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语(平民正心修身)/重读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论语:平民正心修身》是一位当代官员对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的阐释与思考!

在漫长的人生中,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做人最为紧要。孔丘原著的《论语》总的精神就是“正心修身”,就是做人的艺术,是成就人生的指南。人生的一切事业功绩,都始于做人。一个人最终所能达到的成就,其实也是做人的必然结果。《论语》是人学,是为人处世的经典,亦是原则、方法论。它是一部古书,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内容推荐

《论语:平民正心修身》是以语录体记述的孔丘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本源。《论语:平民正心修身》则是作者以普通人的视角,对《论语》进行的解读。作者为一名官员,对论语一直有着深入的研究,此次分析,围绕着“正心修身”,以提高修养,探讨社会现象为脉络,逐章逐句解读,希望以理论联系实际,开启、激发读者的思考,从而达到互动交流的目的,共抵至境。

目录

前言

自序:从《论语》开始

修订版序:学而……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乡党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后记:解构与重建

试读章节

学而

总论 人生是永远的学习

学习的真正要义,在于学习并形成自己独立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学会自然运用与人交往的处世技巧,建立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生就是学习,而且是永远的学习;在学习中求索,以学习为生存的状态。

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决定学习者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的基本问题。

学习并不只是拿着教科书坐在课堂中,因为我们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只在于是否有心,是否注意到了客观世界的不同,是否善于学习。

通过学习,先正己,而后对社会有用,即为政。为政,目的不是做官,而是为社会做事。因此,学习就是学做人。做人的基本形态表现为外在的,是礼仪和享受人生的欢乐。因此,学是总纲,德是学习的目标,政则是学习的社会效果,孝、礼等只是达到德的必须之途径。

由此,我们不妨对“学而”所蕴含的内容做一个基本的概括:

学习的价值取向:学而优则仕。

学习的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习所要达到的境界:做人,面对所遇到的诘难,首先能够做到“反躬求诸己”。

学习的意义:就是忠,就是恕;就是对国家忠诚、对人宽厚。

学习的社会效应: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习的过程:坚持长期不懈的学习,“学而安于道”。

学习的生活意蕴:就是孝敬尊长,爱护兄弟,对朋友有义,对邻里有德。

学习对于人生的助益:修养品德,砥砺自己的人品,使自己能够有尊严、有品位地活着。

学习的目的:“成人之美”而最终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德行与事业。

每一种状态,都有相应的楷模,比如颜渊、子路……

题解 唯学习为人生第一要务

《学而》是《论语》的开篇之章,旨在务本。朱熹曰:“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各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

“学可以立德,学可以增智,学可以致用。”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是人生的出发点,是做人立世之根本。唯学而知方,以行其义。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材。无论穷达,唯学习是第一要务。

君子为人处世,能做到不因他人不了解自己而心生抱怨,他们的思想与乐趣远在物质之上。高行微言,所以修身;博学切问,所以广知;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才有高下,德无止境,学而无涯,不学则无以立足社会。学识来自实践,学问是靠亲身的经历获得的。人非生而知之,任何学问见识,皆需广泛地学习,学然后有所得。国以民为本,家以孝为先,做人以德为重,修身以学为主。因此,古人说:学为立世之本。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析

[学]求取知识,跟从先觉者学习。

[时]经常,时常。

[习]反复练习、实践。  [说]通“悦”,发自内心的欢愉。

[知]了解,理解。

[愠]愠怒,生气,迁怒。

译文

孔子说:“持之以恒地学习,领悟了困扰自己的疑难,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喜悦的呢?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快乐的呢?别人不理解自己,既用不着生气,也不必迁怒于人,这样坦荡的胸襟又有谁不敬其为君子呢?”

P1-3

序言

《论语》以语录体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本源,被儒家学派尊奉为圭臬。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扩展,影响遍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有关《论语》章句的注疏累代不绝,注解、研究《论语》的专著卷帙浩繁,各领千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貌的《论语》文化,在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前进的方向。

《论语》博大精深,内涵包罗万象。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论语》的思想宝库,大至治国,小至日常起居,都显示着精警的哲思,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是,后世人们在研究《论语》的过程中,由于狭隘意识的影响,画地为牢,囿于门户、学派或政见的不同,互为攻讦,武断地将《论语》划归某一学派,有意无意地将其导入一种神秘的、宗教式的书斋文化。将其对大众文化的建设功能歪曲、掩盖或抹杀,实在有损于《论语》思想的弘扬,有悖圣哲之初衷。一些通俗的解读又流于表面注解,对《论语》思想、精神的把握有所偏离。还有一些人带着偏见,对《论语》肆意否定,进行牵强附会式的批判,以表现自己的“深刻”。其实,《论语》就是《论语》,不是别的什么。人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体悟自然有所差异。不同层次的人品读《论语》自有不同的体会,不同职业的人学习《论语》自有不同的心得。我们都不能否认的是,开卷有益。《论语》历久而弥新,这是由其内在品质决定的。对于《论语》我就是如此理解的,也尽力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当然,我知道,《论语》所要求的境界我一生也难以达到,但是,我仍然会努力地去实践。《论语》的真谛也就在于力行,反躬求诸己。对于本书的编撰,我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力求有自己的理解。经过多年努力,在业余时间这项工作终于得以完成。由于编写者学识所限,必然存在许多疏漏和不当的地方,恳请方家批抨指正,疑义相与析,学问共相长。对于不只是用眼睛阅读,也愿意用心灵去感受的人,此书也许有一点价值。

本书的编撰体例包括原文、注析、人物简介、译文、历代论引和札记等七个部分,旨在方便读者阅读,达到联系现实、学以致用、提高修养的目的。另外需要提及的是,本书的行文重点在“札记”部分,这也是我最为着力的地方,它多以一句话切入主题,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的轨迹,以随笔写就,阐发评析,融合了编撰者的研读心得、感想及浅议于一体,以一得之见为引玉,意在开启、激发读者的思考,从而达到互动交流的目的。《论语》的解读,历来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为解读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需要服务的。我们在解读中力求不悖离《论语》的思想精神,当然,《论语》常读常新,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受益,因而,对于《论语》的学习永远也没有终点。

刘强

2005年9月9日

后记

解构与重建

春秋战国是一个动荡而又充满蓬勃生机的时代,是一个富于激情、自由展示智慧的时期。五霸争盟,七雄争胜,各诸侯间的杀伐征战,既有土地的兼并与裂割,又有思想文化的浸融与升华。这一时期既为各派思想家提供了用武尝试的条件和舞台,也汰洗熔铸了一批思想先哲,造就了独特的中国古代诸子文化。

在这璀璨的古文化星空中,孔子以其弘大的思想光芒,照彻千古,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他处在社会大动荡时代,一生遭受过很多痛苦,雄心受挫,幻想破灭,困苦贫穷,他的精神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崩溃,他的思想与性格,却因此受到了严峻的锤炼。他肩负起复兴中华文化的大任,删《诗》、序《礼》、修《春秋》,为中华文明进行了非凡的奠基,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影响深远的“东方圣经”,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不朽丰碑。

《论语》是一种境界,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教科书,是做人的艺术,而并非僵死的教条。我每每读之,无不为其思想的精警所震憾而深受启迪。人之立世,首当品行,然后才具。其实人生的一切成就都与人品有关,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金钱、地位、才智都不足凭恃。司马光说:聪慧明察、刚强坚毅,叫做才能;公道耿直、中正和平,叫做德行。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近年来,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各种浮躁、奢靡现象大炽,炒作之风日盛,整个社会阶层都呈现出急功近利的迫切心情。一切的行为都以功利为目的,以包装为手段,只求成名于一时,不计利害,颓废、放任,丧失了积极、振作的进取精神。对照典籍与史册所载之鉴,令人不胜忧心。然我辈平民百姓,无力改变什么,只是希望尽可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虽非鼙鼓之振,但也强于喑喑漠然。我国漫长而曲折的文明史,孕育了无数的志士仁人、古圣先贤,也蕴藏着许多促使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思想资源、资政资源、文化资源和智慧资源。因此,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我们当效先哲而自强,以我们的力量,建构我们积极的文化思想。

“士穷乃见节义。”黑夜中我孤独地走在路上,没有灯光,没有星月,只有心灵的不熄之火烛照着我前行。我不知道这样的探索是否有益,能否被认可,只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有时也会看不到前面的路,看不到前面等待的是什么,心里充满疑惑。我只是孤独地坚持着,做着无望的努力——我没有理由放弃。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很多发表在报刊媒体上的精辟言论。在此谨向有关同道深致歉意和衷心的谢忱。由于编写者的阅历、水平和所据资料的局限,书中谬误、偏见料必很多,真诚地欢迎专家学者、读者惠赐雅教,不胜感激。

本书于2006年出版,正值国学热初兴之时,幸而受到读者认同。数年来,连续多次重印,令我深为感动。读者的这种支持也鞭策着我再次对自己的理解予以斟酌订正。但愿能够继续得到读者们的关注,也渴盼得到方家的教正。敬致谢忱!

刘强

2010年7月于西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语(平民正心修身)/重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战国)孔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07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4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77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2-49
丛书名
印张 31.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0
3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