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孟子(平民议政)/重读经典
内容
试读章节

【译文】

梁惠王说:“为了治理好这个国家,我真是呕心沥血了。每次河内发生灾荒,我就一边迁移灾民到河东去,一边调运粮食到河内赈济灾民。河东发生灾荒,我也这么办。再看看邻国,没有哪个国君能像我这样为百姓操心的。但是邻国的人口并不减少,而我们魏国的人口也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一相碰,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了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止住了脚。逃了五十步的士兵嘲笑逃了一百步的士兵临阵脱逃,您认为他嘲笑的对吗?”

梁惠王说:“不对,逃跑五十步和逃跑一百步都是临阵脱逃呀!”

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应该明白魏国的百姓为什么没有比邻国多起来。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放入鱼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百姓生老病死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让百姓生老病死有保障,这就是王道的开始。五亩大的宅院,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能穿上丝绸了;让鸡、猪和狗等禽畜不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干扰他们错过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宣讲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如果能让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穿丝绸、吃肥肉,一般的百姓能穿暖、能吃饱,做到了这一步,却不见天下归心,那是绝不可能的。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一般百姓吃的粮食,君王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君王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君王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收成不好’。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人,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大王请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想方设法让老百姓衣食无忧,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历代论引】

《孟子正义》曰:“王化之本,在于使民养生丧死之用足备,然后导之以礼义,责己矜穷,则斯民集矣。”

朱子曰:“惠王不能制民之产,又使狗彘得以食人之食,则与先王制度品节之意异矣。至于民饥而死,犹不知发,则其所移特民间之粟而已。乃以民不加多,归罪于岁凶,是知刃之杀人,而不知操刃者之杀人也。不罪岁,则必能自反而益修其政。天下之民至焉,则不但多于邻国而已。”

杨氏曰:“移民移粟,荒政之所不废也。然不能行先王之道,而徒以是为尽心焉,则末矣。”

程子曰:“孟子之论王道,不过如此,可谓实矣。”又曰:“孔子之时,周室虽微,天下犹知尊周之为义,故春秋以尊周为本。至孟子时,七国争雄,天下不复知有周,而生民之涂炭已极。当是时,诸侯能行王道,则可以王矣。此孟子所以劝齐梁之君也。盖王者,天下之义主也。圣贤亦何心哉?视天命之改与未改耳。”

【札记】

令人感动的牢骚

人们都有快乐,也都有烦忧。平民百姓如此,帝王将相也是这样。

怀着为国为民的初衷,梁惠王可谓用心良苦,可谓呕心沥血,然而总令他不满意的是“邻国之民不加少,而寡人之民不加多”。

正是没有一个好的立国方略,其所作为的,也不过是访贫问苦的表面文章。自以为做了很多仁政善举,其实只是做了一个临时性的救灾机构所能做而又没有做得很好的事。因此这是王者的失职。所幸梁惠王还能自省,还能苦苦思索,还有求教贤者的勇气。  不从根本上着手,却在具体事务中打转,自以为在做实事,在为民尽力,其实人民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益。

那么,看看孟老夫子为梁惠王支的招。他设想了一幅美妙的田园美景。他说,这就是王道,由此便可达到“王天下”的目标了。

P6-8

后记

仰望与感念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经典,它继承并丰富了孔子思想,是儒学的基石,对于构建儒学大厦具有奠基意义。孟学,一言以蔽之,就是人学,是关于人、人伦、人性、人道、人格诸问题的阐述与揭示。《孟子》一书荡漾着充塞天地的浩然之气,令人景仰。

我对于《孟子》怀有深深的敬畏,所以在解读时几经犹豫,不敢贸然动笔。面对先哲的箴言哲思,自感不足以置辞,因而只能以膜拜的心态,努力以自己的悟解试图有所援近,不敢妄言心得,唯愿以蒙承教,不致离经叛道。

无论我的解读能否为读者认可,总算是做了一点实实在在的事,至于谬误与鄙陋之处,也只好切待方家匡正了。虽有汗颜,但也欣慰。因为,面对这个喧嚣的世界,我辈平民百姓无力改变什么,能够做到的就是以自己的努力做一件具体而有益的事,尽可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声音虽非鼙鼓之振,但也强于喑喑漠然。对于我自己来说,这些日子没有虚度。我努力了,我也尽心了,唯一的遗憾是不能做得更好、更精美一些。

孔子述而不作,我自感既不足以述古,也无能力综述当今,因而深自惶惑。于是只好虔诚地跟在古人身后,摇旗呐喊,人云亦云,只是尽可能地喊出古人的初衷。而对于当今学人的识见,则力求体味,尽可能地学而用之,以为借鉴。每当读到古今贤哲的论述与卓识,总令我情不自禁地感佩。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有关人士的精辟言论,虽然也做了相应的标注,但由于编写者的不慎,有所遗漏。因其语意精警,暗合先哲思想而不忍舍弃,姑妄用之,在此谨向有关同道深致歉意和衷心的谢忱。由于编写者的阅历、水平和所据资料有限,书中可能存在很多谬误和不足,在此真诚地祈愿方家、读者惠赐雅教,不胜感激。

关闭电脑,走到外面,看到花园里的玫瑰已然凋谢,岁月的灿烂已经成为过去,而我却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赏。怔忡之中,偶见一枝在绿叶下羞怯地盛开。心里不觉升起一抹感动,有丝丝温软的情韵润过心田,于是弯下腰,向它深深地致意。

刘强

2010年7月于西峰

目录

序:聊天的政治智慧与成就

《孟子》章句解读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后记:仰望与感念

序言

聊天的政治智慧与成就

《孟子》,就如同一部古代版的网络聊天记录。

在这个以孟子为中心的聊友群组中,有诸侯王、有社会活动家、有饱学之士、有他的学生,还有平民百姓。他们所聊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教育、伦理、修养等各个领域;而对于任何一个重大的话题,他们均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没有话语霸权,也没有权力的压制,只有探求真理的热忱与激情。在这个交流的平台上,他们尽情地展示着自己思想的光芒。

真知灼见永远深藏在民间,而民间的语言方式,就是聊天。孟子与国君们神侃,他能够说出实话,他以大丈夫的气节无所顾忌地说出了草根阶层的心意,于是便有了《孟子》一书。

政治并不是政治家的专利,也不是所谓的各种专家的自留地,更不是官僚垄断的谋利工具。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是由具体的民众之家所组成,不是一家一姓之私产,更不是某一个利益集团的势力范围。因此,国家之事,实为关乎民众每一家之事,全体民众都有权参与,任何一位公民都有发言权。谁也不能代表谁,谁也不需要一个代表不了自己意愿的代表。

聊天的真谛,就在于说出自己想说的真话。真话大多就是实话,实话往往来自于对社会的真实的感受。真话、实话共同的特质就是发自内心,因而体现的就是说话者自己的心态。众多心态的共同趋向,概括起来,其实就是民心。民心之所向,就是天地之心;民心之所愿,就是天地之大道。

人们都在关心着国家大事。不论处在何种位置,从事何种职业,也无论身份高低贵贱,大家所关注并谈论的都与国计民生相关。年景的和顺与收成的饱秕,国家官员的任命与升迁、政绩作为与官德人品,以及传闻轶事、家长里短,都是人们闲聊时的重要话题。人们的闲聊都有自己的理解、评判和感慨,寄托着各自的期许。这一切也都是国事的衍生,是民生安居心态的晴雨反映。

问计于民,早有传统,追溯自远古伊始,三王询刍尧于垄亩之间,孔子周游于诸侯之前。于是在田间、在路旁,一个个国君放下身份,礼遇贤士,坐而论谈,载而师之。那些古人们驾着马车,走在路上,停步在树荫下,坐在田畔间,听取手足上沾满泥土的种地者的述说,听取人们的牢骚与揶揄,感知着世道人心。其乐融融,其心也洋洋。

其实,真实的民意就存在于这平凡而普通的民众的闲聊之中。无意之中见真心。

孟子也是以一介平民的身份,才说出了千古至真的言论。如果他也有一官半职,也许就没有这样的勇气,也许就被俸禄与利益的诱惑所收买,也就不可能言平民之所言了。

基于闲聊之间的语言,不是政治文件,也不是板着面孔的说教,更不是虚假的汇报,而是心灵的自由交流,是思想的自在交锋,是自然而然的带有泥土与草根气息的谈说。它清新而无伪饰,不刻意讨好,也不恣意夸饰,只是真实地流露着自己的感觉。

聊天是一种情趣。重要的是要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话题。

最为快意的聊谈,就在于能够与谈得来的朋友欢聚一堂。即使他们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是能从不同的认知角度激发你思想的火花,这同样令人心旷神怡。而尤其是那精湛的语言,精辟的论辩,其闪耀着的思想想的光辉,令人心向往之。

其实,聊天更是普通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一种生存的需要。聊着聊着,普通人之间,就聊出了精彩;情侣之间,就聊出了情感;学者之间,就聊出了境界。以至于在千百年前,就聊出了一个孟子,聊出了一代千古亚圣。

那么我们就去看看,看他们都聊些什么,何以聊了千年还未止息。或者我们也可以参与其中,与他聊聊。现在,就开始吧。

刘强

2005年9月9日

内容推荐

孟轲原著的《孟子:平民议政》由序言、章句解读、后记三部分组成。作者以独到又极具亲和力的视角、语言,阐释了古老的儒家著作《孟子》,议政是该书的主题,如何参政议政,如何成就政治智慧,是《孟子:平民议政》要探讨的。这是一部以普通人的视角研读经典著作的佳作,值得品读。

编辑推荐

孟轲原著的《孟子:平民议政》是一位当代官员对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的阐释与思考!

封建社会中,孟子所倡的人伦礼仪是人立身行事的准则,上至皇室贵胄,下至贩夫走卒,都以此为教典。不敢有丝毫逾越。宋代以后更与《论语》、《大学》、《中庸》同列为四书,成为当时蒙学入门的科举考试的必读书。世人若是要明智仁义,不可不读《论语》,亦不可不读《孟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孟子(平民议政)/重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战国)孟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070332
开本 16开
页数 4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54
丛书名
印张 28.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1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