们的头脑中究竟在想什么呢?真的像科学家长久以来宣称的那样,只有我们人类才能够全方位地感知到情感的存在吗? 动物与人类之间的距离比我们想象的更近 我不认为动物的感受与人类有什么不同,我们对此应该要回归健全的认知,承认动物的确拥有各种感受和乐趣。 ——彼得·渥雷本 ▲ 本书描绘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动物世界。 ▲ 一本与动物有关的书,关于爱,关于悲伤,关于同情…… ▲ 一本信息丰富且令人大开眼界的著作,从新的视角去感悟动物的情感世界。 ▲ 献给喜爱动物的你,愿你可以产生共鸣并从中受到启发。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动物的精神生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国)彼得·渥雷本 |
译者 | 译者:湘雪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79808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4-01-01 |
首版时间 | 2024-01-01 |
印刷时间 | 202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02 |
CIP核字 | 2023110103 |
中图分类号 | B843.2-49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