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张謇新传(状元实业家的跨界传奇)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近代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中国实干企业家的先驱者——张謇的传记。作为一位大百科全书式的开路先锋,科举应试、仕途从政、兴办实业和地方自治,构成了张謇的人生主线,在众多领域演绎了他的人生的跨界传奇。作者还从传主的日记、来往信函等私人文献和诗歌作品等着手,在细微处探寻他的“-朋友圈”、日常生活、家庭纪事、教子之道等,多层面展现了张謇最具个性的侧面(侧影)和鲜为人知的细节,试图揭示他的心路历程,以及对当下人生的启迪,令人耳目一新。 精彩页 “一个人”成就“一座城” 张謇“半生文章、半生事业”,地方自治是伴随“半生事业”的主线。其政治主张几经变化,但对地方自治的执着却从未改变,他说自己一切活动“最后的目的,则尤在纯粹自治”。苏北小城南通,为何能借助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在全国上千个州县中脱颖而出,成为享誉中外的“模范城”;与同时期各种地方自治的理念和探索相比,张謇的实践有着怎样别具一格的特点? 无疑,张謇是南通地方自治的总设计师。他凭借其个人声望与影响,以地方自治之名,在家乡进行早期现代化的综合性试验。1915 年,《南通地方自治十九年之成绩》出版,标志着张謇地方自治思想走向成熟,其实践初具规模。前一年的 6 月,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向担任农商总长的张謇详细了解南通的自治事业。张謇与张詧等人商议,委托得意门生江谦领衔,组织编写《南通地方自治之成绩》,进而示范全国。全书由实业、教育、慈善和自治等章节构成,对每项事业的历史缘起、运作系统、预算等细节,都作详尽说明。张謇频繁与张詧、江谦和地方官员通信,对书的结构框架、内容风格和写作进度,具体提出要求,强调条理须明而不繁、简而不漏,要用逻辑方式来表达事物的重要性—例如工厂的利润是如何为学校的建立提供资金来源,师范学校是如何带动小学和中学的发展,勘测的需要是如何导致了师范学校中测绘科目的建立。他建议,书中不仅包括已完成的工程,而且也要包括正在实施和将要施行的项目,还主张引用比文字更能有效表达的地图、表格、专栏和统计数据。此书原名《南通地方自治之成绩》,正式出版时被张謇改为《南通地方自治十九年之成绩》。所谓“十九年”,张謇认为其地方自治始于筹办大生纱厂的 1895 年。该书第一次全面记录了南通地方自治的历程,充分反映了张謇地方自治理念,无疑对地方自治在南通及其他地区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昭示和引领作用。 张謇地方自治思想的发展,从自在自发到自觉自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滥觞(1886—1894) 张謇地方自治思想的萌发,最早可以追溯到甲午战争前。其振兴实业的责任在士大夫的观念,最早是在 1886 年第一次会试落第后萌生的。那时张謇除为科举备考外,作为乡绅的他“尽力乡事”。比如,谋求通海花布减捐,倡导改良和发展蚕桑业,主动参与地方教育文化事业,向学部为当地争取扩大拔贡名额,主持赣榆、崇明等书院,编修东台等县志。再如,积极从事慈善公益及其他社会事务,设立具有赈灾平粜功能的义仓,恢复慈善机构溥善堂,一度受调任开封知府的孙云锦之邀,协助治理黄河,赈救灾民。另外,还筹办民间自卫组织“滨海渔团”。在经营乡里的过程中,张謇对百姓疾苦和社会实情有了进一步认识,积累起治理乡务的经验,这也可看作是他地方治理的最初尝试。更重要的是张謇由此开始思考依靠实业、教育、慈善推行自治的最初方向。不难看出,他所拥有的“穷则兼济一方”的士子初心,超越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书生观念。 (二)孕育(1895—1905) 张謇的地方自治思想,产生于他实业和教育救国的实践。巨大的民族危机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双重刺激,是促使张謇走上自治之路的重要原因。甲午战败成为张謇人生的拐点。面对外侮纷扰、内政腐败和黎民疾苦,张謇毅然把救亡图存的理想付诸实施,先是创办了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等实业,后来又开办了通州师范、南通博物苑等教育文化事业。张謇还创立了一些自治机构,如 1904 年成立南通总商会。与此同时,张謇对地方自治的认识更为深入,在此期间他提出了一些改良和立宪政治主张,如 1895 年《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1901 年《变法平议》,就涉及地方自治内容。1903 年,张謇对日本进行考察,日本市町村实行的地方自治做法,对他启发很大。 (三)形成(1906—1914) 伴随着清政府预备立宪,张謇地方自治思想逐渐成形。1906 年,清政府开始预备立宪,地方自治成为预备立宪的重要内容。张謇认为“立宪基础,首在地方自治”。此后,清政府颁布《九年预备立宪逐年筹备事宜清单》和《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自治范围包括学务、卫生、道路工程、农工商务、善举、公共事业、筹集款项等八项。在此前后,张謇开始使用地方自治一词,公开亮出地方自治的旗号。如在 1906 年《请拨给捐款补助通州中学公呈》中,他就提及地方自治,“今国家方宏普及教育之仁,父老亦将有地方自治之望”。张謇对照清廷地方自治章程,对南通“原已举办者”“甫经创办者”“尚待筹办者”“不能强办者”仔细研究,详加规划,他后来的实践远远超出清政府所规定的自治范围。1908 年,通州地方自治会成立,张謇担任议长。1912 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有关普及教育、公共卫生、兴办实业、发展慈善四个方面的主张,对张謇触动很大,并在已有成效基础上,对南通地方自治进一步规划,逐步加以提升。 (四)成熟(1915—1926) 张謇在人生最后十年,大力总结、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张謇新传(状元实业家的跨界传奇)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55844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8 |
出版时间 | 2023-12-01 |
首版时间 | 2023-12-01 |
印刷时间 | 2023-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08 |
CIP核字 | 2023202155 |
中图分类号 | K825.38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