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是中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之首,三字成句,朗朗上口,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知识揉合在一起。内容涵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习惯、历史典故、天文地理、修身治学等众多知识和道理。被誉为“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章太炎先生曾说:“若所以诏小子者,则今之教科书,固弗如《三字经》远甚”。
钱文忠先生以《三字经》原文内容为基础,融合文化常识与历史典故,用短小精干的故事和文字,讲述了众多故事和人物,传递给孩子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充分融入了国学思想的精髓。
图书 |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中)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三字经》是中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之首,三字成句,朗朗上口,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知识揉合在一起。内容涵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习惯、历史典故、天文地理、修身治学等众多知识和道理。被誉为“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章太炎先生曾说:“若所以诏小子者,则今之教科书,固弗如《三字经》远甚”。 钱文忠先生以《三字经》原文内容为基础,融合文化常识与历史典故,用短小精干的故事和文字,讲述了众多故事和人物,传递给孩子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充分融入了国学思想的精髓。 目录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 第七讲 曰仁义,礼智信 第八讲 父子恩,夫妇从 第九讲 论语者,二十篇 第十讲 孟子者,七篇止 第十一讲 孝经通,四书熟 第十二讲 有典谟,有训诰 第十三讲 大小戴,注礼记 第十四讲 诗既亡,春秋作 第十五讲 经既明,方读子 …… 导语 1,本书以中国孩子三大国学启蒙书之首的《三字经》为底本,复旦教授钱文忠倾情解读,写给孩子的国学启蒙书。 2,本书作者钱文忠,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百家讲坛》名师。早在2009年钱文忠就在《百家讲坛》节目上解读《三字经》,深受读者喜爱。 3,钱文忠结合《三字经》原文,用浅显的语言讲历史故事,故事性极强,内容轻松诙谐,通俗易懂,有助于孩子理解运用。 4,本书文字之外还有百余幅齐白石水墨作品作为插图和背景,全彩四色印刷,图文相辅相成,孩子书读累了还可以一赏名家国画,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5,本书汇聚了《三字经》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及人物、成语典故,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精彩页 在前面和大家一起重温了《三字经》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父母和师长在教育当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学习和教育必须尽早抓起,从小抓起,以及礼仪和“孝弟”在教育中的突出地位等方面的内容。我相信,古人的这些精彩的论断,一定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到现在为止,前面所讲的一切都还只不过是教育和学习的一个导论,当然不能涵盖教育和学习的全部内容。那么,在传统中国人的眼里,或者说在《三字经》里,教育和学习的主要内容应该有哪些?换句话说,中国人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应该掌握哪些学问?这毫无疑问是个大问题。《三字经》接下来就开始讲述这部分内容。 按照《三字经》,传统中国人首先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字经》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中国是个人文大国,一开始就应该学点古字,不是那样的!而是一开始先来数数。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把这些字先给数明白了,这里边难道还有什么大道理可讲吗?为什么《三字经》一开始先教孩子数数呢?这不是应该的吗?是应该的,但里边还有道理。 数学,本来就是传统中国启蒙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古代,人们从来就没有忽视过数学的教育。我们会看到,自然知识方面的教育,也从来没有被忽视过。按照古代的规矩,只要是贵族子弟,六岁必须入学,一入学首先就要学数字和方位。一、二、三、四、五、六、七这样的数字,东、南、西、北、中这样的方位,这是必须要学的。 到了八岁,古人就必须掌握四则运算,跟今天比不算太晚。今天,孩子八岁也就是上小学的二年级、三年级,也必须学四则运算。 而周秦时代,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有六艺之说,也就是六门功课,哪六门呢?礼、乐、射、御、书、数。礼,各种礼节。乐,音乐,要学各种乐器。射,射箭。御,驾车,等于得有一个驾照,小学生就学赶马车。书,写字,基本的文字学知识。数,数学。这是周秦时代的六艺。 数,虽然在六艺当中排在最后一位,但绝对不等于说数在传统中国的教育当中地位最低。为了便于当时的孩子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第一个数字讲“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叫“三才”。“三才”就是天、地、人。什么意思呢?“才”在这里就是指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说,三样最基本的东西是天、地、人。这个概念,虽然出现在儿童的启蒙书《三字经》里头,却是大有来历。它来自周易的说卦。 《易经》里讲:“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是什么呢?古时候圣人在创制易的时候,就是要用它来顺应、说明自然变化的规律,就是弄明白自然界最基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古人确定天的道理是阴和阳,地的道理是刚和柔,人的道理是仁和义,这就叫“三才”。 对应着“三才”,中国古代还有一个说法,叫“三大”:天大、地大、人大。这样的说法,其实我们是挂在嘴边的,只不过大家没太意识到。这是三个最永恒的东西,最基本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 还可以再给大家拆一个字,中国古代常用拆字来说明问题。国王、王爷中的“王”字,为什么是这么写呢?“一贯三为“王”。”一贯为哪三者?天、地、人。作为一个国王,他要顺天命,要得到人民的拥戴,还要使地上太平。一贯三才能为“王”。他如果仅仅认为自己有天命,但地上不太平,老百姓不认可,照样完蛋。如果仅仅地上太平了,把疆域守得很稳,自己的边疆用各种城墙围起来,但城墙里头老百姓造反,他的江山还是不稳。这都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概念。我们离开传统的启蒙教育太久了,慢慢地淡漠了,所以对“王者”就是“一贯三为王”也不太清楚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中)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钱文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023164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0 |
出版时间 | 2023-12-01 |
首版时间 | 2023-12-01 |
印刷时间 | 2023-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42 |
CIP核字 | 2023114110 |
中图分类号 | H194.1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