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与共同协议签订)/共和国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共和国故事》。

本书是丛书的分册《九二共识》,本书主要讲述汪辜会谈与共同协议的签订史实。本书由王伟编写。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这套《共和国故事》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本书是丛书的分册《九二共识》,本书主要讲述汪辜会谈与共同协议的签订史实。本书由王伟编写。

目录

一、促进两岸交流

 邓小平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的立场

 两岸人民要求废除“三不”政策

 邓小平赞扬《告台湾同胞书》

 吴学谦说应尊重人民的意志

 中央政策打动台湾民众

二、海协会正式成立

 江泽民就台湾问题发表讲话

 李鹏与台湾客人谈话

 海协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吴学谦在成立大会上讲话

 公证文书问题被提上议程

 海协会与海基会在京会晤

三、达成九二共识

 唐树备阐述对台政策

 海协会重申一个中国立场

 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会谈

 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江泽民会见海协会负责人

四、汪辜举行会晤

 双方就“汪辜会谈”达成共识

 双方就准备工作进行会商

 汪道涵抵达新加坡

 汪道涵会晤辜振甫

 汪道涵提出具体建议

 汪辜签署四项会谈协议

 江泽民高度评价“汪辜会谈”

试读章节

1987年5月16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教授李远哲、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和夫人秦惠。

邓小平祝贺李远哲去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邓小平称赞李远哲、李政道做了很多工作。

邓小平高兴地说:

我们都是立足于振兴中华民族,口号是振兴中华。不管怎样,我们都是一个根,但如果光是根深蒂固,不发扬光大,我们都是没有什么光彩的。我们人口这么多,地方这么大,要急起直追。

接着,邓小平谈到祖国统一的问题。

邓小平说:

关于祖国统一问题,我们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不实现统一,台湾的地位是不稳定的。不知哪一天,就会被人拿走。看来,只有按“一国两制”的办法才能实现祖国的统一。接着,邓小平强调说:

统一祖国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台湾现在尽管在经济上比大陆好,但差距在缩小。差距缩小在下个世纪50年代会表现得更明显。那时,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大陆的实力将大大超过台湾。如果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4000美元的话,按十四五亿人口计算,就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6万亿美元。那时大陆的科学肯定比现在强,人才也会比现在多得多。

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

中国人脸上开始有光彩是什么时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统一后,所有中华民族的子孙就不仅是站起来了,而且飞起来了。

李远哲和李政道都表示:“台湾人民都希望祖国早日统一。”

邓小平说,按照“一国两制”方针解决统一问题后,香港、澳门、台湾的制度50年不变。50年以后,香港、澳门、台湾在整个国家经济上的比重更小了,这就更没有变的必要。

邓小平在谈话中,再次强调了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当时,两岸关系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在早些时候的4月30日,台湾岛内要求与大陆“三通”和要求“返乡探亲”的呼声增高。

这一呼声正有力地冲击着国民党当局的“三不”政策。“三不”政策,为早年台湾对大陆的政策之一。1979年,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蒋经国采取了“三不”政策。

1986年5月3日,一名台湾中华航空公司飞行员在空中制服了其他机组人员,将一架货运飞机驾至中国大陆的广州机场,迫使蒋经国派出代表赴香港与大陆代表谈判遣返飞行员与货机事宜。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双方官员首次接触。

同时,蒋经国“政府”受到民间日益增加的改善两岸关系的压力,开始考虑放弃“三不”政策。

与大陆“三通”本来是国民党当局的一个敏感问题,但是,台湾的社会舆论不顾国民党当局的这一禁忌,近几年不断公开谈论。

1987年3月至4月,在台湾当局“立法院”院会期间,一些非国民党籍“立委”就这个问题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措辞激烈的质询。

“立委”谢学贤在一次长篇发言中,指责国民党当局的“三不”政策违背了台湾同胞的意愿;另一名“立委”许荣淑也说:

最近愈来愈多的大陆籍人士均强烈表明意愿,要回老家去祭祖、骨肉团聚,甚至期盼落叶归根、葬身故土……这种人伦亲情的阻隔,是这一代中国人的悲剧。

不但如此,在这次“立法院”院会期间,国民党籍的“立委”洪昭男、赵少康、李胜峰、吴德美等也在质询中要求与大陆“三通”。

国民党籍的“立委”敢于触及这个敏感问题,这是过去所没有的。

当时,台湾报纸报道,洪昭男在质询中说,台湾居民与大陆亲友联系“大多是纯粹出自于阔别三四十年的思念”,当局对“三不”政策“应持弹性做法”。

赵少康主张,基于人道立场,当局“应该协助台海两岸的离散家庭团聚”,“应给予两岸家庭通信的自由”。有的在发言中还就开放探亲问题向当局提出具体建议。

台湾报刊上要求与大陆“三通”,允许返乡探亲的读者投书及评论文章也明显增多。

《中华杂志》几乎每期都发表大陆籍退伍老兵要求允许返乡探亲的投书。这家杂志撰文说,“三不”政策不但违反人道伦常,而且“破坏民族团结,制造分离意识,阻挠国家未来统一”。

《民众日报》发表的高雄市一群退伍老兵的投书,迫切要求当局准许返乡探亲,“因为我们的年龄不能再等待了”。这家报纸还在4月6日和14曰连续发表评论和署名文章,指出准许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乃是天经地义的事”。

4月20日,《中国时报》也发表题为《正视海峡两岸民间往返问题》的社论,主张海峡两岸的民间往返“应是可以做相当程度的开放”。

面对要求与大陆“三通”和返乡探亲的巨大舆论压力,国民党当局已难以招架。“行政院长”俞国华等高级官员在答复“立委”们的质询时,一会儿说“三不”政策只是“暂时性的手段”,一会儿又说“绝不会改变”;一会儿说这一政策是“积极”的,一会儿又说是“消极”的,理屈词穷,无法自圆其说。

连经常为台湾当局献策的一名旅美华人学者也看清了这一点,他在台湾《时报新闻周刊》上发表文章说,“‘三不’政策实行至今,无论在情、理、法各方面都有其矛盾,不合理之处,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

由此可见,国民党当局实行的政策已经无法顺应时代潮流,改善两岸关系势在必行。P2-6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与共同协议签订)/共和国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26436
开本 32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9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4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0
144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