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德国文化解读--人类文化苍穹的双子星座/文化新视野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当代中国人的眼光,以包容各种异质文化的气度,从现实的文化问题和现象切入,重新审视德国文化。在对话、沟通和理解的前提下,吸纳,消解由文化冲突所带来的种种困惑,从民族文化本原和精神特质上认识和把握德国人的民族特性及德意志民族长期以来呈现出巨人活力的源泉。

内容推荐

德国真是谜一样的国家,它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那可怕的军事力量一一度令全世界为之震惊和恐惧;经过两次大战的惨败,它又像传说中的不死鸟那样,浴火重生,再次迅速崛起,成为当今世界上有巨人影响力的人国。对于德国和德国人,我们究竟了解多少?我们怎样才能真正认识他们?本书作者认为,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德国和德国人,把握住了德国人的民族特性,也就把握住了德意志民族长期以来呈现出巨人活力的源泉。  美国学者戈登·A·克雷格认为:“对德意志这个国家来一个概括,人人都感到很难,大概是因为德国人总是不像其他各族人民那样服从逻辑法则。”  德国哲学家尼采也说:“德意志的灵魂道德是多重的、多源头的、混合重叠的,而不是实实在在建立起来的,——而同时从任何意义来说又是‘中心民族’,因此,德意志人比起其他民族来,对他们自己就更为不可捉摸、更复杂、更矛盾、更不可知、更难预测、更令人吃惊,甚至更为可怕。”  正因为存在诸多的矛盾之处,作者认为,将让人着迷却又难以理解的德意志文化称为人类文化苍穹中的“双子星座”是非常形象的。

目录

前言/ 1

文武双全:德国人的文韬与武略/ 1

诗人和文学家的国度/1

倾诉心灵的音符/ 11

武味十足的德国人/17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德意志文化中的理性与疯狂/27

理性的辉煌/27

理性的迷失/36

似是而非:德国文化中的民族主义和非民族主义/45

民族主义的历史变奏/45

从失败中走向理性和成熟/49

值得注意的两种倾向/52

旧瓶与新酒:德意志文化中的传统与发展/59

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59

活力四射的生活文化/ 7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83

散发着浓烈现代气息的传统节日/90

宽容与偏见:德国人双重特性的思想文化/97

宽容的德国人/97

固执、偏见的德国人/104

服从与叛逆:德意志民族的矛盾文化心理/ 113

权威崇拜和奴性服从/ 113

叛逆的德国入/123

强权与懦弱:琢磨不透的德国人/ 129

强悍的德国入/129

懦弱的德国入/ 138

工作狂与休闲家:德国人的生活态度/ 145

勤奋、高效率的德国人/145

“闲情逸致”的德国人/ 148

旅游德国/ 150

一段有趣的对话/153

保守与激越:徘徊于极端之间的民族/ 155

保守的德国人/155

激越的德国人/160

专制与民主:迷茫不定的德国政治文化/ 167

对专制制度的留恋/ 167

外来干预与民主政体的确立/ 169

莱茵模式:自由主义与集体主义有机结合的经济文化/ l75

后来居上/175

灰烬中升起的不死鸟/177

第三条道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179

糟乎?美乎?褒贬不一的德语/183

“糟糕的德语”/183

魅力德语/185

参考和引用文献/188

后记/ 190

试读章节

文武双全:德国人的文韬与武略

德国人的文才是举世公认的,从近代的哥德.席勒到20世纪的最后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贡特’格拉斯.无不向世人展示出德国人超群的文学天赋.而德国人在音乐艺术等领域的成就更是独领风骚。与此同时.德意志民族又是一个具有极浓的扩张主义和军国主义意识的民族,不仅产生过克劳塞维茨等西方最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而且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令世界另眼相看。因此, 。文武双全”对于德国人而言是当之无愧的。诗人和文学家的国度

如果就外国文学在中国读者中的影响进行一次调查,几乎可以肯定,德国文学不会像法国、英国和俄国文学那样为人们所熟悉。更多的人们首先会想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悲惨世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文学名著和拜伦、雪莱等著名诗人,却很少有人会提到歌德的《浮士德》。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如此,将德国称为“诗人和文学家的国度”又从何谈起昵?其实,从近代以来,德国曾涌现出许多世界级的文学泰斗,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那么,为何中国读者对德国文学的了解相对较少呢?有学者认为,除了介绍工作做得不够以外,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读者的欣赏习惯和德国文学本身的特点之间有距离。这可谓一语中的。

英、法、俄等国的文学作品,包括前面提到的各部名著在内,通常用文学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社会的各种弊端和罪恶现象,就事论事。与之相比较,德国的文学作品则有所不同。众所周知,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善思考喜想像的民族。在德国人的文学作品中,除了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进行揭露外,更重要的是蕴涵着对人生意义以及社会理想的哲学思考。各种作品通常站在哲学的高度解剖社会现象,体现着作者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这较之前者似乎又高了一个层次。

歌德曾经提到读者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读者受教育较少,他们满足于“眼前发生的事件”,即只对曲折的情节感兴趣,喜欢读侦探小说和冒险故事等;第二个层次的读者受教育较多,他们不满足于跌宕曲折的情节,而希望作品能够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引起他们的喜怒哀乐;第三个层次的读者则有更高的要求。他们所要求的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被感染和被教育的状态,而是要求所阅读的作品能够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诱发他们的思考。或许德国的一些伟大作家都有歌德的这种看法,他们将第三层次的读者作为自己作品的主要对象。中华民族是一个较为现实的民族,多数人对于深层次的思考“望而却步”,于是,一些德国文学名著在中国出现“曲高和寡”的状况就不足为奇了。大诗人歌德

自近代以来,德国文学界最杰出的作品是通过优美的诗篇和精彩的戏剧得到展示的。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出自大文豪歌德之手。

提到歌德,爱好文学的人们并不陌生。这是一位世界级的大文豪。据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特别喜欢他的作品。列宁在流放时,身边携带仅有两部文学作品,其中就有一部是歌德的传世大作《浮士德》。在当今的德国,歌德同样家喻户晓,德国人把他看成是民族的骄傲,因此,以歌德命名的街道和文化教育机构比比皆是。德国著名的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大学就是以歌德命名的。而当今德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机构“歌德学院”更是借用了这位文学巨匠的赫赫大名。 歌德是德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与莎士比亚齐名。他一生经历了德国文学史上“狂飙突进”运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阶段,是德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作家。他创作浩繁,各种诗歌、小说、戏剧等达140多卷。

我国读者对歌德也不陌生。提到歌德,人们首先会想到《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展示的凄美爱情故事,想到他那脍炙人口的诗句:“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神至圣。”《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曾一度轰动整个德国和欧洲,因为它表现了觉醒的市民阶级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抗和批判。据说,一代军事枭雄拿破仑对这部书信体小说情有独钟,在东征西战中也不忘带在身边,前后竟然读过七遍之多。

歌德最杰出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的创作上。他一生从事诗歌创作的时间长达六七十年,数量达2500多首,包括自由体诗、抒情诗、叙事诗、格言诗、哲理诗等,其中有许多珠玉之作,经著名音乐家谱曲后,成了各国人民传唱的世界名曲。

人们在阅读歌德的诗作时,会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在享受优美诗句的同时,还会体会到隽永深邃的意境。几乎从每一首诗中都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会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或者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哲理思考。歌德的作品之所以呈现出这种特点,是因为这位文学巨匠一贯坚持他对文学作品的评判原则:“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在青年时代,歌德的诗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在歌颂生活、自然和爱情的抒情诗中,往往表现出情景交融,热情洋溢,感情奔放。人们在读罢这些作品后,心情会像阳光一样灿烂。在这方面以《五月之歌》①最具代表性。P1-3

序言

德国是当今世界上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对于我们普通中国人而言,对德国人的最初认识是与德国人的一流工业实力、强大军事威力以及近代历史上德国对中国的侵略联系在一起的。

在近代洋务运动中,中国北洋舰队曾因拥有两艘德制重型铁甲战舰“定远”号和“镇远”号而一度令各国海军侧目。1 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加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侵占我胶州湾,统率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种种罪行。此后,德国人又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她那可怕的军事力量一度令全世界为之震惊和恐惧。于是,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提到德国,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可怕的军国主义。

如今,随着中国日益注重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人们越来越关注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状况,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德国再次成为我们注目的对象。现在,人们提到德国,文化和思想界首先想到的是歌德、席勒、康德、黑格尔、尼采、马克斯·韦伯、格拉斯等泰斗和哲人,音乐界首先想到的是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巨匠,科技界则必定要想到马克斯·普朗克、伦琴、爱因斯坦等响亮的名字。至于经济方面,人们则羡慕德国的富有、效率,联想到“奔驰”、“宝马”、“大众”、“西门子”等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并热衷于探讨有趣的“德国现象”,即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德国为何能像传说中的不死鸟那样,浴火重生,再次迅速崛起,成为当今世界上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当然,新闻媒体中时常提到的新纳粹问题也使人们不免对德国的政治发展前景有几分忧虑。

其实,关注德国的并非只有我们中国入,西方人也一样。著名德国问题专家、英德协会主席艾伦·沃森曾写了一本名为《德国人——他们现在是谁?》的书,从历史、文化和地理等不同视角剖析当代的德国人,在西方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当然,西方人之所以对德国人感兴趣,主要在于他们对就在自己身边的德国邻居所发生的各种变化的关注,在于德国的各种变化与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有一份报纸曾这样写道:“当德国在1 945年无条件投降的时候,她被完全打败了;她的城市和产业被摧毁;她在世界上没有立足之地;她的国家被划分成了一块块占领区。今天,她以统一的面貌立于世界,拥有八千万人口和欧洲最强大的经济实力,她的首都又回到了柏林。这是一次惊人的转变,一次能决定欧洲未来的转变。对于德国的欧洲邻邦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她的特性——今天的德国人是民主主义者、好邻居,还是一种威胁?”德国是好邻居还是一种威胁?这才是欧洲人最关心的。

就我们中国的普通百姓而言,从一种文化的角度来对德国入进行认识似乎更合适一些。虽然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文化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认的定义,但文化的内容应该是一定的。它是一定的人们的思想模式、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的集结特征,是某一社会内部成员表现出的非自然的一切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规则。按照某位著名国际政治家的话说,“文化是很根深蒂固的东西;它虽然不是有形的,却非常真实。价值观、概念、态度以及行为准则等等,都在人们心中占据着显著的地位。”从以上“概念”出发,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德国人,实际上是要认识德国人的民族特性。把握住了德国人的民族特性,就把握住了德意志民族长期以来一直呈现出巨大活力的源泉。

那么,德国入的文化特征又是什么呢?本人曾在拙著《德国精神》中从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层面谈了自己对德国入的看法,认为德国人的性格中存在着许多矛盾的方面。其实,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德国人,人们同样可以看到德国人的各种矛盾特征。专门研究德国问题的美国学者戈登·A.克雷格也曾经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对德意志这个国家来一个概括,人人都感到很难,大概是因为德国人总是不像其他各族人民那样服从逻辑法则。”德国人自己也有相同的看法。大作家托马斯·曼也承认:“德国人确实是难加断定的民族。”而德国大哲学家尼采的定义更令人对德国人茫然不知所措:“德意志的灵魂道德是多重的、多源头的、混合重叠的,而不是实实在在建立起来的;这是由于它的起源……德意志民族是多个部族的最特殊的混合……而同时从任何意义来说又是‘中心民族’,因此,德意志人比起其他民族来,对他们自己就更为不可捉摸、更复杂、更矛盾、更不可知、更难预测、更令人吃惊,甚至更为可怕……德意志人的特点就是,‘什么是德意志人’,这个问题在他们当中始终存在……德意志人自己并不存在,他处于形成之中,他在发展他自己!”正因为存在诸多的矛盾之处,笔者认为,将让人着迷却又难以理解的德意志文化称为人类文化苍穹中的“双子星座”是非常形象的。

文化是传统的,又是现实的。一种文化的形成有一个积淀过程,有一定的连续性,同时又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本着这样一种认识,本书在解读德国文化时,主要是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去进行追溯、考察和探讨,前者可以深化人们对德国文化的历史认识,防止肤浅;后者则可以向人们提供更形象直观的视点,防止陷于空洞和抽象化。

后记

本人长期在高校从事德国历史和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今天有机会将自己对德国文化的一些感受呈现给广大读者,颇以为幸。书中内容既有本人在德国留学时的亲身经历,也吸取了中外专家、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由于写作体例限制,未能对所引材料一一注明出处,而是一并纳入“参考和引用文献”中,在此向有关专家、学者深表谢意。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此恳请专家、学者指正。

作者

2004年10月干武昌桂子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德国文化解读--人类文化苍穹的双子星座/文化新视野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邢来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01284
开本 16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151.6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5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