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内容
编辑推荐

雾满拦江编著的这本《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刘邦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从中寻找决定他成功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决定了他是刘邦,决定了他的人生事业成功。我们之所以关注刘邦,是因为我们更关注自己。我们之所以希望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是期望于中找到于我们而言的价值思想。

内容推荐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一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由雾满拦江编著。

目录

第一章:人生从四十八岁开始

小人物需要机会,大人物需要敌人

破解刘邦年龄之谜

人生从四十八岁开始

史前大拼爹

刘邦的游侠时代

厨房大侦探刘邦

隐秘的权力冲突

意外爱情事故

吕后婚姻之谜

刘邦的白蛇传

第二章:楚国战队闪亮登场

爬出篓子的螃蟹

叶落而知天下秋

被忽悠死的人

雷同的博弈格局

楚国战队大彩排

激战老领导

这就叫兵法

老兄弟自相残杀

英雄失其所依

纵横帝王师

第三章:刘邦项羽的蜜月期

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帝王术

最优秀的兵法家

大秦流氓帝国

秦汉残暴战

李斯是只大老鼠

刘邦项羽第二次握手

为什么要打压项羽

从此刘郎是路人

刘邦遥遥领先

大火并

第四章:西进序曲

大对垒

一战功成天下知

人性禁不起诱惑

组织的秘密

大拼爹时代

杀手兼职说客

步步血战

遭遇战国老将军

老将军爱卖萌

大哥重口味

第五章:权力游戏

进退维谷

帝国死亡倒计时

权力的真相

第三次屠城

帝国毁灭者

最后的谈判

打不死的赵高

帝国灭亡

约法三章

血腥坑杀

第六章:再战天下

蠢人是需要捧的

华丽双人舞

为什么输不起

项羽是个原始人

十八路反王

诸侯死亡榜

追韩信

登坛拜大将

激战三秦

士为知己者死

第七章:战神无敌

心理战的智力分野

坑死人不偿命

天下第一美男子

死局已定

大逆转

八面出击

渡河异战

战神无敌

传奇名将

奇兵妙战

第八章:生死暗算

友情比爱情更稀有

不战而胜

替对手创造敌人的天赋

蠢货曝光计划

心理征服战

楚营中的王牌特工

人性的弱点

谁是大内奸

情报战与信息战

荥阳大崩盘

第九章:东奔西走

间谍可当百万兵

楚汉人品大战

暗算无常死不知

重演调虎离山

大家玩得有点嗨

同行是冤家

情商低的人易被利用

小神童出马

大对峙

身边的敌人

第十章:最后的挽歌

黑暗的自我

只需要一只裤裆

权倾天下

不希望有压力

背信弃义

忽悠需要真诚

猪一样的队友

夜半歌声

夜宴别姬

新的战役

附一:刘邦年事表

附二:本书引用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秦始皇只比刘邦大三岁,这意味着一件极可怕的事:

刘邦的前半辈子,肯定要废了。

一点没错,秦始皇这一生,太惊心动魄、光彩夺目了。他的出生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卫地大商人吕不韦,与当时在赵国都城邯郸的秦国人质异人,达成了秘密交易,千金市国。由他出资扶助异人归国并成为太子,而后双方共同分享秦国这块巨大的蛋糕。再之后吕不韦送给异人一名神秘女子赵姬,她替异人生下了一个孩子,当时的名字叫赵政。

就在小赵政九个月的时候,秦赵两国大交兵,三年后异人逃回秦国,而赵国则开始追杀赵姬赵政母子。理论上来说这母子二人的存活概率极低,但他们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小赵政逃亡到四岁,刘邦出生。小赵政一直逃亡到九岁,秦赵两国恢复邦交,他才和母亲赵姬回到秦国,并改名赢政。

这就是赢政生母赵姬的神秘由来。司马迁作《史记》,先说赵姬只是一名歌女舞姬,所以才能够随意赠送予人,随后司马迁又改口称,赵姬实际上是赵国富豪家的女儿。后面这个说法,能够解释她何以在邯郸城中躲藏九年而安然无恙,却与前面的说法形成了冲突。很难想象,富豪之家会允许别人把自己的女儿视同货物,随意送人。

有关赢政的生身之谜,不唯是赵姬的身份——诸多悬疑构成了赢政本身,他注定会成为历史的主角。

一年后,十岁的小赢政成为秦国太子。十三岁那年,小赢政父亲去世,于是小赢政就成为了秦王。不过是短短的四年时间,他就从一名小逃犯,转型为最强大战争机器的所有人,这种转变必将对他的心理造成强力冲击。

二十二岁那年,秦王赢政亲政,二十三岁那年,秦国开始推行六国灭亡计划。这个计划从秦王赢政二十四岁那年开始,九年灭赵,兼以并韩,三年灭楚,间以吞魏,其后摧枯拉朽,犁庭扫穴,尽收燕齐于囊中。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三十九岁。从此天下一统,始皇称尊。秦王赢政自号始皇帝,迎来了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

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一年,都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发生。每一件都对刘邦的人生构成决定性影响。

这些事件包括了:信陵君窃符救赵、千古第一刺客荆轲刺秦王等。对于刘邦来说,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公元前223年。这一年秦王赢政灭楚国,改设楚郡。当时刘邦已经三十四岁了,他所生活的沛县,就是楚国的疆土。但从此,他已经沦为了亡国之民。

可以确信的是,平民出身的刘邦,对于国家灭亡是无能为力的。秦始皇驾驭着当时最强大的暴力机器,无人能够与之抗衡。

此后就是秦始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治期,这时候的秦始皇,有若一个体形庞大的巨人,把他的屁股死死地压在刘邦脸上。在秦始皇面前,无人能够抗拒他,刘邦所能做的,无非是截长补短地越轨犯罪,试图向这个世界证明他曾经的存在。但他的努力,与笼罩在秦始皇身上的巨大光环相比,形同于无,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存在。

到了秦始皇五十岁那年,他很成功地让自己死掉了,这就为比他小三岁的刘邦创造出了足够的空间。

但我们知道的是,由于秦始皇的权力无远弗届,出于对长生不老的渴望,死亡于他而言成为了禁忌。所以他的死亡被掩盖,被雪藏。巨大的权力真空,为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及宦官赵高所填补。胡亥很好地运用了秦始皇打造的权力体制,他杀死了自己的十七个哥哥,十个姐妹被车裂而死。

秦二世诛杀自己的十七个哥哥,或可用争夺权力来解释。而将自己的姐妹用残酷的车裂刑法处死,这就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了。他和自己的姐妹们,有这么大的血仇吗?

如果秦二世的行为符合理性,能够为人所理解,那么刘邦仍然不会有机会。正因为秦二世倒行逆施,自毁帝国,才让刘邦的余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但当时四十七岁的刘邦,正逃亡于芒砀山之中,根本不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我们可以发现,在秦始皇返回秦国,成为太子之前,他也同样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恐怖逃亡,在这里,逃亡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

刘邦及秦始皇,这两个帝王都将在他们的逃亡生涯之中,经历血与火的艰苦磨砺,以养成他们强大的抗压能力及观察智慧。缺少了这两样东西,不要说帝王基业,纵然是小小的人生事业,都有点不太靠谱。

由于两个帝王的出生时日太过接近,这导致了刘邦的前四十七年,完全被秦始皇的光环所湮没。刘邦的人生,只能从四十八岁开始。

这个年龄,对任何人来说都有点太晚了。

对刘邦也不例外。

但是刘邦很好地利用了他的余生。从四十八岁开始,由于压在他生命中的秦始皇这块巨石搬开,他所有的人生经验及智慧积累,突然间喷薄而出。而比他整整小了二十四岁的项羽,成为了他人生奋斗旅程中最有价值的玩具。

P6-8

序言

读史解困惑

少年读史,时常会陷入深深的困惑。

这困惑源于楚汉相争。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的盖世雄风,曾令多少少年心醉神迷;刘邦的龌龊无赖,又令多少人为之不齿。但最终,地痞流氓战胜了磊落豪杰,让我们的历史霎时变得龌龊不堪。

这个影响深远而广泛,有关楚汉传奇的电视剧播出,地痞版刘邦再度走红。剧中为刘邦设置了精巧的台词,诸如,我要命,我要脸干什么?诸如,把他当个屁放了吧……所有这一切,恰恰证明了地痞流氓版的刘邦,久已深入人心,万难撼动。

接受这种观念,疑问就自动生成了:倘刘邦只是一介流氓,天下英雄如张良、萧何、韩信等又何以追随他?倘刘邦只是一个地痞,又何以能够成就天下基业,将天下英雄玩弄于股掌之间?

对此,晋代名士阮籍,曾登广武山,观楚汉古战场,叹息曰:“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意思是说,当时没个像样的人才出现,所以才会让流氓刘邦成了气候。

是这样吗?

如果这个说法有道理,那么天下之大,人才之多,普天下人的智慧,加起来还不如一个流氓。这岂不是说天下人的智商,更是靠不住?

再翻开司马迁的《史记》,仔细捋清刘项争霸战的进程,就会发现一个极奇怪的现象。在记述中,历史的聚光灯明显打在项羽的身上,“拔山力,举鼎威,喑呜叱咤千人废。阴陵道北,乌江岸西,休了衣锦东归。不如醉还醒,醒而醉”——项羽以其无人可挡的神勇,无可争议地担当了主角。配角刘邦就显得极其可怜,其所谓的争夺天下,不过是在项羽的雷霆攻势之下,仓皇亡命而已。

可是奔逃之际,历史却突然一个大逆转,神威凛凛的项羽突然软蛋求和,继而垓下之战,十面埋伏,项羽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出局了。

再想想秦灭亡后,楚霸王分封天下,刘邦被封为汉王。但刘邦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主动向项羽邀战,并最终赢得这场血腥的赛事。可见,历史上的刘邦,并不害怕项羽,而且有充分的把握战胜项羽。

很明显,史书中的刘邦,与历史上真正的刘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地痞流氓版的刘邦,未必是虚假的,但必然不是全部的。

史书中的刘邦之所以被扭曲,这是太史公司马迁刻意为之。

我们知道,司马迁不喜欢刘邦,正是刘邦的后人,将司马迁施以宫刑。于男人来说,宫刑意味着奇耻大辱,甚至比死更让人难堪。司马迁之所以坚决不死,就是为了保存有用之身,通过塑造一个局部真实的刘邦,以达到雪耻冤屈的目的。

正如我们在这里所说的那样,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司马迁以他的生花妙笔,巧妙地扩大局部,掩盖整体,刻画枝节,湮没主干。通过特写镜头的夸张与放大,让后人失去对整体历史全景的把握。

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由于过滤掉了人性的复杂要素,因其简洁而迎合了大众思维的需求。所以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但始终难以摆脱思维的局限,迷陷于中。

史书中的刘邦或项羽,过于简化,更接近于卡通人物。如果我们还希望能够在阅读之中获得更多的快感——智慧的升华与思想的积淀,那么我们就有理由,通过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以获知单纯的励志之外更多的东西。

现在这本书就是这样,我们尝试着,努力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这个所谓的扫描,依据的是刘邦从一介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所依据的原理则是依托这样一个法则:

在刘邦的人生经历中,他所居处的周边环境事件,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多变性及不确定性,总之就是不可控制性。而刘邦的选择则带有必然的特点、重复的特点、稳定的特点及确定的特点——一句话,刘邦的个人选择,取决于他既然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决定了他是刘邦,决定了他的人生事业成功。毕竟在当时,所有人都处于和他等同的外部条件之下,但最终的赢家,却是他。

事实上,纵然历史再过去千秋万代,这一原则仍然恒定不变。任何时代的人,都和刘邦一样,在多变而不固定的环境中作出稳定而系统的选择,选择的成因,取决于每个人的智慧深浅;选择的结果,则决定了每个人的成败兴亡。

这就是此书成稿的唯一目的,我们之所以关注刘邦,是因为我们更关注自己。我们之所以希望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是期望从中找到于我们而言的思想价值。

是为序。

雾满拦江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雾满拦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548790
开本 16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28
CIP核字 2013298593
中图分类号 K827=341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35
16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