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23文化交流的生命圈中心与边缘交错交流与创新)/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文化交流的生命圉:中心与边缘,交错、交流与创新”为主题,聚焦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城市形象重塑、中外文化交流的现状及关系重构、世界文学关系等问题。全书内容共分为:“总报告”“With COVID-19时代下的社会及城市新形象”“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文学交流史迹钩沉与新探”“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五部分。 作者简介 徐锦江,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上海社科院“文化创新与城市软实力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上海文化》杂志社社长。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上海市“社科新人”终评专家。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文丛、上海社科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智库文丛总主编。研究方向:城市文化、大众传播。出版《愚园路》《流言研究》等著作10余部,发表《论地域特征、地方经验与文学书写中的地方感》《全球背景下的“人民城市”发展理念与上海实践》等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构建新主流党报的策略和路径》获上海新闻论文一等奖。主持有“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实现路径研究”“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背景下‘十四五’时期成都增强城市软实力战略研究”等各级各类课题多项。 目录 总报告 数字出海——传播中国声音,融入世界文化生态 With COVID-19时代下的社会及城市新形象 国际化背景下的文旅融合 在“圣”与“俗”之间:后疫情时代奥运会开幕式直播的美学共同体 多元文化融合中的宠物友好型城市建设:以上海为例 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 知识生产·公共舆论·对华政策——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与转折时期的美国中国学(1966—1972) 德国智库体系及其对华研究 世界变局背景下之中俄人文交流成就与发展对策 中国电影、国际电影节与疫情时代的文化交流——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前艺术总监马可·穆勒访谈 包容开放,和平发展的民间外交——中菲妈祖文化交流略考 文学交流史迹钩沉与新探 “信念”——日本战后民间中文教育视野中的藤堂明保 上海文坛济慈译介中的创伤与疗愈解读 从文本到有声:中国奇异故事英译的戏剧化呈现及启示 村上春树文学在中韩两国的翻译与出版 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 澳门及其文化中介:浅谈澳门译务署的汉学家 彭执中与澳门儿童文学 新冠疫情下台湾地区妈祖文化与“送王船”文化助力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23文化交流的生命圈中心与边缘交错交流与创新)/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徐锦江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61900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5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2 |
| 出版时间 | 2023-03-01 |
| 首版时间 | 2023-03-01 |
| 印刷时间 | 2023-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70 |
| CIP核字 | 2023049340 |
| 中图分类号 | G127.5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40 |
| 宽 | 167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