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从传统到个人主义(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城出现了一大批有别于传统类型的建筑、雕塑和绘画,这些艺术与当地的传统图式、类型、范例及技法渐行渐远,向着个性化表达及私人生活较隐秘的方面发展。汤姆·尼科尔斯紧密结合关键实例,重点探究了文艺复兴价值观的传播怎样影响当时威尼斯那些一流艺术家(如贝利尼父子、乔尔乔内、帕拉第奥、提香和丁托列托)的艺术创作,同时强调这个时期威尼斯艺术发展的独特性也需要和更讲求合作和公共价值的威尼斯传统风格结合起来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是一个从传统中谋发展、在自身历史中求新生的生动范例,威尼斯艺术文化发展的内在连续性与个性化变革正是本书研究的重心。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最宁静的共和国”
文艺复兴来临前的威尼斯
第二章 传统与创新
1440—1475年
第三章 威尼斯走向完美
1476—1500年
第四章 个人主义、国际性与世俗化
1501—1525年
第五章 罗马风格、等级制与竞争
1526—1550年
第六章 艺术的胜利
1551—1575年
第七章 逆境、创造力与回顾性
1576—1600年
参考文献
索 引
导语
◎以年代为顺序,讲述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艺术各个发展阶段的概况与特点
文艺复兴艺术在欧洲蓬勃发展之际,威尼斯艺术有何特点?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与同时期的佛罗伦萨、罗马、那不勒斯等其他意大利城市的艺术有何不同?与北方文艺复兴艺术的发展有何关联?本书对1440—1600年左右的威尼斯艺术发展进行大胆分期,结合各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艺术类型、艺术作品,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威尼斯艺术在各个阶段的变化。
◎立足“威尼斯传统”与文艺复兴“个人主义”的复杂关系,突出这一时期威尼斯艺术的特殊性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发展与威尼斯古老的艺术传统息息相关,也与同时期威尼斯共和国之外的其他地区的艺术相互影响。地理位置、政治局势、宗教纷争、历史与神话传说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独特的威尼斯艺术文化,作者以威尼斯传统与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兴起之间的矛盾纠缠为立足点,探讨了新的、“进步的”人文价值观怎样影响了威尼斯艺术家的创作。
精彩页
引言
本书的书名或许会暗示“文艺复兴艺术”和“威尼斯”之间存在差异。两者其实既不可混为一谈,又难以分得一清二楚。它们之间微妙且新奇的互动正是本书所要探讨的重点。然而,“文艺复兴艺术”与“威尼斯”并非总能合宜共处。文艺复兴风格的到来无疑代表着威尼斯发生了某种文化上的背离。接下来我们将要接触到一批“有名有姓”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从贝利尼父子、隆巴尔多父子到科杜西,再至桑索维诺、提香、丁托列托和帕拉第奥等,这些名流的出现为长达数百年文艺复兴期间涌现出的艺术家群体,赋予崭新的社会价值。他们引入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扭转了威尼斯人在艺术生产领域长久存在的崇尚匿名和协作的传统。
威尼斯的艺术文化可以说与中世纪的城邦和宗教体制密不可分。由此看来,威尼斯艺术与佛罗伦萨、罗马等意大利其他城市的艺术相比,显得更为保守。此类艺术之都大多重视“设计”(disegno),这一关键概念强调草图、三维形式和空间的明确,以及艺术家头脑中业已成型的作品构想。有人指出,这种关注点带有艺术中智性甚或是准科学的一面,在威尼斯人中间并不特别受欢迎,因为那里依然传承着威尼托—拜占庭和哥特式艺术传统,流行对“色彩”(colore)的感官趣味以及对表面的精细处理。艺术家和建筑师们为这座波光粼粼的潟湖城,增添了更直观的光影不断变换的视觉效果。
色彩是威尼斯最典型的美学特征,无孔不入的“威尼斯风格”(Venezianità)决定了城市艺术的走向,这样的说法可能言过其实。这无法解释该时期艺术品和建筑更加鲜明生动的原因,也不能说明它们的外观剧烈变化的成因。本书突出了文艺复兴位处艺术转型期这一观点,其间传统的创作技法、材料和艺术惯例常常被唤起,但通常会遭到挑战或否定。本书将紧密结合关键实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挖掘威尼斯艺术文化发展的内在连续性与变革。书中区分了两个大致连续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持续到1500年左右,文艺复兴因素显然与威尼斯传统艺术风格和谐共处。这些艺术革新并未向“艺术应该服务城市”的古旧理念发起挑战,反倒是非常适合于这座城市的政治价值、文化观念及宗教诉求的视觉化。所以说,文艺复兴艺术最初强化了如下观点,即城市本身就包容了文化的一切范畴。
然而,自16世纪初开始,威尼斯的文艺复兴艺术与意大利处于领先地位的其他文化中心城市一样,带有了一定的进步特征。威尼斯艺术与当地的图式、类型、范例及技法渐行渐远,向着个性化表达及私人生活较隐秘的方面发展。有时,这种艺术带有新近形成的意义重大的秩序与和谐,尊崇古典艺术模式,或推行当时的文艺复兴艺术范例。对于宗教、历史及神话传说主题,威尼斯的文艺复兴艺术引入一种智性、心理及感官的风格,有效调动了观者的主体性。它还直接融入了诸如“艺术本身乃高雅文化”的观点,涉及文学、诗歌及审美价值。同时,它还认可艺术家的独立自主性,尊崇其上帝般创造者的地位。在威尼斯,这种对视觉艺术的重新定义意味着它不再完全受制于这座城市的地方传统文化。
诚然,在发展的道路上,威尼斯老式的政治和审美典范经常复现,甚至再度流行,但16世纪的艺术活动也恰恰非常注重自我创造与革新。到1500年,尽管自然主义式准确性曾对复原威尼斯的完美风貌作出贡献,但人物画家越来越脱离这一理念的字面意义,参考新近艺术作品而纳入主观、独创性元素。艺术技法、形式及图像志的新型个性化方法诞生了,它与旧时繁复而装饰性强的风格相对立,和威尼斯传统的国家或宗教观念相背驰。随着许多新的图像类型的引入和创新,艺术变得更为流行起来,但地方语境对艺术的决定性影响变得不再那么绝对,也不再那么明显了。与之前相比,一流画家们现在更多地服务于私人赞助人及收藏家的审美品味,或将定制的画作出口到国外宫廷贵族手中。
16世纪的威尼斯艺术家们会为委托订单和优先权而互相竞争,不再表现得像、也不再将自己视为卑躬屈膝的无名工匠。虽然直到18世纪早期,威尼斯才出现第一座艺术学院,但16世纪60年代那些杰出的画家和建筑师都热衷于加入佛罗伦萨新成立的设计学院。威尼斯本地艺术家联合来自意大利其他地方的进步艺术家,逐渐砥砺自信,以颇具新意的自画像表达自我。与此同时,他们的创作也成为文学作品中文人们争论的话题。
强调这些变化,并不是说文艺复兴艺术与威尼斯艺术必然地、绝对地背道而驰。进步艺术文化的极大成功彰显了这座城市在变革和发展面前的包容心态,这或许得益于该时期威尼斯前所未有的富裕程度及随之而来的自信。很显然,直到1550年之后,伴随着威尼斯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衰落,威尼斯文艺复兴进程才遇到阻力。到那时,威尼斯文化渐趋保守甚至停滞,“威尼斯风格”显得僵化乃至倒退。鉴于文艺复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排斥老式集体及合作型文化结构的保障,转而投向更加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至于它能否自我维持,令人生疑。即便16世纪晚期的杰出威尼斯艺术家们能够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从传统到个人主义(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汤姆·尼科尔斯
译者 译者:李方木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4600928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11
出版时间 2023-08-01
首版时间 2023-08-01
印刷时间 202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728
CIP核字 2023072585
中图分类号 J154.609.3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0: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