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1中国年度散文
内容
编辑推荐

由中国散文界选家选编的《2011中国年度散文》(作者王剑冰),是从全国近百种文学报刊当年发表的数以千万字的散文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旨在检阅当年度散文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散文。

内容推荐

《2011中国年度散文》(作者王剑冰)是由中国散文界选家选编的。

《2011中国年度散文》收录了《骏马背上的赤子》、《油菜花》、《小圈子与大众——关于艺术的未来》、《流年》、《夜雨扬州千年梦》、《从卍的奥秘说起》、《看批判电影去》、《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朱元璋新说》、《背心——一封藏文信背后的故事》、《故乡漫忆》等文章。

目录

解读黄河

山中少年今何在——关于贫富和欲望 

准将的肩章——记戴高乐将军

铁生轶事

凉州曲

神秘的武隆

春秋的老实人和天真汉

十年琐记

还乡

乌托邦臆想的隐蔽动因——读潘鸣啸《失落的一代》

野狐盘卧在寂寞的枕边

骏马背上的赤子

油菜花

小圈子与大众——关于艺术的未来

流年

读苏东坡《潇湘竹石图》记

夜雨扬州千年梦

从卍的奥秘说起

看批判电影去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

朱元璋新说

乡村教育:人和事

背心——一封藏文信背后的故事

故乡漫忆

忆萧乾先生

放鹤徐州

滕王阁

送别周海婴先生

我的美国学生

天高地厚筑我庐——恩师朱德发教授侧记

阿勒泰,天下无处寻觅

从门神敬德说起

我的大年我的洞房

三峡

月亮上的环形山

隐匿的激情

游记二篇:

在“物”的尽头

散文五题

深夜

为了永远不告别

父与子的战争

黄宗江二题

树倒了

郑振铎故里感怀

用镜头说话

冬荷

黄金版图

高明人物记

怀念我的父亲曹禺

离散记

寻找貂蝉

玉华山:玄奘的圆寂之地

“文革”中的知识分子们——我的读书笔记

放飞孙中山

一只孤独的大鸟(外一章)

谁的故乡不沉沦? 

戈壁绝尘

秦淮河

试读章节

那一次导演对我的推荐很满意,山杏家几乎原封不动地成为了电影里女主角的家。制片主任问我场地租金怎么算,我想起从前山杏一家的纯朴,有把握地说,你就随便给吧,他们不会计较。但事情并不似我的预料,当我回到我的城市后,曾很多次在家中接待瓦片的房东——山杏的爹。因为有了汽车、火车、电话,因为有了信息,遥远的山杏爹总是能够快速把我找到并申诉摄制组付他报酬的不合理。比方他说摄制组用墨汁把他的新房的白屋顶刷成了黑色;大灯把院里一棵石榴树烤成了半死;为了剧情需要他们还往河里摔过他的羊,摔了一次又一次,五只羊被摔得十天站不起来……这都是钱啊,可他们都没给钱。我一次次放下手中的写作帮助愤怒的山杏爹向摄制组要钱,心中却时有恼火:要是没有火车呢?一切不是单纯得多吗?交通、通讯和旅游业给瓦片带来了财富,同时也成为一种运载欲望的挑衅的力量。现代化的强大辐射面对封闭的山谷,是有着产生这种力量的资格的,虽然它的挑衅意味是间接的,不像它所携带的物质那么确凿和体面。并且我始终认为,它带给我们的积极的惊异永远大于其后产生的消极效果。

那么,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在进化着乡村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扮演了催生欲望的角色。商业文明的到来和它“温柔的挑衅”使未经污染的深山农人的品质变得可疑;没有它们的入侵,贫苦的山杏们的思维逻辑将永远是宽厚待人。可我想说,这种看似文明的抵抗其实是含有不道德因素的,有一种与己无关的居高临下的悲悯。贫穷和闭塞_的生活里可能诞生纯净的善意,可是贫穷和闭塞并不是文明的代各词。谁有权力不让山杏们利用大山的风景富裕起来呢?谁有权力不许一个乡村老汉跳上火车去找人“投诉”亏待了他的摄制组呢?其实当我在这儿比喻火车是催生欲望的角色时,蒸汽机火车已经从中国全面退役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背影;内燃机车、电气机车也不再新鲜。几年前上海就已经出现标志着国际领先技术的磁悬浮列车。在这个人类集体钟情于速度的时代,那个仿佛不久前还被我们当成工业文明象征的蒸汽机车,转瞬之间就突然成了古董。蒸汽,这种既柔软又强大的物质,这个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启动了近现代文明之旅的动力也就渐渐从领先的位置上消失了。当它的实用功能衰弱之后,它那暖意盎然的怀旧的审美特质才凸现出来。问题是,当今世界,早已先期享受了工业革命那实用功能所带来的诸多物质进步的人们,谁又有权力为了个人今天的审美愉悦,去对那些大山里的山民们说,我们可以富,但你们却不行呢?

我在这时想起一个深山里的少年。上世纪90年代,一个初秋的下午,我在一个名叫小道(向山杏们打听过的小道)的村子里,顺着雨后泥泞的小道走进一户人家,看见在堆着破铁桶和山药干的窗台上靠着一块手绢大的石板,石板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三行字:

太阳升起来了,

太阳落下去了,

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

问过院子的女主人,她告诉我这是她九岁的儿子写的。我又问孩子是否在家,女主人说他割山韭菜去了。那天我很想看见这个九岁的深山少年,因为他那三行字迹歪扭的诗打动了我——我认为那是诗。那诗里有一个少年的困境,愿望,他的情怀和尊严,有太阳的起落和他的向好之心。那天我没有等到他回家,但我一直记着石板上那三句诗。今天那个少年早已长大,或许还在小道种地,或许已经读书、进城。假如在新世纪的今天,我把他的诗改动一个字,变成“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富呢”,我还会认为这是诗吗?

与其承认这还是诗,不如承认这是合理的欲望。如同16世纪葡萄牙诗人在欢迎他们的商船从海上归来时那直白的诗句:“利润鼓舞着我们扬帆远航……”

“利润”这字眼嵌在诗行中看上去的确令人尴尬,但文学的责任不在于简单奚落“变富”的欲望,因为变富并不意味着一定变坏,而“变好”并不意味着一定和贫穷紧紧相连。文学在其中留神的应该是“困境”。贫穷让人陷入困境,而财富可能让人解脱某些困境,但也有可能让人陷入更大的困境。最近我在一篇讨论当代中国乡村的价值变化的文章中读到,消费经济时代的突然降临让许多没有足够心理准备和文化准备的村民,无暇也无力去做其他可供想象的人生筹划。多挣钱以确立存在地位的欲望压倒了这些,他们被迫卷入人与人之间一场财富竞赛的长征:争盖高楼,喜事大办,丧事喜办,以丧失尊严来换取以为的“面子”。中国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过南方一些农村,有人在办丧事时请戏班子跳脱衣舞,因为花得起钱而在邻里间“挣足了面子”。这让人瞠目,让人想到说的虽是村民但又何止村民?我的一位北京亲戚,当年住在四合院一间三平方米的小屋里,如今他在为自己选购汽车时,打开一款已属高档车的车门,竟皱着眉头不满地连声说,“后排座间太小,空间太小!”所有这些,更让人思考一个国家在富强的崛起时,文明在何处以何种面目支撑。文明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制度性守护,是对人性尊严所必需的自由平等的捍卫。这也正是其价值魅力所在。

生活在前进,高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的物质文明在过去200多年里发生的变化远远超过了之前的五千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相对于人类有文明史的五千年,200多年的时间还是太短了些。更何况,若从非洲南方古猿走出森林开始,人类生理和心理的进化至少已经历了500万年。有人类学家称,几乎所有人都对蛇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源于人类祖先早年在丛林中生活,无数代人与蛇共处,很多人失去生命,因此已把这种警觉融人人类的基因代代遗传。当200多年的进步使人类仿佛已经成为这个星球唯一主宰的时候,我们是否真正知道欲望将把自己带往何方?我们是否真正明白自己造成的这所有变化的结果和含义?人类恐怕还要有更漫长的时间去领悟,以让灵魂跟上变化的脚步。今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不断加深,我们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我们的物质要求也一再地扩大,虽然我愿意赞美高科技带给人类所有的进步和财富,但我还是要说,以财富和物质积累为核心诉求的变革,不能仅仅成为一种去伦理、去道德、去乌托邦的世俗性技术改革。巨大的物质力量最终并不是我们生存的全部依据,它从来都该是更大精神力量的预示和陪衬。这两种力量会长久地纠缠在一起,互相依存难解难分。它们彼此对立又相互渗透,构成了我们内在的思想紧张。而文学要探究的领域,也应该包括这种紧张。

为什么我常会心疼和怀念瓦片村的山杏和她的一家?为什么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还是那么爱看电影里慢跑的火车上发生的那些缠绵或者惊险?我不认为这仅仅是怀旧,我想说,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学发明和财富积累的速度,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回望心灵的能力。就这个角度来说,文学最深层的意义和精神可能是保守的——即使以最先锋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文学。保守或许对科技创新有害,但在善与恶,怜悯与同情,爱与恨、尊严与幸福……这些概念中,并不存在进步与保守的问题。因为永恒的道德真理不会衰老,而保卫和守望人类精神的高贵,保卫和守望我们共同生存的这个星球的清洁与和平理应是文学的本意。在人类的欲望不断被爆炸的信息挑起、人类的神经频频被信息蹂躏的物欲时代的喧嚣中,文学理应发出它可能显得别扭的、困难而保守的声音,或许它的“不合时宜”将是真正意义上的先锋!也因此,文学将总是与人类的困境同行。也因此,文学才有可能彰显出独属于自己的价值魅力。P7-9

序言

也许将军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他安排1970年底的中国之行,他希望与毛泽东会见,他也希望看到长城、西安和北京。然而这是世界的遗憾,倘若东西方这两位巨人果真相会,那么也许会改变世界的格局……(范曾《准将的肩章——记戴高乐将军》)晚年的日子里,他一直为写不出东西而痛苦。这种痛苦不像“文革”时期的恐惧那样咄咄逼人,人人不可幸免。这种痛苦是只属于他自己的。(万方《怀念我的父亲曹禺》)……

范曾、舒乙、万方、徐虹、铁凝、陈建功、张抗抗、王充闾、张承志……59位作家,59篇佳作,或落笔现实,关注民生,或回眸历史,再现过往,无论慷慨激扬,还是一咏三叹,在高扬精神旗帜,直面历史和生活方面,都有直抵心灵的震撼力。

由中国散文界选家选编的2011年度散文,是从全国近百种文学报刊当年发表的数以千万字的散文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旨在检阅当年度散文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散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1中国年度散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剑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54341
开本 16开
页数 3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5.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28
16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