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的意志(思想者随笔)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尼采人生哲学和生活思考的通俗汇编,全书主要侧重选取罗素思考人生、幸福、家庭、社会和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散文、格言和警句。开创了用诗的笔法和警句格言的文体撰写哲学著作的先河,使原本是枯燥而深奥的理论学说显得诗意盎然,充满活力。他那诗意浓郁、思想深邃、文笔犀利的哲学著作,也是独具一格、富有寓意和隐喻的优美的哲理美文。其作品充满先知式的训示和反传统的叛逆性,有极大的魅力。本书文笔平易、朴实、生活化,思考深刻、透彻,作为本书的编者,我有理由相信,你的生活会有改变,至少会变得更有力量,更富有空间。

内容推荐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本书是其人生哲学和生活思考的通俗汇编。

目录

 尼采不死/1

身体的舞蹈

 自由的人就是不道德的人/1

 异端行为更有价值/4

 在无边的沉默中/5

 生活在战斗中/6

 人必须对自己满意/8

 我们的空气/10

 天生的自由之鸟/12

 短期习惯乃无价之宝/13

 追求出人头地/15

 超越自然规律/17

 肉体是一个大的理性/19

 超越自己/21

 伟大的健康/25

 人的浅薄无知是明智的/27

飞翔的灵魂

 出类拔萃的人/29

 完美的自私/31

 懒散或半懒散/33

 虚荣是一种返祖现象/35

 什么是高贵?/37

 三种精神的变形/38

 不负责任和无知/40

 精神上的穷人,你在哪里?/42

 你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吗?/44

 个人的上帝/45

 梦与心灵关联/46

 所谓天才/47

 心灵的守护神/49

 市场的苍蝇/52

 我们在哪方面最敏感/55

 人人背后站着他的阴影/56

 星星一般的友谊/57

 心理医生与痛苦/58

 痛苦带来人类的提升/60

 狂人/62

 未来的人性/64

 生活就像女人/66

 夜歌/67

 坟墓之歌/69

大写的智慧

 科学的目的/73

 施加自己的力量/74

 表象竟成本质/76

 心仪莎士比亚/77

 叔本华的信徒/79

 人人必须回答的问题/82

 在知识领域冒险/83

 信念没有公民权/85

 大问题需要大的关爱/88

 创造者的道路/90

 公正的起源/93

 现象如何变成实在/94

 对抗冲动的六大方法/95

 那使自己成为欲望对象的东西/97

 权利和义务的自然起源/98

 大多数人缺乏理智的良知/100

 高尚与卑贱/101

 腐败的征兆/103

 买卖与高贵/106

 工作与无聊/107

 诊治“痛苦”的药方/108

 表达细腻感情的艺术/110

 幸福与美德不是论据/111

 敬重友情/112

 学会尊敬/113

 宁愿耳聋,不愿震耳欲聋/114

 必须学会喜爱/115

 学问/116

 与人交往的三大原则/119

 勤奋者的某些事情/120

 让我们谨慎/121

粗粝的情感

 同情是为了摆脱自己的痛苦/123

 提防同情/126

 被人同情乃奇耻大辱/127

 不要把你的“自我”加倍!/128

 同情使人产生优越感/129

 模仿别人的情感/131

 充耳不闻哭声/134

 雅量的自私/135

 什么东西使人变得“高尚”/136

 向往痛苦的欲望/137

 致现实主义者/138

 别人不懂你的剧痛/140

 爱自己的敌人?/143

 善与恶/144

 内疚之心/150

 复仇的要素/153

 人是狡诈的/156

 毒蛇的咬伤/157

 同情者/159

 忧郁之歌/162

生命的区分

 何谓爱情/167

 婚姻的随意性/169

 孩子是婚姻的牺牲者/170

 幽灵似的美人/171

 男人的女主宰/172

 女人的贞洁/173

 母性/174

 善与美/175

 男女对爱情的偏见/176

 女人希望独立/178

 男人和女人天生对立/180

 女人退化了/181

 谈谈关于女人的问题/184

 贞洁/187

 朋友/189

 孩子和结婚/192

 男人和女人不满的不同/195

 名人的喜剧/196

 哲学家是什么样的人/197

 贱民/199

 人们之间的区别/201

撕毁的面具

 道德研究与科学构架/203

 没有意识到的道德/205

 美德包含工具的性质/206

 自我折磨的美德/209

 精心设计的生活/211

 是什么使内心痛苦变成家常便饭/213

 精神上的火刑/215

 宗教的残酷像个大梯子/217

 道德是对“理性”的暴政/218

 道德判断是天赋的补偿/221

 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222

 有道德的人/225

 理性自由的无稽之谈/229

 善与恶的双重史前史/230

 作为人的自我分裂的道德/232

 我们是否变得更有德行了/233

 宗教崇拜的起源/235

 作为古迹的基督教/237

 基督教赎身的需要/238

 谁需要道德的伪装/240

 所有深奥的东西都喜欢面具/241

 每一个字词都是面具/242

 什么是禁欲理想的意义/244

 作为反自然的道德/246

 语言的速度/248

 每个人都是一座监狱/250

 贵族社会造成的结果/251

 处世之道/252

 为了自我维护/255

 滥用信念的冷酷/256

 义正辞严的好处/257

试读章节

三种精神的变形

我告诉你们三种精神的变形:精神如何变为骆驼,骆驼如何变为狮子,狮子如何变为幼童。

有许多重物要承担,要由人们敬畏寓于其中的强力负载的精神来承担,它的力量渴望重物,渴望最重物。

“什么是重物?”负载它的精神问,它于是跪下,骆驼一样想将重物载起。

“英雄们,什么是最重物?”负载它的精神如此问道,“我能载着它并为我的力气感到高兴。”

是不是这样呢?为了损伤骄傲而贬低自己;为了嘲笑自己的智慧向暴露自己的愚蠢。

或者,正当自己的主张在庆祝胜利时就抛弃了它,为了引诱诱惑者咖爬到高山上去?

或者,吃橡树籽和知识的果实为生,并且为了真理的缘故,遭受灵魂的饥饿?

或者,患了病而打发走安慰者,与充耳不闻你的要求的聋子结友?

或者,只要是真理之水,就须淌入浊流,而不嫌与蛙龟同游。

或者,热爱那些鄙视我们的人,并且与想恐吓我们的幽灵携手?

负载的精神将所有这些最重物都加到自己身上。像骆驼一样,装载着重物匆匆地进入沙漠。这样,精神就匆忙地进入了沙漠。

但是,在这最寂寞的沙漠中,第二个变形出现了:精神在这里变成了狮子,它想取得自由而成为自己沙漠的主人。

在此,精神寻得最后的主人,它要成为它主人和它最后上帝的敌人,它要与巨龙作战以求取胜利。

精神不想再称之为主人或上帝的巨龙是什么?巨龙被称为:“你应该”,但变为狮子的精神则说:“我想要。”

“你应该”——这是倒向覆盖鳞片的动物,躺在它的怀中,金光灿灿,每一鳞片都发出金色的光彩: “你应该。”

千年的价值都在它的鳞上发出光彩,巨龙中最有力者说:“一切事物的价值都在我身上发光。”

“所有的价值已经被创造出来了,所有创造的价值——我都能代表。真的,不再有‘我想要!’”巨龙这样说道。

我的弟兄们,精神中为什么有狮子呢?耐劳而顺从的负载之兽为什么还不够呢?

创造新价值——即使是狮子也无能为力,但创造出从事新创造的自由——这是狮子力所能及的。

为自己创造自由,并创造出一个对于它所负责任的神圣否定。我的弟兄们,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待于狮子。

攫取新价值的权利——这对负载的和顺从的精神是最可怕的工作。诚然,对精神来说,这是食肉兽的工作。

从前,精神把“你应该”作为最神圣而爱着。现在,甚至必须在最神圣的中间,发现有幻想与武断。从它所爱之中窃自由:要这样做,狮子是必要的。

弟兄们,请告诉我,什么是狮子不能为的,而幼童却能为之?为什么食肉的狮子必须变为幼童?

幼童天真烂漫,好说善意,他们是新的开始,是游戏,是一百转之轮,是原初的动力,是神圣的赞许。

是的,弟兄们,创造活动必需神圣的赞许。现在,精神想要自己的意思,为世界所摒弃的精神,现在取得了它自己的世界。

我已经给你们指出了精神的三种变形:精神如何变为骆驼,骆驼加何变为狮子,最终狮子如何变为幼童。

不负责任和无知

如果学者已决计在责任与义务中看到人性的专利,那么他对于人的行为和本性完全不负责任乃是他必须咽下的最大的痛苦。他所有的评价、所有的尊敬与反感的情绪,乃因此变成毫无意义的、虚假的;他的最深厚的情感,即他给予受难者和英雄的那种情感,就是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的。他不再颂扬,也不再非难。因为他对本性和必然的颂扬与非难是荒唐可笑的。这就有如他热爱一件好的艺术品,但并不赞美它,因为他的赞美与那艺术品本身无关,像他面对幼苗,面对人们的行为和他自己的行为,但又对它们不负责任一样。他可以羡慕它们的健壮、美好、充实,但他却不会从中发现任何价值。

希望早日康复的病人体内化学过程和各种要素的相互冲突引起的痛苦的价值,与我们在相互冲突的行动中选择最强有力的动机所经历的反复折磨所产生的痛苦状态和精神震动的价值是同样的渺小——正如我们所指出的那样(然而真正说来是最强有力的动机选中了我们)。但所有这些动机,无论给它们什么美好的名称,都是从同样的、我们确信为充满邪毒的根基中生长起来的。在善行与恶行之间,没有种类上的区别,至多只有程度上的区别。善行也即是恶行,恶行也即是粗鲁、野蛮的善行。正是使自身在每一件事情中得到满足的个人的自我求乐(同时伴随着害怕失去它的恐惧)的惟一欲望,使一个人按照他能够做的那样去行动。也即是说,按他必须做的那样去做,不管他的行为属于虚荣、报复、放荡、功利、恶意、狡猾,还是属于牺牲、同情与谅解,理性判断的水平决定了每一个人的欲望引导他前进的方向。每一个社会,每一个人,总是根据决定自己行为和判断他人行为的标准,把他认为善的东西按程度不同排列起来。但这个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许多被称为恶的行为,实际上仅仅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决定他们善恶的理性水平极低。

的确,在特定意义上说,所有现存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因为现在人类所能获得的最高理性水平在将来必然会被超越。将来的人们看待我们现在的行为和判断,就如同我们现在看待原始人的行为和判断一样。觉察这一点是痛苦的,但随之也产生一种安慰:这种痛苦是分娩的痛苦。蝴蝶想要挣脱它的卵袋,它把它的卵袋撕裂开,然后它被陌生的阳光和自由的天地弄得茫然不知所措。人能够经受这种痛苦,但这种人是多么稀少啊!——在痛苦的折磨中,人类做出的第一次尝试就是看人类是否能使自身从一种道德存在转化为聪明的人类。

万物皆然——新知识这样说;连这种知识自身也成为必然的。一切都是单纯,而知识就是洞察这种单纯的途径。如果放荡、利己主义和虚荣对于繁殖道德现象的最美丽的花朵,对于繁殖知识中真理和正义的观念是必然的;如果想象的错误与过失是人类能够使他自身逐步上升到自我启蒙、自我复苏水平的惟一手段——谁愿意冒险来诋毁这些手段?谁还会在了解了通向这种目标的时候沮丧失望?的确,道德领域中的每一件事都已经成为可变的、不稳定的,一切都处在流动之中:一切不可阻止地向前发展,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即使由于遗传下来的错误判断的习惯,爱与恨的确在继续统治着我们。在不断增长的知识的影响下,这种统治将趋于弱小。

一种新的习惯,即无所爱无所恨的理解与洞察,逐渐在同样的土壤上向我们灌输进来,并且将在数千年的时间内,有足够的力量把产生聪明的、清白的(清白的意识)人的能力赠给人类,正如它现在有规律地产生愚蠢的、不公平的、有罪恶意识的人一样。产生这样的人并非这种新习惯的反面,而是必然的开端。

……

P38-41

序言

尼采不死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0月15日出生在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的祖辈七代都是牧师。尼采的生日恰好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生辰。由于曾执教过四位公主,尼采的父亲获得恩准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尼采回忆:“无论如何,我选在这一天出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整个童年时期,我的生日就是举国欢庆的日子。”尼采5岁时,父亲不幸坠车震伤后去世。14岁时,进入中学,音乐和诗歌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

1864年,尼采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但第一学期结束,便不再学习神学了。他热爱希腊诗人,喜欢巴赫、贝多芬和拜伦。1865年,他敬爱的古典语言学老师李谢尔恩到莱比锡大学任教,尼采也随之到了那里。当时的尼采把叔本华视为心中的偶像。1867年,尼采应征入伍,没多久在行军中从马上摔下来并因此而退役。1868年,他的导师李谢尔恩向巴塞尔大学推荐他:“我还从未见到有一个年轻人像这位尼采一样如此早熟,而且这样年轻就已经如此成熟……如果上帝保佑他长寿,我可预言他将来会成为第一流的德国语言学家。他今年24岁,体格健壮,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身心都很顽强……他是莱比锡这里整个青年语言学家圈子里的宠儿……您会说,《我这是在描述某种奇迹,是的,他也就是个奇迹,同时既可爱又谦虚。”1869年2月。尼采被聘为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系副教授,1870年,被聘为正教授。不久传来了德法开战的消息,尼采主动要求上前线。在途经法兰克福时,他看到一队军容整齐的骑兵雄赳赳气昂昂地穿城而过。突然间尼采的灵感如潮水般涌出:“我第一次感到,至强至高的‘生命意志’决不表现在悲惨的生存斗争中,而是表现于一种‘战斗意志’,一种‘强力意志’,一种‘超强力意志’!在巴塞尔大学十年,尼呆并不愉快:先后同瓦格纳、劳的友谊破裂,情场屡屡失意,这些人际纠纷使他的身心受到沉重打击,更要命的是,他的健康每况愈下。

1879年,35岁的尼采提前退休,靠养老金维持生活。从这一年起,10年间尼采几乎以每年一本书的速度进行写作,但很少取得成功。在今日被视为其代表作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其第四部分在当时仅印刷了40册。即使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他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1889年,尼采因为未知的原因发了疯。在疯狂状态下生活了10年,然后凄惶死去。

尼采生平的基本特征在于他那例外的为人。他摆脱了一切现实的事务,摆脱了职业与周围的人们。他一生未婚,既无学生又无门徒,在这个世界是没有活动圈子的。他居无定所,从一个地方辗转到另一个地方,仿佛他在寻觅他从未寻觅的东西。他的生活与他的思想是有距离的,他牺牲了“正常人”的生活,奉献了活力四射、气魄非凡的精神空间。

尼采之为尼采,就在于他藐视权威的立场和他惊世骇俗的思想。他自己曾说:“我深知自己的命运。总有一天,我的名字将和某些可怕的回忆连在一起……我不是人,我是炸药。……我是真理之声。——但是,我的真理是可怕的,因为迄今为止的真理全是谎言。”

尼采笔下,最动人的形象是“超人”。超人欢乐、无辜、自由,他驾驭着生命本身充满活力的流变,他肩负重任、神志健全、孔武有力,但又从容潇洒、镇定自若、严于律己。在超人那里,感性的身体不仅仅代替了理性的主体,还从上帝和神学的控制中挣脱出来,他的身体和生命充斥着积极的、活跃的、自我升腾的力量。超人寄托着尼采所标榜的价值:强健、有力、充盈、高扬。超人如此少见,而他的对立面则满目皆是,他们是“现代人,善良人,基督徒和其他虚无主义者”。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拜倒在基督脚下而瑟瑟发抖,正是基督和基督教造成了虚无主义的流行。虚无主义以否定的力为基础,它对生存、强健、冲动都进行了反向的否定,虚无就是意志的泯灭,是叔本华式的放弃、断念,它要求恭顺、收缩、静寂,随时随地掐灭身体中的火焰,它“只承认衰弱的、残缺不全的、反动的生存”。

尼采生活在思想中,而他的思想不愿凌虚高蹈。尼采拆除了生命的彼岸目标而回到了坚实的大地本身。在尼采那里,不再有一个稳定层次了,永远不会有层次上的优越性,不会有高一级对低一级的吸纳、融合和控制,“均衡状态,根本就没有过”,“过程就是本质”,“因为力,不可停滞”。于是,贯注于其间的生命就永远是动态的、交易的,它不听命于一个遥远的目的地的召唤,也不停靠于一个外在的、非生命性的。生命不知疲倦,它不歇息于任何一个等级系统中,它是绝对的动词,绝对的谓语,它甚至不会在漫漫旅途中坐下来叹息。

艺术地生活不是今日思想家的首创。在尼采看来,生活就是要像艺术那样永远生成、交易、创造,生活就是要让身体成为艺术品,让身体不要陷入形而上学的圈套中,让身体自我嬉戏、寻欢作乐。生活以身体为目标,身体的力量和意志创造了生活。生活、身体、自我处于无限的可能性之中,它们永远处于即刻性状态,永远在创造、永远在无休无止地进行艺术生产。

任何一个没有偏见的人拿起尼采的著作,都会发觉它们才气横溢、光彩夺目、豪气冲天。尼采以非凡的勇气和惊人的洞察力轻而易举地颠倒了各种公认的观念,奚落了一切美德,赞扬了所有的邪恶。他献给人类的不只是一种新的哲学,也不仅仅是一首诗或一段警句,而且还是一种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

尼采自己曾说:“在所有著作中,我只喜欢用心血创作的著作。……要了解别人的心血绝非一件易事,我憎恨以阅读为消遣的人。……用心血写成的东西和箴言,并不想被人朗读,而希望被人记住。群山中,峰顶之间的距离最短,然而为此你必须长途跋涉。箴言应是峰顶,聆听箴言的人应该是高大的。空气稀薄而纯洁,危险布满周围,精神中充满了快乐的邪恶:所有这些都共存发展。因为我是勇敢的,我愿魔鬼与我共存。勇敢驱逐了幽灵,也为自己创造了魔鬼——勇敢需要欢笑。我所感到的不再与你相同。我在我脚下所见到的云层,我所嘲笑的黑暗和沉重——这正是你的雷云。当你渴望升腾时,你就仰视,而我则俯视着,因为我已升腾。你们当中有谁能带着笑声升腾?爬到最高峰的人嘲笑所有悲剧,嘲笑现实或虚构的悲剧。勇敢、不拘、嘲笑、暴力——智慧希望我们如是:智慧是位女神,她只爱战士。”

尼采并没有建立一个封闭而庞大的哲学体系,他只写散文、格言和警句,他不是凭借逻辑推理而是凭借神奇的想象力征服全世界。有人说:“尼采的格言不仅仅期待着我们用眼睛去阅读,而且还十分迫切地渴望着我们用耳朵去倾听。在尼采的文字面前,我们不仅应该调动理性、意识和知识,还应该打开我们的感官,应该让身体的各个部件准备就绪,随时承受尼采的高量分贝的撞击。尼采的写作,是前所未有的高声写作,是演说、呵斥、大笑;是激情、能力、节奏和措辞等多种修辞技术的奇妙混合。在尼采的格言里,修辞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音量,为了传向远方,为了压倒其他赢弱而平庸的陈词滥调,最终是为了被倾听。”如果能够这样地阅读尼采、感受尼采、想像尼采,作为这本书的编者,我有理由相信,你的生活会有改变,至少会变得更有力量,更富有空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的意志(思想者随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尼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9703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7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16.47-53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9: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