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传习录
内容
内容推荐
《传习录》是明代王守仁(王阳明)的哲学语录。由门人徐爱、钱德洪等辑录。编入《阳明全书》作为首篇,共上中下三卷。“传习”一词,语自《论语·学而。全书采用学生问,王阳明答的形式展开,又收有一些书信,内容丰富。王阳明的主要哲学观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和“万物一体”等,在书中均有体现。王阳明心学是中国心性儒学的高峰,钱穆认为,《传习录》是中国人要读的经典之书。梁启超称,学阳明先生思想,应读《传习录》。
作者简介
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明代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宁波余姚)人,生于明宪宗成化8年(1472年),卒于明世宗嘉靖7年(1529年)。王阳明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两广、湖广、江西四省总督,历任南赣巡抚、江西巡抚,生前封新建伯,身后谥文成公;王阳明平定为祸南方四省的大规模叛乱,击溃宁王朱宸濠篡位叛乱;王阳明融合贯通中华传统文化,创造了以“心即理”为基本观点,以“致良知”为基础功夫,以“知行合一”为目标的“阳明心学”。王阳明是有明一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中华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一一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跟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目录
上卷
徐爱录
陆澄录
薛侃录
中卷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一)
答陆原静书(二)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一)
答聂文蔚(二)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下卷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黄以方录
序言
门人有私录阳明先生之
言者,先生闻之,谓之曰:
“圣贤教人,如医用药,皆
因病立方,酌其虚实、温凉
、阴阳、内外而时时加减之
,要在去病,初无定说,若
拘执一方,鲜不杀人矣。今
某与诸君,不过各就偏蔽箴
切砥砺,但能改化,即吾言
已为赘疣。若遂守为成训,
他日误己误人,某之罪过可
复追赎乎?”爱既备录先生
之教,同门之友有以是相规
者,爱因谓之日:“如子之
言,即又拘执一方,复失先
生之意矣。孔子谓子贡尝日
‘予欲无言,他日则日‘吾与
回言终日,又何言之不一邪
?盖子贡专求圣人于言语之
间,故孔子以无言警之,使
之实体诸心以求自得;颜子
于孔子之言默识心通,无不
在己,故与之言终日,若决
江河而之海也。故孔子于子
贡之无言不为少,于颜子之
终日言不为多,各当其可而
已。今备录先生之语,固非
先生之所欲,使吾侪常在先
生之门,亦何事于此?惟或
有时而去侧,同门之友又皆
离群索居,当是之时,仪刑
既远而规切无闻。如爱之驽
劣,非得先生之言时时对越
警发之,其不摧堕靡废者,
几希矣。吾侪于先生之言,
苟徒入耳出口,不体诸身,
则爱之录此,实先生之罪人
矣。使能得之言意之表而诚
诸践履之实,则斯录也,固
先生终日言之之心也,可少
乎哉!”录成,因复识此于
首篇以告同志。
门人徐爱序。
导语
立言、立德之作立身、立志之典。
体悟旷达的理学智慧,感知明智的处世心经。
顺境不傲气,时常自省;逆境不忧虑,挑战自我。
中国哲学史上的巨著之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本书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有利于读者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后记
嘉靖戌子冬,德洪与王
汝中奔师丧至广信,讣告同
门,约三年收录遗言。继后
同门各以所记见遗。洪择其
切于问正者,合所私录,得
若干条。居吴时,将与《文
录》并刻矣,适以忧去未遂
。当是时也,四方讲学日众
,师门宗旨既明,若无事于
赘刻者,故不复营念。去年
,同门曾子才汉得洪手抄,
复旁为采辑,名日《遗言》
,以刻行于荆。洪读之,觉
当时采录未精,乃为删其重
复,削去芜蔓,存其三之一
,名日《传习续录》,复刻
于宁国之水西精舍。今年夏
,洪来游蕲,沈君思畏曰:
“师门之教久行于四方,而
独未及于蕲。蕲之士得读《
遗言》,若亲炙夫子之教;
指见良知,若重睹日月之光
。惟恐传习之不博,而未以
重复之为繁也。请裒其所逸
者增刻之,若何?”洪曰:“
然。师门致知格物之旨,开
示来学,学者躬修默悟,不
敢以知解承,而惟以实体得
,故吾师终日言是而不惮其
烦,学者终日听是而不厌其
数。盖指示专一,则体悟日
精,几迎于言前,神发于言
外,感遇之诚也。今吾师之
没未及三纪,而格言微旨渐
觉沦晦,岂非吾党身践之不
力、多言有以病之耶?学者
之趋不一,师门之教不宣也
。”乃复取逸稿,采其语之
不背者,得一卷。其余影响
不真,与《文录》既载者,
皆削之。并易中卷为问答语
,以付黄梅尹张君增刻之。
庶几读者不以知解承,而惟
以实体得,则无疑于是录矣

嘉靖丙辰夏四月,门人
钱德洪拜书于蕲之崇正书院
书评(媒体评论)
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
为暗室一炬。
——[明]张岱
鸣呼!天生先生岂易也
耶!在江西为三大忠,在浙
江为三大人,在今古为三大
功,而况理学又足继孔圣之
统者哉?
——[明]李贽
除去人欲存天理,便无
用功处。
——[清]孙奇逢
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
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
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清]黄宗羲
精彩页
徐爱录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纵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咳,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
门人徐爱书。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新’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问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P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传习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王守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622438
开本 32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1
出版时间 2023-12-01
首版时间 2023-12-01
印刷时间 202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84
CIP核字 2023237419
中图分类号 B248.2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9
141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3: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