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西南诸峰别样苏州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文化散文,以作者定居苏州十年间的亲身游历为基础,以苏州西部山林为专题,系统描写苏州西部三十余座山岭的特色风景和人文底蕴。本书能成为苏州小众山林景点的旅游指南,也能引发热爱生活之人的共鸣。 作者简介 五龙松,本名杜衡,江苏无锡人,1980年10月生,目前定居苏州。苏州市高新区作协会员,苏州市、区、街道三级优秀阅读推广人,正高级知识产权师,东南大学工学硕士。涉猎广泛,笔耕不辍。创办“品读日日新”公众号,发布各类读书笔记近百篇。发起“日日新读书会”,组织“走读苏州”系列公益活动,曾两次获苏州市级表彰。热衷实地探索乡土文化,尤其对于吴文化有持续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目录 姑苏白发三千丈:灵岩山中的吴宫古刹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园宅成古刹 万笏朝天五色枫:范仲淹庇护的天平山 万笏朝天护范坟 五色枫林起旧庐 忠烈祠庙拜文正 山形依旧枕“空”流 无隐鸡笼寻妙境问道寒山路始通:赵宧光开发的寒山岭 别业无踪石犹记 法螺龙蟠今胜昔 支硎古刹众归一 残山剩岭话三山:金山、焦山、高景山 金山已缺添寿桃 焦山落寞多闲趣 高景妙高招白鹤 东西分标山两重:花山在左,天池在右 百步潺湲伴奇石 花山鸟道穿云栈 空山寂鉴余翠岩 难分难解拥入怀:大石山∈树山∈大阳山 旧迹新趣满阳山 梨花开遍树山村 大块文章留大石 两山排闼送青来:纳入现代都市的狮山与何山 山上云闲山下欢 长虹出水通绝壁一峰绝顶作大观:苏州最高大的穹窿山 一峰更比一峰高 莫道书生空议论 青山有幸得根源 欲把石湖比西湖:当石湖遇到了上方山 山水相依画中游 众生四汇礼上方 归去来兮乐田园:古今宜居的旺山景区 古来圣贤爱山居 今日山村亦繁华 鸟瞰太湖佳绝处:渔洋山上的湖光大片 左右高低观太湖 崎岖蹊径有奇趣 太湖仙岛山缥缈:宛若桃源的洞庭二山 湖山钟毓太湖石 古木参天植幽谷光天福地山水镇:光福群岭的古迹奇观 西崦湖光映塔山 梅花如雪柏苍苍 石壁石矶立水涯 日涉成趣山谷城:我在智慧谷转山的时候 尾声:“山盟”常在,“锦书”可托 序言 本书为文化散文,以作 者定居苏州十年间的亲身 游历为基础,以苏州西部 山林为专题,系统描写苏 州西部三十余座山岭的特 色风景和人文底蕴。 苏州山林虽远不如苏州 园林出名,但苏州历来多 学者、多才人,也有一些 专门描写苏州山水的学术 著作和文学作品。然而本 书既不同于《吴郡西山访 古记》式的田野调查报告 ,又不同于《苏州山水》 式的纯史料钩沉,也不同 于《吴山点点幽》那样的 私人游记随感。本书首先 对苏州山林目前可见的客 观景物,包括近十年来的 新增景观,加以细节描摹 ,并配以作者实拍的照片 ,为读者出游提供参考便 利。其次,综合对比古今 大量文献书籍以及新近微 信公众号中的图文资料, 辨析考证,去伪存真,介 绍可信度较高的苏州山水 文化逸事。最后,将苏州 山林中的各种风雅传奇, 与文学和历史中的相关典 故作联想对比,再基于现 代价值观,作鉴赏与反思 。希望本书能成为苏州小 众山林景点的旅游指南, 也能引发热爱生活之人的 共鸣。 导语 本书为散文集,以作者定居苏州近十年的实际游历、观察和感受为基础,以苏州西部山林为专题,系统描写苏州西部二十余处风景优美、底蕴深厚的山林。本书首先立足于苏州山林目前实际可见的客观景物,尤其是对于近十年来的新增景观多加观察和细节描写,对于已彻底无迹可寻的历史古迹则不做过度的钩沉,为读者实际游览提供参考便利。其次,作者广泛阅览相关资料,将诗词歌赋、文章书籍乃至文史资料综合对比,相互验证,去伪存真,获取新知,带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山水品鉴。最后,将苏州山林中高僧、隐士、文人、帝王等各类人物留下的风雅传奇,与世界文学和历史中的相关典故作对比,以现代人的价值观做一些联想和点评,增加读者神游的趣味。 精彩页 姑苏白发三千丈: 灵岩山中的吴宫古刹 毗邻木渎古镇有一座灵岩山,据说春秋时期山中建有吴王的离宫别院——山上的馆娃宫和山下的姑苏台。而“木渎”这个奇怪的地名也与此有关,为了建造山中的宫殿,从河道里运来的木材塞满了河港,导致“木塞于渎”,于是木料集散码头所在地就叫“木渎”。 苏州古城虽然号称自伍子胥建城以来就没挪过窝,有着两千五百年的城建史;但古城之内却没有哪一个地点可以像灵岩山这样高调地宣扬自己丰富的春秋历史。“白发苏州”最深的几道皱纹一定来自灵岩山的褶皱。 吴宫花草埋幽径 唐宋以来,灵岩山一直是诗人们吟咏吴越、借题发挥的对象。这些诗句反过来加深了此山留存春秋古迹的印象。苏州大才子唐伯虎的《登灵岩》就十分传神地描写了老僧闲话说春秋的场面: 山鬼踉跄佛殿荒,老僧指点说吴王。 银瓶化去余宫井,柿叶飞来满屧廊。 枯叶纷飞,古寺荒凉,老僧还不忘指点哪里曾是吴王临幸的地方。就像潦倒的阿Q吹嘘自己祖上的阔绰,颇有几分黑色幽默。 若干年后,另一位明代才子、吴县知县袁宏道来到馆娃宫“响屧廊”旧址时,只见这里“盈谷皆松”,听到松涛阵阵,便跟山寺里的和尚打趣说:“此美人环佩钗钏声,若受其戒乎,宜避去。”不明就里的和尚一脸茫然,完全接不住视察领导抛来的冷梗。 不过,那些无从验证的往事恐怕也不是毫无根据的。2010年木渎地区考古发掘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春秋古城遗址,遗址的西线正与灵岩山接壤。临近城池的山地理应更容易开发经营,所以在这座低矮的山头里建造离宫别院也是合情合理。 《越绝书》中说吴人曾在山顶修建“馆娃宫”,而位居山顶的灵岩寺一直都被顺理成章地认定为馆娃宫的旧址。如今,除了前面提到的吴王井和响屦廊,还有玩花池、玩月池、梳妆台、琴台等众多景点,皆可供“老僧指点说吴王”。若不是暗藏这样的典故背景,在一个和尚庙里作如此香艳的景点命名会显得不伦不类。 “馆娃宫”的“娃”不是小孩的意思,而是吴地古方言对美女的称呼。“馆娃”换个更常见的说法就是“金屋藏娇”。而且这位美女不是别人,是“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 夫差和西施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击败,自甘为奴,以求苟全性命。他从越国物色了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很喜欢西施,特地为她在灵岩山顶造了宫殿。迁入“馆娃宫”的西施,卸妆的脂粉顺着山涧流到了河里,就成了山下的“香溪”,真比《阿房宫赋》所言“渭流涨腻,弃脂水也”还要夸张浪漫。现在的“香溪”是木渎古镇里山塘街旁的一条河道,但求清澈,不求芳香。 所谓的吴王井、玩花池、玩月池其实都是灵岩寺西花园里的天然水潭,皆被驳岸并砌上围栏,大的称“池”,小的唤“井”。登阶入园,先看到一座用黄石砌出的方塘——玩花池,面积最大,位置也最显赫,不过四四方方,像座普通的放生池。有特色的反倒是偏居一隅的玩月池,不仅用太湖石自然地驳岸一圈,还用太湖石筑起一道不规则的拱门,是苏州园林里都难得一见的新颖设计。可惜水质暗浊,看不清鱼儿沉浮,联想不到浣纱沉鱼的美人西施。吴王井则用花岗岩条石修了一圈栏杆,相比于普通的石井栏,简直是庞然大物。 P1-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西南诸峰别样苏州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五龙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136501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24-01-01 |
首版时间 | 2024-01-01 |
印刷时间 | 202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02 |
CIP核字 | 2023150552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