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科学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试图阐明科学研究的本质——观测程序、论证方式、表述与计算方法、哲学假设,以及从认识论、形式逻辑、科学方法论和形而上学的角度评价其有效性的依据。 本书介绍了科学哲学的所有主题,包括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说明的定义和模型,定律的必然性和说明力,科学理论的建构和运作,科学史的挑战与科学革命的范式转变,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大战”,以及女性主义、相对主义等科学哲学面临的困难。 作者对该领域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复杂的介绍,试图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性质、方法和限度的读者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作者简介 张卜天,1979年生,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精通科学史与哲学史翻译。研究方向为西方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科学思想史。著有《质的量化与运动的量化——14世纪经院自然哲学的运动学初探》,“机械论的起源、演变及其问题研究”课题获得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主编和翻译“科学源流译丛”,主要译有《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韦洛克拉丁语教程》《世界图景的机械化》《现代性的神学起源》《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等近五十部著作。其译文优美流畅,广受读者好评。 目录 第四版序言 第1章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概述 什么是哲学? 哲学与科学的产生 科学与哲学的划分 如果科学完成之后没有问题了怎么办 作为科学哲学的哲学的简史 小结 研究问题 阅读建议 第2章 科学哲学为何重要? 概述 科学问题与关于科学的问题 现代科学对哲学的意义 科学的文化意义 为什么科学是被普遍接受的西方文化唯一特征? 小结 研究问题 阅读建议 第3章 科学说明 概述 定义科学说明 定律在科学说明中的作用 覆盖律模型 覆盖律模型的问题 关于科学说明的一种竞争性构想 小结 研究问题 阅读建议 第4章 为什么定律能够说明? 概述 什么是自然定律? 支持反事实作为定律必然性的一种征兆 反事实和因果关系 认真对待律则必然性 否认显而易见的东西? 小结 研究问题 阅读建议 第5章 因果关系、不精确定律和统计概率 概述 原因作为说明者 “如果其他情况都相同”的定律 统计定律和概率原因 说明作为统一 小结 研究问题 阅读建议 第6章 生物学和“特殊科学”中的定律与说明 概述 对原因说明的不满 “特殊科学”中的专有定律 功能定律与生物学说明 说明目的还是把目的说明过去? 从可理解性到必然性 小结 研究问题 阅读建议 第7章 科学理论的结构 概述 理论如何运作:牛顿力学的例子 理论作为说明者:假说—演绎模型 牛顿力学与理论的哲学意义 小结 研究问题 阅读建议 第8章 关于科学理论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 概述 还原、取代和科学进步 理论术语问题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小结 研究问题 阅读建议 第9章 理论构建与模型构建 概述 理论与模型 理论和模型的语义与句法进路 案例研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进化生物学中的模型与理论 小结 研究问题 阅读建议 第10章 归纳和概率 概述 归纳问题 统计和概率来解围? 贝叶斯定理到底能有多大帮助? 小结 研究问题 阅读建议 第11章 确证、证伪、亚决定性 概述 假说检验的认识论问题 归纳作为伪问题:波普尔的策略 亚决定性 小结 研究问题 阅读建议 第12章 科学史的挑战 概述 历史在科学哲学中的作用? 新范式与科学革命 科学研究纲领是理性的吗? 小结 研究问题 阅读建议 第13章 科学哲学中的自然主义 概述 蒯因与第一哲学的屈服 自然主义、多重可实现性和随附性 自然主义的辩护问题 小结 研究问题 阅读建议 第14章 科学的争议性 概述 方法论的无政府主义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 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大战 索卡尔骗局证明了什么吗? 科学主义、性别歧视和重要真理 小结 研究问题 阅读建议 第15章 科学、相对主义和客观性 概述 相对主义与概念图式 处理不可公度性 结语:概念图式的几个概念 研究问题 阅读建议 参考文献 序言 在筹备本书第四版时, 除了对每章结尾有注解的“ 阅读建议”和本书的一般参 考书目进行必要的更新外 ,可能难以做进一步的修 订和改进。事实上,这些 重要材料在这里已经更新 ,但第四版在其他许多方 面也完全不同。 读者会注意到,为了增 加可读性,本书的许多章 节都根据使用第三版的许 多教师提出的建议做了修 改和重写。关注全书内容 衔接和起承转合的读者将 会发觉,各章之间的连续 性得到了改进。此外,亚 决定性问题、社会科学和 实在论/反实在论的争论是 本版最新提出的重要议题 。最后,使用每章结尾“研 究问题”的许多教师会注意 到,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修 改和扩充。 与前三版一样,亚历克 斯·罗森堡(Alex Rosenberg)仍然希望本版 在性质或特点上接近哲学 和教育学的伟大经典—— 卡尔·亨普尔(Carl G.Hempel)的《自然科学 的哲学》(Philosophyof Natural Science)。卓越的 范例即伟大的激励。罗伯 特·布朗宁(Robert Browning)说:“人之所达 应越其所及。”他的话也适 用于本书的第一、第二和 第三版。第四版也仍然如 此。李·麦金太尔(Lee McIntyre)是第四版的合 著者,他希望使整部作品 比之前的版本更流畅易读 ,并且补充和修改了亚历 克斯在一些关键领域的看 法。 与之前的版本一样,亚 历克斯仍然希望表明,科 学哲学的问题属于哲学最 基本的问题,不过是自柏 拉图以来哲学议程上问题 的置换实例罢了。 新版保留了第三版的主 要创新之一,即根据当前 市面上可见的三部最有用 的选集中的论文,对“阅读 建议”做了调整:马丁·柯德 (Martin Curd)和科弗 (J.A.Cover)编的《科学 哲学:核心议题》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e Central Issues)、马 克·兰格(Marc Lange)编 的《科学哲学选集》 (Philosophy ofScience: An Anthology)、尤里·巴 拉绍夫(Yuri Balashov) 和亚历克斯·罗森堡编的《 科学哲学:当代读本》 (Philosophy of Science: Contemporary Readings) 。除了更广泛的建议,每 章的阅读建议都以这三本 书中的具体建议结尾。亚 历克斯自己的科学哲学课 程总是集中于这些文集中 编选的权威论文。指定本 书中的章节可以减少花在 科学哲学课堂上的时间。 亚历克斯制作了一个由 Taylor & Francis发布的网 页 (www.routledge.com/97 81138331518),其中包括 可与第三版相结合的重要 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 和过刊库(JSTOR)论文 。同一表单将服务于第四 版的这项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