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文学名著的翻译改写与调控(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文学名著的翻译、改写与调控》是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勒菲弗尔的代表作,是翻译学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名著。在该著作中,勒菲弗尔将翻译行为放在意识形态、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大背景中考察,深入探讨了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策略的诸多因素。这也是他的理论相较于其他理论家更具特色的地方,使该著作成为了引领“翻译研究派”的最重要的著作。 作者简介 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Alphons Lefevere,1945-1996),比利时人,是当代欧美比较文学界与翻译研究派的代表人物。1964年至1968年,勒菲弗尔在比利时根特大学(University of Ghent)就读本科。23岁毕业后,便负笈英国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攻读文学硕士,于1970年25岁时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他留在该校教书并继续攻读博士,于两年后的1972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学位论文题为“Prolegomena to a Grammar of Literary Translation”(《文学翻译语法导论》)。其实,在硕士毕业后,勒菲弗尔曾任香港大学讲师(1970年至1973年),主讲欧洲文学。之后,他回到欧洲,出任荷兰安特卫普大学教授,讲授英国文学长达11年(1973年至1984年)之久。这一时期,他发表了众多的论文,同时也有著作译作出版,加之他在香港大学与安特卫普大学任教的经历,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开始在文学翻译与比较文学领域崭露头角并迅速为学界所熟知。也就在这个时候,勒菲弗尔开始关注中国、希腊、阿拉伯、非洲,他的视野超越了欧洲,这标志着他开始成为具有世界眼光的学者。 目录 初版主编前言 再版前言:一本书的来生 第一章 序章 第二章 系统:赞助行为 第三章 系统:诗学 第四章 翻译:范畴 生命线、鼻子、腿以及把手:阿里斯托芬的《吕西斯特拉术》 第五章 翻译:意识形态 论不同安妮·弗兰克的建构 第六章 翻译:诗学 遗失的卡西达 第七章 翻译:话语世界 “即便是荷马的创造,也仍是垃圾” 第八章 翻译:语言 卡图卢斯的许多麻雀 第九章 编纂文学史 从畅销书到非人:威廉·福肯布洛赫 第十章 选集 制作非洲的诗集 第十一章 批评 斯塔尔夫人的性别及其他 第十二章 编辑行为 损毁以得拯救:毕希纳的《丹东之死》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学名著的翻译改写与调控(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安德烈·勒菲弗尔 |
译者 | 译者:蒋童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22998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3-12-01 |
首版时间 | 2023-12-01 |
印刷时间 | 2023-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14 |
CIP核字 | 2023194057 |
中图分类号 | I046 |
丛书名 | |
印张 | 7.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8 |
宽 | 157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