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域产业识别匹配及发展路径选择研究/乡村振兴微区域产业发展系列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聚焦精准二字,分析具体区域贫困状况,用以判断行政村所面临的区域维度的贫困限制程度,并对行政村致贫原因进行差别化研判,从而确定各个村域致贫的主导要素。在此基础上,研究村域特性与产业配置的匹配度,分析村域特性与产业配置相互作用机制,识别村域产业发展短板,同时对影响产业效率的各个因子的作用路径进行分析,明确关键影响因子对产业效率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并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对产业效率的作用路径和作用程度。将产业与扶贫的研究视野拓展到区域和空间维度,从“产业发展”拓宽到“产业到户”的角度,为了辩证的分析问题,本书使用了多种模型,如村级多维贫困指数,用以测量研究区域不同个体在不同维度上的贫困程度;贫困村域致贫贡献度,用以反映每个贫困村的致贫因素差异;用最小方差法测量研究区域的贫困多因素问题,分析村域贫困类型;借用容量耦合系统模型测算研究区域的双边匹配度;用结构方程法测算研究区域脱贫的实现路径。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及逻辑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与不足 2 国内外研究及理论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 理论基础 3 贫困识别及匹配视野分析 3.1 我国扶贫领域的四次变革及贫困识别方向 3.2 贫困识别多维困境 3.3 扶贫对象-扶贫措施匹配的二元要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研究区域概况 4.1 河北省精准扶贫发展情况 4.2 研究区域(阜平县)概况 4.3 阜平县所辖五大区域发展概况 4.4 阜平县主打扶贫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布局 5 行政村尺度下的贫困识别 5.1 行政村尺度下的贫困识别模型设定 5.2 数据标准化及权重确定 5.3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村域特征与产业配置的匹配效率研究 6.1 村域特性与产业配置匹配度模型与评价标准 6.2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6.3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村城产业发展提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和检验 7.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7.2 指标选择和研究假设 7.3 模型检验和实证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对策建议 8.1 精确识别村域发展弱项,实施“一村多策” 8.2 加大村域扶志扶智力度,增强村域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8.3 精准匹配村域产业,实现村域产业的可持续性 8.4 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加强农户的培训和指导 8.5 加强村级经济服务组织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域产业识别匹配及发展路径选择研究/乡村振兴微区域产业发展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尚丹//牛细婷//余国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65976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3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22-12-01 |
首版时间 | 2022-12-01 |
印刷时间 | 202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96 |
CIP核字 | 2022198390 |
中图分类号 | F323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